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ation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based on the gravity data 被引量:2
1
作者 Lisi Bi Zhenhuan Ren +2 位作者 Xiuwei Ye Tianyou Liu Jihua Qia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2期142-150,共9页
By systemic proces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data, we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west of Yangjiang to Beibu Bay)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 By systemic proces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avity data, we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west of Yangjiang to Beibu Bay)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This showed an apparent high gravity gradient in the NEE direction, and worse linearity and less compactness than that in the Pearl River month. This also revealed a relatively large curvature and a complicated gravity structure. In the finding images processed by the gravity data system, each fault was well reflected and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isolines or thick black stripes with a cutting depth greater than 30 km. Though mutually cut by NW-trending and NE-trending faults, the apparent NEE stripe-shaped structure of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remained unchanged,with good continuity and an activity strength higher than that of NW and NE-trending faults. Moreover,we determined that the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is the major seismogenic structure responsible for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astal regi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region of South China West segment of the coastal fault zone Gravity data Seismogenic structure
下载PDF
Gravity-Driven Listric Growth Fault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Lagoa do Peixe, Rio Grande do Sul Coastal Plain, Brazil
2
作者 Bruno Silva da Fontoura Adelir José Strieder +1 位作者 Iran Carlos Stalliviere Corrêa Paulo Rogério Mendes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4年第4期594-616,共23页
High frequency, high resolution GPR surveys ar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investigate near-surface stratification architecture of sedimentary units in coastal plains and to define their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high resolution GPR surveys ar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investigate near-surface stratification architecture of sedimentary units in coastal plains and to define their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However, low frequency GPR surveys to investigate fault-related depositional systems at greater depths are scarce. This survey was designed investigate a > 100 km long linear escarpment that controls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Lagoa do Peixe, an important lagoon in Rio Grande do Sul Coastal Plain (RGSCP, Brazil).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points that RGSCP was developed by juxtaposition of four lagoons/barrier systems as consequence of sea level changes;no deformational structure is admitted to exist before. The low frequency GPR (50 MHz, RTA antenna) and geological surveys carried out in the RGSCP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gravity-driven listric growth fault controlling the Lagoa do Peixe escarpment and hangingwall sedimentation. The radargrams in four subareas along the Lagoa do Peixe Growth Fault could be interpreted following the seismic expression of rift-related depositional systems. The radargrams enabled to distinguish three main lagoonal deposition radarfacies. The lower lagoonal radarfacies is a convex upward unit, thicker close to growth fault;the radarfacies geometry indicates that fault displacement rate surpasses the sedimentation rate, and its upper stratum is aged ~3500 <sup>l4</sup>C years BP. The second lagoonal radarfacies is a triangular wedge restricted to the lagoon depocenter, whose geometry indicates that fault displacement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s kept pace. The upper lagoonal radarfacies is being deposited since 1060 ± 70 <sup>l4</sup>C years BP, under sedimentation rate higher than fault displacement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 frequency GPR surveys can help in investigating fault-related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coastal zones. They also point to a new approach in dealing with RGSCP strati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rowth fault SEDIMENTATION Radarfacies coastal Plain
下载PDF
