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top coal in steep top caving coal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妮 张洁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 Damage statistical mechanics model of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 the top caving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ing supporting pressure, dip angl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al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ere analyzed as well. By terms of the practice project analysis, the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p angle β and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Dip angle of coal seam β has tremendous impact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while thickness of coal seam M has slight impact. When thickness of coal seam is below 10m,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increases sharply. While thickness exceeds 15m, it is not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on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any 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grade coal horizontal section height DAMAGE statistic mechanic model
下载PDF
Coal pillar mechanics of violent failure in U.S. Mines 被引量:7
2
作者 Maleki Hami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387-392,共6页
This paper seek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horizontal stresses build up and release during coal pillar loading and unloading(post-failure) drawing upon three decades of observations, geomechanical monitori... This paper seek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horizontal stresses build up and release during coal pillar loading and unloading(post-failure) drawing upon three decades of observations, geomechanical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modeling in bump-prone U.S. mines. The focus is on induced horizontal stress in mine pillars and surrounding strata as highly stressed pillars punch into the roof and floor, causing shear failure and buckling of strata; under stiff stratigraphic units of some western US mines, these events could be accompanied by violent failure of pillar cores. Pillar punching eventually results in tensile stresses at the base of the pillar, facilitating transition into the post-failure regime; this transition will be nonviolent if certain conditions are met, notably the presence of interbedded mudstones with low shear strength properties and proper mine designs for controlling seismicity and dynamic loads. The study clearly shows high confining stress build-up in coal pillars resulting in up to twice higher peak vertical stress and high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s in some western US mines in comparison with peak stresses predicted using common empirical pillar design methods. It is the unstable release of this strain energy that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resulting from pillar dilation and ground movements. These forces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capacity of most common internal support systems, resulting in horizontal stressinduced roof falls locally, in mines under unremarkable far-field horizontal stress. Attention should be placed on pillar designs as increasing support density may prove to be ineffective. This mechanism is analyzed using field measurements and generic finite-difference stress analyses. The study confirms the higher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confinement-controlled coal seams in comparison with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coal seams. Su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fining stresse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estimating peak pillar strength using most common empirical techniques such as those proposed by Bieniawski and Salamon. While using lower pillar strength estimates may be considered conservative,it underestimates the actual capacity of pillars in accumulating much higher stress and strain energies,misleading the designer and inadvertently diminishing mine safety. The role of induced horizontal stress in mine pillars and surrounding strata is emphasized in coal pillar mechanics of violent failure.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the violent events is sudden loss of pillar confinement due to dynamic loading resulting from failure of overlying stiff and strong strata. Evidence of such mechanism is noted in the field by observed red-dust at the coal-rock interfaces at the location of coal bumps and irregular, periodic caving in room-and-pillar mines quantified through direct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 the g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burst and coal bumps Field measurements Stress analysis Mechanics horizontal stress
下载PDF
Underground pressure appearance laws analysis for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slice caving on high-dipping thick coal seams 被引量:2
