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的制备及其黏度调控
1
作者 何节玉 王泽 +1 位作者 朱佳萍 金云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获得天然可再生、环境友好的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酯类润滑油,先由新戊二醇(NG)和己二酸(AA)合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再分别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一系列黏度可调控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简称低聚酯)。考察了中间体的... 为获得天然可再生、环境友好的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酯类润滑油,先由新戊二醇(NG)和己二酸(AA)合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再分别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一系列黏度可调控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简称低聚酯)。考察了中间体的主要合成条件带水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物质的量比(n_(NG)/n_(AA))对中间体转化率和平均聚合度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及其低聚酯的FTIR红外光谱,并测定了不同平均聚合度中间体制备的低聚酯黏度。结果表明:n_(NG)/n_(AA)可显著调控中间体的平均聚合度,在优化的合成条件即带水剂为甲苯、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0 h条件下,通过调整n_(NG)/n_(AA)在1.2∶1~3.5∶1得到的中间体的转化率可达91.2%~98.2%,平均聚合度为1.63~6.85;以此聚合度范围中间体可制备获得黏度范围为54.6~378.2 mm^(2)/s(40℃)、8.8~56.5 mm^(2)/s(100℃)的低聚酯。综上,成功制备了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且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物质的量比是制备低聚酯较理想的黏度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新戊二醇 己二酸 低聚酯 聚合度 黏度调控
下载PDF
椰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何节玉 廖德仲 +2 位作者 秦玉华 占达东 陈智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椰子油脂肪酸(CFA)和季戊四醇(PE)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通过回流分水酯化法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获得优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3%(以反应物质量为基准),酸醇物质的量比4.4∶1,带水剂甲苯用量4... 以椰子油脂肪酸(CFA)和季戊四醇(PE)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通过回流分水酯化法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获得优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3%(以反应物质量为基准),酸醇物质的量比4.4∶1,带水剂甲苯用量40%(以反应物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酯化率为97.2%。产物结构经FT-IR光谱证实为椰子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四酯),产物的酸值(KOH)为0.62 mg/g,皂化值(KOH)为254.9 mg/g,可作为生产绿色酯类润滑油的基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润滑油 椰子油脂肪酸 季戊四醇 制备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椰子油氧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青 牛鹤颖 +4 位作者 何云啸 邵懿盈 孙丽丽 何猛雄 刘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93-296,332,共5页
试验以椰子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20-200℃)处理1 h后导致脂肪氧化,由乙醚萃取、蒸馏得到不同氧化程度的椰子油,文章基于椰子油的红外光谱特征快速检测椰子油的氧化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分别对椰子油的红外光谱数据与... 试验以椰子粉为原料,在不同温度(-20-200℃)处理1 h后导致脂肪氧化,由乙醚萃取、蒸馏得到不同氧化程度的椰子油,文章基于椰子油的红外光谱特征快速检测椰子油的氧化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分别对椰子油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实测椰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物值进行建模,并交叉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酸值、碘值、过氧化物值的交叉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86、0.95,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88、0.93.其中,过氧化物值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比较接近,模型良好,表明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椰子油中过氧化物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酸值 碘值 过氧化物值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椰子油羟肟酸捕收剂的合成及其对钛铁矿的浮选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文彦龙 钟宏 +2 位作者 王帅 黄志强 胡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496-1499,共4页
以椰子油为原料,采用酯-羟胺法合成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研究了其对钛铁矿纯矿物和实际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椰子油羟肟酸对钛铁矿浮选的最适宜pH在9.5左右,当捕收剂浓度大于400 mg/L时,浮选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在实际矿中,椰子油羟... 以椰子油为原料,采用酯-羟胺法合成了羟肟酸类捕收剂,研究了其对钛铁矿纯矿物和实际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椰子油羟肟酸对钛铁矿浮选的最适宜pH在9.5左右,当捕收剂浓度大于400 mg/L时,浮选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在实际矿中,椰子油羟肟酸也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粗选回收率可达9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羟肟酸 钛铁矿
下载PDF
用椰子油直接合成烷基羟肟酸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葛英勇 侯静涛 +1 位作者 张敏 李洪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1-754,779,共5页
