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RESS VECTOR-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Ⅰ)-THEORY
1
作者 SHI Hong-yan(史宏彦) +1 位作者 XIE Djng-yi(谢定义)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2年第3期329-340,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vector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a new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under plane strain and 3-D conditions was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the actio... On the basis of the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vector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a new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under plane strain and 3-D conditions was presented in a way that the action effects of stress vector are decomposed into the action effect of mean effective stress and that of the stress ratio vector (ratio of deviatoric stress vector to mean effective stress). The constitutive model can take account of the influence of both numerical and directional changes of stress vector on deformation of soil simultaneously, and is applicable of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onless soil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stress vector constitutive model THEORY
下载PDF
A STRESS VECTOR-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Ⅱ)-APPLICATION
2
作者 史宏彦 谢定义 白琳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2年第7期842-853,共12页
The stress vector-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proposed by SHI Hong-yan et a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materials subjected to various stress paths. The result of analysi... The stress vector-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 proposed by SHI Hong-yan et a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materials subjected to various stress paths. The result 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titutive model can capture well the mai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cohesionless soil, such as stress-strain nonlinearity, hardening property, dilatancy, stress path dependency, non-coaxiality between the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principal strain increment directions, and the coupling of mean effective and deviatoric stress with de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model can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soil simultaneously. The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behavior indicat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onless soil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stress vector constitutive model APPLIC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Laterally Loaded Long Piles in Cohesionless Soil
3
作者 Ayman Abd-Elhamed Mohamed Fathy Khaled M.Abdelgaber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2年第5期2175-2190,共16页
The capability of piles to withstand horizontal loads is a major design issue.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responses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 at working load employing the concept of ... The capability of piles to withstand horizontal loads is a major design issue.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responses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 at working load employing the concept of a beam-on-Winkler-foundation model.The govern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a laterally loaded pile on elastic subgrade is derived.Based on LegendreGalerkin method and Runge-Kutta formulas of order four and five,the flexural equation of long piles embedded in homogeneous sandy soils with modulus of subgrade reaction linearly variable with depth is solved for both free-and fixed-headed piles.Mathematica,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mputational software,was employ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lutions.The proposed numerical techniques provide the responses for the entire pile length under the applied lateral load.The utilized numerical approaches are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result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s showing a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laterally loaded piles.Therefore,the proposed approaches can maintain both mathematical simplicity and comparable accuracy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olution laterally loaded pile cohesionless soil Legendre-Galerkin RUNGE-KUTTA
