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fire propagation in coal seam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and chemical reaction rate in mining field 被引量:11
1
作者 Moisés Oswaldo Bustamante Rúa Alan José Daza Aragón Pablo Bustamante Bae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873-879,共7页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s a problem that affects the mining operation and generates environ-mental,economic,social and geotechnical impacts.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pro-cesses:ignition and pr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s a problem that affects the mining operation and generates environ-mental,economic,social and geotechnical impacts.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pro-cesses:ignition and propagation.Fire propagation develops in coal seams because of a set of factors such as direction and wind speed,fracturing and temperature.In this work,heat transfer and chemical kinetics are studied from conservation equations of energy and species,respectively,using the software COMSOL Multiphysics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of fires in coal seams.Two possible scenarios were analyzed that usually occur in the walls of the coal seams,such as fire focus and fire complete screens.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kinetics of the fire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the fractur-ing of rock mass and the area of fire influence.For temperature values lower than 300℃,there is con-sumption around 250 cm^3/h,values around 700℃,the consumption is 1500 cm^3/h,and for fires of 1200℃ have values of 3000 cm^3/h.Depending on the speed of propagation can vary from 4 to 17cm/day,considering on the level and fracturing of the final wall of the open p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Open PIT mines Simulation Heat transfer Chemical reaction COMSOL
下载PDF
Equation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in Multiple Combustion Boiler Furnace of Fluidized Bed and Pulverized Coal Firing
2
作者 赵广播 朱群益 +1 位作者 高志宏 秦裕琨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1998年第2期23-25,共3页
The equation for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in a multiple combustion boiler furnace with nuidized bed and pulverized coal firing is derived from direct calculation of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关键词 Pulverized coal BOILER fluidized BED BOILER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基于水传热和红外热成像的煤矸识别方法
3
作者 程刚 陈杰 +2 位作者 潘泽烨 魏溢凡 陈森森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1,137,共7页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煤矸识别方法准确率不高、识别速度慢;基于高能射线透射的煤矸识别方法具有很大辐射导致较少应用。红外热成像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光线影响等优点,但煤和矸石的表面温度在室温下相对接近,导致煤和矸石在红外热图像中没...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煤矸识别方法准确率不高、识别速度慢;基于高能射线透射的煤矸识别方法具有很大辐射导致较少应用。红外热成像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光线影响等优点,但煤和矸石的表面温度在室温下相对接近,导致煤和矸石在红外热图像中没有明显差异,难以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传热和红外热成像的煤矸识别方法。在不同水温(18,21,24,27,30℃)条件下进行煤和矸石红外热成像实验,通过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差异来区分煤和矸石。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下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不同,当水温低于环境温度时,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相同水温条件下,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差异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煤和矸石表面温度变化均随水温升高和时间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矸石表面温度变化大于煤表面温度变化;当水温为18℃、时间为180 s时,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之间差异和温差均达到最大。这说明低温的水可作为一种传热介质,更有利于使煤和矸石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实现煤和矸石红外热图像准确、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水传热 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图像 温差
