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之所系:汉语“心”语义系统的哲学渊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朗 唐春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本文在尝试性地勾勒汉语“心”语义源头与符号学阐释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心”在中国儒道哲学中的演进与功能。“心”有着传统中医学的文化根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哲学流派,儒家(包括新儒学)... 本文在尝试性地勾勒汉语“心”语义源头与符号学阐释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心”在中国儒道哲学中的演进与功能。“心”有着传统中医学的文化根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哲学流派,儒家(包括新儒学)和道家都认为心脏不仅是人的中心器官,还是人的认知枢纽,更是宏观外部世界在人体上的折射——小宇宙。本文聚焦“心”的概念化过程:(1)“心”作为思维之所;(2)“心”作为道德之所;(3)“心”作为情感之所,阐释汉语“心”隐喻化表达的发生基础。无论是从微观的个体层面,还是从宏观的国家甚至宇宙层面,“心”在儒道经典中的概念化都体现出专属于汉语“心”语义系统的哲学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道哲学 “心” 认知机构 概念化 隐喻 哲学理据
下载PDF
跨语言爱情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与哲学文化渊源考辨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毅 周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爱情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在爱情概念的异同,尝试性地探索人类思维及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与阐释的影响,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认知理据和哲学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隐喻 跨语言研究 认知理据 哲学文化渊源
下载PDF
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家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隐喻的认知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我国有不少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作了对比性的研究,但是对于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简要阐述了语言世界观的思想观点,对隐喻认知理论如何体现语言世界... 隐喻的认知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我国有不少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认知作了对比性的研究,但是对于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简要阐述了语言世界观的思想观点,对隐喻认知理论如何体现语言世界观的思想进行了阐释。通过论证,本文认为语言世界观是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主要哲学基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世界观 隐喻认知 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 哲学基础
下载PDF
英语存在句“there-be”结构隐喻的认知-功能视角 被引量:12
4
作者 柴同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0,112,共8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be"结构称作存在过程,用以表达某物的存在或发生。但这一过程可以表达本应由"物质"、"心理"、"关系"、"行为"或"言语"等过程来实现的概念意义,是...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there-be"结构称作存在过程,用以表达某物的存在或发生。但这一过程可以表达本应由"物质"、"心理"、"关系"、"行为"或"言语"等过程来实现的概念意义,是一种语法隐喻。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和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两个视角探讨了这一过程的隐喻表征系统。研究发现,前者更多地关注隐喻式与一致式在及物性结构和信息安排上的差异,后者则侧重于探究这些隐喻背后的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结构“there-be” 语法隐喻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认知基础
下载PDF
中西比喻差异的哲学探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绪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4,共4页
比喻是人类各民族语言世界里的一朵盛开的奇葩。语言中的比喻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自然地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个民族的比喻背后隐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哲学体系。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学的基点都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的差... 比喻是人类各民族语言世界里的一朵盛开的奇葩。语言中的比喻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自然地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个民族的比喻背后隐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哲学体系。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哲学的基点都在于人的生命活动中,二者的差别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比喻的不同运用则集中体现了中西哲学对世界的不同认知。在"同"的基础上,发现和探究差异,并最终超越差异,应当是学习一种异族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异同 哲学基础
下载PDF
英汉“hand/手”的隐喻对比视阈下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晓榕 王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以英汉身体隐喻中"hand/手"的隐喻为突破口,分析产生这些表达式的隐喻机制、产生的体验基础及它们所反映的文化特异性。通过对比分析英汉"hand/手"的隐喻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认知的过程和方式,了解英汉独特的语言... 以英汉身体隐喻中"hand/手"的隐喻为突破口,分析产生这些表达式的隐喻机制、产生的体验基础及它们所反映的文化特异性。通过对比分析英汉"hand/手"的隐喻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人类认知的过程和方式,了解英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不同语言文化民族间的跨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体验哲学 文化特异性
