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空气引发江苏近海强风形成和发展的物理过程探讨 被引量:44
1
作者 吴海英 孙燕 +2 位作者 曾明剑 尹东屏 沈树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对一次强冷空气伴随的近海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强冷空气影响过程中地面变压场和高空各层温度平流场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风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强冷空气引发江苏近海强风形成与发展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温度平流... 对一次强冷空气伴随的近海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强冷空气影响过程中地面变压场和高空各层温度平流场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风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强冷空气引发江苏近海强风形成与发展的物理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温度平流与地面风场之间是通过变压场相互关联和促进的,强冷空气所伴随的冷平流增强了地面变压场及变压梯度,是导致江苏近海大风出现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近海大风 温度平流 变压场
下载PDF
渤海冷空气大风过程中3次风速波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彬 杨超 +2 位作者 朱男男 易笑园 魏晓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9-507,共9页
根据FY-2G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逐6h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渤海大风过程中风速的3次波动特征以及影响系统,并对大风期间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冷空气影响过程中... 根据FY-2G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逐6h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渤海大风过程中风速的3次波动特征以及影响系统,并对大风期间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渤海大风的突增以及波动性成因。结果表明:当冷空气影响渤海时,冷暖空气对比使低空锋区迅速加强,风力突增明显。大风期间高层深厚的冷平流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向后倾式的冷平流传输通道,平流分3次传送到底层对应着大风期间的3次波动峰值。整个过程动量下传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沉气流的径向度越大,高层下沉运动越强,对应地面的风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大风 风速波动 变压梯度 温度平流 动量下传
下载PDF
怎样做好南海的气象保障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明月 兰秀凯 《海洋预报》 2011年第6期72-76,共5页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 就影响南海的气象保障特点和主要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南海地理条件复杂,是我国商船西行的必经之地,因此,船舶驾驶员做好南海海域的气象预报,显得至关重要。同时结合某商船A规避热带气旋的经过,旨在揭示南海主要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一些规律,并对船舶驾驶员的气象保障思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南大风 冷空气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闹海风”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春芳 潘冬梅 达吾提汗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5年第z1期33-34,共2页
通过对1991-2002年闹海地区“闹海风”实况资料、环流背景和产生的基本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偏东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每年在8.5d左右波动,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T213数值产品的释用为“闹海... 通过对1991-2002年闹海地区“闹海风”实况资料、环流背景和产生的基本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闹海风”是一种回流性偏东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天气,每年在8.5d左右波动,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T213数值产品的释用为“闹海风”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海风 回流 冷暖空气
下载PDF
长江口北部沿海大风的气候特征及冷空气大风预报经验指标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亚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28,共5页
根据江苏南通8个沿海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大风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出现在夏季,其次是... 根据江苏南通8个沿海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共3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大风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出现在夏季,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略少;长江口北部沿海大风以偏北大风为主,偏南大风相对较少。同时,利用2005-2010年日本传真天气图对长江口沿海冷空气大风的典型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预报经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气候特征 冷空气 环流形势 预报经验指标
下载PDF