下载PDF
烟气干法熄焦在低阶煤热解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吴鹏 戴航 苗文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78-280,共3页
以烟气为干法熄焦介质,可以回收半焦热量用于原煤的干燥,从而提高热解系统热效率。通过中试考察了烟气流量、停留时间对半焦温度的影响,分析了热解工业装置冷却段运行数据。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干法熄焦,半焦显热回收率达到93.8%,影响冷... 以烟气为干法熄焦介质,可以回收半焦热量用于原煤的干燥,从而提高热解系统热效率。通过中试考察了烟气流量、停留时间对半焦温度的影响,分析了热解工业装置冷却段运行数据。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干法熄焦,半焦显热回收率达到93.8%,影响冷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烟气流量,其次是半焦入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 低阶煤 分质利用 气固换热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过平行煤柱开采强矿压机理研究
5
作者 黄庆享 张谦 +2 位作者 贺雁鹏 陈苏社 王庆雄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为了揭示浅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过平行煤柱开采动载传递特征及强矿压机理,以榆家梁煤矿432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柱覆岩“倒梯形”结构随下部间隔岩层的运动及其载荷传递特征,分析... 为了揭示浅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过平行煤柱开采动载传递特征及强矿压机理,以榆家梁煤矿432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物理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柱覆岩“倒梯形”结构随下部间隔岩层的运动及其载荷传递特征,分析了超前支承压力和支架载荷的转化规律,建立了“煤柱-间隔岩层台阶岩梁”耦合结构力学模型,得出了强矿压瞬间和顶板切落稳定后的支架载荷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煤柱覆岩“倒梯形”结构的集中应力和载荷主要集中于煤柱后段,后段集中载荷是导致工作面过煤柱强矿压的根源;工作面进煤柱初期,煤柱应力表现为双峰;临近出煤柱时,应力集中为单峰,位于煤柱后段。工作面出煤柱4 m后,煤柱后区的超前支承应力系数达到峰值6.00,间隔层开始产生超前裂隙;出煤柱5 m时发生强矿压,煤柱应力下降43%。强矿压期间,煤柱应力传递至煤柱下7 m层位(间隔岩层关键层中部)下降了39%,表明顶板结构承担了相当大的载荷。基于间隔岩层台阶岩梁结构的理论计算,得出强矿压瞬间的支架载荷计算公式,按照煤柱平均应力计算得出支架载荷为22.9 MN/架,按照强矿压时刻煤柱后段应力计算得出支架载荷为24.1 MN/架;煤柱传递至支架的载荷仅为煤柱总载荷的12%~18%,仍超过现场支架额定工作阻力9.2 MN/架。因此,为防止压架,支架额定工作阻力需达到15 MN/架,或者对煤柱及间隔岩层结构进行处理,以保证安全开采。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工作面过平行煤柱开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近距离煤层 过煤柱开采 平行煤柱 动载传递 强矿压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
6
作者 张释如 张达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50,260,共5页
针对传统煤矸图像识别算法需提取并筛选图像灰度、纹理等特征,费时耗力,以及训练卷积神经网络需庞大数据集和高配置硬件设备等问题,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利用VGG16卷积基提取煤矸图像特征,并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验证VG... 针对传统煤矸图像识别算法需提取并筛选图像灰度、纹理等特征,费时耗力,以及训练卷积神经网络需庞大数据集和高配置硬件设备等问题,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利用VGG16卷积基提取煤矸图像特征,并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验证VGG16卷积基提取特征的有效性。分别通过特征提取和模型微调方式实现网络模型VGG16的迁移,并构建自定义密集连接分类器,形成两种识别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模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6.30%和98.15%。结果表明:提出的煤矸识别模型是有效的,可以快速准确识别煤和矸石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识别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下载PDF
不同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承载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友生 姚志刚 +3 位作者 冯爱林 李龙 孟丽青 肇慧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5-1905,共11页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将其取代部分传统细骨料制备煤矸石混凝土桩。开展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路堤顶面荷载-沉降关系、加筋垫层传荷能力和桩身应力的差异性。同时,建立有限元计算... 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将其取代部分传统细骨料制备煤矸石混凝土桩。开展了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煤矸石桩网复合路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路堤顶面荷载-沉降关系、加筋垫层传荷能力和桩身应力的差异性。同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不同加筋材料应力和变形规律,揭示土工格室应用于加筋垫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中,同土工格栅相比,土工格室加筋垫层显著减小路堤顶面沉降约29.71%。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下桩顶和桩间处土压力衰减量分别约61.51%、56.35%,充分发挥了筏板效应和应力扩散效应。采用土工格室加筋垫层,路堤荷载能够被有效传递至煤矸石桩体,在路基中心处和沿路基横断方向桩身应力极值分别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1.78、1.80倍。土工格室和土工格栅应力分布规律分别呈“V”型和“U”型变化特征,且土工格室的应力最大值大于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特有的蜂窝状结构对路堤填料产生侧向环箍和肋条摩阻力作用,通过自身张拉变形有效地扩散路堤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复合路基 煤矸石桩 土工格室 加筋垫层荷载传递 桩身应力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集中应力传递特征试验研究
