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er zon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eexisting faults and regional stress transformation:Wenchang A subsag,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Wei LI Mingyue CAO +7 位作者 Meifang MENG Caiwei FAN Hui LI Jia LI Wanqiu WU Ruiqing QIN Xingan LI Yiming LI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44-759,共16页
A transfer zone in rift basins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plays significant roles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3D seismic data and hydrocarbon... A transfer zone in rift basins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plays significant roles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3D seismic data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the geometry,kinematics,and reservoir control of a large synthetic overlapping transfer zone in the south of the Wenchang A subsag in the Zhujiang(Pearl)River Mouth basin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ransfer zone was controll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e-existing faults and regional stress transformation.The intense rifting of the main faults of the transfer zone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source rocks and faultcontrolled slope break paleogeomorphology.The strike-slip overprint since the Oligocene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scale fault-anticline trap,and the secondary faults in the transfer zone contribute to the hydrocarbon transportation.The conjugate intersection area of the NE-and NW-trending faults offers more opportunity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 zone pre-existing fault regional stress transformation CENOZOIC Wenchang A Subsag Zhujiang(pearl)river mouth Basin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西南部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特征及其分布控制因素
2
作者 郝国丽 蒋迪娅 +3 位作者 许风光 张昊 金艳 刘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1-1967,共17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西南部火山岩发育模式和分布控制因素,本次研究基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火山岩研究区块及周边各项资料,首先通过薄片鉴定结合测井识别了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然后采用井震结合研究了火山机构特征,再利... 为了进一步掌握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西南部火山岩发育模式和分布控制因素,本次研究基于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火山岩研究区块及周边各项资料,首先通过薄片鉴定结合测井识别了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然后采用井震结合研究了火山机构特征,再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火山岩成因。结果表明:恩平凹陷西南侧发育以玄武岩为主的火山岩,通过钻井资料,判别火山岩岩性4种,分别为玻质碎屑岩、块状玄武岩、杏仁体玄武岩和火山隐爆角砾岩;研究区新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2相4亚相,分别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喷溢相板状熔岩流亚相、辫状熔岩流亚相和玻质碎屑岩亚相;依据沉积岩沉积界面识别4个喷发期次,并按期次划分了火山口—近火山口、近源、中源和远源4个相带;火山岩储层复杂,火山口—近火山口—近源相物性较好;不同期次玄武质岩浆由同源幔源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岩浆房位于下地壳,经历了强烈的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对于分布控制因素,本次研究根据地震资料,识别了研究区两期活动断裂,珠江组沉积期呈NEE-NE向断裂,韩江组沉积期至今主要为NWW-NW向断裂;认为其岩浆来源与深部断裂有关,NW向的左旋走滑分量使火山机构相带走向向左有微弱旋转,且从带状逐渐过渡为反S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恩平凹陷 阳江—一统断裂带 火山岩相 火山机构 地球化学 储层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3
作者 彭光荣 张丽丽 +6 位作者 吴哲 谢世文 赵俊峰 路繁荣 梁超 潘杰 黄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古潜山钻井资料极少,严重制约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的预测和天然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潜山为例,综合利用井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对该古潜山的强风化淋滤带储层分布进行了重点解剖,在明确其储层微...