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航磁反映的断裂和岩性构造特征
3
作者 王明 李皎皎 +2 位作者 张永军 李逸川 徐璐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72-383,421,422,共14页
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横跨华北地块、下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三个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本文以最新编制的航磁资料为主,结合航空重力、区域地质和实测岩石物性资料等,对区内的岩浆岩航磁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 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横跨华北地块、下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三个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本文以最新编制的航磁资料为主,结合航空重力、区域地质和实测岩石物性资料等,对区内的岩浆岩航磁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断裂进行划分和研究;圈定各类侵入岩和火山岩数百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中新生代,以燕山期为主,受深大断裂控制;断裂主要以NE向、NNE向及NW向为主,间有SN向、EW向及弧形断裂存在,前者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利用天然地震震中分布和GPS速度场等信息初步探讨了断裂活动性。研究成果为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解决重大地质问题,实现海陆统筹的目标和服务于北部海岸带(台州以北)经济区规划、城市群规划选址、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磁 航重 磁场特征 岩浆岩 断裂构造 北部海岸带
下载PDF
华北地区莱州湾沿海金矿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作用
4
作者 李鹏 郭奇峰 +1 位作者 蔡美峰 苗胜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65-888,共24页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莱州湾附近沿海金矿区的现今构造应力状态和构造作用,采用应力解除法、滞弹性应变恢复法和水压致裂法开展地应力测量工作,共测定49组地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在现今应力场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典型的构造应力...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莱州湾附近沿海金矿区的现今构造应力状态和构造作用,采用应力解除法、滞弹性应变恢复法和水压致裂法开展地应力测量工作,共测定49组地应力数据。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在现今应力场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典型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的特征为σ_(H)>σ_(v)>σ_(h)(σ_(H)、σ_(h)和σ_(v)分别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和σ_(H)>σ_(v)>σ_(h),这分别有利于逆冲和走滑断裂活动。应力水平相对较高,不利于地下结构的稳定性。σH的方向为WNW–ESE或近E-W向,这与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结果一致。现今应力场是不同地质时期动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结果,研究区的应力场总体上继承了第三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同时部分保留了第二期(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最终演化为以近E-W向挤压为特征的构造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现今应力场 构造作用 断裂构造 沿海金矿区
下载PDF
华南沿海广从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石英微形貌与第四纪活动性特征
5
作者 丁盛昌 邱世藩 +2 位作者 朱照宇 詹松 张秉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对广东省中南部广(州)-从(化)活动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的石英碎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形貌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裂活动的刻蚀阶段主要表现为放射状、阶步状断口以及平直擦痕,在后期... 对广东省中南部广(州)-从(化)活动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的石英碎粒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形貌分析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裂活动的刻蚀阶段主要表现为放射状、阶步状断口以及平直擦痕,在后期溶蚀阶段以Ⅰ_(A)类和Ⅰ_(B)类特征为主兼有Ⅰ_(C)类和Ⅱ-Ⅲ类形迹;石英ESR年龄为234~296 ka BP。据此分析,该研究地段的广从断裂带在第四纪至少有4次活动,其主要活动期在中更新世中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在上新世也有轻微活动;断裂运动性质以快速滑动的粘滑为主,兼有缓慢运动的蠕滑;力学性质为压剪性和张剪性并存。尽管这些特征显示该地段广从断裂带在全新世活动性较弱,但断裂带造成的岩石破碎性和地形反差致使工程建筑的地基非常脆弱。因此,对该地段流溪河特大桥及周边地段应切实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石英微形貌 ESR测年 第四纪活动性 广从断裂带 华南沿海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6
作者 何正勤 陈宇坤 +3 位作者 叶太兰 王向东 王辉 贾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浅层地震勘探 沿海地区 隐伏断层
下载PDF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虎男 吴堑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3-52,共10页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断裂构造 华南 沿海
下载PDF
基于断块运动机制的台湾海峡两岸地震区划分及其地震关联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沈金瑞 傅文杰 沈春芳 《世界地理研究》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地震区和地震带应为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案,前者是以活动块体为对象进行分区的,后者是以活动断裂带为对象进行分带的,它们的划分目的和依据是不同的。以板块和断块运动学机制,以台湾大纵谷和福建滨海断裂为边界把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划分为台... 地震区和地震带应为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案,前者是以活动块体为对象进行分区的,后者是以活动断裂带为对象进行分带的,它们的划分目的和依据是不同的。以板块和断块运动学机制,以台湾大纵谷和福建滨海断裂为边界把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划分为台湾东部滨海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福建地震区。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三个地震区和区内(台湾和福建地震区)均有自东向西地震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区内活动幕持续时间趋于同步增长的特点。研究显示福建地震区M≥7.0级地震本区频度是最高的,认为该地震区受菲律宾海板块NW向运动影响的同时,受华南地块SE向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及其两岸 地震区 地震关联性 滨海断裂 构造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下扬子区海陆盆地构造分割的深大断裂证据与地质构造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许红 张海洋 +4 位作者 张德润 卢树参 卢建忠 王修齐 张威威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3期16-23,共8页
