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xperiments on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using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帅 王新民 张钦礼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975-1984,共10页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edimentation of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with bad features such as low settling velocity, muddy overflow water, and large flocculant dosage, a fly-ash-based magnetic ...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sedimentation of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with bad features such as low settling velocity, muddy overflow water, and large flocculant dosage, a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FAMC) was used in a dynamic experimental device. To obtain the best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 impact factors (magnetic intensity, FAMC dosage, flocculant dosage, and feed speed) for minimum overflow turbidity,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est coupled with a four-factor 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as conducted.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FAMC and flocculant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cculant dosage, overflow turbidity, and solid content can be reduced by 50%, 90%, and 80%, while the handling capacity per unit and efficiency of backfill and dry stacking can be promoted by 20%, 17%, and 13%, respectively, with a magnetic intensity of 0.3 T, FAMC dosage of 200 mL/t, flocculant dosage of 30 g/t, and feed speed of 0.6 t/(m^2·h). Therefore, synergy of FAMC and flocculant has obvious efficiency in saving energy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y allowing 70×10^6 t/a of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slurry to be disposed safely and efficiently with a cost saving of more than 53×106 Yuan/a, which gives it great promise for us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large-scale argillized ultrafine tailings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fly-ash-based magnetic coagulant dynamic experimental devic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ynergy mechanism
下载PDF
Electrokinetic characteristic and coagulation behavior of flocculant polyaluminum silicate chloride (PASiC) 被引量:1
2
作者 YUEQin-yan GAOBao-y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The electr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agulation behaviors of polyaluminum silicate chloride (PASiC) 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by streaming current (SC) measurement and jar test metho... The electr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agulation behaviors of polyaluminum silicate chloride (PASiC) 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by streaming current (SC) measurement and jar test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silicic acid characterized negative charge and hydrolyzed aluminum species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the charge neutralizing ability of PASiC, compared to PAC. The decreas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asicity ( B ) and Al/Si molar ratio in PASiC. The less the B value and the Al/Si molar ratio, the lower the charge neutralizing ability of PASiC is. In contrast,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 for PASiC affects the charge-neutralization of PASiC to a smaller extent.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PAC, PASiC may enhance aggregating efficiency and give better coagulating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cculant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SiC) streaming current (SC) electr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coagulation effect
下载PDF
蛋白絮凝剂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研究进展
3
作者 易晓慧 张世欣 +4 位作者 陈垚 唐晓旻 郑怀礼 李森 唐龙庆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蛋白絮凝剂是一类由动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的,可使液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聚集和沉淀的特殊高分子物质。蛋白絮凝剂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絮凝性可被直接作为某些地区的净水剂。近年来,随着天然水处理剂的蓬勃发展,蛋白絮凝剂作为... 蛋白絮凝剂是一类由动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的,可使液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聚集和沉淀的特殊高分子物质。蛋白絮凝剂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絮凝性可被直接作为某些地区的净水剂。近年来,随着天然水处理剂的蓬勃发展,蛋白絮凝剂作为高效、绿色、环保的絮凝剂广受科研人员的青睐。总结蛋白絮凝剂的提取纯化方法、分子结构和有效官能团等特性,概括蛋白絮凝剂用于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现状、性能和机理,并对蛋白絮凝剂去除水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进行展望。蛋白絮凝剂作为水处理药剂具有一定优势,未来可通过对蛋白絮凝剂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在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潜在价值,为提高水环境安全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絮凝剂 新兴污染物 有效官能团 絮凝机理 净水剂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green coagulant with PACl in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f turbid water and its mechanism study 被引量:2