8
作者 张剑 李建忠 刘慧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8-215,共8页
探究煤柱应力向底板传递特征对确定近距离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具有指导作用。以山西杜儿坪矿近距离煤层为原型,开展上煤层开挖相似模型试验,利用DIC技术采集底板深度不同水平层位应变数据,分析垂直、水平、及剪切三种应变的分布特征和... 探究煤柱应力向底板传递特征对确定近距离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具有指导作用。以山西杜儿坪矿近距离煤层为原型,开展上煤层开挖相似模型试验,利用DIC技术采集底板深度不同水平层位应变数据,分析垂直、水平、及剪切三种应变的分布特征和应变峰值距煤柱边界水平距离的变化规律,探究上煤层开采后区段煤柱集中应力向底板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煤柱底板区,三种应变均以煤柱中心为轴呈非对称双峰分布特征,垂直、剪切两种应变峰值为先开挖面煤柱侧小于后开挖面煤柱侧,而水平应变峰值则恰好相反,三种应变峰值均随底板深度增加而减小;采空区底板,垂直、剪切两种应变远离煤柱边界逐渐趋于0,而水平应变则显现出反复增减多变特征。三种应变峰值距煤柱边界的水平距离表现为垂直应变为先开挖面煤柱侧大于后开挖面煤柱侧,但剪切应变则刚好相反,而水平应变则先后开挖面煤柱侧均相等,且三种应变距煤柱边界水平距离均随底板深度增加而增大。垂直、水平应力分别为压、拉应力,而先后采面煤柱侧剪切应力则不同分别为拉、压应力;垂直、剪切两种应力均显现为高应力水平,但水平应力甚小;垂直、水平两类应力峰值均位于煤柱底板区,而剪切应力峰值却位于采空区底板;垂直、剪切两种应力随远离煤柱边界均趋于0,水平应力则显现反复转化增减特征。选择近距离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方法既应重视垂直应力的作用,也应关注剪切应力对其失稳破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区段煤柱 应力传递特征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DIC技术
下载PDF
曲线溜槽在红柳洗煤厂的应用
9
作者 刘敏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针对原有直线溜槽在块煤转载过程中存在的块煤破碎率高,易堵塞,内壁磨损严重以及更换难度大的难题,基于原煤煤质分析,红柳洗煤厂以218弛张筛为试验单元,将原直线溜槽更换为自主研制的带有弧度的曲线溜槽,并通过物料筛分试验对比了改造... 针对原有直线溜槽在块煤转载过程中存在的块煤破碎率高,易堵塞,内壁磨损严重以及更换难度大的难题,基于原煤煤质分析,红柳洗煤厂以218弛张筛为试验单元,将原直线溜槽更换为自主研制的带有弧度的曲线溜槽,并通过物料筛分试验对比了改造前后溜槽转载的块煤破碎率。生产实践表明:曲线溜槽不仅不易堵塞,而且可减小物料冲击力,减少了下滑阻力;曲线溜槽降低了物料下落过程中与溜槽之间的撞击力与摩擦力,减少了物料的破碎和溜槽的破损,使溜槽出料端>50mm粒级块煤产率平均降低了1.14个百分点,块煤破碎率较改造前降低了0.39个百分点,年增加经济效益约186.8万元。改造完成后,该厂不仅降低了块煤破碎率,还提高了块煤转运效率,有效提高了重选分选设备的工艺性能,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检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转载 直线溜槽 曲线溜槽 块煤破碎率
下载PDF
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涛平 李振雷 +4 位作者 何学秋 宋大钊 胡旭聪 刘旭东 周超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9,共14页
急倾斜特厚煤层受其特殊的地质、应力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一般煤层存在较大差异。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岩层弯曲和煤层能量积聚特征,提出了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 急倾斜特厚煤层受其特殊的地质、应力和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与一般煤层存在较大差异。将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相结合,研究了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岩层弯曲和煤层能量积聚特征,提出了弱化浅层岩体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方法,得到了防冲关键参数,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特厚煤层岩层弯曲时内部岩体破裂释放能量是动载的主要来源,采空区两侧围岩转移、传递至煤层的水平集中应力是静载和能量积聚的主要来源;防治急倾斜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应弱化工作面浅层岩体的应力传递能力,来降低传递至工作面的动载扰动强度以及转移、传递至煤层的水平集中应力。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浅孔爆破措施弱化急倾斜特厚煤层浅层岩体的防冲方法。现场工程应用表明,矿井补强浅孔爆破后,工作面微震事件总能量降低了42.38%、总数量增大了471.74%,说明工作面的能量释放由大能量剧烈释放逐渐转为小能量平缓释放,且未再发生过冲击显现,冲击地压危险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防治冲击地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冲击地压 应力传递 岩体爆破 微震能量
下载PDF
近距离下层煤开采区段煤柱合理错距研究
11
作者 毛华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研究的科学合理性。研究表明,煤柱群应力扰动范围可分为3个区,分别为应力集中区、应力扰动区、应力叠加区,应力分布范围受煤柱应力传递角、层间距和上煤柱留设宽度影响,且与层间距成线性关系,与煤柱应力传递角成三角函数关系,层间距对煤柱合理错距长度的影响最大。由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得到,区段煤柱的合理错距长度为40 m,同时采用YHY30本安型钻孔应力计对现场展开监测,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接近,验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区段煤柱 合理错距 应力传递 煤柱群