下扬子陆区苏北盆地在结晶基岩形态、性质、分布面积等方面与海区南黄海盆地具有显著区别;前者印支面基岩地质图NEE向窄条带状展布的构造线方向支持不对称对冲构造运动的观点,与后者主体构造线方向呈宽缓近EW向不同;由于位于传统观点划... 下扬子陆区苏北盆地在结晶基岩形态、性质、分布面积等方面与海区南黄海盆地具有显著区别;前者印支面基岩地质图NEE向窄条带状展布的构造线方向支持不对称对冲构造运动的观点,与后者主体构造线方向呈宽缓近EW向不同;由于位于传统观点划分的南黄海盆地中央隆起区,下扬子区磁异常主体与上、中扬子区四川盆地及江汉盆地磁异常主体相当,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发现,该区赋存厚度超过5 000m的前中生代沉积,三叠系青龙组碳酸盐岩与新近系直接不整合接触;由此认为,下扬子区传统中央隆起区为前中生界巨大沉积坳陷区,表明海域南黄海盆地具有与中、上扬子区更为近似油气地质构造条件。但是,由于滩海区至今存在地震资料采集巨大空白带,使原本已经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及其海陆域盆地对比研究更加困难和难以实现。笔者根据重力特别是高精度航磁资料,在江苏沿海与南黄海海域之间解释发现了一条NW向深大断裂带—陈家港断裂带,首次证实下扬子区海陆域盆地被构造分割,二者地层、沉积和构造特征海陆有别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油气勘探 滩海资料空白 深大断裂带 海陆域构造分割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震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20
10
作者 魏柏林 徐辉龙 谢明富 《华南地震》 1996年第4期11-19,共9页
根据断层面的最新错动方向、震源机制解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可大致划分为两个分区:长乐-诏安断裂带以东地区主压应力轴为近东西向;以西地区的主压应力轴近南北向。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断层滑动 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闽南沿海地区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卿团 丁祥焕 《华南地震》 1997年第3期66-72,共7页
根据闽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各种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以长乐、厦门、东山3个工程场地为例,对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不同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活... 根据闽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各种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以长乐、厦门、东山3个工程场地为例,对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不同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性 工程地质 闽南 沿海地区 断裂带
下载PDF
大连周边海域航空重力调查方法及重要成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玄杰 陈斌 +4 位作者 朱卫平 张婉 刘英会 林晓星 李冰 《中国地质调查》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洋航空地球物理探测及应用项目,在大连海域及其周边,应用GT-1A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开展了1∶20万航空重力调查工作,获取了高质量的航空重力数据9.4万测线km,原始测量总精度达到1.27... 为加强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洋航空地球物理探测及应用项目,在大连海域及其周边,应用GT-1A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开展了1∶20万航空重力调查工作,获取了高质量的航空重力数据9.4万测线km,原始测量总精度达到1.27×10^(-5)m/s^2;形成了一套覆盖渤海东部、北黄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航空重力系列图件,填补了研究区内航空重力资料的空白。通过综合解释与研究,在基底构造形态分析、主要构造单元边界厘定、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局部构造异常圈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研究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渤海和北黄海的油气资源调查、海陆过渡区关键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 北黄海坳陷 基底断裂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找矿应用:以智利科皮亚波地区月亮山磁铁矿型IOCG矿床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天成 方维萱 +2 位作者 王磊 陈家乐 张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5,共14页
智利科皮亚波地区地处海岸山带东侧的智利铁带北段,已发现多个中—大型磁铁矿型IOCG矿床,该类矿床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背景下陆缘弧中性—铁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密切相关。该成矿带大面积被第四系... 智利科皮亚波地区地处海岸山带东侧的智利铁带北段,已发现多个中—大型磁铁矿型IOCG矿床,该类矿床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背景下陆缘弧中性—铁镁质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建造中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中心密切相关。该成矿带大面积被第四系砂砾层覆盖,在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覆盖层下隐伏矿床(体)进行定位预测成为技术关键并具有现实需求。通过深入研究科皮亚波地区磁铁矿型IOCG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并采用航磁深部地质解译初选勘查靶区,结合磁铁矿型IOCG矿床成矿地质-物性参数统计分析,建立了勘查区磁铁矿型IOCG矿床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异常模式,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月亮山勘查区第四系覆盖区圈定的深部靶位经钻孔验证,发现了大型隐伏磁铁矿型IOCG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海岸山带 阿塔卡玛断裂带 岩浆弧 地质-地球物理建模 IOCG矿床 综合地球物理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浅层剪切波速与基底构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武平 陈宇坤 +3 位作者 任峰 闫成国 王志胜 杨菲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剪切波速是反映土体动力学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土木工程抗震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天津滨海地区500余口横波测井资料,在经纬向与垂直向以0.01×0.01×1m的三维网格进行线性插值,获得了天津滨海地区近地表剪切波速... 剪切波速是反映土体动力学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土木工程抗震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天津滨海地区500余口横波测井资料,在经纬向与垂直向以0.01×0.01×1m的三维网格进行线性插值,获得了天津滨海地区近地表剪切波速空间分布的精细图像。根据资料分布与地质构造背景,选取2个代表性波速剖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地区浅部剪切波速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与横向不均匀性,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在大型区域或边界断裂两侧波速结构或受到扰动或受到明显影响,充分显示了天津滨海地区基底构造与断裂活动对晚第四纪沉积发展和地层发育的控制以及对工程地震地质条件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横波测井 天津滨海地区 波速结构 构造单元 断层 第四系