下载PDF
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的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帅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雷科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在分别讨论这两种隐喻理论各自的哲学基础和语义观后,作者进一步探寻了两个理论的近期发展。旨在通过该比较性的研究,揭...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雷科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在分别讨论这两种隐喻理论各自的哲学基础和语义观后,作者进一步探寻了两个理论的近期发展。旨在通过该比较性的研究,揭示两种理论模式有着多方面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 认知隐喻 哲学基础 意义进化理论 百科知识语义观
下载PDF
比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聂焱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它是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比喻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对于比喻,可从——定义、构成、基础、逻辑...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它是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比喻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对于比喻,可从——定义、构成、基础、逻辑分析、结构分类、显和潜、零度和偏离、功能、运用等多方解析,从修辞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三个层面观照,方能识其"庐山"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 修辞方式 认知方式 构成 基础 分类
下载PDF
基督教哲学元典精神视阈下的英语习语认知
9
作者 李丽 王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9-81,共3页
基督教哲学元典精神中的本源观、善恶观、契约观在英语习语中得以充分展现,分析这些宗教色彩浓烈的习语,可以发现西方人崇尚的理性至上、终极关怀、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等文化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公众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 基督教哲学元典精神中的本源观、善恶观、契约观在英语习语中得以充分展现,分析这些宗教色彩浓烈的习语,可以发现西方人崇尚的理性至上、终极关怀、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等文化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公众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哲学元典精神 本源观 善恶观 契约观 认知属性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中英婚姻隐喻对比坐标中的同异嬗替缕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毅 李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60,共8页
隐喻在人类认知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汉英语言表达中常借用隐喻机制来阐释婚姻的深刻含义。以认知理论为背景,在大量中外婚姻隐喻表达的基础上,分析汉英语言的异同点,探究人类思维和文... 隐喻在人类认知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汉英语言表达中常借用隐喻机制来阐释婚姻的深刻含义。以认知理论为背景,在大量中外婚姻隐喻表达的基础上,分析汉英语言的异同点,探究人类思维和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的影响及其背后深厚的哲学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隐喻 认知理据 哲学文化渊源
下载PDF
心理治疗流派的哲学基础、差异与整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正晶 刘爱芹 +1 位作者 王蓓 李荐中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精神分析、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三大当代主流心理治疗流派为对象,分析了其哲学基础,并对这三大流派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出评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各流派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进行简单的划分,发现有的偏向于唯心主义,... 以精神分析、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三大当代主流心理治疗流派为对象,分析了其哲学基础,并对这三大流派的临床应用效果作出评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各流派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进行简单的划分,发现有的偏向于唯心主义,有的则偏向于唯物主义,哲学取向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各流派的临床适应证相似。总的说来,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各有利弊,各流派应取长补短,走向心理治疗整合,以期提高心理治疗效果并缩短其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来访者中心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哲学基础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与隐、转喻思维——认知传播学的哲学路径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湘梓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心灵与意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议题,而与意识问题紧密相关的,则非"认知"莫属。因此,从认知角度切入探究信息传播机制成为主流,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以及隐、转喻思维三个方面则成为探讨认知传播学的哲学基础。首先,意识的表... 心灵与意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议题,而与意识问题紧密相关的,则非"认知"莫属。因此,从认知角度切入探究信息传播机制成为主流,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以及隐、转喻思维三个方面则成为探讨认知传播学的哲学基础。首先,意识的表征在空间上具有全局分布性;其次,认知语境的建构离不开大脑认知图式与知识的激活,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一种隐、转喻的思维方式;最后,认知传播区别于以往传播学的5W经典模式,重点探索的是传播过程中思维如何得以被理解,这一过程需经历模式搭建、图式激发、选择记忆、行为形成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意识表征 认知语境 隐、转喻思维 哲学路径
