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样品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熹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借助氩离子抛光技术对煤表面进行抛光,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清晰观察真实的孔隙形貌结构,对判断孔隙类型有重要帮助。该文对阳极电压、抛光时间、离子束入射角、样品台转速等条件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抛光后的表面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条件... 借助氩离子抛光技术对煤表面进行抛光,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清晰观察真实的孔隙形貌结构,对判断孔隙类型有重要帮助。该文对阳极电压、抛光时间、离子束入射角、样品台转速等条件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抛光后的表面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抛光效果,找到适合煤抛光的条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
下载PDF
A New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Time of Neotectonic Activity in Areas of Sedimentary Basins of Central Asia
2
作者 Sophia Novikov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6-196,共1页
Coal basins are common in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Central Asia.During the Cenozoic activization their margins were intensely deformed.However it is often impossible to define the deformation times via isotope geochro... Coal basins are common in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 Central Asia.During the Cenozoic activization their margins were intensely deformed.However it is often impossible to define the deformation times via isotope geochronology because the latest orogeny was seldom accompanied by igneous rocks.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strata exposed coal beds with their afterwards ignition.The coal fire temperatures(900-1300℃)were high en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OZOIC OROGENY combustion meta-morphism coal FIRE 40ar/39ar DATING K/ar DATING
下载PDF
神府矿区西沟-柳沟流域地面塌陷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仵拨云 李永红 +3 位作者 向茂西 刘海南 彭捷 姚超伟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11期31-36,共6页
神木县西沟-柳沟流域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主采侏罗系延安组4^(-2)、5^(-2)和5^(-3)煤层,采煤方法由之前的房柱式开采逐渐转换为井下综采。以西沟-柳沟流域内大砭窑煤矿和凉水井煤矿为基础,以不同开采方式诱发地面塌陷为对象,通过对流域区... 神木县西沟-柳沟流域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主采侏罗系延安组4^(-2)、5^(-2)和5^(-3)煤层,采煤方法由之前的房柱式开采逐渐转换为井下综采。以西沟-柳沟流域内大砭窑煤矿和凉水井煤矿为基础,以不同开采方式诱发地面塌陷为对象,通过对流域区实地调查和分析,将区内地面塌陷分为房柱式采煤突发型塌陷和井下综采预知型塌陷,并对流域内地面塌陷主要表现形式—地裂缝和塌陷槽特征加以阐述和总结。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还对流域内土地资源、泉、井和地表水做了诸多工作,结果显示:地面塌陷对地质环境条件影响严重,地形地貌因地面塌陷而改变,土地资源因此受到破坏;采煤顶板冒落,流域内含(隔)水层破坏,地下水漏失、水位下降,地表水也随地裂缝流失,区内多处泉已经干涸,支沟断流等都与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质环境效应 保水采煤 神府矿区
下载PDF
基于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初步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嘉成 郑子盈 +3 位作者 王学文 孟浩 刘曙光 李素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6-279,共14页
以数字孪生技术形成虚实融合的运行模式是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关键,而以数字孪生为基础的工业元宇宙是智采工作面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构想,具有展示与离线模... 以数字孪生技术形成虚实融合的运行模式是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关键,而以数字孪生为基础的工业元宇宙是智采工作面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构想,具有展示与离线模拟、监测与辅助操作、在线模拟与预演等六大内涵特征,是逐渐由低层级的展示模拟到高层级深度融合功能的演变过程,最终具备由实到虚精准的复制映射能力、虚拟迭代的推理预测决策能力、由虚到实的复制控制能力以及虚实人机无缝协作和精益化管理四大能力。分析工业元宇宙所具备的4种能力和实现工业元宇宙的关键技术。在已有的监测、决策、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融入能加强现场操作人员与远程操作人员协作能力的AR远程协助技术、能加强操作人员安全性的机器人协同技术与能在虚拟空间内利用AI驱动运行的虚拟人技术,构建了基于工业元宇宙的液压支架调架实验系统,形成工业元宇宙在煤矿开采中应用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元宇宙 数字孪生 综采工作面 人机融合 信息物理系统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下载PDF
