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concealed fault in the excavating coal roadway based 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Chao Li Shugang +1 位作者 Cheng Cheng Xue Jun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83-887,共5页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concealed fault activation process in excav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a working face containing faults with high outburst danger in Xin Zhuangzi mine in Huai...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concealed fault activation process in excavation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a working face containing faults with high outburst danger in Xin Zhuangzi mine in Huainan, China, we carried out all-side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on the fault activa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excavation activities by establishing a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avation activities have a rather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ault activation. With the working face approaching the fault, the fault activation builds up and the outburst danger increases; when the excavation activities finishes, the fault activation tends to be stable. The number of microseismic events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fault activ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microseismic events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fault occurrence in the min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is accurate in terms of detecting geologic tectonic activities, such as fault activations lying ahead during excavation activities. By utilizing this technique, we can determine outburst danger in excavation activities in time and accordingly t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utburst acci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avation ROADWAY FAULT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coal and gas OUTBURST AC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New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coal mine excavated slopes 被引量:4
2
作者 Alison McQuillan Ismet Canbulat +1 位作者 Dan Payne Joung O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coal mine excavated slopes. This new empirical-statistical slope.stability assessment m. ethodology (SSAM! is intended for use by geotechnical engineers at bo...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coal mine excavated slopes. This new empirical-statistical slope.stability assessment m. ethodology (SSAM! is intended for use by geotechnical engineers at both the design review and operational stages of a mine's life to categonse the risk of an excavated coal mine slope. A likelihood of failure is determined using a new slope st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xcavated coal mine slopes developed using a database of 119 intact and failed case studies sourced from open cut coal mines in Australia. Consequence of failure is based on slope height and stand-off distance at the toe of the excavated slop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a new risk matrix, with slope risk being divided into low, medium and high categories. The SSAM is put forward as a new risk assess- ment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and consequence of, excavated coal mine slope failure. Unlik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ssumptions about the likely failure mode or mechanism are not required. Instead, the SSAM applies an approach which compares the conditions present within the exca- vated slope face, with the known past performance of slopes with similar geotechnical and geometrical conditions, to estimate the slope's propensity for failure. The SSAM is novel in that it considers the depo- sitional history of strata in an excavated slope and how this sequence affects slope stability. It is further novel in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explicit measurements of intact rock, rock mass and/or defect strength to rapidly calculate a slope's likelihood of failure and overall risk. Ratings can be determined entirely from visual observations of the excavated slope face. The new SSAM is designed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existing slope stability assessment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k assessment Slope stability Open cut coal mine Excavated slope Likelihood of failure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issure Rate in the Roof Strata of Excavated Coal Seams
