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trong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 induced by high-position hard roofs in extra-thick coal seam mining 被引量:10
1
作者 Chao Pan Binwei Xia +2 位作者 Yujun Zuo Bin Yu Changnan 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499-511,共13页
This work aimed at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strong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SGPB)induced by high-position hard roof(HHR).Based 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model of HHR,a modified voussoir beam mechanical model for... This work aimed at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strong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SGPB)induced by high-position hard roof(HHR).Based 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model of HHR,a modified voussoir beam mechanical model for HHR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gangue support coefficient,through which the modified expressions of limit breaking span and breaking energy of HHR were deduced.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static loading stress of supporting body(hydraulic support and coal wall)and its comprehensive supporting strength,the criteria of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GPB)induced by HHR were discussed.The types of Ⅰ_(1),Ⅰ_(2),Ⅱ_(1),andⅡ_(2) of GPB were interpreted.Results showed that types Ⅰ_(1) and Ⅰ_(2) were the main forms of SGPB in extra-thick coal seam mining.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SGPB was static stress,which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instability of HHR rather than fracture.Accordingly,an innovative control technology was proposed,which can weaken static load by vertical-well separated fracturing HHR.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8101 working face in Tashan coal mine,Shanxi Province,China.The results of a digital borehole camera observation and stress monitoring prov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GPB criteria.The control technology was successful,paving the way for new possibilities to HHR control for safety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 thick coal seam High-position hard roof Strong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 Supporting structures Criteria of ground pressure behaviour controlling effects
下载PDF
Combus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approaches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s:a review 被引量:3
2
作者 Yuntao Liang Yalan Yang +2 位作者 Sida Guo Fuchao Tian Shaofe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8-82,共25页
With the large-scale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th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underground coal fir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response str... With the large-scale mining of coal resources,th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underground coal fir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fire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and sorted ou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s,focu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ssues such as underground coal fire combustion mechanism,multiphysics coupling effect of coal fire combustion,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for underground coal fires,and beneficial utilization technology,and describe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underground coal fire hazards.Finally,the key research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propos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technology research,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ideas and solu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coal fire Combustion mechanism Multiphysics coupling effec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urning harm into benefit Response strategy
下载PDF