3
作者 YANG Sheng-li CAO Guang-ming LI Fu-she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Taking Adaohai Coal Mine as the example, underground pressure appearance laws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slice caving on high-dipping and thick coal seams. Through site visi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iscrete eleme... Taking Adaohai Coal Mine as the example, underground pressure appearance laws of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slice caving on high-dipping and thick coal seams. Through site visi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iscrete element calcul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s the mining deepens, underground stress of lower sublevels is more obvious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upper sublevels and is higher in the air return roadway than that in the air intake roadway in the area that is near to the top coal. Because the top coal is thick and gangue is caved above the support, underground pressure to the working face is relatively gentle. Immediate roof will mainly fall down along the floor. Main roof and the rock bed above the main roof will move to the mined out area along the fault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n fall down with the mined out area later. In addition, roof pressure mainly periodically appears in two directions along the trend and the d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ly inclined and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horizontal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slice caving undergroundpressure numerical calcul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井壁失稳机理及钻井液对策
4
作者 吕坤鸿 张辉 +5 位作者 田得粮 杨博远 李军 欧阳勇 安锦涛 秦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73,共10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井壁失稳问题,从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质等角度揭示了纳林1井区本溪组8#煤储层井壁失稳机理,发现煤岩的割理裂缝结构及碳质泥岩的易水化分散矿物含量高是导致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结合“...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井壁失稳问题,从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质等角度揭示了纳林1井区本溪组8#煤储层井壁失稳机理,发现煤岩的割理裂缝结构及碳质泥岩的易水化分散矿物含量高是导致井壁失稳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元协同”井壁稳定理论,提出“封堵性+抑制性+润滑性”的三效协同防塌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优选关键抑制剂、封堵剂和润滑剂,形成了适用于纳林1井区本溪组的防塌钻井液体系,并从基本性能、封堵性、抑制性和压力传递能力等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该防塌钻井液流变性能良好,API滤失量仅为2.4 mL,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7.5 mL;抑制能力强,滚动回收率大于90%,16 h线性膨胀率小于5%;封堵性能优良,400μm开度裂缝的承压能力达到5 MPa。现场应用表明,新研制的防塌钻井液能有效抑制纳林1井区深部煤层坍塌,应用井段井径扩大率降低,机械钻速提高,无井下复杂事故发生,该套体系能够满足现场煤岩气钻井的需要,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岩气 水平井 井壁失稳机理 处理剂优选 防塌钻井液
下载PDF
基于GSL-YOLO模型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
5
作者 王福奇 王志峰 +4 位作者 金建成 井庆贺 王耀辉 王大龙 汪义龙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137,共8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在井下低照度、高粉尘、煤矸堆叠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煤矸识别精度低、分割效果差、模型参数量和运算量大、未实现混矸率的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SL-YOLO模型的混矸率检测方法。GS...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在井下低照度、高粉尘、煤矸堆叠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煤矸识别精度低、分割效果差、模型参数量和运算量大、未实现混矸率的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SL-YOLO模型的混矸率检测方法。GSL-YOLO模型在YOLOv8-seg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改进: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AM),通过减少信息弥散和放大全局交互表示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选用具有高效局部聚合网络的空间金字塔池化(SPPELAN)模块,提升模型处理不同尺寸目标时的检测性能;采用轻量级非对称多级压缩检测头(LADH),降低模型的训练难度,同时提高推理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分割掩码的混矸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煤流图像处理结果中的分割掩码信息,计算其中矸石的像素面积与总像素面积的比值,作为瞬时混矸率。实验结果表明:(1)GSL-YOLO模型的m AP@0.5∶0.95达96.1%,比YOLOv8-seg模型提高了0.8%。(2)GSL-YOLO模型的参数量为2.9×10^(6)个,浮点运算次数为11.4×10^(9),模型权重为6.0MiB,比YOLOv8-seg模型分别降低了12.1%,5.8%,11.8%,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3)GSL-YOLO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帧率为12帧/s,基本满足实时检测要求。(4)与YOLO系列模型相比,GSL-YOLO模型分割效果最好,检测精度最高,参数量和运算量较少,综合性能最佳。(5)基于截取的综放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上煤流视频中的3帧图像,计算了瞬时混矸率,结果表明,提出的混矸率计算方法基本实现了综放工作面混矸率的实时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放煤 煤矸识别 混矸率检测 YOLOv8-seg 图像分割 全局注意力机制 非对称检测头
下载PDF
输送带端部往复式采样机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6
作者 魏毅龙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238-241,共4页
针对煤炭生产矿井出矿原煤质量控制以及部分不具备带式输送机中部机械化采制样系统安装条件场合的需要,阐述研制输送带端部煤炭机械化采制样系统的意义。根据输送带端部的工况环境和安装条件,设计输送带端部往复式采样机,并介绍了端部... 针对煤炭生产矿井出矿原煤质量控制以及部分不具备带式输送机中部机械化采制样系统安装条件场合的需要,阐述研制输送带端部煤炭机械化采制样系统的意义。根据输送带端部的工况环境和安装条件,设计输送带端部往复式采样机,并介绍了端部往复式采样机的结构与组成。然后对输送带端部斜抛煤流进行分析,求解了采样机料斗开口安装位置、倾角等参数同带式输送机参数间的关系,并计算了煤流对料斗的冲击力。最后,推导了端部采样机所采初级子样质量的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端部采样机的结构设计和在具体场合中的安装运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机械化采样 初级采样器 端部采样机 带式输送机 散体动力学