下载PDF
骨架颗粒组成对散粒土管涌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梁越 喻金桃 +3 位作者 张强 许彬 张宏杰 龚胜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骨架颗粒1~2、2~3、3~5 mm 3个粒径段对管涌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其中1~2 mm粒径段颗粒对管涌孔隙的堵塞作用强于另外两个粒径段颗粒;对于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其不均匀系数越大,试样的下限临界水力梯度值就越大,细颗粒越不易起动,发生管涌的时间越晚,而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对试样的上限临界水力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管涌 颗粒级配 临界水力梯度 累积涌砂量
下载PDF
间断级配散粒土侵蚀过程及强度演变机理研究
5
作者 梁越 龚胜勇 +3 位作者 杨咏梅 许彬 张斌 喻金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试样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其干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利用Terzaghi公式(F1)、毛昶熙公式(F2)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F3)对其渗流临界水力梯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应力环境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接近(优劣度为F2>F3>F1)。试样累计涌砂量与体积变化量均与其干密度呈负相关性变化趋势,其涌砂速率随管涌侵蚀不断发展而逐渐衰减;土的强度受干密度与侵蚀率二者影响,表现为侵蚀后土体强度折减程度随侵蚀进行而逐渐增加,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干密度 管涌三轴试验 破坏临界水力梯度 抗剪强度
下载PDF
承压含水层水压传递速率变化规律
6
作者 王文学 王柏森 +2 位作者 高艳卫 吴冰 聂天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共10页
含水层内水压以能量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率远大于水质点的迁移速率,水压传递速率对高压水体下工程安全施工及灾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黏性土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对... 含水层内水压以能量的形式传递,其传递速率远大于水质点的迁移速率,水压传递速率对高压水体下工程安全施工及灾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黏性土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对水压传递速率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含水层中水压变化传递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传递速率并不是无限大或接近声速,且存在随传递距离增加逐渐衰减的现象,水压径向传递的滞后时间t与水压传递距离r呈二次幂函数关系;稳定边界压力水头越大,在承压含水层中同等水压变量的传递速率越快,渗透系数越大水压传递速率越快;当渗透系数一定时,水压传递滞后时间与传播距离的拟合系数C随边界稳定压力水头的增加呈一阶指数函数减小;现场试验表明,边界稳定压力水头差异性不大时,在传输距离较远的条件下,其水压传递平均速率基本相当;室内试验表明,瞬态脉冲水压力随传递距离增加,波形发生明显变异,峰值压力逐渐减小、脉冲压力波波长变大、峰值压力传递速率减小,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其传递速率呈指数函数衰减,说明瞬态脉冲水压力能量随传输距离增加快速衰减;瞬态脉冲压力值越大其初始阶段的传递速率越快,但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其传递速率衰减幅度更大。研究成果对水压传递速率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及其应用于地下工程突水灾害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性土 承压含水层 水压力传递速率 滞后效应 压力传导系数 衰减规律
下载PDF
波动水位下河道堤防壤土斜墙截渗分析
7
作者 赵薇 单建军 +3 位作者 杨正玉 杨斌 李思远 孙树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考虑水位波动和防渗墙的尺寸结构对堤防渗流特性的影响,共设计了28种工况,对比分析波动水位下防渗墙的厚度、防渗墙的嵌入深度和堤基的渗透性对堤防的渗流量、膜后浸润线高度、防渗墙底部及溢出点水力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防渗墙... 考虑水位波动和防渗墙的尺寸结构对堤防渗流特性的影响,共设计了28种工况,对比分析波动水位下防渗墙的厚度、防渗墙的嵌入深度和堤基的渗透性对堤防的渗流量、膜后浸润线高度、防渗墙底部及溢出点水力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防渗墙的厚度变化,增加防渗墙的嵌入深度更能有效控制堤防渗流量、降低膜后浸润线高度和溢出点水力坡降;当嵌入深度为0~2 m时,水力坡降随嵌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当嵌入深度超过2 m以后,水力坡降随嵌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5 m时达到峰值,超过5 m时水力坡降骤降;此外,对于悬挂式防渗墙设计,当坝基渗流量控制在75%时,溢出点水力坡降均小于0.25,防渗墙嵌入深度与坝基渗透系数之间存在强对数线性关系,所建拟合公式可用于类似代建工程防渗墙嵌入深度的初步设计或已建工程的渗流控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水位 无粘性砂土 河道堤防 壤土斜墙 渗流分析
下载PDF
Shear behaviours of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 using the DEM:The influence of coarse particle shape 被引量:3
8
作者 Yangui Zhu Jian Gong Zhihong Nie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The coarse particles in mixed soils can be cobbles or gravels,with the main difference being their roundness(an indicator describing particle shape characteristics at an intermediate scale).The influence of coarse par... The coarse particles in mixed soils can be cobbles or gravels,with the main difference being their roundness(an indicator describing particle shape characteristics at an intermediate scale).The influence of coarse particle shape(i.e.,roundness)on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hear behaviours of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 with various fines contents(FCs)was investigated