贵州省2010-2014年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静 李达圣 +6 位作者 安冬 梁音 张锐智 叶红兵 姚丹成 张伯友 张念恒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监测县连续5年监测结果,评价燃煤型氟中毒综合治理防治措施落实效果。方法:按照国家统一方案,每5年1个监测周期,每年在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仁怀市、普定县、普安县... 目的:分析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监测县连续5年监测结果,评价燃煤型氟中毒综合治理防治措施落实效果。方法:按照国家统一方案,每5年1个监测周期,每年在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仁怀市、普定县、普安县6个监测县的18个固定监测村及村小学、30个非固定监测村开展儿童氟斑牙和尿氟监测调查;入户每村调查10户,动态监测炉灶使用情况及与玉米辣椒相关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监测周期第1年在监测村进行成人X线氟骨症拍片检查。结果:X线检查发现2010年氟骨症总体检出率为51.48%,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氟斑牙指数从2010年的1.27下降到2014年的0.84,5年来检出的氟斑牙以极轻和轻度为主;2014年儿童尿氟低于2010年(P〈0.01),使用铁炉、电炊具为主,电热器使用户数较少,炉灶正确使用户数逐年提高,2014年监测居民炉灶正确使用率达到100%;监测村居民玉米、辣椒正确干燥、保管、食前淘洗等行为指标均达到88.89%以上。结论:监测县较好的落实了防治措施,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较稳固形成,总体病情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型 地方性氟中毒 综合治理 监测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大倾角层状采动煤岩体重力-倾角效应与岩层控制 被引量:17
4
作者 伍永平 解盘石 +7 位作者 贠东风 王红伟 罗生虎 高喜才 郎丁 胡博胜 闫壮壮 王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重力-倾角效应是导致细观层状煤岩体单元体主应力偏转和层间接触面应力非均衡传递,介观层状采动模型优势破裂面方向偏移,宏观层状关键层区域迁移、岩体结构异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倾角35°以上煤层采场... 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重力-倾角效应是导致细观层状煤岩体单元体主应力偏转和层间接触面应力非均衡传递,介观层状采动模型优势破裂面方向偏移,宏观层状关键层区域迁移、岩体结构异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倾角35°以上煤层采场中重力-倾角效应影响尤为明显:(1)煤岩组合界面倾角35°~60°时,非均衡传力特性逐渐凸显,界面附近煤岩体内应力传递方向发生偏转,且偏转量随倾角增加逐渐增大;煤体破坏由压剪破坏转化为近平行于界面的滑移剪切破坏,煤岩体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也随之减小。(2)改变了采场围岩采动应力路径演变规律,在采动应力驱动下顶板的损伤变形与破坏运动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时序性。(3)诱发了大倾角采场顶板结构跨层迁移转化、底板非对称破坏滑移、区段煤柱或煤壁局部-整体破坏,以上围岩失稳存在多尺度链式时空关联性,特别是引发围岩灾变的采场关键岩块位置多变,形成采场围岩承载结构异化和泛化特征。理论与实践表明,重力-倾角效应作用下大倾角煤层岩层控制具有显著的多维度和多尺度特点,突破传统开采方法与技术瓶颈,研发全新型成套装备是实现该类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重力-倾角效应 非均衡应力传递 承载结构泛化 多尺度岩层控制
下载PDF
基于ANP-TOPSIS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石甜 李新春 +1 位作者 乔万冠 刘全龙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5-239,共5页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煤矿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但由于煤矿企业在实施此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性和不系统性等问题,导致对煤矿事故控制还没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估当前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现状显得尤为关键。通...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降低了煤矿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但由于煤矿企业在实施此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性和不系统性等问题,导致对煤矿事故控制还没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评估当前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现状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构建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耦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模型,从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和检查、审核与评审6个方面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估,最后以王楼煤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计算参照值为0.51,说明该体系处于一般有效级别。其中该体系有效性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保障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要素管理3个方面,应加强对这3个方面的管理以提升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有效性评估 ANP 风险决策 TOPSIS
下载PDF
中厚-厚煤层近距离高效同采矿压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月伟 董淑文 +1 位作者 樊俊鹏 成云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7,125,共5页
南阳坡煤矿主采煤层为3号煤和4号煤,层间距23~26m ,下部煤层开采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为中厚-厚煤层近距离同采。基于煤岩物理力学测试、在线应力监测、支护载荷无损监测及数值计算,得出了监测区域的侧向应力分布规律,3煤开采... 南阳坡煤矿主采煤层为3号煤和4号煤,层间距23~26m ,下部煤层开采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为中厚-厚煤层近距离同采。基于煤岩物理力学测试、在线应力监测、支护载荷无损监测及数值计算,得出了监测区域的侧向应力分布规律,3煤开采对下煤层传递角为45°,显著支承压力增高区域传递角为31°;监测评价沿空30205运输顺槽、4105运输顺槽支护效果,分析下煤层沿空巷道变形严重的四个原因;确定了未采下区段4107回风顺槽设计留设的区段煤柱尺寸以及正常条件下下煤层滞后上煤层合理距离。研究结果有助于合理设计采场及选取支护参数,有利于实现中厚-厚煤层近距离高效同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厚煤层 近距离 高效同采 矿压控制
下载PDF
