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tector with a coaxial coil fo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Xiong Qian Zuan Guang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01-204,共4页
A nove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tector with two inductors for CE was described here.The two inductors were used as signal detection and reference,respectively.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etector performance(inc... A nove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tector with two inductors for CE was described here.The two inductors were used as signal detection and reference,respectively.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detector performance(including coil turns,detection distance, excitation frequency,voltage,etc.) were optimized.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tector was examined by analyzing inorganic ions.The fabricated detector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e and the analytes concentrations,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3μmol/L for Na~+(S/N = 3).A variety of advantages,such as simple construction, ease of operation,and considerably universal response,suggested this novel detector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analytic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tection MnCl_2 coaxial coil
原文传递
Robust Fiber Strain Sensor by Designing Coaxial Coiling Structure with Mutual Inductance Effect
2
作者 Yulu Ai Zhen Wang +6 位作者 Yue Liu Yuanyuan Zheng Jiaqi Wu Junyi Zou Songlin Zhang Peining Chen Huisheng Peng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SCIE EI CAS 2024年第5期1629-1639,共11页
Fiber strain sensors with robust sensing performance are indispensable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s in the electronic textiles.However,current fiber strain sensors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unavoidable d... Fiber strain sensors with robust sensing performance are indispensable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s in the electronic textiles.However,current fiber strain sensors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unavoidable deterioration of functional sensing components during wearable and extreme environments,resulting in unsatisfactory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Here,we present a robust fiber strain sensor based on the mutual inductance effect.The sensor is assembled by designing coaxial helical coils around an elastic polyurethane fiber.When stretching the fiber sensor,the strain is detected by recording the voltage changes in the helical coils due to the variation in magnetic flux.The resultant fiber strain sensor shows high linearity(with a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0.99)at a large strain of 100%,and can withstand various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uch as high/low temperatures(from-30℃to 160℃),and severe deformations,such as twisting and pressing(with a pressure of 500 N/cm).The long-term cyclic stability of our fiber strain sensor(100,000 cycles at a strain of 100%)is superior to that of most reported flexible resistive and capacitive strain sensors.Finally,the mass-produced fiber strain sensors are woven into a smart textile system to accurately capture ges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textile Fiber strain sensor Mutual inductance effect coaxial coiling structure
原文传递
A Calibrating Device for Rogowski Coil Develop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亮 李军浩 +2 位作者 黄建军 汲胜昌 李彦明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88-491,共4页
