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ly active 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es: Effect of central metal and ligand on reaction of epoxide/CO2 被引量:3
1
作者 Xing Hong Zhang Shang Chen +3 位作者 Xian Ming Wu Xue Ke Sun Fei Liu Guo Rong Q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87-890,共4页
Various novel double metal cyanide (DMC) 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modifying the central metal (M) and one of cyanide ion (CN-) in Zna[M(CN)b]c complex. Such modif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Various novel double metal cyanide (DMC) 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modifying the central metal (M) and one of cyanide ion (CN-) in Zna[M(CN)b]c complex. Such modif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polymer selectivity for the reaction of PO/CO2. Zn-Ni(Ⅱ) DMC is a potential catalyst for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PO/CO2,and DMC catalysts based on Zn3[Co(CN)5X]2 (X = Br^- and N3^-) exhibit moderate efficiency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s.This research presents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novel DMC complex vi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its central metal and lig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es EPOXIDE CO2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RANDOM COPOLYMER OF PROPYLENE OXIDE AND ETHYLENE OXIDE PREPARED BY 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 CATALYST 被引量:2
2
作者 Yi-jun Huang Guo-rong Qi +1 位作者 Guan-xi Chen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3-459,共7页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 (PO) and ethylene oxide (EO) using double metal cyanide (DMC) complex as the catalyst was carried out. The structure of random copolymers was confirmed by C-13-NMR and IR spectra. H... Co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 (PO) and ethylene oxide (EO) using double metal cyanide (DMC) complex as the catalyst was carried out. The structure of random copolymers was confirmed by C-13-NMR and IR spectra. H-1-NM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O content in the copolymer is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initial monomer feed. Moderate molecular weight copolymers with various EO content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values of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fell in the range of 1.21-1.55.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copolymers is controlled by the mass ratio of EO+PO to initiator moles used, The reaction rate as well as polymer yield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O content in the feed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ylene oxide ethylene oxide 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
下载PDF
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发展及其应用
3
作者 王佼 杨晨晨 +2 位作者 王燕周 袁聪 吕博学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阐述了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合成方法,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催化剂的发展、制备和改性以及聚合工艺的优化。介绍了聚醚碳酸酯多元醇在聚氨酯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市场情况。对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二氧化碳 DMC 双金属络合物 催化剂 聚醚碳酸酯多元醇 聚氨酯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4
作者 闫晶晶 张堃宇 +2 位作者 黄振 韩正 夏正奕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19-22,36,共5页
以丙烯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梳型共聚物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高活性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证实了分散剂不仅起分散稳定作用,也参与了催化剂化学结构的形成。X射线衍射谱图和热失重分析说明分散剂与中心金属... 以丙烯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梳型共聚物为分散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高活性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证实了分散剂不仅起分散稳定作用,也参与了催化剂化学结构的形成。X射线衍射谱图和热失重分析说明分散剂与中心金属离子发生了直接络合作用,晶型发生畸变,趋向于无定形态。扫描电镜进一步表明分散法制备的催化剂整体尺寸明显小于直接沉淀法,形貌由紧密的片层状结构转变成更松散的无序堆积。得益于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加和单位面积上活性位点的增多,分散法制备的双金属氰化物的催化活性高达66585 g/g催化剂,远高于直接沉淀法(8245 g/g催化剂)。循环实验显示分散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循环能力,在第五次循环时催化活性仍能达56997 g/g催化剂(85.6%),远高于直接沉淀法的1501 g/g催化剂(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环氧丙烷 配位催化 开环聚合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环氧丙烷和邻苯二甲酸酐共聚 被引量:10
5