渤海中南部突发性大风成因分析及预报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磊 黄彬 +3 位作者 易笑园 刘彬贤 苏杭 林晓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7,共11页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风廓线、ERA 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EC-thin和TJwrf模式结果,对2017年11月23日夜间渤海突发性大风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并探讨短期时效的预报失败原因及订正思路。研究表明:(1)高空...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风廓线、ERA 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EC-thin和TJwrf模式结果,对2017年11月23日夜间渤海突发性大风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并探讨短期时效的预报失败原因及订正思路。研究表明:(1)高空动量下传是风速快速增长的原因,较强的高层动量下传及风速垂直切变明显增强了近地层风速的突发性和对流性;(2)大风过程冷平流强度的增强直接造成地面增压,前期增温使冷锋过境时锋区强度加大地面气压梯度加强,风速变化与最大变压梯度对应,大风区位于正变压梯度中心;(3)由于前期增温导致补充冷空气过境前层结不稳定伴有上升运动,有利于空气的垂直能量交换;(4)数值模式因对地面高压强度及移速的预报偏差,导致模式对于渤海23日风场预报大幅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冷空气 突发性大风 动量下传 风廓线 变压场 预报订正
下载PDF
冬春季动量下传引发浙江沿海灾害大风过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亦萍 史珩瑜 +1 位作者 刘力源 王丽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4,共9页
对浙江沿海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似个例分析,研究了此类突发大风的共性,提出了浙江冬春季动量下传引起的爆发性大风的基本天气模型。结果表明:深厚的强垂直风切变、显著的垂直速度和高低空温度平流的快速更替是造... 对浙江沿海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似个例分析,研究了此类突发大风的共性,提出了浙江冬春季动量下传引起的爆发性大风的基本天气模型。结果表明:深厚的强垂直风切变、显著的垂直速度和高低空温度平流的快速更替是造成本次大风的主要原因;另外,高低空辐合辐散场耦合配合冷空气挟卷,促进强对流云团中下沉负浮力增强,有助于强的动量下传引发突发大风。这类大风的天气模型特征为:在冬春多股冷空气活跃时,强冷中心维持,东北亚中高纬呈“一槽一脊”型,高空槽等压线密集;当高空槽槽快速转竖时,槽底可达30°N及其以南,同时配合中心风速达46 m/s以上的高空急流、强度达26 m/s以上的垂直风切变和显著的高低空温度差动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下传 急流 冷空气 大风
下载PDF
2007年初山东半岛一次强降水及强风的初步分析和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澈 周淑玲 闫淑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601-10606,共6页
简要分析了2007年3月初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水和强风及其衍生的风暴潮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中,前期强降水是由黄淮气旋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中β尺度系统引起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上升速度是形成强降水的原... 简要分析了2007年3月初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水和强风及其衍生的风暴潮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中,前期强降水是由黄淮气旋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中β尺度系统引起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强的上升速度是形成强降水的原因;后期强风则是由于北支强冷空气爆发并叠加在黄淮气旋上,使得气旋后部气压梯度力加大,前期高温高湿形成位势不稳定层结,中层辐合、低层辐散及中层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动量下传,使得大风得以增强和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气旋 强冷空气 强风 风暴潮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一次冷空气强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雷 《海洋预报》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文章分析了2004年12月底的一次冷空气强风过程,揭示了冷空气南下与东海低压的发展造成的气压梯度、高低空较强的冷平流以及中低空辐合辐散差异引起的动力强迫下沉作用所造成的动量下传是造成本次猛烈强风的主要原因。最大强风发生区域... 文章分析了2004年12月底的一次冷空气强风过程,揭示了冷空气南下与东海低压的发展造成的气压梯度、高低空较强的冷平流以及中低空辐合辐散差异引起的动力强迫下沉作用所造成的动量下传是造成本次猛烈强风的主要原因。最大强风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既与低层和中层700hPa分别转为辐散和辐合中心对应,又与中低层700hPa以下正好处于下沉速度中心附近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大风 高空横槽 东海低压 物理量场 动量下传
下载PDF
舟山群岛海域一次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哲永 王雷 王坚侃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8,共6页
对舟山群岛一次冷空气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产生在典型的贝湖脊型横槽形势下,高空横槽的转竖使得冷空气从低层到高层开始向南爆发。冷空气南下与东海低压强烈发展造成的强气压梯度以及中低层冷平流的作用是造成强风的... 对舟山群岛一次冷空气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风产生在典型的贝湖脊型横槽形势下,高空横槽的转竖使得冷空气从低层到高层开始向南爆发。冷空气南下与东海低压强烈发展造成的强气压梯度以及中低层冷平流的作用是造成强风的重要原因。高低层散度场的耦合以及高空锋区过境时产生的动力下沉运动造成强烈的动量下传,进一步加大了地面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横槽 冷空气大风 低压发展 动量下传
下载PDF
“CMA北京模式”中三种不同阵风诊断方案在北京地区大风预报中的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全继萍 李青春 +4 位作者 仲跻芹 张舒婷 陈敏 张鑫宇 祁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23,共16页
