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tap RF Canceller with Single LMS Loop for Adaptive Co-Site Broadb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1
作者 Jiang Yunhao Liu Zhipeng +4 位作者 Yuan Lei Xu Anfei Wang Hang Zhao Nan Wu Mingh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2024年第9期179-197,共19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co-site broadband interference on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such as satellites,space stations,aircrafts and ships.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co-site broadband interference on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such as satellites,space stations,aircrafts and ships.Also,the problem of strong selfinterference rejection should be solved in the 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 mode which realizes spectrum multiplication in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 the research of such interference rejection,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In order to reject multipath interference,multitap double LMS(Least Mean Square)loop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is often used for cancelling RF(Radio Frequency)domain interference cancelling.However,more taps will lead to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cancellation system.A novel tap single LMS loop adap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compactness and reduce the cost.In addition,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built for the proposed cancellation system,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CP2FSK(Continuous Phase 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signal was derived,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bandwidth and tap delay differential.The steadystate weigh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verag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atio(ICR)were deduced in the scenes of LOS(Line of Sight)interference with antenna swaying on an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indoor multipath interference.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as deeply analyzed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antenna swing,LMS loop gain,and interference signal bandwidth,which wa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double LMS loop cancell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act single LMS loop cancellation system can achieve an average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apability comparable to the double LMS loop cancell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ite broadband interference delay matching R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ngle LMS loop
下载PDF
Simulation analysis on co-site interference of vehicu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IM prediction method by BER 被引量:4
2
作者 Zhou Ping Lu Yinghua +1 位作者 Tao Yong Xu Hongpi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16年第1期31-41,共11页
The co-site interference exists in kind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especially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is one of the biggest threats "i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designation of the systems.... The co-site interference exists in kind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especially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is one of the biggest threats "i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designation of the systems. Analyzing the co-site interferenc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achieving EM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situation, the co-site interferenc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 vehicu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interference margin (IM) prediction method by bit error ratio (BER) was proposed in the paper. I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some physical models of th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on SIMULINK environment, the upper limit of BER level for audio signals was defined as the IM,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site interference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form