4
作者 Yuxiang Xue Zhouzhou Liu +1 位作者 Aimin Li Hu 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68-180,共13页
The applications of natural polymeric flocculants due to their green feature has been recently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this work, the combined usages of a cationic starch-based coagulant and polyaluminum chlo... The applications of natural polymeric flocculants due to their green feature has been recently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this work, the combined usages of a cationic starch-based coagulant 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PACl) were extensively evaluated for various addition sequences in the coagulation of both raw(surface water from the Jiuxiang River) and synthetic turbid water(two kaolin suspension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turbidities).Two typical cationic starch-based coagulant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St-G and St-E) were tried. In comparison to St-G, St-E and PACl used individually as well as St-G and St-E dosed after PACl,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arch-based coagulants fed before PACl showed higher turbidity removal efficiency, which featured not only less optimal doses of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agulants but also lower residual turbidity.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solution supernatants before and after coagulation by two starch-based coagulants and PACl, polymeric coagulants preferentially coagulate the small-sized colloids due to their distinct long-chain structures, but PACl preferentially coagulates the medium-sized ones. Thus, the medium-sized particles that were previously formed by the starch-based coagulants would be coll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removed by the subsequent addition of PACl. The addition sequence of the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agulants in their combined usag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improvement of the turbidity removal efficiency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onic starch-based green coagulANTS POLYALUMINUM chloride Combined coagulation SYNERGISTIC coagulation effects SYNERGISTIC mechanisms
原文传递
金属阳离子与絮凝剂对高岭石沉降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晋霞 张梦飞 +1 位作者 牛福生 程泽红 《非金属矿》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针对尾矿水中微细粒高岭石沉降困难的问题,使用尾矿水中常见的金属阳离子(Na^(+)、K^(+)、Ca^(2+)和Mg^(2+))作为混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作为絮凝剂进行混凝后的絮凝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中性,矿浆质量浓度为30 g/L条件下... 针对尾矿水中微细粒高岭石沉降困难的问题,使用尾矿水中常见的金属阳离子(Na^(+)、K^(+)、Ca^(2+)和Mg^(2+))作为混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作为絮凝剂进行混凝后的絮凝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中性,矿浆质量浓度为30 g/L条件下,K+最佳浓度为0.6 mol/L,Ca^(2+)最佳浓度为0.08 mol/L,CPAM用量为30 mg/L,沉降效果最佳。采用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和接触角测试揭示金属阳离子的作用机理,与一价离子相比,二价离子具有更好的效果,二价离子能够更大幅度降低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少颗粒表面羟基官能团,增大颗粒表面疏水性。CPAM能够显著提高沉降速率,但会导致较高的浊度,当金属阳离子与CPAM结合使用时,沉降速率和上清液浊度均呈现出较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水 高岭石 金属阳离子 絮凝剂 沉降效果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三种常见混凝机理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邬艳 杨艳玲 +3 位作者 李星 周志伟 王伟强 苏兆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以模拟低浊微污染水为原水,硫酸铝[Al2(SO4)3]为混凝剂,考察了3种常见混凝机理(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的成长过程、二维边界分形维数(Dpf)和比表面积及其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附架桥为主导机理下絮... 以模拟低浊微污染水为原水,硫酸铝[Al2(SO4)3]为混凝剂,考察了3种常见混凝机理(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为主导条件下絮体的成长过程、二维边界分形维数(Dpf)和比表面积及其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附架桥为主导机理下絮体最大增长速率S(0.951)最快,达到稳定后絮凝指数FI最大(3.7%),二维边界分形维数Dpf最大(1.587),絮体呈块状且絮体间出现孔状间隙,比表面积介于网捕卷扫和电性中和之间[网捕卷扫(83.646m2/g)>吸附架桥(98.808m2/g)>电性中和(116.046m2/g)];FI值、S及Dpf变化与浊度去除率相关性较好,其相关系数分别达0.979、0.982和0.963,同时比表面积大的絮体吸附容量大,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机理 混凝效能 絮凝指数 分形维数 比表面积
下载PDF
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含铁聚硅酸的研制及其性能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东升 吴奇藩 韦朝海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19,共3页