数值模式预报是阵风预报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简称CMA北京模式)"中AFWA、UPP、IUM三种阵风诊断方案在北京地区大风预报中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两次大风过程的分析以及各季节大风预报... 数值模式预报是阵风预报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简称CMA北京模式)"中AFWA、UPP、IUM三种阵风诊断方案在北京地区大风预报中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两次大风过程的分析以及各季节大风预报的批量试验检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案的阵风预报存在明显差异,IUM方案的阵风预报能力优势明显。IUM方案对冷空气大风和雷暴大风预警都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对2020年3月18日冷空气大风过程中大风起始时间、大风区位置和演变以及过程极大风速均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2020年8月2日雷暴大风过程中大风区范围预报偏大且位置存在偏差,但对大风预警的指示意义最强。IUM方案的阵风风速预报整体偏强,但对各个季节达到或超过5级阵风的等级预报较为准确。总体而言,IUM方案对北京地区大风预报性能较好,基于该方案制作的阵风预报产品可为大风预报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北京模式 阵风诊断 冷空气大风 雷暴大风 批量试验
下载PDF
两次大风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雷 《海洋预报》 2006年第3期36-41,共6页
文章对两次冷空气结合低气压大风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海上低压轴向的突然向西北转变而引起的地面气压梯度的迅速加大是造成浙北沿海大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揭示了两次过程由于高低层辐合辐散差异而引起的大风区上空两类不同的... 文章对两次冷空气结合低气压大风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海上低压轴向的突然向西北转变而引起的地面气压梯度的迅速加大是造成浙北沿海大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揭示了两次过程由于高低层辐合辐散差异而引起的大风区上空两类不同的高低空垂直下沉速度分布特征,指出动量下传作用在地面造成风速的加大主要决定于对流层低层下沉速度(而非中层),这可能是两次大风过程地面气压梯度接近,而实际风力却差一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低压 大风 物理量场 动量下传
下载PDF
西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海区的分析与预报
13
作者 黎进升 谢巨伦 胡天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2,41,共6页
根据1996-2000年涠洲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实际预报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文中对西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海区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路冷空气对北部湾海区影响比较突然,结束也较快。同时,造成北部湾海区的瞬间风力较大。结合实... 根据1996-2000年涠洲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实际预报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文中对西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海区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路冷空气对北部湾海区影响比较突然,结束也较快。同时,造成北部湾海区的瞬间风力较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预报西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海区的简单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大风 北部湾
下载PDF
2017年3月江苏北部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瑞翔 郝玲 +1 位作者 姚雷 朱敏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年第3期223-230,共8页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冷空气 环流形势 温度直减率 水汽条件
下载PDF
2010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奕武 赵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2010年9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区呈单极涡型,中高纬地区环流呈4波型分布,冰岛东部上空500hPa高度场有120 gpm正距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脊点位于24°N、100°E附近,比常年偏西偏北。2010年9月全国平均气... 2010年9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区呈单极涡型,中高纬地区环流呈4波型分布,冰岛东部上空500hPa高度场有120 gpm正距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脊点位于24°N、100°E附近,比常年偏西偏北。2010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17.1℃,比常年偏高1.1℃;全国降水量为85.1 mm,比常年同期偏多19.7 mm。月内出现了3次较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7次降水过程,有4个台风生成,分别名为"玛瑙"、"莫兰蒂"、"凡亚比"和"马勒卡",其中"莫兰蒂"和"凡亚比"登陆我国,造成重大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登陆台风 冷空气 暴雨 大风
下载PDF
一次春季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及预报着眼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梦竹 刘松涛 陈雪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4期8-12,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等,对发生在黑龙江省的一次春季大风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在高压脊引导下向南移动堆积,在南下过程中有冷空气补充到冷涡中,冷涡不断加强。地面大风主要出现在地面低压的气压水平梯度...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等,对发生在黑龙江省的一次春季大风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在高压脊引导下向南移动堆积,在南下过程中有冷空气补充到冷涡中,冷涡不断加强。地面大风主要出现在地面低压的气压水平梯度大值区和冷高压前部(冷锋)的气压水平梯度大值区。500 hPa强冷平流使得地面加压,导致变压梯度加大,变压风加大有利于增强地面风速。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干空气侵入易引起动量下传,使地面风速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冷空气 气压梯度 温度平流 地形