of system interference bandwidth. From these results, the EM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IM prediction metho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test result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as validated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th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as ind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u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site interference EMC performance IM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surface Co-sites on reduced Co-Mo/Al_2O_3 and Ru-Co-Mo/Al_2O_3 catalysts using IR and MS spectroscopies
3
作者 XIAO, Feng-Shou XIN, Qin GUO, Xie-Xia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3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atalysis,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5期390-395,共0页
An investigation on adsorption of NO on reduced Co-Mo/Al_2O_3 and Ru-Co-Mo/Al_2O_3 catalysts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FT-IR and MS spectroscopies. IR spectra of NO adsorption showed two bands at 1895 and 1800 cm_(-1),... An investigation on adsorption of NO on reduced Co-Mo/Al_2O_3 and Ru-Co-Mo/Al_2O_3 catalysts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FT-IR and MS spectroscopies. IR spectra of NO adsorption showed two bands at 1895 and 1800 cm_(-1), and NO--TPD profiles gave rise to several peaks at 353, 423 and 473 K, which are assigned to various Co-sites on the surface. Compared with Co-Mo/Al_2O_3, the adsorption rate, binding energy, and amount of NO adsorbed on Ru-Co-Mo/Al_2O_3 are ver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Co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surface co-sites on reduced Co-Mo/Al2O3 and Ru-Co-Mo/Al2O3 catalysts using IR and MS spectroscopies AL RU IR MS
全文增补中
智能反射面阵元互耦与共存干扰研究
4
作者 王文鼐 叶思思 +1 位作者 吴炜 陈睿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2-1459,共8页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是由大量无源反射元件呈阵列排列构成的智能超表面,其阵元间距是相位控制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小于半波长时存在不可忽略的互耦效应。本文针对多网运营的应用环境,考虑IRS反射阵元之间存在...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是由大量无源反射元件呈阵列排列构成的智能超表面,其阵元间距是相位控制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小于半波长时存在不可忽略的互耦效应。本文针对多网运营的应用环境,考虑IRS反射阵元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情况,研究系统间共存干扰与阵元间距、工作频段、物理位置的关联关系。针对发射机、接收机和IRS之间自阻抗和互阻抗的建模需求,将互耦效应进行量化转换,以阻抗的形式将其数据化,结合阵元反射增益和相位参数的作用因素,建立了远场条件下基于阻抗电路的共存干扰传播模型。针对IRS接收,由发射天线电流与IRS互阻抗的乘积得到再辐射矩阵;针对IRS反射,由IRS负载电流与接收天线互阻抗的乘积得到接收端负载电压。应用阵元等效阻抗法,通过等效阻抗的可重构性,最大化有用信号的接收功率,推导得到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的计算表达式。进一步分析了共存系统的工作频段、IRS反射单元间隔、IRS的反射阵元数量、IRS与非目标收发机之间距离等因素对共存干扰产生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互耦偏差随阵元间距减小而增大,半波长的偏差为28%;不同载频系统的SIR表明,共存干扰的互耦效应显著且不可忽略,高频系统对低频系统产生的共存干扰对信号传输质量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共存干扰 互耦 信干比
下载PDF
镧掺杂棒状二氧化铈催化剂低温水解羰基硫的性能
5
作者 资双艳 王雪琦 +4 位作者 田宇 庞亚彤 黄蓓 宁平 李凯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0-1310,共11页
在低温下实现高炉煤气中羰基硫(COS)的高精度脱除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催化水解法可以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将COS转化成更易脱除的H2S.通过制备三种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CeO_(2)),以及在棒状二氧化铈(CeO_(2)-R)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金属镧(... 在低温下实现高炉煤气中羰基硫(COS)的高精度脱除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催化水解法可以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下将COS转化成更易脱除的H2S.通过制备三种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铈(CeO_(2)),以及在棒状二氧化铈(CeO_(2)-R)中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金属镧(La),对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和碱性位点进行调控,探讨氧空位和碱性位点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提出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发现,CeO_(2)-R具有较多的表面羟基和氧空位含量,在反应温度为75℃,相对湿度为17%时表现出了优异的COS脱除能力,进一步掺杂不同含量La后催化剂的氧空位和表面碱性强度都明显提高,其中,掺杂质量分数为10%的金属La的催化剂100%脱除COS的持续时间较CeO_(2)-R提高了120%,达到570 min.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光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表明,金属La掺杂进入到CeO_(2)-R的晶格内,形成固溶体结构.电子顺磁共振(EPR)和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分析表明La与CeO_(2)的协同作用形成了更多不对称的氧空位,并提高了催化剂碱性强度,氧空位与碱性位点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对COS的脱除能力.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硫酸盐等副产物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孔隙,覆盖活性中心导致催化剂硫中毒.综上所述,通过探讨催化剂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为低温催化水解COS提供了新的认识,对开发高效、稳定的COS水解催化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硫 碱性位点 水解催化 氧空位 二氧化铈
