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7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age of Nature in Romantic and Modern Poems
1
作者 于乾 《商情》 2013年第6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英文 诗歌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下载PDF
Contribution and Modern Public Debt:On the Nature of Patriotic Public Deb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2
作者 Chuanrong Huang 《Sociology Study》 2023年第6期309-314,共6页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first modern domestic debt in China.The theorists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public debt has modernity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has modern public debt form,ignoring the inconsistency...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first modern domestic debt in China.The theorists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public debt has modernity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has modern public debt form,ignoring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i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nd actual implementation.The modern nature of public debt must have bot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modern public deb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ssuing background,system design,collection and repayment of patriotic bond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art of patriotic bonds subscribed by the Qing royal family is still the nature of donation and return,while the part subscribed by ordinary businessmen and peopl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as a modern nature.The dual nature of patriotic bon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background when the bonds are iss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ation and return modern nature patriotic bonds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PDF
Natural Ventilation of Modern Residences in Rural Area in Guangdong Meishan City of China
3
作者 GAO Yunfei1,2,CHEN Yunxi1(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90,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4,Ch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7期5-7,10,共4页
By taking a modern residence in Meishan area as an example,15 measuring points have been set,and the wind speed of the parlor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floor and that of many bedding rooms have been measured every other... By taking a modern residence in Meishan area as an example,15 measuring points have been set,and the wind speed of the parlor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floor and that of many bedding rooms have been measured every other hour from 7:00 to 22:00.Based on the measuring data and indoor architectural pattern,indoor ventilation has been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good natural ventilation could be created in modern rural residence by making use of plane layout,orientation and openings' organization,so that indoor air can be distributed evenly,helping to reduce temperature and remove humidness;indoor wind speed of the openings of architectures is the largest;and architectural orientation and opening's position can guide air flow and help to improve natural ventilation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modern RESIDENCE natural ventilation
下载PD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modernist Aesthetic Discourse —— On the Post-modern Political View of Linda Hutcheon
4
作者 Liu Xiaoping Wang Xiao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8-312,共5页
Although different from modernity or post- modernity,post- modernism,as the discourse strategy of the intellectuals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power discourse in the respect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istic and c... Although different from modernity or post- modernity,post- modernism,as the discourse strategy of the intellectuals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power discourse in the respect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self-construction. Due to it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it is inseparable from ideology,and as discourse construction,post-modernism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deology. Foucault puts forward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should connect to social,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that discourse derives from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mechanism. T 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 modernist art brings about the inevitable political context of its discourse. Post-modernism deviates from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dom inant power and is marginaliz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建设 后现代主义 话语 美学 意识形态 文化因素 现代艺术 自我意识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绿色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鞍钢 黄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共2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其显著特征和突出品质。中国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应地从生态赤字缓慢扩大期、生态赤字快速扩大期、再进入生态赤字缩小期、局部生态盈余期,未来将转向生态盈余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其显著特征和突出品质。中国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应地从生态赤字缓慢扩大期、生态赤字快速扩大期、再进入生态赤字缩小期、局部生态盈余期,未来将转向生态盈余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特色制度体系创新等方面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基础性问题,结构性压力、根源性压力、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为此,中国必须坚持长期主义,避免短期机会主义,坚持绿色增长,追求绿色发展的长期价值,并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整体推进与重点攻坚协同并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双向发力,多元参与与协同治理并行不悖,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绿色发展 生态盈余 长期主义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mbience in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
6
作者 WANG Yichuan MA Lianjing LIU Y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10期14-17,共4页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but many residential areas have simulated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s and lost the amb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but many residential areas have simulated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s and lost the amb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designs have shown poor diversity, artistic quality or unification of landscape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Hence,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factors,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nature oneness" should be demonstrated to create garden landscapes suitable for appreciating, sightseeing, living and enjoying, and also living spaces with picturesque scenery. Through analyzing landscape designs of "Century Sunshine Garden" in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the study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s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mbience, so as to create green, ecological, healthy, practical landscapes for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mbience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s Human-nature oneness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中国绿色发展之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华军 吴倩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历程;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生活、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直观展示了新时代十年中国的绿色发展成效;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和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导向,提出新征程上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懈探索下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内涵包括经济“绿色化”和绿色“经济化”两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中国多措并举完善治理制度、多维联动推动环境共治、科学有力实施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提高治理效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全局性改善,经济绿色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绿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机制,正确处理5个重大关系,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构、动力要素与实践进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雨辰 张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5,F000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文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视角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文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视角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构,从政治领导力量、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方面探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要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追求“五个文明”相协调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既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又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动力要素 实践进路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现代化的四重超越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传春 张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7-222,共6页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辩证统一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生态为民为价值取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目标的现代化,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四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超越,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世界各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地球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思想,细化了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相连。