A calibrating device for the Rogowski coil i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ibrate the Rogowski coil having a partial response time within tens of nanoseconds. Its key component is a step current generator, which... A calibrating device for the Rogowski coil is developed,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ibrate the Rogowski coil having a partial response time within tens of nanoseconds. Its key component is a step current generator, which can generate the output with a rise time of less than 2 ns and a duration of larger than 300 ns. The step current generator is composed by a pulse forming line (PFL) and a pulse transmission line (PTL). A TEM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mode) coaxial measurement unit is used as PTL, and the coil to be calibrated and the referenced standard Rogowski coil can be fixed in the unit. The effect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TEM unit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as well as experiment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brating device Rogowski coil TEM coaxial measurement unit
下载PDF
平行共轴圆线圈互感系数的测量与计算
4
作者 张克生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利用诺依曼公式和数值积分软件,计算出两平行共轴矩形截面圆线圈的互感系数,同时分别利用电感仪表、伏安法和电磁感应法对互感系数进行测量。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低于5%,实验与理论计算相互验证,得到互感系数和耦合... 利用诺依曼公式和数值积分软件,计算出两平行共轴矩形截面圆线圈的互感系数,同时分别利用电感仪表、伏安法和电磁感应法对互感系数进行测量。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低于5%,实验与理论计算相互验证,得到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随两线圈之间距离的变化曲线,从而对设计互感线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系数 耦合系数 同轴圆线圈 诺依曼公式
下载PDF
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58
5
作者 刘修泉 曾昭瑞 黄平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介绍了体内微机电系统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主要对非同轴的线圈互感计算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初次级线圈主要几何参数如轴向和径向距离、夹角、线圈半径等对互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轴向距离和径向距离增大,互感均减小,但轴向距离对互感... 介绍了体内微机电系统空心线圈电感的计算,主要对非同轴的线圈互感计算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初次级线圈主要几何参数如轴向和径向距离、夹角、线圈半径等对互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轴向距离和径向距离增大,互感均减小,但轴向距离对互感的影响要大得多;夹角越大,互感减小,夹角为90°时,互感几乎为0;当线圈半径变化时,互感有个最大值.同时给出一种三轴移动测试平台,可以快捷精确地调节线圈间的轴向径向距离和夹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互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与计算值是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轴 空心线圈 电感
下载PDF
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世俊 秦明新 +3 位作者 董秀珍 尤富生 史学涛 付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针对脑组织电阻抗的研究,本文设计了工作频率在10 MHz的单通道硬件电路和试验台,可以分辨电导率介于0.001 s/m到6 s/m的四种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并对模拟正常人脑组织(0.375 s/m)的0.195%NaCl盐溶液目标,给出了初步成像结果。
关键词 涡流检测 同轴线圈 非接触磁感应断层成像 系统原理
下载PDF
非共轴线圈炮口感应装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秋生 毛俊 +2 位作者 孙艳 张翼 杜军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动态感应装定设计时,一般要求在炮口安装共轴线圈,数据的传输过程在引信穿越线圈时进行,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一种在炮管或火箭发射管侧面安装发射线圈的感应装定模式,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证实方案可行。
关键词 引信 感应装定 非共轴 线圈 炮口
下载PDF
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激励源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世俊 秦明新 +5 位作者 董秀珍 尤富生 史学涛 付峰 刘锐岗 李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设计适合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工作的激励源和感应线圈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组织电阻抗的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 :基于高速电子电路设计技术 ,建立具有差分驱动模式 ,频率 (1MHz~ 2 0MHz)和幅值均线性可调的信号源 ,... 目的 :设计适合非接触磁感应脑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工作的激励源和感应线圈 ,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组织电阻抗的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法 :基于高速电子电路设计技术 ,建立具有差分驱动模式 ,频率 (1MHz~ 2 0MHz)和幅值均线性可调的信号源 ,分析测量结果 ,得出设计参数 .测量并计算感应线圈参数 ,分析影响其特性的因素 结果 :激励源的输出频率在 10MHz时 ,带负载线圈稳定输出最大电压峰峰值 12V ,最大电流2 2 0mA ,频率稳定度为 0 5 % ,输出噪声电压有效值 6 1mV ,信噪比 6 3dB .结论 :本信号源性能满足试验要求 ,受外界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小 ,感应线圈设计合理 ,有利于进行检测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磁感应 脑阻抗断层成像 激励源 设计