下载PDF
广东省污染土壤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敏劼 刘理祥 王晨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27-131,共5页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可快速将污染土壤从场地移除,缩短修复工期,消除环境风险,其作为“资源化、无害化”的典范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数据分析,2016~2022年,广东省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修复地块数量经历了“缓慢上升-下降-快速上升-急...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可快速将污染土壤从场地移除,缩短修复工期,消除环境风险,其作为“资源化、无害化”的典范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数据分析,2016~2022年,广东省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修复地块数量经历了“缓慢上升-下降-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的变化历程。广东省共有4个地级市的污染地块修复采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其中涉及的污染地块数量和污染土壤方量最多的为广州市,其次为惠州市、深圳市和中山市。水泥窑可以安全协同处置25种不同的污染物,重金属及无机物污染土壤方量占比最大,为91.89%。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重金属和无机物污染土壤以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掺烧比为2%~10%,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掺烧比约为5%。2022年广东省61.9%的地级市有水泥生产企业分布,广东省仍拥有巨大的协同处置污染土壤的水泥窑产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污染地块 水泥窑协同处置 水泥生产企业 环境修复
下载PDF
烷基铝氧烷的合成以及在单中心催化剂中的作用
7
作者 吴红飞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4-16,共3页
烷基铝氧烷作为助催化剂广泛用于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如FI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单活性中心催化体系,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促进了聚烯烃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地,甲基铝氧烷与茂金属催化剂的组合,使得诸多微观结构精确可... 烷基铝氧烷作为助催化剂广泛用于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如FI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单活性中心催化体系,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促进了聚烯烃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地,甲基铝氧烷与茂金属催化剂的组合,使得诸多微观结构精确可调的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如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茂金属乙丙橡胶、茂金属弹性体等)的生产成为可能。烷基铝氧烷成本高昂,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对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烷基铝氧烷的合成方法、结构分析手段和发挥助催化作用的机理等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铝氧烷 单中心催化 助催化剂 烯烃聚合 甲基铝氧烷
下载PDF
空间并置模式下的高成本户外广告选址方法
8
作者 郝从朴 李英冰 +2 位作者 张岩 高蕴灵 何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9期57-60,64,68,共6页
高成本户外广告的选址有助于最大化广告投放收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并置的高成本广告选址方法(CLOS),引入加权参与度(WPI)解决稀少高成本广告相关模式丢失问题,定义模式显著水平将模式挖掘结果转化为广告推荐位置。研究将CLOS方法... 高成本户外广告的选址有助于最大化广告投放收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并置的高成本广告选址方法(CLOS),引入加权参与度(WPI)解决稀少高成本广告相关模式丢失问题,定义模式显著水平将模式挖掘结果转化为广告推荐位置。研究将CLOS方法应用于武汉市主城区,采用12类POI共计86949条数据和2类户外广告共计7875条数据,在洪山区等5个训练区中挖掘出6种高成本广告-POI关联模式(HPCP),在验证区汉阳区中生成广告推荐位置以评价方法效果。结果表明,方法在验证区6.5%的面积范围内发现了75%的高成本广告,尤其适合与经济高度相关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广告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并置模式 空间关联显著指数 选址
下载PDF
铁基催化剂制备流程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振新 谷孟勇 +4 位作者 贾高鹏 刘惠文 赵晨曦 高玉集 邢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4-982,共9页
采用共沉淀和高温煅烧法制备Al-O-Zn型载体,分别以2种不同制备流程负载铁和钾元素的先钾后铁法和先铁后钾法制备了2种催化剂样品R1和A1。采用XRD、ICP-OES、氮气物理吸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二氧化碳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2种... 采用共沉淀和高温煅烧法制备Al-O-Zn型载体,分别以2种不同制备流程负载铁和钾元素的先钾后铁法和先铁后钾法制备了2种催化剂样品R1和A1。采用XRD、ICP-OES、氮气物理吸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二氧化碳化学吸附-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加压反应器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CO加氢制备烯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2种样品在结晶相组成、孔织构、微观形貌上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CO_(2)-TPD曲线特征上却具有巨大的差异,样品R1具有近乎对称的高温脱附峰与低温脱附峰,样品A1则以高温脱附峰为主。在温度290~420℃、压力2 MPa、体积空速1500 mL/(g·h)、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进行CO加氢反应制备烯烃,与催化剂样品A1作用下的结果相比,样品R1作用下C 2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500%、C_(3)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174%、C 4烯烃/烷烃摩尔比最大值高约35%、C=2~C=4烃类选择性最大值高约44%。催化剂的制备流程不同导致催化剂样品表面的碱性位特征发生显著改变,CO_(2)-TPD曲线高温脱附峰与低温脱附峰近乎对称的情况(样品R1)比高温脱附峰为主的情况(样品A1)更能有效抑制加氢,进而影响催化剂对CO加氢反应的烃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加氢 铁基催化剂 制备流程 低碳烯烃 碱性位 烯烃/烷烃摩尔比