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古潜山钻井资料极少,严重制约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的预测和天然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潜山为例,综合利用井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对该古潜山的强风化淋滤带储层分布进行了重点解剖,在明确其储层微观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揭示了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具有低密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其内部斜长石和云母等矿物严重蚀变,斜长石内的裂缝因强烈的溶蚀改造变宽和不同程度弯曲;②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在地震剖面上呈空白反射,且具有明显的垂向非均质性,分布在古潜山现今地貌西部的高点和东部的斜坡上;③在始新世早期及其之前,该区古潜山均位于古地貌高点,长期的强风化淋滤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强风化淋滤带的形成,中—晚始新世,东强西弱的差异伸展导致西部强风化淋滤带仍处于地貌高点,而东部则由于断块旋转和岩浆底侵导致的抬升转变为现今的斜坡部位。结论认为,大气降水沿古潜山内幕断裂的差异渗流导致了差异风化,造就了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的垂向非均质性;古地貌是主控古潜山强风化淋滤带储层东西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强风化淋滤带 古潜山 古地貌 储层非均质性
下载PDF
潜山储层定量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潜山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人杰 刘杰 +2 位作者 徐乐意 刘徐敏 胡坤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7,共9页
惠州凹陷古潜山埋藏深、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储层及潜山内幕复杂断裂体系表征难度大。从潜山储层成因机理出发,基于潜山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形成了潜山储层定量预测关键技术。针对风化裂缝带,基于K... 惠州凹陷古潜山埋藏深、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甜点”储层及潜山内幕复杂断裂体系表征难度大。从潜山储层成因机理出发,基于潜山风化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形成了潜山储层定量预测关键技术。针对风化裂缝带,基于Keys-Xu岩石物理模型,构建新的弹性参数,提高了“甜点”储层的识别能力。针对内幕裂缝带,利用蚂蚁体技术提取优势方位断裂信息,再将提取出的不同方位优势断裂信息进行等权融合,实现对潜山内幕断裂的精细刻画。以上技术有效指导了惠州凹陷H潜山储层的勘探评价,为珠江口盆地潜山勘探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潜山 储层预测 风化裂缝带 内幕裂缝带
下载PDF
2004年10月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明华 范绍佳 +3 位作者 王宝民 吴兑 祝薇 刘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根据2004年10月在珠江口西岸新垦观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研究了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海风出现频率较高,20时出现频率为51.8%;海风出现和结束时间都较晚,一般在14-18时之间出现,23时-次日02时... 根据2004年10月在珠江口西岸新垦观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研究了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海风出现频率较高,20时出现频率为51.8%;海风出现和结束时间都较晚,一般在14-18时之间出现,23时-次日02时之间结束;海风环流高度随海风持续时间逐步升高,23时最高达到700 m左右;海风使珠江口西岸贴地逆温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风 10月 珠江口西岸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9
6
作者 陈国俊 吕成福 +2 位作者 王琪 杜贵超 陈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572,共7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硅质岩屑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溶解产生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在2 750~3 500m和3 800~4 600m深度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沉积相带的分异作用和成岩作用引起的孔喉变化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差异,甚至孔隙水的差异,进而导致储层的物性差异。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急剧减小,但碳酸盐胶结物又增强了储层的抗压能力,为后期酸性流体溶蚀、溶解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次生孔隙带 孔隙演化 沉积相带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有利成藏组合带 被引量:11
7
作者 邱燕 王英民 +2 位作者 温宁 彭学超 杨绍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8,共6页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所获得的穿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主体的地震剖面,并结合邻区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的油气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有利的成藏组合带,这些成藏组合带不仅有构造圈闭,而且还有大型的地层和... 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所获得的穿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主体的地震剖面,并结合邻区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区的油气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有利的成藏组合带,这些成藏组合带不仅有构造圈闭,而且还有大型的地层和岩性圈闭。这5 个主要的有利成藏组合带包括:①重力滑动前缘背斜带是最有利的成藏组合带,储层层位多,圈闭构造不仅面积大,而且横向上延伸规模大,砂岩储层巨厚;②同沉积背斜圈闭带储层层位物性好,封堵条件良好,断裂构造和岩性组合非常有利;③纵向水道泥质充填封堵地层圈闭带规模大,封堵条件好,属于岩性圈闭;④反向屋脊断块圈闭带储层层位多,油源断裂发育,与上述 3 种成藏组合相比较圈闭面积较小;⑤低位海底扇大中型岩性圈闭带是多处发育且非常有利的圈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成藏组合 珠江口盆地 层位 背斜 储层 钻井资料 面积 排列 条件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储层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2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黄振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2-960,1012+834-835,共9页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部的晚渐新世—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中。