下载PDF
一次冷空气大风水平与垂直风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丽君 黄京平 +3 位作者 马中元 卢秋芳 余剑浩 桂园园 《江西科学》 2020年第3期353-361,422,共10页
利用MICAPS天气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美国NCEP 1°×1°再分析资料、上饶市TWP8-L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赣东北地形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17-18日江西出现的冷空气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 利用MICAPS天气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美国NCEP 1°×1°再分析资料、上饶市TWP8-L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赣东北地形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17-18日江西出现的冷空气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极涡偏心型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势力强,自蒙古向东南方向经河套地区南下影响江西境内,影响期间中低层温度梯度大,达1℃/纬度或以上,地面变压梯度达9 hPa或以上。风廓线上高空风大,随时间推移往下渗透,冷空气过境时近地面风向有个转换过程,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V-3θ图上,随着冷空气入侵,700 hPa以下θsed线与θ*线明显降低且位温向左突出,700 hPa以下向左突出越明显,斜率越大,底层风速越强。浙赣皖3省交界的地形使得冷空气偏北大风转为东北大风,冷空气在由东向西沿狭窄地形移动过程中,由于狭管效应,风速不断加大形成大风区。而狭窄地形又导致大风减弱消失的时间有4-5 h的延迟。对于预测上饶地区的冷空气大风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大风 气压变压场 风廓线雷达 V-3Θ图 东部走廊地形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一次“晴天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淑琴 唐跃 黄辉 《海洋预报》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主要使用常规填图资料计算各种物理量,对一次“晴天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的形成机制是:在强盛的西北急流作用下,急行性干冷锋快速东移南下,形成中低层的强温度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加热共同作用,... 主要使用常规填图资料计算各种物理量,对一次“晴天暴”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的形成机制是:在强盛的西北急流作用下,急行性干冷锋快速东移南下,形成中低层的强温度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加热共同作用,形成大的温度层结递减率,产生不稳定层结,引起垂直动量交换,因此地面出现强风。最后总结出此类大风的预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天暴 冷空气 大风
下载PDF
造成临桂极端大风的超级风暴单体观测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翟丽萍 农孟松 +1 位作者 梁维亮 赖珍权 《暴雨灾害》 2019年第4期346-353,共8页
2019年3月21日21:13 (北京时),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录到60.3 m·s-1极端大风,打破了广西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综合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临桂极端大风的发展演变和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锋前暖区对流在... 2019年3月21日21:13 (北京时),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录到60.3 m·s-1极端大风,打破了广西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综合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临桂极端大风的发展演变和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锋前暖区对流在移近临桂站时地面冷空气的适时入侵促进其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其产生的下击暴流击中临桂测站造成极端大风。(2)雷达回波表明该超级单体具有明显的钩状回波、中层径向辐合、近地面强辐散及反射率因子核心下降等雷达特征;风暴垂直方向流场结构表现为上面是反气旋性旋转或辐合、中间为径向速度辐合、底下为气旋性旋转。(3)中层径向辐合加强导致中气旋旋转性加大、直径减小、厚度增加,近地面层的强中气旋对下击暴流有加强作用。(4)环境条件分析表明临桂上空具有极好的产生雷暴大风的环境条件和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的潜势。(5)极端雨强与极端大风相伴出现,表明降水拖曳作用是极端大风产生原因之一;在地形作用下冷空气大风对极端大风形成有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下击暴流 中气旋 冷空气 沟状回波
下载PDF
一次春季冷锋过境引起的大风天气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月枝 王新红 +4 位作者 叶东 张金平 孟祥翼 王兵 李吉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4月15日新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与华北低压发展共同造成的强气压梯度、高低空强的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强...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4月15日新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与华北低压发展共同造成的强气压梯度、高低空强的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强风的主要原因;地面冷锋前的上升运动与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上升气流的叠加,为深对流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垂直环流发展条件;高空西风急流配合适合的垂直环流,产生动量下传,是超出一般强度的冷空气大风产生的原因;ECMWF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均成功地预报出了此次强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大风 冷空气 冷平流 高空急流 动量下传 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