近海断陷盆地古近纪煤系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以山东黄县盆地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悦 王东东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海燕 李增学 郑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6,共14页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程,煤层厚度较大但分布相对局限,如煤4、煤2。二是滨浅湖湖沼−浅湖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中−晚期湖平面下降−上升的过程中;湖平面升降频繁导致成煤环境频繁出现−消失,形成的煤层厚度较小但分布较广,如煤1、煤上1等。本研究阐明的近海断陷盆地煤层发育规律和建立的沉积成煤模式,将为海域区煤型烃源岩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古地理 沉积控煤作用 成煤作用 黄县盆地 古近纪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and view of the geochemistry theory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8
作者 Xiaohong XIA Yong Q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液化现象 迁移
下载PDF
辛置煤矿2-216采面注水降尘效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玲 《煤炭与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为解决辛置煤矿煤尘污染问题,以2-216采面为研究对象,从采面地质、瓦斯赋存情况和钻孔注水消尘应用出发,验证了自由水对采面降尘的合理性。结合注水消尘应用效果,在最佳注水压力作用下,随着注水时间和注水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注水段煤... 为解决辛置煤矿煤尘污染问题,以2-216采面为研究对象,从采面地质、瓦斯赋存情况和钻孔注水消尘应用出发,验证了自由水对采面降尘的合理性。结合注水消尘应用效果,在最佳注水压力作用下,随着注水时间和注水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注水段煤层内自身含水率。在此基础上,可同时减少采面和回风平巷处煤尘的浓度与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本煤层注水 煤尘防治 注水效果
下载PDF
考虑采动效应的闭坑矿井水硫酸盐污染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跃明 周沛 +3 位作者 周来 蒋丹 杨雨晴 刘延卓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考虑多煤层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闭坑矿区酸性矿井水中SO_(4)^(2-)污染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流体扩散系数对含水层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在二叠系童子岩组砂岩含水层中水平迁移面积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小,垂向渗透系数扩大10倍,空间变异性增强;闭坑5、10、15a后,最大水平迁移距离分别为215、414、612m,最大垂向迁移距离分别达到50、65、70m;而扩散系数越大,产酸时间越长,SO_(4)^(2-)迁移距离和污染范围将随之增大,相较于水平方向,垂向上SO_(4)^(2-)浓度变化对扩散系数的敏感度更高。基于模拟结果,结合闭坑矿区实际条件,针对性提出了“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将为该闭坑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矿井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坑煤矿 酸性矿井水 硫酸盐 导水裂隙带 采动效应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抽采技术及效果研究
11
作者 陈本良 袁亮 +5 位作者 薛生 降文萍 杨科 周韬 李丹丹 吴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淮南矿区为典型高瓦斯矿区,煤层碎软、渗透率低、瓦斯含量偏高、抽采难度大,为探讨地面煤层气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矿区的技术可行性与瓦斯治理效果,在分析矿区主要煤层13-1煤储层特征基础上,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煤层三向地应力测试,... 淮南矿区为典型高瓦斯矿区,煤层碎软、渗透率低、瓦斯含量偏高、抽采难度大,为探讨地面煤层气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矿区的技术可行性与瓦斯治理效果,在分析矿区主要煤层13-1煤储层特征基础上,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煤层三向地应力测试,结果显示三向应力场类型主要为σ_(h,max)>σ_(v)>σ_(h,min),具有实施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的充分条件;利用MFrac Suite软件分别模拟了水平段距离煤层1、3、5 m时的压裂缝参数,压裂缝半长最大107.33 m、最小89.47 m,具有理想的压裂效果,说明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淮南矿区具有比较好的地质适应性与可行性。以潘一煤矿13-1煤层“L”型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CBM0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井下钻孔检测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了瓦斯治理效果,结果显示CBM01井抽采415 d即显著降低了煤层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距离水平井50、65 m处瓦斯压力由6.4 MPa分别降至2.6、2.7 MPa,降低幅度均超过55%,水平段两侧各15~20 m范围内瓦斯含量由13.5 m^(3)/t降至最大9.11 m^(3)/t、最小6.92 m^(3)/t,平均7.92 m^(3)/t,约10 m范围均降至8 m^(3)/t以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CBM01井抽采10 a的产气效果及瓦斯治理效果,气井抽采10 a累计产气约272.08×10^(4)m^(3),水平段倾向单侧约150 m范围内气含量均降至8 m^(3)/t以下、压力均降至3 MPa以下。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在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分段压裂 水平井 抽采效果 瓦斯治理 检测钻孔
下载PDF
蒋庄煤矿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控煤作用研究
12
作者 周中平 王印 +5 位作者 邓一卓 王安民 朱利岗 曹代勇 宁树正 黄佳威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46-152,共7页
蒋庄煤矿构造较为复杂,厘清矿区内构造发育规律并揭示其构造控煤作用,有利于该矿的高效和安全生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井断层及褶皱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不同构造组合对主采煤层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矿区内断层与褶皱以NE—S... 蒋庄煤矿构造较为复杂,厘清矿区内构造发育规律并揭示其构造控煤作用,有利于该矿的高效和安全生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矿井断层及褶皱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不同构造组合对主采煤层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矿区内断层与褶皱以NE—SW向为主,普遍发育的正断层以70°~79°的高角度切割褶皱,且断层落差普遍大于20 m,逆断层较少发育。分析发现断层的平面延伸长度越长,其落差越大。矿区中部发育连续宽缓褶皱,褶皱区内断层发育较少,西北部有燕山期闪长玢岩侵入煤层。以研究区构造组合特点,归纳总结出4种构造控煤样式:①地堑、地垒式构造控煤样式;②阶梯式断层构造控煤样式;③断褶型构造控煤样式;④断层与岩浆侵入型构造控煤样式。其共同的最大特点是将煤层切割为走向NE的狭长型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庄煤矿 断层 褶皱 组合形式 控煤作用