3
作者 ZHANG Fawang CHEN Li +4 位作者 YAO Hongchao HAN Zhantao QIAN Long CHEN Liang JIANG Chengc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90-2090,共1页
In the past decades,the intense excav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has induced a series of severe waterrelated disasters or problems,such as water burst accidents,severe groundwater depletion and contamination.All ... In the past decades,the intense excav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China has induced a series of severe waterrelated disasters or problems,such as water burst accidents,severe groundwater depletion and contamination.All of these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roof rocks or bed rocks induced by coal excavation.The structure of collapsed roof rocks is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zones:falling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n the Fissure Rate in the Roof Strata of Excavated coal Seams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掘锚设备跟踪定位与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娟 赵典 +5 位作者 张旭辉 陈鑫 郑西利 刘彦徽 张冉 万继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3,共14页
掘锚自动化作业是煤矿巷道智能掘进的关键,针对当前掘锚设备交替作业过程中相对位姿测量和碰撞检测难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煤矿井下掘锚设备跟踪定位与碰撞检测方法。首先,为克服井下掘进工作面低照度、高粉尘、复杂背景干扰的影响... 掘锚自动化作业是煤矿巷道智能掘进的关键,针对当前掘锚设备交替作业过程中相对位姿测量和碰撞检测难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煤矿井下掘锚设备跟踪定位与碰撞检测方法。首先,为克服井下掘进工作面低照度、高粉尘、复杂背景干扰的影响,以多点红外LED标靶作为信息源,通过工业相机采集红外LED特征点图像,利用Hough轮廓检测与质心法提取光斑中心并通过二进制编码识别标靶ID,采用改进稀疏光流算法对光斑进行跟踪,同时建立基于PNP的掘锚设备位姿解算模型,采用对偶四元数获得设备间相对位姿。其次,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基于Unity3D平台建立对应实际尺寸的掘锚设备及工作面数字孪生模型,利用Socket通信方式实现虚拟空间与物理实体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与交互,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掘锚设备实时位姿的三维可视化,结合任意多边形OBB(orientedboundingbox)碰撞检测算法,实现掘锚设备虚拟碰撞检测。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掘锚设备位姿测量试验,同时对虚实运动轨迹和碰撞检测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掘锚设备跟踪定位实验的位置误差不超过20mm,角度误差不超过0.30°;虚实位置坐标对比中X轴方向最大误差不超过1.14mm;Y轴方向最大误差不超过1.10mm,能够保证系统虚实一致性和同步性,满足掘进工作面作业过程中掘锚设备实时跟踪定位及碰撞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掘锚设备 位姿测量 碰撞预警 稀疏光流算法 煤矿
下载PDF
装载机自动铲掘轨迹及轨迹误差补偿研究
5
作者 谌炎辉 郭袁枫 郑特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根据装载机工作装置各杆件几何关系和试验点位数据,计算出了试验自动铲掘轨迹。通过对不同铲掘深度下的轨迹误差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修正初始规划轨迹的误差补偿方法,并使用插值法对误差补偿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通过试验对误... 根据装载机工作装置各杆件几何关系和试验点位数据,计算出了试验自动铲掘轨迹。通过对不同铲掘深度下的轨迹误差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通过修正初始规划轨迹的误差补偿方法,并使用插值法对误差补偿效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通过试验对误差补偿前后的轨迹误差大小以及试验铲掘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的铲掘轨迹误差减小了51.39%,铲掘质量提高了10.55%,单位时间铲装量增大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铲掘轨迹 轨迹误差 自动铲掘 插值法
下载PDF
面间煤柱与顺槽“掘-充-留”一体化科学问题与技术
6
作者 王双明 刘浪 +7 位作者 朱梦博 蔚保宁 庄登登 屈慧升 何伟 邵成成 夏磊 周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1-3315,共25页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掘-充-留”掘进新工法。从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连续高效充填和巷道安全留设3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系统论述了“掘-充-留”工法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等工程难题,凝练了煤岩特性与掘进机截割参数匹配机制、覆岩载荷空间传递机制与围岩变形机理、锚杆/索-顶板相互作用关系及支护机制3个科学难题,构建了以掘进区地质环境超前实时感知、落-装-运煤多工序智能协同作业、钻锚支架随掘随支围岩时效控制和大断面巷道防漏风及通风优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②从大断面巷道承载体系及时构建及其承载性能调控两个方面凝练了连续高效充填的科学问题,包括充填体-煤层-锚杆/索协同承载机制、多元固废基充填材料水化固结机制,明晰充填体物理力学特性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充填空间安全高效搭建、充填材料工作性能调控、充填材料流动-固结感知为核心的连续高效充填关键技术体系,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可以为充填材料的原材料优选及配比设计、添加剂开发/选型及工作性能调控、掘进速率及充填步距优化设计、充填体固结监测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③基于巷道安全留设及全生命周期内围岩易断裂、易片帮和易损伤等关键难题,阐述了巷道围岩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巷道变形与损伤演化机制、巷道围岩工程质量监测与稳定性调控理论3个科学问题,形成了以巷道围岩稳定性智能预警、巷道围岩变形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体系。开展煤矿“掘-充-留”工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固废规模化处置-面间煤柱高效回收-顺槽快速掘进的协同,可以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面间煤柱 大断面掘巷 连续充填 巷道留设 “掘-充-留”工法 稳定性监测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巷道断面尺寸变化对噪声传播的影响