下载PDF
福建沿海港口建设中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安全
15
作者 陈园田 王志鹏 +2 位作者 何丹明 徐宝 陈新泽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3,共8页
本文研究了福建沿海港湾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安全问题。结果表明,福 建沿海地区NE、NW向断裂发育,晚更新世以来都具有明显的张性活动,严格地控 制了沿海港湾的形成和发育;福建沿海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过多次破坏性 地震... 本文研究了福建沿海港湾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安全问题。结果表明,福 建沿海地区NE、NW向断裂发育,晚更新世以来都具有明显的张性活动,严格地控 制了沿海港湾的形成和发育;福建沿海地区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过多次破坏性 地震。因此,在港口建设中应认真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安全 沿海港湾 福建 张性活动
下载PDF
福建滨海牛山岛—兄弟屿断裂活动性与地震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园田 谢志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34-40,共7页
闽南粤东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方.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及其活动性对该区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 闽南粤东沿海的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方.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山岛—兄弟屿断裂带及其活动性对该区的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地震 闽粤沿海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小波多尺度重力场特征与构造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大莲 张平 +1 位作者 李向前 张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重力场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多阶小波细节信息。通过对不同阶次小波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不同深度凹陷及隆起的空间展布情况,并推断研究区内7条深大断裂的走向及倾向,发现以兴化-大丰一带为界,北部...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重力场进行波场分离,得到多阶小波细节信息。通过对不同阶次小波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不同深度凹陷及隆起的空间展布情况,并推断研究区内7条深大断裂的走向及倾向,发现以兴化-大丰一带为界,北部断裂大部分走向为NNE向,倾向NW,且坡度较陡;南部断裂大部分走向NEE向,倾向SE,且坡度较缓,这种南北差异可能是下扬子对冲构造格局的反映。结合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地震分布与NE向和NEE向、NW向、近EW向(活动)断裂关系密切,东海-赣榆西北部和大丰港沿海一带断裂的活动性较强,应力场相对不稳定,发生地震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多尺度 重力场特征 断裂 对冲构造 地震分布 江苏沿海地区
下载PDF
断块构造的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虎男 《华南地震》 1997年第3期59-65,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暧固然是导至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地球体积变化、构造作用和均衡作用等引起洋盆体积的变化而最终导至海平面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初步探讨断块构造的现代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 全球气候变暧固然是导至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地球体积变化、构造作用和均衡作用等引起洋盆体积的变化而最终导至海平面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例,初步探讨断块构造的现代垂直运动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供更大范围内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断块构造 垂直运动 华南 沿海地区
下载PDF
福建近岸海域滨海断裂的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继茂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年第5期14-19,共6页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曾发生多次强震。本文利用该区1604~1989年的4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推算了该区应力主轴方向,结果与其他文献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相符,即北西西-南东东向。在此基础上,得到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走向... 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曾发生多次强震。本文利用该区1604~1989年的4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采用力轴张量计算法推算了该区应力主轴方向,结果与其他文献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相符,即北西西-南东东向。在此基础上,得到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走向和倾角。讨论了最大剪切应力平面与福建沿海近岸海域中存在的滨海断裂(牛山岛兄弟屿断裂)的位置关系。从应力分析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滨海断裂带上地震活动由北向南增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主压应力 最大剪应力面 滨海断裂 福建沿海
下载PDF
牟平—即墨断裂带南端断裂构造特征及动力学成因 被引量:9
20
作者 葛君 张泽坤 +3 位作者 倪金龙 韩帅 侯孝欢 李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754,共8页
牟平—即墨断裂带南端位于青岛西海岸地区。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查明了青岛西海岸地区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断裂形成时的古构造应力状态及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青岛西海岸断裂构造以大量剪节理为主,次为断层和脉岩。剪节理的走向优... 牟平—即墨断裂带南端位于青岛西海岸地区。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查明了青岛西海岸地区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断裂形成时的古构造应力状态及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青岛西海岸断裂构造以大量剪节理为主,次为断层和脉岩。剪节理的走向优势方位主要为NW—SE、NE—SW、近E—W及近S—N等4组,断层以近NE—SW向延伸为主;古构造应力状态恢复反映了晚白垩世以来青岛西海岸地区经历了两期挤压变形,即早期的近S—N向、晚期的近E—W向。早期的挤压变形可能与燕山运动晚期华北克拉通NW—SE向挤压派生的S—N向局部应力场相关;晚期的近E—W向挤压变形可能与古近纪以来青藏高原向东部的挤出及日本海的张开造成向西的挤压相关。晚白垩世以来,牟平—即墨断裂带南端至少发生了两期压扭性运动,先后分别为左行走滑与右行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 断裂 古构造应力场 牟平—即墨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