下载PDF
煤矿瓦斯抽采钻孔三维模拟及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墨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64,共7页
针对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完成后缺少钻孔三维可视化及控制效果评价的工具,难以精确识别钻孔空白带,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抽采钻孔的三维模拟及评价技术。通过导入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钻孔施工数据,提取巷道、钻场、钻孔、测量点等基... 针对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完成后缺少钻孔三维可视化及控制效果评价的工具,难以精确识别钻孔空白带,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抽采钻孔的三维模拟及评价技术。通过导入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钻孔施工数据,提取巷道、钻场、钻孔、测量点等基础数据,对巷道底板高程沿导线测量点的高程值进行插值处理,将巷道等图元的二维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构建了可反映煤层、巷道和钻孔特征的三维模型。提出了基于体积法的钻孔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边长等于抽采有效半径的控制体,通过计算穿过控制体钻孔长度之和与抽采有效半径的比值来定量评价钻孔的控制效果,并将钻孔控制效果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三维展示,便于对钻孔的疏密及钻孔空白带的位置进行分析,为精确补充钻孔提供决策依据。基于该技术,开发了抽采钻孔三维模拟及控制效果评价系统,并在窑街煤电金河煤矿1621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处理了3786个钻孔数据,绘制了巷道、钻场、钻孔和煤层的三维模型,钻孔三维模拟情况与现场一致,通过控制效果分析对钻孔空白带施工了补充钻孔,有效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抽采 抽采钻孔 三维模拟 控制效果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基于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作者 李静 刘婷婷 +3 位作者 周恒屹 贺晗 裴升 袁免涛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合理有效地引导上市煤矿企业强化安全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选取了29家上市煤矿企业,基于2013—2022年的安全投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上市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内部控制变量研究其调节... 为合理有效地引导上市煤矿企业强化安全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选取了29家上市煤矿企业,基于2013—2022年的安全投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上市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内部控制变量研究其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我国上市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内部控制在上市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上市煤矿企业持续、高效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安全投入 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 固定效应模型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智能控制开采系统及应用效果
15
作者 陈帅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为了提高露天大型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环境影响,设计了1套智能控制开采系统。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露天煤矿的开采设备、作业流程和环境监测进行了综合研究和优化;通过实时数据收集与分析,实现了对开采设备的精确控制和... 为了提高露天大型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环境影响,设计了1套智能控制开采系统。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露天煤矿的开采设备、作业流程和环境监测进行了综合研究和优化;通过实时数据收集与分析,实现了对开采设备的精确控制和作业过程的智能调度,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动态评估和管理。智能控制系统显著提高了露天煤矿的开采效率,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通过对开采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智能控制 应用效果 煤矿开采 监控控制
下载PDF
基于压水试验和放水恢复试验的帷幕注浆效果综合评价
16
作者 郭书全 王海 韩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56-61,78,共7页
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是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S1232工作面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检查孔取心验证、注浆前后压水试验、抽水试验以及井下放水试验恢复试验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帷幕注浆效果评价是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神南矿区柠条塔煤矿S1232工作面烧变岩水害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分别采用检查孔取心验证、注浆前后压水试验、抽水试验以及井下放水试验恢复试验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取心发现在风化基岩段均见到水泥浆液充填薄层,J5孔在烧变岩烘烤岩层中发现浆液填充。注浆后续孔的渗透系数在1.8×10^(-5)~5.9×10^(-5)cm/s,5个检查孔中的渗透系数为2.2×10^(-5)~3.7×10^(-5)cm/s,注浆后的抽水孔渗透系数在2.7×10^(-5)~4.3×10^(-5)cm/s,均属于弱透水。对比注浆前的渗透系数,注浆后的所有钻孔压水试验获得的地层渗透系数均减少了一个数量级。根据抽水实验结果,注浆前后的渗透系数为190×10^(-6)cm/s和(1.04~2.2)×10^(-6)cm/s,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45 9L/(s·m)和0.014 1~0.023 1L/(s·m)。注浆后帷幕区域渗透系数远小于注浆前,相差两个数量级,单位涌水量数值也减小了一半。根据注浆前后放水恢复实验结果,注浆后井下关水水位恢复均较注浆前快。F26孔初始水压0.8MPa,注浆前后分别在关水后4h和5.55h后水压恢复至0.6MPa;地面长观孔的水位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以上所有指标均反映了帷幕注浆工程对火烧区改造明显,和南侧烧变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明显降低,帷幕注浆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将为类似条件的烧变岩水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防治 帷幕注浆效果 渗透系数 水压恢复 压水试验 放水试验 柠条塔矿