作者 华正江 陈上 +1 位作者 方佐 戚国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采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DMC)催化环氧丙烷 (PO)和邻苯二甲酸酐 (PA)共聚 ,探讨了共聚合特征 ,并用IR、1 H NMR和GPC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发现DMC催化剂对该共聚反应速度快 ,转化率高 ,是该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催化剂浓度为... 采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DMC)催化环氧丙烷 (PO)和邻苯二甲酸酐 (PA)共聚 ,探讨了共聚合特征 ,并用IR、1 H NMR和GPC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发现DMC催化剂对该共聚反应速度快 ,转化率高 ,是该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催化剂浓度为 6 0mg kg时 ,90℃下 ,以THF作溶剂共聚反应 3h ,转化率可达94 0 % .聚合速度甚至比DMC催化PO均聚还快 .该共聚反应可在多种溶剂中进行 ,极性溶剂更有利于共聚合 ,溶液聚合温度比本体共聚低 ,合适的溶液共聚温度在 90~ 10 0℃之间 .共聚产物的分子量受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份含量的影响 ,数均分子量在数百至数千之间 .考察该共聚体系的动力学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环氧丙烷 邻苯二甲酸酐 共聚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华正江 陈上 +1 位作者 闵玉勤 戚国荣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原子的电负性的强弱和数量共同影响着DMC催化剂的形态.该类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性越差,无定型部分的比例越高,并且单个原子的电负性强弱比该类原子的数量在此间的影响更大.而在有机配体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该沉淀体系则更有利于无定型部分的产生.在30℃左右的沉淀反应温度下,得到的DMC催化剂的无定型部分比例最高.在有机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有限.并且发现存在于有机配体中的DMC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会发生变化.初步揭示了DMC催化剂的形态与其催化活性间的关系.而无定型态的DMC催化剂更有利于PO的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环氧丙烷 结晶度 钴氰化锌
下载PDF
用双金属催化剂合成聚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颜再荣 杨淑英 +1 位作者 余爱芳 陈立班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6,共6页
简要概括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催化剂制备聚醚的情况 ,详细综述了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制备技术以及用双金属催化剂合成聚醚的最新进展 ,并预测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醚 环氧化物 双金属催化剂 催化合成 DMC 后处理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亦军 戚国荣 封麟先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合成了Co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络合物催化剂 ,以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催化体系下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性 ,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研究发现 ,Co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 合成了Co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络合物催化剂 ,以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催化体系下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性 ,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研究发现 ,Co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适合于中高分子量聚醚的合成 ,但是碱性起始剂起阻聚作用 ;在该催化体系下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不饱和度很低 (<0 .0 14meq g) ,分批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Mn Mw <1.4 ) ,而一步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1 3C NMR分析表明聚合物主链具有无规立构分布的特点 ,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 尾方式 .聚合过程中活性链与非活性链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交换反应 ;虽然聚合反应有终止 ,但与聚合物链长没有关系 ,聚合物链的终止是可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 开环聚合 环氧丙烷 催化剂 反应机理 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下载PDF
Fe-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亦军 戚国荣 +1 位作者 钱锦文 封麟先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用Fe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催化剂合成了数均分子量 30 0 0~ 12 0 0 0的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着重考察了聚合反应的温度、加料方式等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Fe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征 .实验发... 用Fe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催化剂合成了数均分子量 30 0 0~ 12 0 0 0的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着重考察了聚合反应的温度、加料方式等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Fe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征 .实验发现 ,采用Fe ZnDMC催化剂 ,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在较高温度下聚合所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呈双峰形 ,显示反应体系中至少存在两类活性中心 ,这可能与催化剂中存在两种价态的络合物有关 ,当降低聚合温度时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呈单峰形 ,可能是一类活性中心没有引发 ;实验中还发现单体分批加料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 聚氧化丙烯二元醇 分子量分布 环氧丙烷 开环聚合
下载PDF
双金属催化环氧化物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立传 余爱芳 +1 位作者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聚合的动力学 .用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正比于催化剂用量C ,单体浓度M的平方 .该实验规律可以从单体参与链引发的动力学特点解释 .考察了温度对...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聚合的动力学 .用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正比于催化剂用量C ,单体浓度M的平方 .该实验规律可以从单体参与链引发的动力学特点解释 .考察了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求得了表观活化能为 5 9 1kJ·mol- 1 ,该值与环氧聚合的卟啉铝、稀土络合物等催化体系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环氧化物 开环聚合 反应动力学 聚醚 反应速率 温度 环氧丙烷