中国区域经济学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思想,细化了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相连。中国区域经济学需要在新时代构建一个适应中国区域发展需要的、总结各个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区域经济学科体系,从而阐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底层逻辑。从时代特征看,中国区域经济学具有“新”空间性、“新”功能性、“新”均衡性的学科特性,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包括:区域经济学的三大理论范畴构成,区域经济学的实践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建设。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赋能现代经济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实践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均衡协调的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发展导向与机制的转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区域经济学 学科性质 学科体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战略要求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国 罗斌华 《岭南学刊》 2024年第2期18-31,119,共15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性、创造性、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认识... 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性、创造性、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认识其本质内涵,科学掌握其发展规律,精准切入其实践路径,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高度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学谋划、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不断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又是其要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准则和标志;既是中国道路的有机内容,又是中国治理的重要视点。因此,无论是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还是从中国道路与中国治理的视角,抑或是从中国与世界、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入点来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母性论思想论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大威 李金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 健全的人性系统应包括自然性(个体性)、社会性(父性)与母性三个维度。但历史上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了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母性维度。老子针对父权制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母性论命题,意在重建人心的秩序。然而,老子母性论并非仅在话语的表层区分于父权,而在于彰显母性“大爱”的品格,其既不同于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也不同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博爱。老子母性论有三个思想特质:一是母性是人对自身的完全舍弃与对存在的绝对给予;二是母性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奠基作用;三是母性意味着个体对于家国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研究老子母性论的意义在于探讨人心的现代性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应体现在社会制度与人心两个层面上,后者则是现代性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母性论 万物负阴而抱阳 人性三元结构 现代性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原则架构和鲜明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火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规范体系,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约束,主要处理生态文明领域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原则架构是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依据、以生态文明领域中若干重大制度为基础性规范、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领域一系列重要体制机制为全面表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征:(1)鲜明的现实性,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2)系统的完备性,即生态文明法治和制度越来越完整严密;(3)保障的规范性,即真正实现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生态环境;(4)持续的发展性,即与时俱进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5)根本的政治性,即“四维”政治性质在生态文明领域具体展开;(6)价值的人民性,即始终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自然美理论重建的知识学考察
15
作者 胡友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生态世界观的兴起是自然美理论重建的知识前设,并从“主体融入”“自然复魅”与“实践共同体”三个方面确立了自身的哲学观念。在生态世界观的知识预设下,赫伯恩建构的“环境美学”和阿多诺对自然美“非同一性”的生态正义伦理得以明确... 生态世界观的兴起是自然美理论重建的知识前设,并从“主体融入”“自然复魅”与“实践共同体”三个方面确立了自身的哲学观念。在生态世界观的知识预设下,赫伯恩建构的“环境美学”和阿多诺对自然美“非同一性”的生态正义伦理得以明确,彰显了自然美理论重建的两种思路。自然美理论的重建是在时代条件、理论背景与学科趋势等深厚的知识论语境中进行。主体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化与生态伦理观念激发了自然美的实践价值;后现代存在哲学与本真自然的呈现凸显了自然美的理论积淀;美学史内在话语的自然生态转向体现出理论的纠偏与丰富。对自然美的重新关注是当代美学重构的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理论重建 赫伯恩 阿多诺 现代美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理论内涵、内在特质与世界贡献
16
作者 钟贞山 赵晓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理念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在实践形态上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理念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在实践形态上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同发展观,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民生观,在致思方式上体现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在治理方略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具有独特的文化根基、理论根源、思维方法和使命意识等内在特质,正有机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拓宽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为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提供价值启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环境共治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生态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世界贡献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的四重内蕴
17
作者 罗克全 薛天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4,18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选择,它具有四重深刻内蕴,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社会历史图景上,它描绘了物役世界发生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新选择,它具有四重深刻内蕴,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社会历史图景上,它描绘了物役世界发生的生态危机,提示人们在社会发展的生态限度与资本限度之间保持内在的张力和平衡。在基本逻辑上,它构筑了以“历史与实践”为核心的内涵逻辑,推动人们从资本逻辑转向生态逻辑,追求生命共同体的存在模式。在思维方式上,它主张破除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的、历史的和解,重建现代生活的美学标准。在价值取向上,它倡导人们从终极性的价值追求转向顺序性的、历史性的价值选择,实现“时代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中国特色”拓展了人类构建现代化的方案,推进了人类构建生态文明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历史图景 基本逻辑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现代“加速社会”人与自然“新异化”的逻辑、症候与矫治路径
18
作者 孙百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社会是不断加速的社会,但自然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加速极限,本身并不追求速度和效率,结果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新异化”。现代“加速社会”的“新异化”对人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造成了双重危害,生理失调、精神焦虑、... 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社会是不断加速的社会,但自然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加速极限,本身并不追求速度和效率,结果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新异化”。现代“加速社会”的“新异化”对人的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造成了双重危害,生理失调、精神焦虑、健康危机和生态危机成了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加速社会”的显著症候。矫治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加速社会”引致的人与自然“新异化”,需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本逻辑取代资本逻辑,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特征和目标的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在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塑造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发展速度观,驾奴和引导资本,合理发挥资本的功能,推动生态化和人性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构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人与自然 新异化 和谐共生 现代化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批评历史经验的多维反思
19
作者 曹书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始终置身于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文化语境中,批评主题由思想启蒙走向阶级启蒙,左翼文学理论话语逐渐发展为批评界的主流话语,形成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核心的革命文学理论体系,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规范和秩序的...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始终置身于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文化语境中,批评主题由思想启蒙走向阶级启蒙,左翼文学理论话语逐渐发展为批评界的主流话语,形成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核心的革命文学理论体系,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七年”文学批评在走向一体化的文学格局中进行着艰难的审美探索,不断建构自身的批评话语体系,呈现出现代性、对话性与人民性的共同特征。“十七年”文学批评尽管因左倾路线不断被干扰,但毕竟在创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导向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现代性 对话性 人民性
下载PDF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及其农业伦理原则
20
作者 李建军 李硕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既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对现代农业创新的基础性支撑方面,也体现在现代农业创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多重影响和生态后果方面。理解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既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对现代农业创新的基础性支撑方面,也体现在现代农业创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多重影响和生态后果方面。理解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意义。现代农业创新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或环境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业伦理的缺失。走向负责任、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创新必须重构农业创新和自然生态的多重关联,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创新 生态关联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农业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