以椰子油和盐酸羟胺(NH2OH.HCl)为原料,以NaOH为催化剂,采用羟胺-椰子油法直接合成了烷基羟肟酸。通过对合成产品进行Fe3+定性检测和对产品及椰子油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产品含有烷基羟肟酸。研究了原料摩尔比、肟化反应温度、催化剂N... 以椰子油和盐酸羟胺(NH2OH.HCl)为原料,以NaOH为催化剂,采用羟胺-椰子油法直接合成了烷基羟肟酸。通过对合成产品进行Fe3+定性检测和对产品及椰子油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产品含有烷基羟肟酸。研究了原料摩尔比、肟化反应温度、催化剂NaOH滴加速率、肟化反应时间对产品中羟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n(椰子油)∶n(NH2OH.HCl)∶n(NaOH)=1∶3.30∶7.26,反应温度28℃,催化剂滴加速率1.5mL/m in,肟化反应时间8 h。在该优化条件下,产品中羟肟酸质量分数达到77.6%。该法不经历甲醇酯化,直接肟化,工艺简单,避免使用有毒原料甲醇,对环境友好。将合成产品应用于低品位胶磷矿一步浮选,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30.51%,回收率79.16%,尾矿P2O5品位6.89%的良好指标。结果表明,烷基羟肟酸对低品位胶磷矿具有良好的浮选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烷基羟肟酸 羟胺-椰子油法 胶磷矿 浮选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钰璠 谢荣锦 黄延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23-625,共3页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以椰子油脂肪酸甲酯和单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体系压力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 ,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110℃、反应...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以椰子油脂肪酸甲酯和单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体系压力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 ,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110℃、反应时间 5h、n(甲酯 )∶n(醇胺 ) =1∶1 1、反应体系压力 2 0kPa。在最优条件下收率可达 99%。利用重结晶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提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 合成 HPLC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椰油和牛脂对大鼠血脂浓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超 王松涛 +3 位作者 王晓红 周波 马国秀 李韫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观察椰油和牛脂对大鼠血脂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 18只Wistar雄性大鼠 ,实验分 2组 ,分别喂饲含 10 %椰油或牛脂的纯合成饲料 2 1d。实验开始和结束时 ,测血浆总胆固醇 (STC)、总甘油三脂 (STG)、低密度脂... 目的 观察椰油和牛脂对大鼠血脂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 18只Wistar雄性大鼠 ,实验分 2组 ,分别喂饲含 10 %椰油或牛脂的纯合成饲料 2 1d。实验开始和结束时 ,测血浆总胆固醇 (STC)、总甘油三脂 (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A (ApoA)和载脂蛋白B (ApoB)浓度。实验结束前 ,收集 3d粪便 ,测定脂肪、钙、磷、镁消化率、粪胆汁酸排出量。结果 同实验开始时相比 ,牛脂组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椰油组大鼠却不明显 ;两组大鼠ApoA浓度均显著升高 ,HDLC、STG和ApoB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1) ;椰油组大鼠的LDLC/HDLC比值显著降低 (P <0 0 1)。同椰油组相比 ,牛脂组大鼠的脂肪、钙和镁的消化率显著降低 (P <0 0 1) ,粪胆汁酸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同摄入椰油相比 ,摄入牛脂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其机制可能为组成椰油和牛脂的脂肪酸碳链长度不同导致了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速率不同 ,从而 ,引起粪胆汁酸排出量的变化 ,进而调整了血浆胆固醇浓度。因此 ,摄入含有大量中短链脂肪酸的油脂 (如椰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 牛脂 大鼠 血脂浓度 影响 可能机制 胆固醇 血浆 胆汁酸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酶促酯交换椰子油制备富含MCT油脂工艺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孟鹏程 梁少华 +2 位作者 杨青坪 吕新新 李茹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89,共6页
对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MCT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底物摩尔比8:1,加酶量6%,加水量15%,反应时间8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多次平行试验,酯交换产物甘三酯中癸酸和MCT质量分数... 对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MCT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底物摩尔比8:1,加酶量6%,加水量15%,反应时间8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多次平行试验,酯交换产物甘三酯中癸酸和MCT质量分数分别达42.31%和50.85%,与原料油相比分别增长37.57%和35.87%。产物甘三酯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产物甘三酯中共含有9种MCT成分,主要成分及其在产物甘三酯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DLa D(23.57%)、DLa La(16.88%)和DDD(4.8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脂肪酶 酯交换 癸酸 MCT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椰子油甲酯 被引量:4
9
作者 文彦龙 钟宏 +1 位作者 王帅 马鑫 《河南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30-32,共3页