下载PDF
任意两共轴圆线圈间的互感系数及磁感线的分布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星辉 何钰 徐行可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24,共4页
从一个圆电流的矢势出发,导出了任意两共轴圆线圈间互感系数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其函数表达式,由数学软件MatLab绘出了互感系数随两线圈间距离及两线圈半径变化的分布图.然后再从一个圆电流的矢势出发,导出了任意两共轴圆电流线圈磁感线... 从一个圆电流的矢势出发,导出了任意两共轴圆线圈间互感系数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其函数表达式,由数学软件MatLab绘出了互感系数随两线圈间距离及两线圈半径变化的分布图.然后再从一个圆电流的矢势出发,导出了任意两共轴圆电流线圈磁感线所满足的方程,按照磁感线方程也绘出了其磁感线在空间的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电流 矢势 椭圆积分 共轴线圈 互感系数 磁感线 数学软件MatLab
下载PDF
平行共轴三线圈磁场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昝会萍 陈东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平行共轴三个圆形线圈形成的匀强磁场进行了研究 .通过数值计算 ,分析了平行共轴三线圈磁场的均匀性 .计算结果表明 ,平行共轴三线圈系统的磁场强度、磁场均匀性及分布范围明显优于亥姆霍兹线圈 。
关键词 平行共轴三线圈磁场 亥姆霍兹线圈 磁场均匀性 磁场强度 数值计算 圆形线圈
下载PDF
共轴三线圈磁场的均匀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引科 昝会萍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4,共4页
给出用平行共轴不等大等电流的三个圆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方法.文中给出了三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条件,并且通过数值计算全面分析了三线圈磁场的均匀性.与Helmholtz线圈磁场比较显示,三线圈的磁场无论在强度方面,还是在磁场均匀性方面都明... 给出用平行共轴不等大等电流的三个圆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方法.文中给出了三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条件,并且通过数值计算全面分析了三线圈磁场的均匀性.与Helmholtz线圈磁场比较显示,三线圈的磁场无论在强度方面,还是在磁场均匀性方面都明显优于Helmholtz线圈的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三线圈 Helmholtz线圈 磁场 均匀性
下载PDF
用等均匀性曲面研究共轴三线圈磁场的均匀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俊斌 朱霞 张甫治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20,共3页
定义有均匀中心的矢量场的均匀度,通过解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共轴三线圈的等均匀度曲面,找到了以前文献中未曾发现的均匀度最佳的参数值.
关键词 磁场均匀性 共轴三线圈 最佳参数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同轴线圈的距离适应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东升 元席希 +2 位作者 洪欢 周博文 金正浩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91,共8页
磁耦合谐振式(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MCR)是一种适用于中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该技术在传输距离变化时存在耦合状态变化的情况,随之造成的阻抗不匹配现象使系统的传输效率急剧下降。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本文提出一种... 磁耦合谐振式(magnetically-coupled resonant,MCR)是一种适用于中距离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该技术在传输距离变化时存在耦合状态变化的情况,随之造成的阻抗不匹配现象使系统的传输效率急剧下降。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同轴线圈的距离适应无线电能传输方法,通过该方法指导确定传输系统的驱动线圈参数,系统可以实现阻抗匹配,有效抑制因距离变化造成传输效率急剧下降的缺点,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同时采用非同轴线圈结构可以减小驱动线圈圆周以外的导线寄生电感和高频交流电阻,降低系统损耗,减小系统发射端的体积,并且保证系统实际设计与理论计算实现高度匹配。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状态 距离适应 非同轴线圈 阻抗匹配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数字积分方法的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振华 陶渊 +1 位作者 张思球 李振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针对传统的互感器存在的易饱和、动态测量范围小、测量频带窄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其绝缘结构采用倒立式SF_6互感器绝缘结构,传感器采用Rogowski线圈和圆柱形同轴电容器,积分环节采用改进的数字积分方法,有效提... 针对传统的互感器存在的易饱和、动态测量范围小、测量频带窄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其绝缘结构采用倒立式SF_6互感器绝缘结构,传感器采用Rogowski线圈和圆柱形同轴电容器,积分环节采用改进的数字积分方法,有效提高了互感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仿真结果及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测量准确度高,满足0.2S级及0.2级测量要求;与单一功能互感器相比,仅需一个绝缘本体即可实现电压电流的同时测量,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积分器 圆柱形同轴电容器 ROGOWSKI线圈 性能测试
下载PDF
任意两非共轴平行圆线圈间互感系数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振飞 宋开宏 吴先球 《电子科技》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基于圆环线圈的电磁感应传感器是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是通过互感的变化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文中针对非共轴圆环线圈系统,运用纽曼积分公式和Grover公式,分析了任意两非共轴圆形平行线圈间的互感随两线圈平面间的距离、两线圈半径及两... 基于圆环线圈的电磁感应传感器是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其是通过互感的变化实现测量的一种装置。文中针对非共轴圆环线圈系统,运用纽曼积分公式和Grover公式,分析了任意两非共轴圆形平行线圈间的互感随两线圈平面间的距离、两线圈半径及两线圈轴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并由磁感线方程绘制出了其磁感线的分布图,从而在物理上直观验证了互感系数的大小。仿真结果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并为电磁感应传感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系数 非共轴圆形线圈 Grover公式 纽曼积分公式 磁感线