浅水区储层主要包括三角洲砂体、陆架砂脊、滨岸砂、生物礁及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其中由古珠江大河控制的陆架三角洲—滨岸体系及生物礁是已发现油田最主要的产层;深水区储层主要包括海底扇,陆架边缘三角洲,台缘斜坡扇沉积,其中低位的海底扇砂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深水区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演化 储层类型 三角洲-滨岸 海底扇 陆架边缘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伟 林畅松 +5 位作者 谢利华 张忠涛 阳孝法 张燕梅 张博 崔立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番禺隆起是珠江口盆地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区。区内新近系沉积期主要发育NW向和近EW向的同沉积断裂,它们的发育和分布控制着沉积充填和总体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古隆起的东南和东北缘发育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明显的古地貌突变带或断... 番禺隆起是珠江口盆地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区。区内新近系沉积期主要发育NW向和近EW向的同沉积断裂,它们的发育和分布控制着沉积充填和总体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古隆起的东南和东北缘发育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明显的古地貌突变带或断裂坡折带。东南缘的主控断裂是由裂陷期发育的缓坡反向断裂所形成的,构成了番禺隆起与白云深凹带的分界。地震相、地震属性等分析和追踪其分布范围揭示出,珠海组、珠江组中下部层序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沿断裂坡折带下斜坡呈裙带状分布。研究指出断裂坡折带下斜坡低位域具有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良好条件,并为该区近期的勘探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坡折带 古构造地貌 岩性油气藏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的重磁资料解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镇寰 孙崇赤 +5 位作者 黄剑涛 廖桂金 刘天佑 乔计花 魏伟 刘大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6,共6页
通过重磁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的存在,且是一条规模巨大特征明显的断裂带,深度在30 km以上,呈NEE向展布,是由滨岸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界限的高重力地质块体带,重力、航磁梯度带或灰度带图像反映清楚。在浅部... 通过重磁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滨海断裂带珠江口段的存在,且是一条规模巨大特征明显的断裂带,深度在30 km以上,呈NEE向展布,是由滨岸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界限的高重力地质块体带,重力、航磁梯度带或灰度带图像反映清楚。在浅部,它与NW和NE向断裂互有切割,不过,NW向断裂切割滨海断裂带和NE向断裂带的频度更高,图像更清晰。在10 km以深,NE、NW向断裂基本上消失,阻截在滨海断裂带内,某些资料认为,NE向莲花山断裂带往西南入海(本区)转为NEE走向,从重磁资料分析,这些NEE走向断裂其实是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莲花山断裂带进入本区后,仍以NE45°左右方向,经深圳、香港,至万山群岛被滨海断裂带截断,图像清楚,不存在NE向转NEE向现象。滨海断裂带是一条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在珠江口段,强势不改,它与NW、NE向断裂交汇并相互切割,具备5级以上地震构造条件,尤其是与形成时代新、活动性较强的NW向断裂交切部位(如镇海湾、广海湾、崖门、澳门、担杆列岛地区)。但是,NW向断裂在本区较浅,不如粤闽、粤桂交界地区深(≥30 km),所以本研究区(段)地震强度应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断裂带 重磁资料 珠江口段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爽 朱筱敏 +5 位作者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长昌—鹤山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NE—SW走向的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继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目前无钻井,属于勘探新区,因此基础地质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断层解释和地层厚度分析,认为文昌组和恩平组... 长昌—鹤山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NE—SW走向的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继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目前无钻井,属于勘探新区,因此基础地质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断层解释和地层厚度分析,认为文昌组和恩平组分别对应早期强裂陷阶段和晚期弱裂陷阶段,并识别多种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二维地震资料追踪闭合,将长昌—鹤山凹陷文昌组—恩平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格架内,根据地震相特征结合经典的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重建了研究区沉积充填演化过程。通过平面断层组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两个级别(Ⅰ级和Ⅱ级)、六种类型(同向未叠覆型、同向叠覆型、同向平行型、同向共线型、对向叠覆型和背向叠覆型)构造变换带。断陷活动的强弱控制着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发育,构造变换带、坡折带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分布与规模。针对研究区是深水勘探新区,可通过该思路从构造与沉积耦合度高的区域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为低勘探程度深水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体系 构造变换带 长昌—鹤山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凤 王英民 +1 位作者 李冬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基于对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资料研究,在珠江口盆地识别出了大型的陆架坡折及多种小型坡折带,包括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不同的构造背景发育了不同的坡折带类型。