7
作者 杨明 贾改妮 +2 位作者 全星苑 张学博 刘毛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为研究煤矿掘进巷道长空间内断面尺寸变化对噪声传播的影响,采用仿真模拟方法研究巷道内噪声传播,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断面积大小、断面形状及断面面积突变率的变化对巷道内噪声传播影响。结果表明:煤矿掘进巷道内断面面积大小、断面形状... 为研究煤矿掘进巷道长空间内断面尺寸变化对噪声传播的影响,采用仿真模拟方法研究巷道内噪声传播,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断面积大小、断面形状及断面面积突变率的变化对巷道内噪声传播影响。结果表明:煤矿掘进巷道内断面面积大小、断面形状及断面面积突变率均会影响巷道内噪声的传播,当噪声源功率、频率相同时,声压级衰减随巷道截面积增大而增大;对于给定的断面面积(18 m2),当断面形状不同时,声压级衰减也不同,且断面形状为拱形时会产生明显的声聚焦效应,不利于噪声衰减;当断面面积发生突变时,巷道内的声压级分布会有所变化,其中断面面积由大变小时不利于噪声的衰减,断面面积由小变大时仅影响突变后的声场,而对巷道内整体声压级影响并不明显;巷道内噪声衰减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搭建的模型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掘进巷道 断面形状 噪声传播 掘进机 断面面积突变率
下载PDF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8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上采下掘”巷道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9
作者 张海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8-344,共7页
“上采下掘”巷道主要受多次动压影响,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上部煤层回采使得下部巷道准备困难,围岩变形加剧。本文以3201回风顺槽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通过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下部巷道布置方式对其... “上采下掘”巷道主要受多次动压影响,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上部煤层回采使得下部巷道准备困难,围岩变形加剧。本文以3201回风顺槽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通过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下部巷道布置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相向“上采下掘”应力分布、时空关系等,为巷道布置、掘进提供设计依据。本研究方法可在类似条件的矿井提供参考。实践表明:“上采下掘”期间,巷道采用内错布置,上下进入扰动期后,停止上部回采,错峰施工,同时对下部巷道采取补强支护,可有效控制巷道的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上采下掘 数值模拟 补强支护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煤尘环境下掘进空间煤岩界面感知与精准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 童亮 +6 位作者 来兴平 曹胜根 闫保旭 刘永孜 孙浩强 杨彦斌 何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76-3290,共15页
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识别技术是掘进机截割头自动调整的核心,同样是制约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难题之一。针对当前采掘失衡,掘进工作面缺乏成熟有效的煤岩识别方案,现有基于图像的煤岩识别模型存在分割精度差、无法灵活部署等问题,提出一... 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识别技术是掘进机截割头自动调整的核心,同样是制约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难题之一。针对当前采掘失衡,掘进工作面缺乏成熟有效的煤岩识别方案,现有基于图像的煤岩识别模型存在分割精度差、无法灵活部署等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在掘进工作面下基于图像分割的煤岩截割界面感知与精准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掘进工作面实际截割情况,采用Mobile-NetV2特征提取网络作为DeepLabV3+的主干网络,使模型更好地兼顾分割精度和模型复杂度;将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输出的高级特征进行通道注意力(SE)操作,分配通道权重以强化对重点特征信息的训练;在主干网络输出的浅层特征引入通道空间注意力(CA)机制,使浅层特征图中的低级表征信息加权,从而设计出融合双注意力机制于DeepLabV3+的煤岩截割界面识别模型。同时搭建煤尘环境下煤岩识别实验平台模拟掘进机截割后形成的煤岩截割面,研发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岩截割界面采集方法,并以实际矿井的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验证该煤岩识别模型的分割精度以及实际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SE-CA-DeepLabV3+模型的平均交并比和平均像素精度分别为97.15%和98.51%,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将所建立模型对来自陕北试验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原始煤岩图像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为0.7%,每秒传输帧数为43 fps,满足井下现场应用部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截割界面 SE-CA-DeepLabV3+ 巷道掘进 煤岩识别平台 图像分割
下载PDF