下载PDF
3个共轴圆线圈形成的匀强磁场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引科 昝会萍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3-47,共5页
分析了 3个共轴圆线圈形成磁场的均匀性 ,得到了 3个共轴圆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条件 ,并且通过数值计算 ,全面展示 3个共轴圆线圈磁场的均匀性 .只要合理配置 3个共轴圆线圈的大小、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和线圈之间的距离 ,3个共轴圆线圈的... 分析了 3个共轴圆线圈形成磁场的均匀性 ,得到了 3个共轴圆线圈形成匀强磁场的条件 ,并且通过数值计算 ,全面展示 3个共轴圆线圈磁场的均匀性 .只要合理配置 3个共轴圆线圈的大小、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和线圈之间的距离 ,3个共轴圆线圈的磁场在强度和均匀性方面都优于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圆线圈 匀强磁场 均匀性 强度 亥姆霍兹线圈 电磁学
下载PDF
不对称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中继线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子建 杜欣欣 +1 位作者 樊京 曹阳阳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39,共5页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难以对称、系统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搭建了发射线圈大、接收线圈小的不对称系统模型,提出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增加中继线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并提出一种中继线... 针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难以对称、系统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搭建了发射线圈大、接收线圈小的不对称系统模型,提出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间增加中继线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并提出一种中继线圈与发射线圈同轴同平面的结构;通过仿真对比了该方法与增加发射线圈匝数方法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中继线圈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系统传输效率,且体积更小;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输电 磁耦合谐振 中继线圈 同轴同平面
下载PDF
平行共轴三线圈产生均匀磁场的原理和计算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晓英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在亥姆霍兹线圈产生均匀磁场的基础上讨论了加入第三个线圈产生更为均匀磁场的途径 。
关键词 均匀磁场 亥姆霍兹线圈 平行共轴三线圈 产生原理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线圈偏移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晓娟 贾敏 李明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131,共7页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系统线圈的相对位置是系统传输性能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传统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发生偏移时造成的效率亏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参数设计方法,实现线圈在非同轴放置时的...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系统线圈的相对位置是系统传输性能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传统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发生偏移时造成的效率亏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参数设计方法,实现线圈在非同轴放置时的效率优化;首先对不同位置下的线圈互感系数进行分析,然后引入双边LCC拓扑结构对其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萤火虫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及实验平台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偏移距离小于线圈半径时系统的传输效率可保持85%以上,与传统的SS拓扑结构下WPT系统进行比较,优化后的系统传输效率平均提升20%,负载的接收功率保持在20 W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轴线圈 双边LCC 互感系数 萤火虫算法 传输效率
下载PDF
胶囊内窥镜新型外磁场驱动系统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守华 李天博 +1 位作者 陈坤华 袁瑞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了克服传统推进式和被动式内窥镜在医用检查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由三个同轴圆线圈和两对平行鞍线圈组成的胶囊内窥镜新型外磁场驱动模型。胶囊内窥镜内部嵌入NdFeB永磁体,通过控制外部线圈的电流来驱动永磁体,带动内窥镜在体内运... 为了克服传统推进式和被动式内窥镜在医用检查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由三个同轴圆线圈和两对平行鞍线圈组成的胶囊内窥镜新型外磁场驱动模型。胶囊内窥镜内部嵌入NdFeB永磁体,通过控制外部线圈的电流来驱动永磁体,带动内窥镜在体内运动。在实验过程中,运用ANSOFT电磁场仿真软件分别对三个同轴圆线圈和鞍线圈的磁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能够产生三维匀强磁场,符合驱动无线胶囊内窥镜在体内运动的要求,并且结构简单紧凑,可控性高,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窥镜 同轴圆线圈 鞍线圈 磁场分布 永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