下载PDF
1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on PM_(2.5) science,health effect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Xi'an,China,May 27-28,2014
17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27-229,共3页
The Fir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was successfully con- cluded with all the goals met. The meeting in Xi'an was informative, stimulating and enjoyable, thanks to the local host, Prof. Junji Cao, and his capable sta... The Fir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was successfully con- cluded with all the goals met. The meeting in Xi'an was informative, stimulating and enjoyable, thanks to the local host, Prof. Junji Cao, and his capable staff. The Bilateral Seminar was organized by Prof. David Y.H. Pui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nd Prof. Junji Cao of the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It was attended by approximately 100 deleg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MN), the Center for Filtration Research (CF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other famous Chinese universities.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opening remarks given by UMN President Eric hai Li on behalf of President Kaler and CAS Vice President Jing- Chunli B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on PM science health effect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Xi’an China May 27-28 2014 CAS
原文传递
基于动载扰动的小煤柱沿空巷围岩控制分析
18
作者 韩召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3期36-38,共3页
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小煤柱沿空巷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是确保矿工安全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的关键。特别是在深部高应力环境下,动载扰动给沿空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本研究围绕工程概况,综合考虑了动静载作用的相互影响,... 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小煤柱沿空巷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是确保矿工安全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的关键。特别是在深部高应力环境下,动载扰动给沿空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本研究围绕工程概况,综合考虑了动静载作用的相互影响,通过一系列工业性试验,探究了动静载耦合作用下围岩的动力响应与破坏规律,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措施。7432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条件与应力分布情况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实践基础,确保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扰动 小煤柱 空巷围岩 控制效果
下载PDF
基于定向水力掏煤的层内“保护层”强化抽采技术
19
作者 张晓铭 《陕西煤炭》 2024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为解决底抽巷穿层钻孔水力掏煤范围小、钻孔覆盖距离短、精准度差的问题,胡底煤业从本煤层极薄保护层定向水力掏煤防突机理分析出发,结合定向钻机无线测量技术及水力掏煤技术,在13091巷迎头钻场开展定向钻孔水力掏煤试验。实践表明,定... 为解决底抽巷穿层钻孔水力掏煤范围小、钻孔覆盖距离短、精准度差的问题,胡底煤业从本煤层极薄保护层定向水力掏煤防突机理分析出发,结合定向钻机无线测量技术及水力掏煤技术,在13091巷迎头钻场开展定向钻孔水力掏煤试验。实践表明,定向钻孔水力掏煤后钻孔抽采浓度和百米钻孔流量都有提升,同时缩短了抽采达标所需时间,实现了消突的目的。该项技术具有远距离、精准、全方位消突及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突出矿井的区域瓦斯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极薄保护层 水力掏煤 防突机理 抽采效果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条件约束的可控冲击波煤层致裂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秦勇 李恒乐 +3 位作者 张永民 赵有志 赵锦程 邱爱慈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8,129,共12页
可控冲击波(CSW)岩层致裂技术作为岩层改造领域的一项变革性技术,已在煤层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并在煤炭安全开采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然而,受实验及现场监测条件限制,前期对地质-工程因素约束下的CWS岩层致裂基本规律理解不足,制... 可控冲击波(CSW)岩层致裂技术作为岩层改造领域的一项变革性技术,已在煤层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并在煤炭安全开采领域开展应用探索。然而,受实验及现场监测条件限制,前期对地质-工程因素约束下的CWS岩层致裂基本规律理解不足,制约了对致裂机理的探索及现场作业参数的优化。鉴于此,在阐述CSW煤层改造及其面临的工程科学问题基础上,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元方法(CDEM)开展数值模拟,以进一步揭示地应力、煤岩力学性质、冲击波加载条件约束下的CSW煤层致裂行为及其基本规律。结果显示,CSW加载条件对致裂效果的影响存在最优范围,过度加载会导致近井地带煤体崩解,煤粉产出率增加,造成煤储层伤害;同时,煤体破碎导致波阻抗及冲击波衰减速度增大,限制有效改造半径扩展;地应力增大,破裂半径、破裂度存在临界值,水平主应力差对CSW冲击裂隙形态、扩展方位及缝网连通程度存在显著影响。研究揭示,CSW煤岩致裂效果对力学性质的响应存在选择性:弹性模量与破裂半径、破裂度之间存在拐点临界值;黏聚力增大,煤岩脆性变小,致裂效果变差;抗拉强度似乎对CSW致裂效果没有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为CSW作业煤层优选及参数优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冲击波 煤层 改造效果 约束条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