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11 位作者 王子越 张小峰 刘畅 罗超 韦尧中 郭吉昌 陈志良 王锐 韩存地 李发泉 何宗科 苏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51,共21页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将传统树脂锚固锚杆安装6道工序简化为1道连续工序,实现了锚杆自动化“一键”打设,单根锚杆作业时间由原来5~6 min减少为3 min。研发出自动化喷涂支护技术与装备,包括高强、速凝、抗变形喷涂护表材料,抗拉强度超过9 MPa,断裂伸长率超过100%,黏结强度高于3 MPa;研发出6自由度喷涂系统,可实现随掘自动化快速喷涂作业。研发出巷道随掘变形动态监测技术与系统,实现随掘大粉尘、多干扰、低照度环境下的巷道表面变形监测,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围岩稳定性评价要求。提出煤巷掘支锚运分区并行协同快速掘进新模式,研制出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对试验矿井陕西陕煤曹家滩煤矿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位移和稳定性进行了监测,在时间上,巷道掘出2~3 h后8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发生;在空间上,距离掘进工作面相当于2倍巷道宽度的位置,9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完成。快速掘进引起的巷道围岩位移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完成,要求支护必须及时且快速。在曹家滩煤矿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特大断面回采巷道完成近6000 m的巷道掘进工程,打设钻锚一体化锚杆60000余根。锚杆施工时间、支护用工人数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掘进速度、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试验巷道顶板位移量小、完整稳定,支护效果良好。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井下试验取得成功,具备了特大断面煤巷月掘进进尺1500~2000 m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快速掘进 钻锚一体化 喷涂支护 随掘变形监测 掘支并行协同
下载PDF
煤矿岩巷TBM掘进随掘地震信号特征及其应用
12
作者 党保全 郭立全 +2 位作者 张延喜 任永乐 李圣林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60,共9页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知仍不清晰,且暂时还没有针对性开展过信号处理与成像研究工作。针对上述问题,以谢桥煤矿瓦斯治理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试验为例,分析了刀盘先导信号与岩壁接收信号的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特征: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中不同振幅能量成分比例呈现金字塔形,但分布随机,不对称程度较高;机械运转信号能量较大,刀盘先导信号强度是岩壁接收信号的200倍左右;频率域变频特征明显;机械运转信号基础频率较低,刀盘先导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10~80 Hz与150~200 Hz,主频为36.99 Hz,岩壁接收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50~200 Hz,主频为137.97 Hz;刀盘先导信号较岩壁接收信号时频域能量团分布更为规则,多次震源激发现象明显,能量团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表明了多次震源激发时振幅能量与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利用脉冲化算法与绕射叠加偏移成像方法对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与成像试验,结果表明:(1)脉冲化等效单炮记录与利用常规震源得到的超前探测单炮记录特征一致性较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较好,可满足现场探测分析需要。(2)对探测范围内岩体情况的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一致,说明岩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可提供有效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掘进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 随掘地震信号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刀盘先导信号 岩壁接收信号 绕射叠加偏移成像
下载PDF
声发射传感器随掘监测有效范围考察
13
作者 胡杰 孙臣 杨旭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确立煤巷掘进过程声发射监测传感器有效监测范围,指导传感器安装钻孔合理布设,确保监测信号真实性与可靠性,最终提升煤巷掘进煤岩动力灾害声发射在线监测效果,结合弹性波理论传播规律与现场考察方法,在川煤集团新维煤业2113输送带巷... 为确立煤巷掘进过程声发射监测传感器有效监测范围,指导传感器安装钻孔合理布设,确保监测信号真实性与可靠性,最终提升煤巷掘进煤岩动力灾害声发射在线监测效果,结合弹性波理论传播规律与现场考察方法,在川煤集团新维煤业2113输送带巷进行现场试验考察。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传感器安装钻孔超前布设的合理性及监测效果,节约生产成本,为建立有序高效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声发射监测技术体系提供支撑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掘进 声发射 监测范围 试验考察
下载PDF
煤矿掘进设备发展及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琛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掘进设备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煤矿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改进掘进设备,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了煤矿掘进设备的发展现状及设备改进原则,详细阐述了掘进设... 掘进设备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煤矿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改进掘进设备,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了煤矿掘进设备的发展现状及设备改进原则,详细阐述了掘进设备的改进方向,并指出了未来掘进设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掘进设备 采煤机 液压支架 智能化
下载PDF
煤矿采矿工程巷道掘进与支护技术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世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巷道掘进与支护是煤矿采矿工程的关键性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关乎于采矿工程建设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性。随着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关注巷道掘进与支护环节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采矿工程巷道施工... 巷道掘进与支护是煤矿采矿工程的关键性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关乎于采矿工程建设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性。随着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意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关注巷道掘进与支护环节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采矿工程巷道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对掘进与支护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掘进施工和支护施工的主要技术和实施要点进行探讨总结,以期为巷道掘进与支护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实践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煤矿采矿工程巷道掘进与支护施工质量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采矿工程 巷道掘进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忠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200-203,共4页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直接影响开采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决定着煤矿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煤炭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主要介绍了巷道掘进技术...