中东部煤炭矿区城镇化应做到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统筹规划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健奇 梁海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0,共3页
根据对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四省的调研,认为中东部煤炭矿区城镇化发展与资源开发矛盾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更关注短期的投资效果,不能有效协调"地上"规划与"地下"规划之间的关系,导致地面建筑压覆大量地下资源。... 根据对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四省的调研,认为中东部煤炭矿区城镇化发展与资源开发矛盾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更关注短期的投资效果,不能有效协调"地上"规划与"地下"规划之间的关系,导致地面建筑压覆大量地下资源。由此将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弱化煤炭矿区资源优势。据此提出了区域城镇化与资源开发统筹规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规划 资源开发规划 煤炭矿区 城镇化 资源压覆 中东部地区
下载PDF
煤和聚丙烯腈炭化过程中负载铁原子在表面与体相间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珍平 顾永达 刘振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采用XPS和Ar^+离子刻蚀技术,研究了炭化过程中铁原子在煤和聚丙烯腈表面和体相间的质量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随炭化进行铁原子由表面向体相迁移和富集;炭化温度升高.迁移和富集增加.表面浓度逐渐降低.以致铁原子沿粒子径向呈浓度梯度分布.
关键词 铁原子 聚丙烯腈 表面 体相间 质量转移 炭化
下载PDF
水力压裂技术强化瓦斯抽采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帅 谭志宏 +1 位作者 张倩 刘飞龙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3-325,共3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增透措施。针对煤矿井下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浓度低、衰减系数大、抽采时间长且钻孔施工量大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压裂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艺参数后,在工作面回风巷实... 水力压裂技术是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的一种有效的增透措施。针对煤矿井下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浓度低、衰减系数大、抽采时间长且钻孔施工量大等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压裂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艺参数后,在工作面回风巷实施煤层压裂增透。根据压裂前后的瓦斯抽采参数跟踪记录,两者对比结果表明:对煤层进行压裂增透后,钻孔的最大瓦斯抽采流量和浓度最大可以提高3.65和4.42倍,煤层透气性显著提高,达到了强化瓦斯抽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低透气性煤层 强化抽采 煤层增透
下载PDF
CO_2气氛下煤/生物质混合热解过程氮转化特性实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恒 王勤辉 +2 位作者 梁晓锐 骆仲泱 方梦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在卧式管式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平凉煤、麦秆及其混合物料分别在CO_2和Ar气氛下700~900℃范围内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获得CO_2气氛对热解过程氮元素迁移的影响以及煤/生物质混合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转化特性。实验发现:在高温时,CO_2气... 本文在卧式管式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平凉煤、麦秆及其混合物料分别在CO_2和Ar气氛下700~900℃范围内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获得CO_2气氛对热解过程氮元素迁移的影响以及煤/生物质混合热解过程中氮元素转化特性。实验发现:在高温时,CO_2气氛可使燃料发生气化反应,促进燃料中的氮元素析出进入挥发分中,降低半焦氮含量,并提高2种燃料的NH3及N2产率和麦秆的HCN产率;煤/生物质混合热解过程发生了协同作用,降低了HCN和NH3的产率,并提高了N2在700℃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CO2气氛 ar气氛 HCN NH3 转化特性
下载PDF
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在“三软”煤层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秦刚伟 秦法秋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为了解决"三软"难抽煤层消突和瓦斯治理问题,文章以代表性的埋藏深、赋存不稳定,瓦斯含量大,煤坚固性系数低等具有构造煤特点的采煤工作面作为试验区,引进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进行试验,阐述了增透技术的工作原理、试验方法,... 为了解决"三软"难抽煤层消突和瓦斯治理问题,文章以代表性的埋藏深、赋存不稳定,瓦斯含量大,煤坚固性系数低等具有构造煤特点的采煤工作面作为试验区,引进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进行试验,阐述了增透技术的工作原理、试验方法,对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并介绍了相关联高压注水技术与增透技术的混合应用,达到瓦斯综合治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高压注水 煤体卸压 煤体增透