下载PDF
煤矿布袋除尘优选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孔文源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82-86,共5页
为避免布袋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除尘效率过低或设备高配低用造成浪费,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加装了布袋除尘器、密闭罩的煤矿粉煤灰卸灰仓转载点的整套粉尘治理系统建模,并运用CFD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 为避免布袋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除尘效率过低或设备高配低用造成浪费,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加装了布袋除尘器、密闭罩的煤矿粉煤灰卸灰仓转载点的整套粉尘治理系统建模,并运用CFD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调节布袋除尘器排气口风速,得到不同风速下的整套系统的除尘效果、需风量及总阻力,优选出最佳风速,从而确定适合系统的滤袋、风机、管路等设备。将优选好的设备进行现场应用,密闭罩两端开口处的粉尘浓度分别从607.4、54.7 mg/m^(3)降到3.7、0.3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99.4%、99.5%,除尘效果满足需求且无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转载点 粉尘治理 布袋除尘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炼焦煤成焦机理再认识:“衍构成焦机理”的提出
13
作者 崔贝贝 王美君 +1 位作者 常丽萍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6-2839,共14页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 深度认识煤质特性、探究炼焦煤成焦机理是开发精细化配煤炼焦技术的关键。传统成焦机理仅宏观地解释了炼焦煤炭化过程中的塑性和黏结现象,缺乏对煤转变为焦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深层次认识。基于此,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炼焦煤成焦特性的演化机制并提出了“衍构成焦机理”,其核心观点是:煤的焦化本质是煤分子在温度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成焦过程中的一切宏观特性都取决于煤基体的瞬态空间结构,即“结构决定性质”;炼焦过程中传热传质条件的动态变化将影响煤的热转化行为进而影响成焦特性和焦炭质量,即“环境影响行为”。基于煤分子结构特性及热解过程中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建规律,重点分析了炼焦煤的流动性、膨胀性及其演化机制,探究了煤分子空间结构重排与焦炭强度的内在联系。流动性源于煤中弱共价键的断裂,终于芳香碎片的交联缩聚。在流动过程中,煤热解碎片以分子链段的形式向孔穴相继跃迁并封闭孔隙,形成了包含塑性层和部分煤层及半焦层的低透气带,限制了挥发分的释放从而产生了膨胀压力;同时,碳基质结构发生重排,取向性增加,sp^(2)杂化和sp^(3)杂化形式的碳原子的空间排布方式决定了焦炭的强度。加热速率的合理调控将明显改善焦炭强度并实现焦化过程节能降耗。“衍构成焦机理”是对传统煤成焦机理的补充和延伸,以期为现代煤焦化工业精细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焦机理 分子结构转变 成焦特性 传热传质条件 焦炭质量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覆岩应力非对称传递时空演化特征
14
作者 朱开鹏 李志林 +5 位作者 罗生虎 解盘石 樊娟 王同 田程阳 闫壮壮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40,共12页
【目的】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是对围岩的有效控制,而发现并揭示覆岩应力传递路径的时空演化特征是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基础。【方法】以新疆某矿25221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综... 【目的】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是对围岩的有效控制,而发现并揭示覆岩应力传递路径的时空演化特征是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基础。【方法】以新疆某矿25221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厘定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基础之上,构建以切应力与正应力为主的应力特征量,研究覆岩应力传递路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倾向围岩结构呈中上部垮落高度较大、下部垮落高度较小的非对称分布特征,顶板走向围岩结构则随工作面推进呈周期性演化规律。受此影响,顶板采动应力随工作面推进呈现倾向非对称、走向对称的传递演化特征。在工作面倾向与走向剖面内,顶板应力特征量以切应力分界线为界沿采空区四周煤体传递,其传递路径呈现出“m”形分布特征。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应力传递路径由“m”形向中部相连的双“n”形转变,采空区两侧煤体支承压力峰值呈现增大→稳定的演化趋势。在平行煤层剖面内,顶板应力分界线为“w”形分布特征,应力分界线至采空区中心处,顶板应力呈单向传递特征,分界线至煤壁处,顶板应力呈双向传递特征。且随着顶板层位的增加,应力分界线演化至“v”形,研究结果揭示了大倾角煤层顶板应力非对称传递时空演化特征,对丰富大倾角煤层岩层控制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采动应力 切应力 应力方向 传递路径
下载PDF
边帮煤开采装备用运输系统的设计研究
15
作者 张学瑞 《煤矿机械》 2024年第8期17-19,共3页
介绍了国内首套边帮煤开采成套装备运输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概况及趋势。然后对边帮采煤机、转载机、运输槽、卸料部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对运输系统工业性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依据试验情况对运输系统提出了改... 介绍了国内首套边帮煤开采成套装备运输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概况及趋势。然后对边帮采煤机、转载机、运输槽、卸料部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对运输系统工业性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依据试验情况对运输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边帮煤开采 转载机 运输槽 卸料部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支架快速回撤新工艺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凯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38-240,257,共4页