via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n this study.The shapes of coarse particles were formed using the rotation-invariant spherical harmonic method proposed by previous investigators.An equ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initial void ratios of samples in this study.A decrease in the roundness of coarse particles can increase the peak friction angle(FC≤40%)and critical friction angle(FC≤30%).As the roundness of coarse particles decreases,the peak dilatancy angle initial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FC≤20%).Furthermore,it was found that the roundness of coarse particles hardly affec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as determined by probing the percentage contributions of coarse-coarse,coarse-fine,and fine-fine contacts.When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 change from an underfilled structure to an interactive-underfilled structure at the critical state,the main forms of coarse-coarse contacts were discovered.Additionally,the force-fabric anisotropy mechanisms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roundness and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coarse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trengths of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sionless mixed soils Particle shape ROUNDNESS Shear behaviour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原文传递
Seepage failure by heave in sheeted excavation pits constructed in stratified cohesionless soils
9
作者 Serdar KOLTUK Jie SONG +1 位作者 Recep IYISAN Rafig AZZAM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1415-1431,共17页
In this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performed to clarify the seepage failure by heave in sheeted excavation pits in stratified cohesionless soils in which a relatively permeable soil layer(Kupp... In this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performed to clarify the seepage failure by heave in sheeted excavation pits in stratified cohesionless soils in which a relatively permeable soil layer(Kupper)lies above a less permeable soil layer(Klower)between excavation base and wall tip.It is shown that the evaluation of base stabilities of excavation pits against seepage failure by using Terzaghi and Peck's approach leads to considerably lower crit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s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tests.On the other hand,a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is achieved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tests and the finite element(FE)analyses.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performed by using axisymmetric excavation models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and ground conditions,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erzaghi and Peck's approach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PAGE failure by HEAVE cohesionless STRATIFIED soil model test TERZAGHI and Peck's approach F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含钙质砂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试验及经验模型
10
作者 钱财富 宋新江 马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为进一步分析含钙质砂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采用南海钙质砂与细颗粒石英粉作为试验材料配置试验土样,利用GDS高压三轴仪试验系统和常水头渗透仪,开展钙质砂含量、初始孔隙比和有效应力对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影响研究,并建立考虑有效应力... 为进一步分析含钙质砂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采用南海钙质砂与细颗粒石英粉作为试验材料配置试验土样,利用GDS高压三轴仪试验系统和常水头渗透仪,开展钙质砂含量、初始孔隙比和有效应力对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影响研究,并建立考虑有效应力的渗透系数经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含量低于40%时,土颗粒结构为无粘性土基质,孔隙结构由细颗粒土决定;钙质砂土样结构为砂颗粒骨架结构,渗透系数量级显著增大;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试样渗透系数呈幂函数降低;建立含钙质砂无粘性土的渗透系数经验模型,模型参数与土样性质关系密切,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无粘性土 渗透系数 有效应力 经验模型
下载PDF
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亮亮 邓刚 +2 位作者 陈锐 张茵琪 罗之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2-1420,共9页