下载PDF
Study on Co-siting of Wind Farm and PV Station
10
作者 Xiaorong Wang Shuanglei Feng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5期876-882,共7页
After years of booming growth on renewable energy, the untapped land suitable for the wind farm becomes increasingly scarce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nd, it became a realistic practice to construct ... After years of booming growth on renewable energy, the untapped land suitable for the wind farm becomes increasingly scarce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nd, it became a realistic practice to construct wind farm together with PV station in those areas where both the wind resource and solar resource are rich.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and solar resourc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on the layout of wind turbine and PV arra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turbine and PV array, a proposal for co-siting design wind farm and PV stat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farm PV Station co-sit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共同分析师网络与企业异地投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勇 王晓萱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于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依靠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信息传递效应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于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机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依靠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信息传递效应促进企业异地投资,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经济后果表明,共同分析师网络作用下的异地投资会促进企业创新并提升企业价值,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网络 异地投资 网络中心位置 信息传递
下载PDF
某焦化场地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桑康云 张可能 +5 位作者 吴霞 朱考飞 张云毅 张强 李斌田 胡丰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1662,共12页
调查与分析焦化遗留场地的土壤复合污染特征是土地安全再利用的基础.以某焦化场地为例,采集0—5 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重金属与PAHs含量,并运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场地重金属与PAHs的污染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 调查与分析焦化遗留场地的土壤复合污染特征是土地安全再利用的基础.以某焦化场地为例,采集0—5 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重金属与PAHs含量,并运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场地重金属与PAHs的污染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焦化场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质量基准法评价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明显,重金属与高环PAHs集中分布在0—1 m表层土壤,低环PAHs在杂填土与粉质粘土交界处呈现富集状态;重金属与PAHs的来源不同,但经迁移后在场地煤库、鼓冷车间及制冷站等区域共存形成复合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场地内气柜、煤库/煤棚、制冷站区域为中度—重度污染,质量基准法表明气柜、鼓冷车间、洗苯脱苯车间及煤库/煤棚处于中—高生态风险.本研究结果能够为焦化场地的后续土壤修复工程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多环芳烃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下载PDF
联吡啶基共价三嗪框架负载单位点钴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产氧
13
作者 孙瑞雪 胡勋亮 +4 位作者 舒畅 郑黎荣 汪圣尧 王笑颜 谭必恩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59-170,共12页
氢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如何低成本获取氢能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挑战.利用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这一挑战的理想途径之一.光催化全解水包括两个半反应,即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其中,光催化OER半反应涉及... 氢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如何低成本获取氢能是其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挑战.利用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这一挑战的理想途径之一.光催化全解水包括两个半反应,即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其中,光催化OER半反应涉及四个电子的转移(包括O–H键断裂和O–O键形成),其动力学速率远低于两电子转移的HER半反应,因此被认为是光催化全解水的决速步骤.欲实现高效光催化全解水,首先需解决光催化OER半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OER光催化剂成为当务之急.受单原子催化剂的启发,本文设计并合成了联吡啶基共价三嗪框架(CTF-Bpy),因CTF-Bpy骨架上存在周期性的联吡啶官能团作为金属配位位点,并且有很好的结晶性以及合适的能带结构,是良好的光催化OER反应载体材料.然后通过简单的浸渍配位处理,将单位点的钴作为助催化剂引入到CTF-Bpy中,并用于光催化OE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钴是以单位点的Co^(2+)形式存在的.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CTF-Bpy-Co在初始1 h内的平均析氧速率为3359μmolg^(–1)h^(–1),5 h内的平均析氧速率为1503μmolg^(–1)h^(–1),光催化性能超过大多数多孔有机聚合物基光催化剂.