永红煤矿综采工作面以往采用的传统支架回撤工艺存在使用绞车多、劳动人数多、工作强度大、工效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支架回撤效率和安全。针对性设计以液压支架调移装置、单轨吊机车为回撤设备的快速回撤新工艺,在3401综采工作... 永红煤矿综采工作面以往采用的传统支架回撤工艺存在使用绞车多、劳动人数多、工作强度大、工效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支架回撤效率和安全。针对性设计以液压支架调移装置、单轨吊机车为回撤设备的快速回撤新工艺,在3401综采工作面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支架快速回撤新工艺仅用20 d安全高效完成138架支架的拆、装、运及收口任务,对比以往支架回撤时间提前6 d,回撤费用节约4.4×10^(5)元,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红煤矿 支架 回撤 液压支架调移装置 单轨吊机车
下载PDF
有芯热管对高温煤堆温度场的影响实验研究
17
作者 易欣 李煜晗 +2 位作者 白祖锦 任瑶 王兴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9,共8页
为了研究有芯热管对煤堆温度场的影响特征与防治煤堆自燃的可行性,利用实验测试有芯、无芯2种热管在不同热源温度下煤堆内部的热量运移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有芯热管不同布置方式对大面积煤堆的移热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 为了研究有芯热管对煤堆温度场的影响特征与防治煤堆自燃的可行性,利用实验测试有芯、无芯2种热管在不同热源温度下煤堆内部的热量运移规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有芯热管不同布置方式对大面积煤堆的移热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源温度下,有芯热管作用煤堆最大降温幅度为130.6 K,无芯热管作用煤堆最大降温幅度为118.6 K;热管对煤堆内部温度场的影响根据距离可划分为高效降温区、过渡区域、缓慢降温区3个区域;采用三角形管群布置,煤堆内部高温区域面积较小;管间间距为25 cm时具有最好的移热效果;相比于管群布置,管间间距对有芯热管的移热效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防治 热管 热源温度 煤堆 移热效果 温度场
下载PDF
动量对比调谐法在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应用
18
作者 杨斐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220,共8页
煤矿复杂的生产作业环境使得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微调方法容易丢失数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动量对比双调谐策略(MCBiT),以充分挖掘数据标签的判别性知识和目标数据的内在结构。通过格拉曼角差分场将采煤机一维振动信号变换后输入到MC... 煤矿复杂的生产作业环境使得采煤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微调方法容易丢失数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动量对比双调谐策略(MCBiT),以充分挖掘数据标签的判别性知识和目标数据的内在结构。通过格拉曼角差分场将采煤机一维振动信号变换后输入到MCBiT中,在ImageNet预训练的主干上集成2个分支来增强传统的微调,一个具有对比交叉熵损失的分类器,以更好地利用标签知识,另一个具有分类对比学习损失的投影仪,以挖掘数据的内在结构。所提方法在6个公开可用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数据集中进行了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的动量对比调谐法能够有效构建规模更大且一致的数据样本,为采煤机故障预测精度的提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迁移学习 采煤机 故障诊断 动量对比
下载PDF
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设计研究
19
作者 徐金义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为探究煤矿辅助运输工作效率的提升路径,针对部分小型煤矿辅助运输工作的实际需要,首先对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整体架构进行设计,而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与运行算法两方面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设计,以实现煤矿... 为探究煤矿辅助运输工作效率的提升路径,针对部分小型煤矿辅助运输工作的实际需要,首先对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整体架构进行设计,而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与运行算法两方面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设计,以实现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辅助运输 转载机器人 机械设计
下载PDF
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设计
20
作者 陈敏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58-63,共6页
自动化已经成为当前煤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辅助运输设备是煤矿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对其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文章对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的设计、控制系统的架构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该类机器人... 自动化已经成为当前煤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辅助运输设备是煤矿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对其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文章对煤矿辅助运输转载机器人的设计、控制系统的架构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该类机器人的研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辅助运输 转载机器人 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