以椰子油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制备了脂肪酸甲酯。分析测定了椰子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aOH用量为1%(质量分数),醇油比为6:1(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min,此条件... 以椰子油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制备了脂肪酸甲酯。分析测定了椰子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aOH用量为1%(质量分数),醇油比为6:1(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20min,此条件下脂肪酸甲酯转化率达96%以上,椰子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6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酯交换法 脂肪酸甲酯
下载PDF
椰子油的生理活性(Ⅴ):代谢与平衡 被引量:5
10
作者 颜巧丽 邓福明 +1 位作者 赵松林 陈卫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79-83,89,共6页
椰子油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和食品能源,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综述椰子油在调节血浆胆固醇、血脂,保护动脉,调节新陈代谢,改善体内氮平衡,胰腺分泌及维生素吸收和促进新生婴儿健康等对机体的生理活性作用。
关键词 椰子油 中链脂肪酸 血浆 代谢 胆固醇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海涛 申献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8-62,共5页
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工艺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溶液,再与椰油酰氯反应合成了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椰油酰氯体积比、p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以大豆粕为原料,采用加压酸解的工艺制备了复合氨基酸溶液,再与椰油酰氯反应合成了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椰油酰氯体积比、pH、反应温度、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酰化产物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大豆粕合成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工艺条件为: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椰油酰氯体积比4.2∶1,pH 11.2,反应温度36℃,丙酮与复合氨基酸溶液体积比1.7∶1,反应时间2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产物产率为91.07%,产物表面活性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粕 N-椰子油酰基复合氨基酸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浓硫酸催化辛酸和椰子油酸解制备富含中链甘油三酯产品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梁少华 魏贤之 +1 位作者 张曼 孙聪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6,共8页
为了椰子油的高值化开发利用,以椰子油和辛酸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酸解制备富含中链甘油三酯(MCT)的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添加比例4个因素对酸解产物的影响。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为了椰子油的高值化开发利用,以椰子油和辛酸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酸解制备富含中链甘油三酯(MCT)的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添加比例4个因素对酸解产物的影响。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产物的中链脂肪酸(MCFA)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 h,底物物质的量比6∶1,催化剂添加比例5%,反应温度110℃。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得到产品中MCFA含量达到82.13%,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此外,产品中辛酸、sn-2位辛酸及sn-2位MCFA含量分别为56.42%、43.17%、76.1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产品的甘油三酯组成,其中MCT的总含量至少为50.87%。研究结果为椰子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硫酸 椰子油 辛酸 中链脂肪酸 中链甘油三酯
下载PDF
椰油聚醚羧酸盐阴非离子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鲍新宁 张卫东 +1 位作者 沙鸥 李应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0-1232,共3页
针对目前常规表面活性剂普适性差的问题,以椰油单乙醇酰胺为原料,制备系列椰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羧酸盐阴非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界面性能,0.2%表活剂溶液能够使江苏油田真35区块原油分别与水源井水和油田... 针对目前常规表面活性剂普适性差的问题,以椰油单乙醇酰胺为原料,制备系列椰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羧酸盐阴非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界面性能,0.2%表活剂溶液能够使江苏油田真35区块原油分别与水源井水和油田处理站污水,都达到10-3m 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满足油田驱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阴非复合型表面活性剂 三次采油 驱油剂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富集椰子油中月桂酸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辉 董家和 +2 位作者 张莹 何东平 胡传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新鲜椰子肉制备的椰子油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法富集椰子油中的月桂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分子蒸馏法富集椰子油中月桂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压力0. 1Pa,蒸馏温度220℃,进料速率0. 2 L/h,刮膜转速270 r/min。在... 以新鲜椰子肉制备的椰子油为原料,采用分子蒸馏法富集椰子油中的月桂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分子蒸馏法富集椰子油中月桂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压力0. 1Pa,蒸馏温度220℃,进料速率0. 2 L/h,刮膜转速27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富集后椰子油中的月桂酸含量为65. 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椰子油 月桂酸
下载PDF
椰油酸单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徐宝财 杨光葆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6年第3期29-30,46,共3页