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直接影响开采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决定着煤矿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煤炭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主要介绍了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的现状,探究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简单分析了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巷道掘进技术 掘进装备
下载PDF
近直立煤层上覆煤柱下巷道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波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228-236,共9页
以近直立特厚煤层终采线保护煤柱下掘进过程中遇到冲击地压问题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的方法,研究了保护煤柱下方掘进面开采过程中冲击危险程度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手段和检验措施,得出如下结论:巷道掘进影... 以近直立特厚煤层终采线保护煤柱下掘进过程中遇到冲击地压问题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的方法,研究了保护煤柱下方掘进面开采过程中冲击危险程度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手段和检验措施,得出如下结论:巷道掘进影响了煤柱区域应力状态,增加终采线煤柱区域应力集中区的范围及冲击危险性;掘进工作面经过煤柱边缘应力集中区时,前方应力峰值较大,围岩冲击危险性较高。根据PDCA管理模式提出了理论分析→实施解危→效果验证→掘进实践→优化调整→效果验证的双循模式管控,通过实施掘进面密集大孔径卸压孔和全方位高压注水软化等系统性防治工程,并采用微震、地音、电磁辐射等技术进行效果验证,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安全的通过煤柱影响区域。这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冲击地压 保护煤柱 巷道掘进 防冲实践
下载PDF
煤巷快速掘进影响因素及掘进工艺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成龙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132-136,140,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煤巷快速掘进作业的质量,以山西A矿21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煤巷快速掘进过程中出现的巷道变形量较高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制定了掘进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已有经验及... 为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煤巷快速掘进作业的质量,以山西A矿21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煤巷快速掘进过程中出现的巷道变形量较高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制定了掘进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已有经验及相关理论,对掘进工艺中的煤岩截割方案和支护方案及其相关参数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掘进工艺在降低煤巷变形方面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快速掘进 影响因素 掘进工艺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响应面法的煤矿开挖过程中不同含水状态岩体力学参数分析
19
作者 康健 张博成 杨逾 《河南科学》 2024年第3期313-320,共8页
在煤炭开挖过程中,准确评价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岩层的力学参数,对于制定有效的排水方案,降低工作面顶板水害风险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试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参数往往呈现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了计算煤层开挖时上下岩层... 在煤炭开挖过程中,准确评价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岩层的力学参数,对于制定有效的排水方案,降低工作面顶板水害风险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试验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参数往往呈现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了计算煤层开挖时上下岩层不均匀沉降和塌陷等问题的可信度.鉴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更新参数的神经网络的响应面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ACO-BP神经网络建立响应面,并通过贝叶斯公式进行参数的更新,以此建立高置信区间的响应面模型.以正交试验数据为样本,建立传统多项式响应面和神经网络响应面模型,并使用确定系数(R^(2))、20%误差对两种响应面模型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多项式响应面,神经网络响应面模型的预测数据误差值更小,具备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寻找非线性关系的能力,同时利用贝叶斯更新参数的方法,降低了BP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能更好地进行岩体力学参数的预测和分析.使用神经网络响应面的方法对陕西榆林锦界煤矿31301工作面3-1煤层进行分析,得到孔隙率、含水率、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对弹性模量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拟合度可达到0.92,以此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挖 岩体参数 贝叶斯公式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广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煤矿掘进支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重点管控掘进支护环节,以确保煤矿生产处于高质量状态。基于煤矿掘进支护工作现状,深入分析了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未来煤矿掘进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煤矿 掘进支护 支护技术 智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