渗蚀是指土体内部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克服粒间作用力逐步脱离,在粗颗粒骨架孔隙中发生迁移,并可能引起土骨架应力重分布和变形的侵蚀过程。利用自制局部孔压可测的三轴渗蚀装置,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和相对密度对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行... 渗蚀是指土体内部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克服粒间作用力逐步脱离,在粗颗粒骨架孔隙中发生迁移,并可能引起土骨架应力重分布和变形的侵蚀过程。利用自制局部孔压可测的三轴渗蚀装置,研究了细颗粒含量和相对密度对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渗蚀行为的影响,并根据渗流沿程局部水力梯度的时空演变揭示了土体渗蚀发展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启动和破坏水力梯度随细颗粒含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密度越大侵蚀程度越小,且等向应力下相对密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土体会由渗流不稳定状态转变为稳定状态;土体渗蚀启动的内部表现是局部水力梯度的突变及渗流沿程上的不均匀分布。土体渗蚀导致细颗粒流失,土体孔隙比增大,在等向应力条件下,会引发体积收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级配无黏性土 细颗粒含量 相对密度 渗蚀 局部演变特征
下载PDF
考虑临界体积含水率作用的无黏性边坡模型试验
12
作者 段荣丰 《路基工程》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路基边坡失稳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无黏性边坡模型试验,在恒定降雨强度下,边坡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将初始恒定体积含水率定义为临界体积含水率θ_(iqs);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土层厚度下边坡内部任意位置处的体积含水率与边坡位移... 针对路基边坡失稳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无黏性边坡模型试验,在恒定降雨强度下,边坡体积含水率随时间变化,将初始恒定体积含水率定义为临界体积含水率θ_(iqs);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土层厚度下边坡内部任意位置处的体积含水率与边坡位移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监测不同深度下的水分分布,对垂直方向的降雨渗透行为进行评估;在超过初始的θ_(iqs)后,体积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地下水位线的上升,从而诱发边坡变形,随即产生位移,θ_(iqs)可作为预测坡趾失稳指标;在边坡中上部范围内,当未超过θ_(iqs)但土体内部已经形成饱和带时,边坡也会发生小部分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性边坡 体积含水率 模型试验 边坡位移 饱和带
下载PDF
无黏性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闫超 晏鄂川 +4 位作者 陆文博 丛璐 朱存金 李兴明 叶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3-2520,共8页
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是基于半无限土体,但当墙后土体范围有限时经典土压力理论可能就不再适用,出现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针对较复杂条件下无黏性土的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采用薄层单元法推导出解析公式,证明经典的郎... 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应用是基于半无限土体,但当墙后土体范围有限时经典土压力理论可能就不再适用,出现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针对较复杂条件下无黏性土的有限土体土压力问题,建立了计算模型,并采用薄层单元法推导出解析公式,证明经典的郎肯土压力和库仑土压力皆为所提出的新公式的特解。在综合考虑不同计算条件后,制定土压力计算流程,涵盖了各个条件下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不为定值,随计算参数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有限土体时,所提新公式解与库仑解较接近;出现有限土体时,新公式解趋近于模拟解,从而证明了新公式解的合理性。此时与库仑解相比,则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土体 主动土压力 无黏性土 极限破裂角
下载PDF
强夯法加固无黏性土路基的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宋修广 周志东 +1 位作者 杨阳 张宏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37,共7页
为了评估无粘性土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结合现场试验成果,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针对夯击能2 000 kN·m时动应力衰减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无黏性土路基填料的加固效果明显,强夯竖向影响深度大... 为了评估无粘性土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结合现场试验成果,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针对夯击能2 000 kN·m时动应力衰减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无黏性土路基填料的加固效果明显,强夯竖向影响深度大于径向影响范围,径向动应力衰减速度较竖向要快;针对该类填料得出有效加固深度约6.0 m,径向加固宽度约6.04 m,以及强夯加固Menard公式修正系数α值。同时,还研究了强夯设计参数(锤重、落距、锤径等)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并对相同夯击能下,几种不同锤重-落距组合形式的加固效果进行了探讨,得出夯锤重量及落距是影响加固无粘性土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夯锤面积、夯锤-落距组合形式仅影响表层约3 m内土体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强夯 无黏性土 现场试验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无黏性土管涌出砂与渗透性非均匀发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亮 张红宇 +3 位作者 雷文 梁越 季纯波 王晨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2-1439,共8页
管涌对堤防与大坝的危害严重而常见,但对管涌发生后期细颗粒涌出以及地基土体渗透性非均匀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管涌发生发展的随机性和复杂性,通过自行设计试验装置,在特定试验条件下,利用3组级配不同孔隙比变化的12种试样,从测压... 管涌对堤防与大坝的危害严重而常见,但对管涌发生后期细颗粒涌出以及地基土体渗透性非均匀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管涌发生发展的随机性和复杂性,通过自行设计试验装置,在特定试验条件下,利用3组级配不同孔隙比变化的12种试样,从测压管水头、流量、渗透系数、细颗粒变化趋势、累计涌砂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渗透系数、孔隙比、试样内部细颗粒运动趋势和剩余细颗粒含量等的变化规律;结合理论计算,揭示试样内部细颗粒运动趋势、剩余细颗粒含量以及渗透系数非均匀变化的相关关系;利用渗透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推导出上游水头固定下的累计涌砂量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 无黏性土 涌砂量 渗透系数
下载PDF
考虑邻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影响的平动模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51
16