以水玻璃、无机酸和氯化铁为原料制备了含铁聚硅酸(FPS),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活化时间为1h、Fe/Si比为1时,所制备的FPS具有最佳混凝性能.同时对其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F... 以水玻璃、无机酸和氯化铁为原料制备了含铁聚硅酸(FPS),对其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活化时间为1h、Fe/Si比为1时,所制备的FPS具有最佳混凝性能.同时对其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FPS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并且形成絮体速度快、絮体结实粗大.与聚合铁进行混凝对比表明,FPS具有更优的混凝除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活化硅酸 氯化铁 混凝 无机高聚物 制备
下载PDF
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及凝聚剂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闵凡飞 张明旭 朱金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62,共5页
为了掌握无机凝聚剂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凝聚剂用量及凝聚剂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及水质的影响试验,并分析了凝聚剂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凝聚剂难以满... 为了掌握无机凝聚剂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凝聚剂用量及凝聚剂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及水质的影响试验,并分析了凝聚剂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凝聚剂难以满足高泥化煤泥水沉降处理的目的,石膏用量为400 g/m3,与分子质量为1 000万的聚丙烯酰胺5.6 g/m3配合使用时,初始沉降速度为108.0 cm/min,上清液透光率为90.6%,取得较好的沉降效果。添加明矾和无机聚铝铁澄清水硬度小,使用氯化钙和石膏时,矿化度较大,Mg2+浓度较高;在pH=6.3左右,Ca2+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在煤泥微颗粒表面,Al3+、Fe3+除静电吸附外,还可能存在羟基络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高泥化煤泥水 凝聚剂 絮凝沉降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分形理论发展及在混凝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峰 李义久 倪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4-618,共5页
分形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 ,其维数的变化是连续的 .据此总结了分形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并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分形理论在... 分形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 ,其维数的变化是连续的 .据此总结了分形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并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分形理论在絮体结构研究、混凝机理研究和分形动力学模型研究中的全面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发展 絮体结构 混凝机理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聚合铁复合絮凝剂用于城镇纳污河河水化学强化处理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魏锦程 高宝玉 +1 位作者 王燕 岳钦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6,200,共7页
为提高城镇纳污河河水化学强化处理的效果,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简称PDMDAAC)质量分数〔w(PDMDAAC),以下简写为w(P)〕、不同PDMDAAC黏度(η)的聚合铁复合絮凝剂PFC-PDMDAAC,对比了该絮凝剂... 为提高城镇纳污河河水化学强化处理的效果,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不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简称PDMDAAC)质量分数〔w(PDMDAAC),以下简写为w(P)〕、不同PDMDAAC黏度(η)的聚合铁复合絮凝剂PFC-PDMDAAC,对比了该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铁(PFC)或PDMDAAC以及二者先后投加时,对城镇纳污河河水的絮凝效果及絮凝机理,考察了B值、w(P)、η值对絮凝效果及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FC-PDMDAAC具有最佳的絮凝效果,在投加量为3.0 mg.L-1时,其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与PFC、PDMDAAC、PFC+PDMDAAC、PDMDAAC+PFC相比,COD去除率分别提高12.4%、27.9%、5.6%和9.6%,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7.8%、26.5%、20.2%和10.6%。对于PFC-PDMDAAC〔B=1.0、w(P)=7.0%、η=0.80 dL/g〕,适当降低B值(0.5)、提高w(P)(14.0%)或η值(1.21 dL.g-1)均可改善其絮凝性能,在投加量为3.0 mg.L-1时,COD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0%、3.0%和2.4%,总磷去除率可分别提高0.4%、0.9%和2.3%。电中和作用是PFC-PDMDAAC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铁复合絮凝剂 城镇纳污河河水 絮凝机理
下载PDF
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及混凝效能的验证 被引量:7
11
作者 栾兆坤 蒋斌 +1 位作者 雷鹏举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5-583,共9页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反应器的絮凝除浊效能,在絮凝试验基础上讨论了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涡旋絮凝 高效絮凝反应器 聚合铝絮凝剂 效能
下载PDF
絮凝剂和凝聚剂在煤泥水处理中的复配作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徐初阳 王少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祁东选煤厂煤泥水中的细粒含量多、处理困难的特点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阐明了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应将凝聚剂和絮凝剂配合使用。
关键词 煤泥水 凝聚剂 絮凝剂 复配作用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聚铁絮凝剂处理高浊度原水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立丰 李明俊 +2 位作者 万诗贵 田东 曾中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CTAB及它们的复配PAM+CTAB和聚铁絮凝剂及其和PAM复配使用处理高浊度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絮凝性能、效果和机理。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聚铁絮凝剂的选择及管式絮凝器的研制提供了理... 本文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CTAB及它们的复配PAM+CTAB和聚铁絮凝剂及其和PAM复配使用处理高浊度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絮凝性能、效果和机理。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聚铁絮凝剂的选择及管式絮凝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CTAB 聚铁 絮凝机理 高浊度 原水处理