下载PDF
中国诗歌的具身隐喻英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68,94,112,共7页
具身性意象是贯穿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主流意象之一,该类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视角,详细解读中国诗歌具身性意象的基本类型及其内涵,对比分析其哲学思想及情感色彩的传译过程与传译效果,以利于译者对中... 具身性意象是贯穿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主流意象之一,该类意象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视角,详细解读中国诗歌具身性意象的基本类型及其内涵,对比分析其哲学思想及情感色彩的传译过程与传译效果,以利于译者对中国诗歌深层心理、文化成因以及审美价值等要素的进一步考量与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英译 具身隐喻 认知隐喻 情感 哲思
下载PDF
论认知语言学的前沿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代霞 《海外英语》 2012年第3X期246-247,共2页
认知语言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产生的新兴语言学流派,其前沿性不仅表现在产生时间上,而主要表现在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以最新哲学流派和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与之前的语言学流派相比,它有许多的进步,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前沿性 哲学基础 认知科学
下载PDF
隐喻的认知基础与汉维语言隐喻的相似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斯迪克江.伊布拉音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9,共3页
隐喻思维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认知基础,因此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隐喻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汉维语中的隐喻,说明两种语言在隐喻概念上存在的相似性,并初步论证产生这种相似性的主客观原因。
关键词 隐喻 认知基础 汉维语 相似性
下载PDF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用学哲学基础的意义
16
作者 黄睿 《衡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 认知语用学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趋势。体验哲学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哲学基础,将人与世界的互动活动———体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的精髓被概括为3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语用学哲学渊源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体验哲学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拟人的体验哲学基础探索
17
作者 龙德银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4-90,共7页
拟人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体验哲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主张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这三项原则。体验哲学的语言观与符号表征三元观在对“物、心、言”的诠释方面呈现... 拟人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体验哲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主张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这三项原则。体验哲学的语言观与符号表征三元观在对“物、心、言”的诠释方面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拟人的体验哲学基础主要体现为:拟人具有体验性,并始于语言使用者与现实之间的互动体验;拟人是无意识的认知模式,语言使用者选择将外物比拟作人这一认知过程是在自发、无意识地条件下进行的;拟人体现了思维的隐喻性,“转喻人”的隐喻使得拟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 体验哲学 哲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科学性的质疑——回应王强和Chomsky的批评 被引量:26
18
作者 石毓智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6,共10页
王强的文章对我们前文《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进行了全面的批评,而且他还把我们前文的内容转述给了乔姆斯基本人,在王文中共引用了12段乔氏针对我们前文的批评意见。王文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进行了全面辩护。本文从... 王强的文章对我们前文《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进行了全面的批评,而且他还把我们前文的内容转述给了乔姆斯基本人,在王文中共引用了12段乔氏针对我们前文的批评意见。王文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科学性进行了全面辩护。本文从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等角度,对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科学性提出进一步的质疑,同时又阐释我们的语言能力合成说的根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 哲学基础 公理化方法 认知语言学 语言能力合成说
原文传递
普遍语法的历时发展脉络与哲学基础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金凤 梅德明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26-30,共5页
自12世纪起,语言的普遍性一向是哲学、语言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往往限于探讨乔姆斯基的UG理论上。本文结合哲学史,对普遍语法的本质与哲学背景做了历时调查研究,特别探讨了UG的发展新动向,分析探讨了普遍语法在不同历史... 自12世纪起,语言的普遍性一向是哲学、语言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往往限于探讨乔姆斯基的UG理论上。本文结合哲学史,对普遍语法的本质与哲学背景做了历时调查研究,特别探讨了UG的发展新动向,分析探讨了普遍语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概念、内涵、核心理论与研究内容,认为尽管名称不同,但从萌芽到现今生物视角下的假设演绎研究,核心始终如一,UG理论是语言普遍性研究深入发展的一个阶段,基于共同的认知普遍性与哲学基础上,不同角度的研究势必会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语法 语言普遍性 哲学基础 认知普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