下载PDF
低透性煤层气储层循环冻融增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志强 赵红超 +3 位作者 张晓雷 Trung Tien Vu 帕如克.帕尔哈提 李鹏飞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针对我国低透性煤层气储层地面抽采研究现状,归纳了影响抽采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煤层气地面常规抽采技术的使用条件,介绍了2种新型煤层气抽采技术。在此基础上,基于煤岩层的冻胀性质,将岩体力学冻融破坏机理引入煤层气抽采技术中... 针对我国低透性煤层气储层地面抽采研究现状,归纳了影响抽采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国内外煤层气地面常规抽采技术的使用条件,介绍了2种新型煤层气抽采技术。在此基础上,基于煤岩层的冻胀性质,将岩体力学冻融破坏机理引入煤层气抽采技术中来,提出低透性煤层气储层循环冻融增透的方法,为低透性煤层气抽采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 煤层气 循环冻融 增透技术
下载PDF
新标准下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煤矿安全培训分析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成董浩 浑宝炬 +1 位作者 游会迪 靳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0-312,共3页
针对当前传统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介绍了新标准下煤矿安全培训的趋势要求,引入新媒体技术,论述了煤矿安全培训中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培训手段的关系,通过阐述在煤矿安全培训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和VR技术、AR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针对当前传统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介绍了新标准下煤矿安全培训的趋势要求,引入新媒体技术,论述了煤矿安全培训中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培训手段的关系,通过阐述在煤矿安全培训中使用移动互联网和VR技术、AR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说明了采用新媒体技术作为安全培训的突破口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煤矿安全培训 煤矿安全 传统培训 VR技术 ar技术
下载PDF
壳牌气化炉磨煤及干燥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永杰 樊恒京 《化肥设计》 CAS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介绍了壳牌粉煤气化装置磨煤干燥系统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称重给煤机、磨煤机和循环风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壳牌气化炉 磨煤干燥系统 称重给煤机 磨煤机 循环风机
下载PDF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张居仁 王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9-51,共3页
针对水文地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渭北煤田韩城矿区马沟渠煤矿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随机模型,从应用角度出发,作了该矿区地下水动态的预报评价。
关键词 煤田 地下水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选煤厂工况环境下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14
作者 高宏杰 丛昊然 郭秀才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0,78,共6页
针对选煤厂人脸图像信息易受复杂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选煤厂工况环境下的人脸识别方法。对归一化的选煤厂原始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得到8个方向、5个尺度下的特征图谱;用改进AR-LGC编码算法进行编码,... 针对选煤厂人脸图像信息易受复杂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选煤厂工况环境下的人脸识别方法。对归一化的选煤厂原始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得到8个方向、5个尺度下的特征图谱;用改进AR-LGC编码算法进行编码,并对编码后同一尺度下不同方向的图谱进行特征融合,得到图像的融合特征图;将融合特征图划分为多个子块,统计分块直方图并加权级联得到直方图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送入残差神经网络中训练,实现对选煤厂人员的人脸识别。改进AR-LGC编码算法增强了选煤厂人脸图像纹理相关度,解决了图像纹理相关度不足的问题,在弱化干扰特征的同时,保留了人脸图像中更多重要特征,缓解了人员面部受煤灰污染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当选煤厂人脸受到煤灰污染时,采用改进AR-LGC编码算法提取的特征保留了局部特征粗粒度,具有较好的抗噪性;本文方法的识别率为94.5%,平均耗时为0.9330 s,与同类算法相比,在牺牲部分时间性能的条件下提升了识别率,牺牲的时间性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GABOR小波变换 ar-LGC编码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