下载PDF
聚硅硫酸铝混凝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宝玉 刘总纲 +1 位作者 岳钦艳 刘美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0-36,共7页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B值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铝 (PASS)混凝剂 .初步研究了这类混凝剂的合成反应过程和分子量分布 ,深入探讨了其除浊效果、残留铝浓度、除油效果和电泳特性 .实验表明 ,B值对产品中铝...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B值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铝 (PASS)混凝剂 .初步研究了这类混凝剂的合成反应过程和分子量分布 ,深入探讨了其除浊效果、残留铝浓度、除油效果和电泳特性 .实验表明 ,B值对产品中铝的浓度影响较大 ,硅的存在可提高产品的聚合度 ;产品有较好的除浊、除油效果 ,尤其是对低浊度水除浊效果更佳 ;除浊后水中残留铝浓度较低 ;电泳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硫酸铝混凝剂(PASS) 合成 分子量分布 混凝效果与混凝机理 残留铝
下载PDF
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80
15
作者 徐国想 阮复昌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5,72,共5页
对水工业的现状、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净水机理及其优缺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并比较了它们的絮凝特性。在此基础上 ,作者认为无机絮凝剂的研究方向应沿着低分子向高分子、铁铝离子向其它阳离子并适当考虑阴离子的影响、加强基础研究的... 对水工业的现状、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净水机理及其优缺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并比较了它们的絮凝特性。在此基础上 ,作者认为无机絮凝剂的研究方向应沿着低分子向高分子、铁铝离子向其它阳离子并适当考虑阴离子的影响、加强基础研究的方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 净水机理 絮凝特性 水处理
下载PDF
无机絮凝剂混凝机理中的力化学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湛含辉 张晓琪 湛雪辉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在混凝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无机絮凝剂的混凝物理模型。借助此模型并结合无机絮凝剂的双电层压缩机理等水解的复杂性以及投加时的稀释比例不同, 指出流体力化学效应存在于无机絮凝剂的混凝机理中。
关键词 无机絮凝剂 混凝机理 投加 水解 力化学 层压 压缩机 双电层 流体
下载PDF
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碌亭 顾国维 赵建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4-1488,共5页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并通过色谱-质谱对原污水、混凝沉降后水、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后水中的可分析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并通过色谱-质谱对原污水、混凝沉降后水、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后水中的可分析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一般化学混凝沉降只是通过絮凝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有机污染物总量和种类均降低很少;氧化偶合絮凝法通过催化氧化协同絮凝吸附,不仅使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使有机物种类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混凝沉降 氧化偶合絮凝 机理
下载PDF
MMA/BA/双官能团单体无皂共聚乳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2 位作者 黄志明 毛昕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848-1852,共5页
用马来酸酐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系列双官能团共单体,将其用于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共单体的空间效应、用量、加料方式对其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适当的共单体和半连续加料方式,可得到较稳定的乳液,粒径分布接近... 用马来酸酐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系列双官能团共单体,将其用于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共单体的空间效应、用量、加料方式对其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适当的共单体和半连续加料方式,可得到较稳定的乳液,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凝聚物的生成机理主要是失稳凝聚和架桥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乳液聚合 MMA BA 共单体 稳定性 共聚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对泥沙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冬梅 谭万春 +1 位作者 梅胜 金同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6,共4页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沉降实验与电镜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具有分形特性。文章讨论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高分子所带电荷种类、高分子的分子量、投加剂量与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并用表征絮体结构分形特性的参数“分维D”...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沉降实验与电镜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具有分形特性。文章讨论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凝机理以及高分子所带电荷种类、高分子的分子量、投加剂量与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并用表征絮体结构分形特性的参数“分维D”定量分析了这种影响规律。同时,对比了相同含沙量下无机混凝剂絮体与高分子架桥絮体结构达最佳时的分形特征及所需的混凝控制指标G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高分子絮凝剂 架桥絮凝机理 分形结构 分形维数 混凝控制指标Gt
下载PDF
活化硅酸助凝剂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正杰 张玉先 +1 位作者 缪丽英 张立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3-68,共6页
研究了活化硅酸配制和保存的合适参数,并通过试验得到了对于江苏某湖水,活化硅酸的最佳投加量和投加时间。同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与PAM做了助凝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化硅酸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优... 研究了活化硅酸配制和保存的合适参数,并通过试验得到了对于江苏某湖水,活化硅酸的最佳投加量和投加时间。同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与PAM做了助凝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化硅酸具有良好的助凝作用,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上优于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硅酸 作用原理 助凝特性 P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