下载PDF
选煤厂轮式破碎机锤头的力学分析
7
作者 冯鸿章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81-83,共3页
以PLM2000型轮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选煤厂轮式破碎机锤头的力学分析。通过该方法对锤头力学进行分析时,利用锤头材料特性、规格尺寸等参数为主要依据,构建出锤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锤头运行时的工... 以PLM2000型轮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选煤厂轮式破碎机锤头的力学分析。通过该方法对锤头力学进行分析时,利用锤头材料特性、规格尺寸等参数为主要依据,构建出锤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锤头运行时的工作特性,向有限元模型施加约束条件与载荷,进而分别分析了锤头破碎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与应变分析情况,寻找出其中存在的薄弱点,有利于破碎机锤头结构的优化,确认该力学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轮式破碎机 锤头 力学分析
下载PDF
水平分层综放面煤层自燃“立体”综合防治
8
作者 张瑶 乔国民 +1 位作者 潘君林 高浴程 《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27-130,135,共5页
针对急倾斜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顶板冒落、采空区遗煤、漏风特征等煤层自燃外在因素,运用采空区上覆岩层“竖三带”、采空区采动裂隙“O”形圈、漏风风量理论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空间具有“立体”性,采空区... 针对急倾斜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顶板冒落、采空区遗煤、漏风特征等煤层自燃外在因素,运用采空区上覆岩层“竖三带”、采空区采动裂隙“O”形圈、漏风风量理论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空间具有“立体”性,采空区自燃防治范围增加至上分层采空区遗煤的防治。同时本分层自然堆积区、承压破碎区宽度也增加,具有防灭火范围增大、难度增加特性。据此所制定的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立体”综合防灭火技术,取得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层 综放工作面 煤层自燃 防灭火
下载PDF
“三软”煤层大倾角综放面生产难题及管控
9
作者 何贵荣 张军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靖煤公司王家山煤矿大倾角特厚煤层水平-圆弧过渡综放工作面,针对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两道超前支护范围巷道变形快、工作面设备上窜下滑、增补液压支架困难、设备影响频繁等问题,采用工程实践方法,超前进行工作面顶底煤探测并绘制工作面旬... 靖煤公司王家山煤矿大倾角特厚煤层水平-圆弧过渡综放工作面,针对在生产管理中存在两道超前支护范围巷道变形快、工作面设备上窜下滑、增补液压支架困难、设备影响频繁等问题,采用工程实践方法,超前进行工作面顶底煤探测并绘制工作面旬测剖面图,及时验收调整工作面工程质量问题,控制液压支架及前后溜上窜下滑及断链预防,实施防飞矸措施,上下端头及隅角管理等一系列管控措施,有效管控了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各种突出问题,实现了王家山煤矿大倾角综放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特厚煤层水平 圆弧过渡综放工作面 质量管理
下载PDF
综放端头支架与后部输送机配套形式及空间探讨
10
作者 李浩宇 孙松 《煤矿机电》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智能化无人开采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途径,各种设备的自动化及相互间的配套影响着工作面的智能化程度,合理的配套形式及空间是提高开采自动化率的保障。随着工作面开采设备能力的提高,相关配套设备特别是刮板输送机两端的驱动... 智能化无人开采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途径,各种设备的自动化及相互间的配套影响着工作面的智能化程度,合理的配套形式及空间是提高开采自动化率的保障。随着工作面开采设备能力的提高,相关配套设备特别是刮板输送机两端的驱动部体积和占用空间不断增大,受设备配套和设备尺寸制约,给工作面的自动化运行与控制带来挑战。对于综放工作面,两端头的端头支架与后部输送机的配套非常关键。为了解决端头支架尾柱与后部输送机电动机间相对位置观察不便、难于控制、发生碰撞损坏电动机、需要人工干预的痛点,通过端头支架底座与后部输送机间限位装置的研究和毫米波雷达的应用,从机械、控制、监测等方面形成了综放工作面两端头后部狭窄空间的设备安全解决方案,此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综放工作面机头尾配套 设备的安全配套间隙 配套空间监测 设备配套空间控制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综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平 王振平 肖峻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针对山西天池煤矿高瓦斯煤层综掘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连续掘进煤巷煤壁和落煤的瓦斯涌出特征.随煤巷长度的增加,煤壁绝对瓦斯涌出量趋于稳定,煤壁瓦斯涌出有一个极限排放时间和极限长度问题,迎头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综掘落煤量基本成比例增... 针对山西天池煤矿高瓦斯煤层综掘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连续掘进煤巷煤壁和落煤的瓦斯涌出特征.随煤巷长度的增加,煤壁绝对瓦斯涌出量趋于稳定,煤壁瓦斯涌出有一个极限排放时间和极限长度问题,迎头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综掘落煤量基本成比例增加;统计确定受构造和综掘落煤的影响迎头和回风平均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分别为3.38和2.05,统计结果为今后天池煤矿综掘工作面合理配风量的计算和瓦斯治理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综掘 煤壁 落煤 迎头 瓦斯涌出特征 极限排放时间 不均衡系数
下载PDF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被引量:49
12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4 位作者 易四海 王更雨 刘爱军 孔拜 邹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9-1115,共7页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岩梁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根据覆岩破坏形式,将采动岩层移动分为松散岩块区和层状岩层区。揭示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显著的重复开采和变方向传播的特征;随着工作面自上向下逐层布置回采,地表移动盆地具有向顶板侧扩展和下沉值不断累计的特点,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移动盆地。研究结果可为地表及岩层移动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类似条件下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急倾斜煤层 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水平分层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岩层移动规律 被引量:33
13
作者 戴华阳 易四海 +3 位作者 鞠文君 阎跃观 杨世杰 乔中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2,467,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水平分层综放开采的开采沉陷特点,运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对某矿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揭示了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深部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水平分层 综放开采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
下载PDF
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确定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胜利 张鹏 +1 位作者 李福胜 刘安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40,共4页