在420 nm单波长氙灯照射下,CTF-Bpy-Co的光催化析氧表观量子产率(AQY)为0.466%.此外,CTF-Bpy-Co可实现连续析氧40 h,总析氧量可达到180μmol.为明确单位点钴在光催化OER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采用相同钴含量的不同形式钴基粒子(游离的Co^(2+),Co,CoO,Co_(2)O_(3)和Co(OH)_(2))作为助催化剂引入CTF-Bpy骨架中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配位的CTF-Bpy-Co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析氧效果,表明单位点钴在光催化OER中具有较大的优势.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TF-Bpy-Co的差分电荷密度,并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CTF-Bpy-Co光催化OER的机理:在可见光激发下,CTF-Bpy-Co光催化剂产生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然后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并转移到光催化剂与水之间的界面.差分电荷密度证实了电子主要分布于三嗪位点周围,被Ag^(+)迅速捕获生成Ag纳米颗粒;空穴主要分布在Bpy-Co附近,单位点钴可以作为空穴的捕获中心,迅速将Co^(2+)氧化为更高价态的Co^(3+),并与界面上的水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气回到基态,完成整个光催化分解水反应循环.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光催化OER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在催化剂中引入单位点金属助催化剂的策略,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析氧性能.本研究也为实现更高效的无牺牲剂条件下的光催化全解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三嗪框架 联吡啶 单位点钴 光催化产氧
下载PDF
不同形貌ZnO催化CO_(2)加氢性能研究
14
作者 周向坤 王明瑞 +5 位作者 王浩 刘怡 边凯 王志群 张光辉 郭新闻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8,共8页
ZnO基催化材料可将CO_(2)选择性加氢转化为CH3OH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ZnO为模型催化剂,探究了催化性能与活性位点间的构效关系,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片状ZnO和棒状Z... ZnO基催化材料可将CO_(2)选择性加氢转化为CH3OH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构效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ZnO为模型催化剂,探究了催化性能与活性位点间的构效关系,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片状ZnO和棒状ZnO,其中,片状ZnO优先暴露(002)晶面,棒状ZnO优先暴露(100)和(101)晶面。在300℃时,片状ZnO的CO_(2)转化率和CH3OH生成速率分别为5.8%和0.220 mmol/(g·h),优于棒状ZnO(1.5%和0.095 mmol/(g·h))。原位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孤立的Zn位点倾向于生成CO,而邻近的多Zn位点之间通过协同作用促进CH3OH的生成。ZnO(002)晶面中Zn位点呈空间六边形排布,使片状ZnO在CO_(2)加氢生成CH3OH的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活性位点 形貌调控 ZnO晶面 CO_(2)加氢
下载PDF
S-1分子筛羟基窝锚定钴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
15
作者 贾育红 胡忠攀 +3 位作者 王坤院 韩晶峰 魏迎旭 刘中民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以全硅MFI分子筛(S-1)为载体,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钴(Co)含量的Co/S-1催化剂并应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Co/S-1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负载在S-1载体上并与S-1... 以全硅MFI分子筛(S-1)为载体,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钴(Co)含量的Co/S-1催化剂并应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Co/S-1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负载在S-1载体上并与S-1的Si—OH反应生成单位点Co物种和超小的Co纳米团簇,这些物种是丙烷脱氢的主要活性中心。Co的负载量对丙烷脱氢影响很大,当负载量较低时,活性Co物种较少,丙烷脱氢性能较差;当负载量较高时,Co物种会团聚成大颗粒不利于丙烷脱氢反应。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发现当Co负载量为1%(质量分数)时,Co/S-1的丙烷脱氢性能最优,循环使用5次后丙烷转化率、丙烯选择性和丙烯产率均未出现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1催化剂 丙烷脱氢 丙烯 活性中心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5单原子位点用于高效锌-空气电池
16
作者 赵磊 张震 +9 位作者 朱昭昭 李平波 蒋金霞 杨婷婷 熊佩 安旭光 牛晓滨 齐学强 陈俊松 吴睿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16-224,共9页
锌-空气电池(ZAB)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然而,空气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严重限制了ZAB的输出功率.尽管铂基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但高昂的成本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 锌-空气电池(ZAB)因其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低以及安全性高而备受关注.然而,空气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严重限制了ZAB的输出功率.尽管铂基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但高昂的成本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低成本的ORR电催化剂.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分散Co-N4活性位点的Co-N-C单原子催化剂是理想的ORR非贵金属催化剂,但其仍然存在与反应关键中间体结合能较高的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控单原子配位环境与增大活性位点密度来提高Co-N-C催化剂的活性,但如何精确控制中心金属电子结构以及避免高温下金属原子的团聚仍面临巨大挑战.除了单原子活性位点外,催化剂载体的键合结构、电荷分布状态亦会影响载体本身和单原子位点的催化活性.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原子位点或无金属催化剂单方面活性的提升,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Co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本文通过简单的模板法与NH3二次处理策略制备了氮掺杂缺陷碳负载的Co-N_(5)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单原子Co的金属负载量高达2.57 wt%.