以椰油酸甲酯、单乙醇胺,P_2O_5等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磷酸酯盐。初步探讨了工艺条件,测定了其物化性能。
关键词 烷醇酰胺磷酸酯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 原料
下载PDF
橄榄油与椰子油混油基对类蛋黄酱乳液流变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子烨 蒋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57,共6页
以类蛋黄酱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研究在pH 3条件下橄榄油与椰子油不同比例复配(10∶0、9∶1、8∶2、7∶3)的混油基对于乳清分离蛋白-蛋黄卵磷脂稳定的乳液体系流变性质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类蛋黄酱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研究在pH 3条件下橄榄油与椰子油不同比例复配(10∶0、9∶1、8∶2、7∶3)的混油基对于乳清分离蛋白-蛋黄卵磷脂稳定的乳液体系流变性质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子油比例增加,乳液黏度增加,弹性模量增加,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7∶3复配混油基制得的乳液具有最大的黏度和最高的弹性模量;所有乳液在4~40℃弹性模量下降,说明乳液在贮存、冷藏运输过程中内部结构完整,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蛋黄卵磷脂能够提高含椰子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并且椰子油比例越大(饱和程度越高),冻融稳定性提高效果越好;乳液冻融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为7∶3>8∶2>9∶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类蛋黄酱乳液 橄榄油 椰子油 酸性pH 冻融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鼠尾草酸对椰子油热加工过程中主要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与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梦莹 匡婷 +2 位作者 云永欢 曹君 张伟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44,共6页
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对照,对比分析鼠尾草酸(CA)对椰子油热加工过程(180℃)中主要理化指标(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总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自由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显著降低椰子油的主... 以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为对照,对比分析鼠尾草酸(CA)对椰子油热加工过程(180℃)中主要理化指标(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总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自由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显著降低椰子油的主要理化指标, CA与TBHQ效果基本相当;加入CA和TBHQ可以抑制和延缓反式油酸、反式亚油酸的产生;CA和TBHQ对椰子油热加工过程中自由基含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A的抑制效果与TBHQ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考虑将CA作为TBHQ在油脂热加工过程中的替代抗氧化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椰子油 脂肪酸组成 热稳定性 自由基
下载PDF
高性能聚酯汽车面漆的开发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长庚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7期22-25,共4页
讨论了国内外汽车漆发展概况以及用脂肪酸合成超短油度树脂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改性聚酯树脂混拼制成具有高装饰性、高耐候性的高固体分汽车面漆的配方设计、工艺控制和新材料的运用,强调了合成树脂的高耐候性和高装饰性要求,同时把产品... 讨论了国内外汽车漆发展概况以及用脂肪酸合成超短油度树脂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改性聚酯树脂混拼制成具有高装饰性、高耐候性的高固体分汽车面漆的配方设计、工艺控制和新材料的运用,强调了合成树脂的高耐候性和高装饰性要求,同时把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作了比较,并分析了高固体低黏度聚酯汽车漆涂层装饰性优良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漆 耐候性 高装饰性 椰子油酸 超短油度 改性聚酯树脂
下载PDF
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合成椰子油脂肪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乙超 廖德仲 +2 位作者 占达东 钟小雪 何节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47,66,共6页
以新制负载型固体酸Zr(SO_4)_2-Ti(SO_4)_2/SiO_2催化合成椰子油脂肪酸1,6-己二醇酯为探针反应,优化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椰子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然后采用其他5种不同分子结构的醇合成了... 以新制负载型固体酸Zr(SO_4)_2-Ti(SO_4)_2/SiO_2催化合成椰子油脂肪酸1,6-己二醇酯为探针反应,优化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椰子油脂肪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然后采用其他5种不同分子结构的醇合成了相应的椰子油脂肪酸酯,并通过FTIR表征以上6种合成产物的酯基结构。实验获得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带水剂(甲苯)用量8 m L (相对于0. 02 mol 1,6-己二醇),酸醇物质的量比2. 5∶1,催化剂用量6%(以反应物总质量计),反应时间4. 5 h。在最佳条件下,椰子油脂肪酸1,6-己二醇酯合成反应的酯化率高达98. 6%。该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椰子油脂肪酸一元醇酯的活性较高(酯化率99. 1%),但其对四元醇酯的催化活性相对较低(酯化率80. 3%)。随着醇分子中羟基个数的逐渐增加,固体酸的酯化催化活性降低;当醇羟基数相同时,醇分子支链减少或支链碳数减小都有利于提高固体酸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脂肪酸酯 固体酸 催化合成 酯化率 植物油基润滑剂
下载PDF
山梨醇取代聚甘油制工业用消泡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万凯 温木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6,共2页
试验了用山梨醇取代聚甘油制工业用消泡剂的可能性。结果证明用山梨醇和椰子油反应制得的山梨醇椰子油酸酯,其消泡性能与聚甘油椰子油酸酯相当,甚至更好。山梨醇与椰子油的最佳质量比为1∶5。
关键词 消泡剂 山梨醇 聚甘油 山梨醇椰子油酸酯 聚甘油椰子油酸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