基于现有综放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方法不能适用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通过分析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后顶板破断形成的结构,以及结构失稳时对顶煤和支架的作用,确定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载荷计算方法。研究发现,急倾斜厚煤层... 基于现有综放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方法不能适用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通过分析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后顶板破断形成的结构,以及结构失稳时对顶煤和支架的作用,确定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支架载荷计算方法。研究发现,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支架载荷主要来自于本分层顶煤、残留于采空区上分层顶煤和部分冒落矸石重力,支架载荷大小与水平分层厚度、煤层倾角、顶板岩性等条件有关,确定了水平分层综放条件支架载荷计算公式,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取得了合理可靠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水平分层 综放工作面 工作阻力
下载PDF
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现状及方法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耿凡 周福宝 罗刚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9,共5页
对目前国内外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分别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关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着重对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指出... 对目前国内外煤矿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分析,分别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的关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着重对数值模拟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指出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煤矿综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掘工作面 粉尘防治 研究现状 方法进展
下载PDF
截割头载荷对掘进机机身偏向角的影响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宗凯 符世琛 +3 位作者 李一鸣 张敏骏 王鹏江 王志龙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6-51,共6页
为研究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过程中截割头载荷对机身偏向角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掘进机机身偏向角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求解的输入问题,提出了一种截割头载荷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截割头载荷与驱动油缸压力及悬臂截割位置之间的关系。对... 为研究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过程中截割头载荷对机身偏向角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掘进机机身偏向角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求解的输入问题,提出了一种截割头载荷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截割头载荷与驱动油缸压力及悬臂截割位置之间的关系。对掘进机截割过程中机身偏向角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和不同悬臂截割位置时截割头载荷对掘进机机身偏向角的影响规律:横向截割工况下,机身偏向角随截割头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在悬臂水平摆角为14°时达到最大值;纵向截割工况下,机身偏向角随截割头载荷的增大而减小,且悬臂垂直摆角越大,机身偏向角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悬臂式掘进机 机身偏向角 截割头载荷 横向截割 纵向截割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近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世青 魏春臣 +2 位作者 郁志伟 刘亚东 霍利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98,101,共4页
为了研究近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利用材料力学导水裂隙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和现场观测三种方法对同忻矿8100工作面导水裂隙分布范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岩层下沉量的协调性和岩层跨距... 为了研究近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利用材料力学导水裂隙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和现场观测三种方法对同忻矿8100工作面导水裂隙分布范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岩层下沉量的协调性和岩层跨距是裂隙通道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分层开采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不适用于综放开采,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计算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近水平煤层 导水裂隙带 UDEC
下载PDF
分压式水平机械煤仓的设计理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解本铭 徐建华 孙奇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在全煤巷开采系统的集中大功率胶带机与综掘后配套运输机之间增设水平机械煤仓.可以缩短集中大功率胶带机的开机时间,提高掘进作业率.本文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分压式水平机械煤仓,并给出其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分压式水平机械煤仓 开拓准备 矿井 结构参数 分压板
下载PDF
突出煤层综掘工作面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贵军 王和堂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针对突出煤层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除尘风机无法使用、粉尘治理困难的问题,以平煤八矿己_(15)-21030风巷综掘面为切入点,开展了突出煤层综掘面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机理,介绍了一种综掘面湿润剂高... 针对突出煤层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高、除尘风机无法使用、粉尘治理困难的问题,以平煤八矿己_(15)-21030风巷综掘面为切入点,开展了突出煤层综掘面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机理,介绍了一种综掘面湿润剂高压喷雾降尘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喷雾降尘系统在掘进机司机处的平均降尘效率比低压喷雾和普通高压喷雾分别提高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防治 湿润剂 高压喷雾 突出煤层 综掘工作面
下载PDF
全煤巷矿井建设期应用水平煤仓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树魁 解本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单层化、全煤巷布置矿井可以缩短建井周期、降低成本、适于机械化作业,但综掘机后配套运输影响其掘进效率。本文提出用水平机械煤仓作为缓冲煤仓来解决此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证明了全煤巷矿井建设期应用水平机械煤仓的... 单层化、全煤巷布置矿井可以缩短建井周期、降低成本、适于机械化作业,但综掘机后配套运输影响其掘进效率。本文提出用水平机械煤仓作为缓冲煤仓来解决此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证明了全煤巷矿井建设期应用水平机械煤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建设 煤巷掘进 水平机械煤仓 矿仓 技术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