此外,相比于未经过NH3二次处理的Co-Nx/HC样品,Co-N_(5)/DHC样品在电子顺磁共振谱中g=2.003处呈现出更明显的共振信号,在C 1s高分辨谱中具有更低的C-C(sp2杂化)/C-N(sp3杂化)比例以及明显增加的吡啶氮信号,证实了Co-N_(5)/DHC显著提升的氮掺杂碳缺陷浓度并具有丰富的边界/缺陷位点.同时,X射线吸收谱与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原子分散的Co-N_(5)结构,从而证明成功制备了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_(5)位点单原子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缺陷氮掺杂碳耦合Co-N_(5)位点后表现较好的ORR性能,半波电位达到0.877 V,明显高于Co-Nx/HC对比样品和商业化Pt/C催化剂.Koutecky-Levich曲线和旋转盘环电极测试结果表明,Co-N_(5)/DHC催化剂的高效4e-反应路径.且在10000次的加速老化测试中,Co-N_(5)/DHC半波电位仅降低了7 m V,稳定性优于Pt/C.以Co-N_(5)/DHC为阴极催化剂组装的ZAB开路电压为1.45 V,峰值输出功率密度能够达到160.7 m W cm^(-2),并能提供766.2 m A h gZn-1的比容量,展现出较高的应用前景.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Co-N_(5)位点与缺陷氮掺杂碳的相互作用诱导Co中心位点电子的重新分布,降低了ORR反应能垒.综上,本文为设计与合成高性能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Co-N5位点 缺陷氮掺杂碳 氧还原反应 锌-空气电池
下载PDF
污染土壤异位协同处置修复工程效果评估——以粤北某砷、铅复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伟强 历军 +1 位作者 梁俊伟 张林涛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年第9期32-34,共3页
本文以粤北某无机化工厂重金属(铅、砷)复合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土壤污染浓度超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以采用土壤异位筛分+砖厂焚烧制砖协同处理技术修复的方式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本文以粤北某无机化工厂重金属(铅、砷)复合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土壤污染浓度超过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以采用土壤异位筛分+砖厂焚烧制砖协同处理技术修复的方式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25.5—2018)对该修复工程进行评估。修复后场地土壤检测结果均低于修复目标值,协同处置生产的成品砖浸出检测结果低于相关要求,施工过程环保措施到位,修复工程效果评估合格,提出的修复技术可行且可复制推广,可对此类土壤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重金属 协同处置 修复效果评估
下载PDF
短链脱氢酶Lvchun的分子改造及其在氯霉胺合成中的应用
18
作者 韩惠 张舰 任宇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2,共12页
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俗称氯霉胺(ANP),由于具有两个手性中心,且结构中的O原子和N原子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化学合成法存在生产成本高、原子经济性低、环保压力大等诸多缺点,旨在通过化学水解法与生... 2-氨基-1-(4-硝基苯基)-1,3-丙二醇俗称氯霉胺(ANP),由于具有两个手性中心,且结构中的O原子和N原子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化学合成法存在生产成本高、原子经济性低、环保压力大等诸多缺点,旨在通过化学水解法与生物催化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以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p-NAH)为底物合成(1R)-ANP的新途径。首先采用化学法水解p-NAH制备1-(4-硝基苯基)-2-氨基-3-羟基苯丙酮(AHNA),并筛选对水解产物具有催化活性的羰基还原酶,通过分子改造提高该酶的催化活性,并对突变体mut-V112Y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然后构建mut-V112Y与甲酸脱氢酶的双酶共表达及融合表达重组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催化效率进行比较;最后优化催化反应条件,并进行制备反应。结果表明,化学法可水解p-NAH生成AHNA,筛选到的短链脱氢酶Lvchun可催化AHNA生成(1R)-ANP,通过对该酶进行定点突变获得了催化效率提高3.47倍的突变体mut-V112Y,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5,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成功构建了mut-V112Y和甲酸脱氢酶CbFDH的双酶共表达和融合表达重组菌株,通过比较发现共表达菌株mut-V112Y-CbFDH的催化效率最高。通过优化催化反应条件,最终可在最适条件下反应30 min催化50 mmol/L AHNA生成14.56 mmol/L(1R)-ANP,收率为29.12%。化学水解法与生物催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地催化p-NAH合成(1R)-ANP,该方法为合成光学纯的ANP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胺 短链脱氢酶 分子改造 定点突变 甲酸脱氢酶 双酶共表达
下载PDF
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选型过程分析
19
作者 杨婵君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6期200-202,共3页
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选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路网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当地的经济效益。文章结合作者实际工作中负责的惠州市双月湾互通立交(服务区)初步设计工程实例的选型过程,提出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设计要点,以期为以后... 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选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路网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当地的经济效益。文章结合作者实际工作中负责的惠州市双月湾互通立交(服务区)初步设计工程实例的选型过程,提出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设计要点,以期为以后互通立交与服务区同址合建设计提供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与服务区 同址合建 工程实例 选型过程
下载PDF
“水土共治”修复模式实施案例研究
20
作者 申英杰 陈再贤 刘继东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8期101-111,118,共12页
通过对某污染场地“水土共治”修复模式中工作重难点进行全过程剖析,详细阐述了“水土共治”修复模式的具体措施和经验,介绍了“水土共治”修复模式实施过程中各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污染场... 通过对某污染场地“水土共治”修复模式中工作重难点进行全过程剖析,详细阐述了“水土共治”修复模式的具体措施和经验,介绍了“水土共治”修复模式实施过程中各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污染场地“水土共治”修复模式的实施提供经验和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共治 修复模式 全过程剖析 污染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