下载PDF
高结晶度DMC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志强 张多佑 +2 位作者 刘言平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合成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和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Fe-Zn DMC),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表征结果为高结晶度DMC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分别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均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效率,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IR)... 合成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和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Fe-Zn DMC),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表征结果为高结晶度DMC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分别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均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效率,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进行表征。100℃反应15h,Co-Zn DMC的催化效率达700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45%,-Mn=35900。80℃反应15h,Fe-Zn DMC的催化效率为41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71%,M-n=13300。通过DSC分析,共聚物的Tg随碳酸酯键含量的增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 高结晶度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聚碳酸酯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玲梅 吕鹏梅 +3 位作者 罗文 李惠文 王忠铭 袁振宏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盐(La、Ce、Zr、Mn)对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并采用XRD、FT-IR、ICP、BET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的镧、铈、锆、锰金属盐对催化剂的活性都有提高,其中,添加1%镧... 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盐(La、Ce、Zr、Mn)对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并采用XRD、FT-IR、ICP、BET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1%的镧、铈、锆、锰金属盐对催化剂的活性都有提高,其中,添加1%镧的DMC催化剂活性最高,在醇油摩尔比16∶1,反应温度160℃,催化剂加入量2%条件下,反应7 h,脂肪酸甲酯收率达到99.3%。过渡金属盐引入对催化剂的组成没有影响,但使得催化剂更加分散,颗粒粒径更小,比表面积变大,有利于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接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双金属氰化物 生物柴油 固体酸
下载PDF
聚醚-酯嵌段共聚物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水解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殷宁 亢茂青 +2 位作者 冯月兰 封悦霞 王心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采用双金属络合催化剂(DMC),以脂肪族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得聚醚酯多元醇用于聚氨酯弹性体(PUE)的合成,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PUE材料。在相同硬段含量下,聚醚酯型PUE的力学性能接近纯... 采用双金属络合催化剂(DMC),以脂肪族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得聚醚酯多元醇用于聚氨酯弹性体(PUE)的合成,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PUE材料。在相同硬段含量下,聚醚酯型PUE的力学性能接近纯聚酯型PUE,优于纯聚醚型PUE,并且其耐水解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接近纯聚醚型P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络合催化剂 烷氧基化反应 聚醚酯多元醇 聚氨酯弹性体 水解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二硫化碳与氧化环己烯共聚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兴宏 黄亦军 +3 位作者 刘斐 孙学科 范志强 戚国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552,共7页
报道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DMCC)催化CS2与氧化环己烯(CHO)直接共聚生成脂环族聚硫代碳酸酯的反应.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拉曼(Raman)光谱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端基为-OH和-SH结构;核磁共振(1H和13C-NMR)... 报道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ouble metal cyanide complex,DMCC)催化CS2与氧化环己烯(CHO)直接共聚生成脂环族聚硫代碳酸酯的反应.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拉曼(Raman)光谱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端基为-OH和-SH结构;核磁共振(1H和13C-NMR)结果表明共聚物主链含碳酸酯-O(CO)O-链节和4种硫代碳酸酯-O(CO)S-、-S(CO)S-、-O(CS)S-和-S(CS)S-链节结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结果表明产物中含有环硫环己烷及3种环状硫代碳酸酯.聚合物链结构和产物种类表明CS2/CHO共聚反应存在氧-硫原子交换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二硫化碳 氧化环己烯 共聚
下载PDF
Zn-Co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烯/二氧化碳共聚反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上 张兴宏 戚国荣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制备了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氧化环己烯/CO2共聚反应的特点,以及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和卤化锌种类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共聚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含量为1.8... 制备了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氧化环己烯/CO2共聚反应的特点,以及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和卤化锌种类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共聚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共聚反应,在催化剂含量为1.8×10-4时其催化效率可达6 000 g/g以上,FT-IR和1H NMR表征证实聚合产物为接近交替的共聚物.催化剂催化效率受有机配体和卤化锌种类影响,但共聚物组成只受卤化锌种类影响,而不受有机配体种类影响,其中叔丁醇和ZnCl2分别是较好的有机配体和锌盐.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共聚反应对催化剂浓度是一级反应,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41.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氧化环己烯 二氧化碳 共聚合