自30Ma年以来,坡折带总体呈向北迁移的趋... 本文基于对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资料研究,在珠江口盆地识别出了大型的陆架坡折及多种小型坡折带,包括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不同的构造背景发育了不同的坡折带类型。自30Ma年以来,坡折带总体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古近纪-早中新世中期以各种小型坡折带为主,主要控制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浅水沉积的展布;早中新世中期至今,由于陆架-陆坡体系已形成,坡折带以陆架坡折为主,控制了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海底扇等较深水沉积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坡折带 沉积体系 海底扇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架坡折区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以珠江组地层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维涛 施和生 +1 位作者 杜家元 何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9-627,共9页
新近纪珠江口盆地发生断坳转换之后,陆架坡折带一直位于番禺低隆起南侧—白云凹陷北坡地区,珠江组作为该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以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为基础,结合周边的部分二维测线,对研究区进行了层序... 新近纪珠江口盆地发生断坳转换之后,陆架坡折带一直位于番禺低隆起南侧—白云凹陷北坡地区,珠江组作为该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以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为基础,结合周边的部分二维测线,对研究区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相分析,认为:1古珠江流域面积广、携带陆源粗碎屑物质丰富;2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古珠江流域地表物质疏松活化;3相对规模较大的海平面下降使得古珠江三角洲一直推进到陆架坡折带附近。上述3个因素的耦合叠加为番禺低隆起南侧—白云北坡地区发育粗碎屑沉积物提供了保障,这些沉积物在陆架坡折区所具有的特殊古地貌背景的控制下,在珠江组形成2套有利的储盖组合和多种类型的沉积砂体,从而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强制性海退体系域陆架边缘三角洲和低位体系域斜坡扇、盆底扇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最为有利,而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岩性圈闭 珠江组 新近系 陆架坡折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三角发展战略与都市圈整合 被引量:7
14
作者 莫世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珠三角发展战略实施10年之后,都市圈整合结出规划外的硕果:珠三角东岸城市领先发展于西岸城市,以广州、佛山城市群和珠江口特区群为双轴心的“哑铃阵”,取代原先规划的“雁行图”。以科学发展观反省珠三角战略的成就和不足,可以认清当... 珠三角发展战略实施10年之后,都市圈整合结出规划外的硕果:珠三角东岸城市领先发展于西岸城市,以广州、佛山城市群和珠江口特区群为双轴心的“哑铃阵”,取代原先规划的“雁行图”。以科学发展观反省珠三角战略的成就和不足,可以认清当前珠三角都市圈扩充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依托东岸核心城市、整合西岸城乡的漫延扩张策略,实现珠三角都市圈的进一步整合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发展战略 都市圈 珠江口特区群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邢和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4,共7页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基础,认为要进一步开展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等方面合作,并提出了两大经济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产业合作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杰 金光荣 +2 位作者 邬黛黛 杨睿 刘丽华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4期272-281,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备优良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是南海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区。利用CSMHYD软件模拟预测了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下,现今珠江口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分布和末次冰期以来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演化特征,...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备优良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是南海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区。利用CSMHYD软件模拟预测了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下,现今珠江口盆地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分布和末次冰期以来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演化特征,同时讨论了晚更新世冰期以来海平面、底水温度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合物分解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深超过600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水合物稳定带平均厚度245 m,其中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3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2)中层水团温度上升很可能是新仙女木末期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主要诱发因素;(3)B/A暖期到YD冷期结束时水合物稳定带面积减少约0.65×10^4 km^2,分解释放的甲烷量约0.38×10^13 m^3,折算成总碳量约为1.9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稳定带厚度 水合物分解 末次冰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海底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俊仁 《热带海洋》 CSCD 1991年第2期49-56,共8页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调查资料,系统地整理了珠江口盆地各种海底不稳定的地质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划分出海底比较不稳定区、稳定区、比较稳定区、不稳定区,并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给海洋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海底 稳定性 珠江上 盆地