作者 应宏伟 黄东 谢新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70-2978,共9页
对于挡土墙距既有地下室很近,墙后填土宽度有限的情形,采用经典的库仑、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墙主动土压力是不严格的。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发现,当挡墙平动、填土达到主动极限状态时,无黏性土滑动土楔与邻近地下室外墙并未脱开,地下室... 对于挡土墙距既有地下室很近,墙后填土宽度有限的情形,采用经典的库仑、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墙主动土压力是不严格的。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发现,当挡墙平动、填土达到主动极限状态时,无黏性土滑动土楔与邻近地下室外墙并未脱开,地下室外墙上全深度承受侧压力;随着填土宽高比n的不同,挡墙与地下室外墙间土体内将形成一道或多道滑裂面,且最靠近地表的滑裂面与挡墙或地下室外墙交点以上的土压力近似为库仑主动土压力。由此建立新的土压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挡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 min和第一道滑裂面倾角θa的求解方法,采用水平薄层单元法,得到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分布以及合力作用点相对高度ψ的理论公式,并通过典型算例,与经典土压力理论、前人理论方法及有限元数值解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挡土墙土压力为非线性的鼓形分布,当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δ取定值且δ>0°时,K min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而θa和ψ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当n≥n cr时,K min和θa值与库仑解一致;当δ=0°时,不论n取何值,K min和θa值恒等于朗肯理论解,且ψ=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既有地下室 平动模式 挡土墙 无黏性土 主动土压力
下载PDF
无粘性泥沙起动条件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聂锐华 刘兴年 +1 位作者 曹叔尤 李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4-587,共4页
从泥沙起动的已有研究成果出发,推导出常见的3种泥沙起动条件的转换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将国内外现有的几十种泥沙起动条件进行了统一,可得各种公式的K值一般在3 37~7 86之间。为合理选用起动公式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用韩其为1965... 从泥沙起动的已有研究成果出发,推导出常见的3种泥沙起动条件的转换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将国内外现有的几十种泥沙起动条件进行了统一,可得各种公式的K值一般在3 37~7 86之间。为合理选用起动公式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用韩其为1965年在岷江五通桥茫溪河进行的卵石起动的野外水槽试验资料与一部分经典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岷江都江堰河段合理选用卵石起动公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性泥沙 泥沙起动 起动条件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无黏性土压缩曲线的一种数学模式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颜辉 朱俊高 +1 位作者 张宗亮 刘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33-3037,3042,共6页
总结和分析了已有考虑状态相关的无黏性土压缩曲线数学模式做了。进行了不同初始密度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相关压缩曲线数学模式。该数学模式能够反映无黏性土不同初始状态等向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物理意义明... 总结和分析了已有考虑状态相关的无黏性土压缩曲线数学模式做了。进行了不同初始密度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提出了一个新的状态相关压缩曲线数学模式。该数学模式能够反映无黏性土不同初始状态等向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试验确定方法简单、方便。利用4种不同砂土的等向压缩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学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模式可应用于一般应力、应变条件下状态相关本构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相关 无黏性土 压缩曲线 数学模式
下载PDF
超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标准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堪良 张慧莉 +1 位作者 张伯平 扈胜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3-197,共5页
 受室内测试方法及模拟理论研究的限制,超径无粘性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来确定。基于黄河小浪底及陕西省黑河水利工程大坝填筑质量控制检测的实践,提出了通过现场碾压试验来确定超径无粘性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  受室内测试方法及模拟理论研究的限制,超径无粘性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来确定。基于黄河小浪底及陕西省黑河水利工程大坝填筑质量控制检测的实践,提出了通过现场碾压试验来确定超径无粘性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的密度试验桶法,使试验用料的最大粒径由100mm增大到360mm。介绍了用4因素(ρd~dmax~p5~Dr)相关图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超径无粘性粗粒土全料含水量计算的经验公式以及含特大粒径砾石料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质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径无粘性粗粒土 填筑标准 确定方法 最大干密度 土石坝
下载PDF
确定无粘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一个理论公式 被引量:25
20
作者 史宏彦 谢定义 汪闻韶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5-88,共4页
在满足一般力学原理和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将亚塑性理论与临界状态土力学相结合 ,推出了一个计算无粘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理论公式 .该公式形式简单 ,仅与土的有效内摩擦角有关 ,其计算结果与常见的多个经验公式的计算结... 在满足一般力学原理和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将亚塑性理论与临界状态土力学相结合 ,推出了一个计算无粘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理论公式 .该公式形式简单 ,仅与土的有效内摩擦角有关 ,其计算结果与常见的多个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只有微小的差别 .文中讨论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状态 土力学 无粘性土 静止土压力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