下载PDF
冠醚络合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制备及CO_2与环氧丙烷共聚(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敏 杨永 陈立班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04-1311,共8页
首次在共沉淀过程中添加18-冠-6醚络合生成的钾离子得到了均一的高活性冠醚络合的锌-钴双金属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红外(TGA-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发现K含量为1.2%.FTIR表明未加冠醚络合... 首次在共沉淀过程中添加18-冠-6醚络合生成的钾离子得到了均一的高活性冠醚络合的锌-钴双金属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红外(TGA-I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发现K含量为1.2%.FTIR表明未加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离心后上下部分呈现不同的络合状态,而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仍保持均一.SEM表明冠醚络合的双金属催化剂为均一松散的结构.由于生成的钾离子被冠醚络合,不影响聚合反应效果.TGA-IR表明冠醚不仅络合K离子,还参与对金属活性中心的络合.XRD表明此催化剂具有低的结晶度.所制冠醚络合的锌-钴双金属催化剂能成功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其中CDMC3催化得到的共聚物碳酸酯含量为47.8%,副产物环状碳酸酯为1.5%,催化效率高达5122 g/g催化剂(32600 g/g Zn),明显优于不添加冠醚以同样工艺制备的DMC1(共聚物碳酸酯含量29.2%,副产物环状碳酸酯3.3%,催化效率4100 g/g催化剂(16300g/g Zn).与不添加冠醚8次洗涤离心得到的DMC2相当(共聚物碳酸酯含量48.3%,副产物环状碳酸酯含量2.4%,催化效率5073 g/g催化剂(16400 g/g Zn)).基于此结果提出了两步的反应机理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 冠醚
下载PDF
调节剂存在下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聚合的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立传 余爱芳 +1 位作者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调节聚合的动力学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的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与分子量调节剂浓度Tr的线性函数的 - 1次方成正比 .考察了DMC催化剂在反应不同阶段的远红外吸收...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调节聚合的动力学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的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与分子量调节剂浓度Tr的线性函数的 - 1次方成正比 .考察了DMC催化剂在反应不同阶段的远红外吸收变化 ,提出了聚合反应可能的反应历程 ,并推导出调节聚合的动力学方程 .研究结果表明调节聚合的动力学特点在于链引发是发生在催化剂与单体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 环氧丙烷 聚合反应 分子量调节剂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下载PDF
碳纳米管掺杂Fe(Ⅱ)-Zn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玲梅 吕鹏梅 +3 位作者 罗文 李惠文 王忠铭 袁振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掺杂制备的Fe(Ⅱ)-Zn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用其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发现,添加少量的碳纳米管...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掺杂制备的Fe(Ⅱ)-Zn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用其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发现,添加少量的碳纳米管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很高,其中添加质量百分数为5%碳纳米管的DMC催化剂活性最高,在醇油摩尔比16:1,反应温度160℃,催化剂加入量为2wt%的条件下,反应7h,脂肪酸甲酯收率达到95.8%(质量百分数)。碳纳米管引入对催化剂的组成没有影响,但使得催化剂更加分散,颗粒度更小,更多的大孔道结构,有利于催化剂和反应物接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合成 试验 碳纳米管 双金属氰化物 固体酸催化剂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2 位作者 周志勇 程广文 刘建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物的聚合机理、聚合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物合成聚醚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环氧化物 聚醚多元醇 开环聚合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亦军 戚国荣 封麟先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制备了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 (DMC)催化剂 ,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与组成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该催化体系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点 .结果表明 ,含ZnCl2 和叔丁醇的... 制备了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 (DMC)催化剂 ,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与组成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该催化体系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点 .结果表明 ,含ZnCl2 和叔丁醇的非晶态DM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该催化体系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可控 ,不饱和度很低 (<14 μeq/g) ,逐步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 (Mn/Mw<1 4 8) .13 CNMR分析结果表明 ,甲基氧丙环均聚物的链结构具有无规立构的特点 ,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 尾方式 .IR分析结果表明 ,甲基氧丙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 催化活性 甲基氧丙环 环氧乙烷 开环聚合 链结构 共聚物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