下载PDF
2006年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热通量收支的观测研究
18
作者 马应生 黄菲 +1 位作者 黄健 王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7,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在珠江口岸边2006年3—5月观测的气象资料,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该区域近地面层的热通量(潜热和感热通量),同时分析了海面净辐射和净热通量的一些特征。经分析发现,热通量在观测期内逐月增大,其在5... 利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在珠江口岸边2006年3—5月观测的气象资料,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了该区域近地面层的热通量(潜热和感热通量),同时分析了海面净辐射和净热通量的一些特征。经分析发现,热通量在观测期内逐月增大,其在5月份的增幅比前两个月更加明显。各个不同时段和天气过程的平均值显示,热通量的交换在此季节内以潜热为主。冷锋入侵时带来的干、冷空气活动引起的水汽蒸发、感热巨变的"脉冲"过程对热通量有较大的影响,观测期内冷空气出现的天数占总观测天数的16.5%,而在冷空气活动期间交换的热通量值占总观测期内的25.6%,其中潜热占17.4%。月平均的海面净辐射和净热通量从3月到4月有一个较大的增幅,净辐射从4月到5月也是增加的,增幅较小,但是净热通量的值在5月反而小于4月,只略高于3月,这归因于5月份热通量的交换能力增强,海水释放的热量增多,使得海洋储存起来的净热通量在5月份反而减少,表明春季该海域储存在海洋中的热量在4月份是最多的。在各月或者季节平均的日变化中,各通量在相同时次的量值都逐月增大。潜热在15时左右达到峰值,感热在9时前后达到最大,感热的最小值发生在夜间而非午间,二者均在夜间比较稳定、少变。海面净辐射与净热通量基本同步变化,都呈单峰型。白天,二者均为正值,且净辐射值大于净热通量值;夜间,二者均为负值,净热通量的绝对值大于净辐射的绝对值。在3—4月的日变化中,净辐射与净热通量之间的差值较小,5月份二者的差值增大,虽然净辐射强度在5月接近4月的值,但是感热和潜热在日变化中的相同时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得海洋净支出热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海岸带 涡旋相关法 热通量 海面净辐射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恩平组产层电阻率下限计算方法及应用
19
作者 袁瑞 刘成林 +4 位作者 顾振宇 胡求红 梁全权 周开金 王泽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的主力产油层段古近系恩平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电阻率产层,其产层电阻率下限不清给油水层判别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储层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常用测井解释模型中含油饱和度与地层电阻率的关系,选择Indonesia公式... 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的主力产油层段古近系恩平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电阻率产层,其产层电阻率下限不清给油水层判别造成了很大困难。在储层参数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常用测井解释模型中含油饱和度与地层电阻率的关系,选择Indonesia公式从测井解释的角度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地层电阻率大小的因素,提出了恩平组不同物性条件下及各个深度点处产层电阻率下限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①储层泥质含量越高、孔隙度越大、地层水电阻率越低、含水饱和度越高,则产层电阻率值越低。②恩平组在储层最差物性条件下,产层的电阻率最高下限为4.6Ω·m;在储层平均物性条件下,产层的电阻率平均下限为3.2Ω·m;在储层最优物性条件下,产层的电阻率最低下限为2.5Ω·m。③在不同的深度点处,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电阻率测井值与下限计算值之比分别为大于0.85、0.7~0.85和小于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 电阻率下限 产层 恩平组 陆丰13-1油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架坡折带识别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冉怀江 林畅松 +4 位作者 代一丁 秦成岗 吴伟 张俞 乔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25-128,169+162,共4页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上的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层序的层序、体系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SQhj2层序可划分为低位、...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上的珠江组—韩江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重点对韩江组中段SQhj2层序的层序、体系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认识:①SQhj2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海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期低位域和晚期低位域。②通过分析时间厚度图、连井对比剖面及下切水道等特征,确定了SQhj2层序陆架坡折线位于C井区东南,呈近北东向分布,断裂陆架坡折带对SQhj2沉积层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③SQhj2层序陆架坡折及其控制的低位域是有利砂体的分布区带,砂体向上倾方向上超于层序界面或不整合面,可与高位域的泥质层、上斜坡泥层相接,上覆为海侵期泥岩,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可形成上超不整合圈闭类型;坡折带下部的两期低位扇体与深海泥岩可构成最佳储盖组合,可形成良好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低隆起 陆架坡折带 韩江组中段 沉积层序 地层圈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