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iotic and biotic driver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understory layers of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Hui Wang Mengtao Zhang Hongwei N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213-2225,共13页
Understory plan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regulating community structures,function realization,and community succession.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abiotic and bi... Understory plan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regulating community structures,function realization,and community succession.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abiotic and biotic drivers affect the diversity of understory species in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in the semiarid climate region of North China.We hypothesized that(1)topographic factors ar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understory strata,and(2)different understory strata respond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shrubs may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overstory stratum,and herbs may be more affected by surface soil conditions.To test these hypotheses,we used th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ethod to analyze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understory species diversity,using data from 280 subplots across 56 sites in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of North China.Elevation and slope aspect were the dominant and indirect abiotic drivers affecting understory species diversity,and individual tree size inequality(DBH variation)was the dominant biotic driver of understory species diversity;soil water content was the main edaphic factors affecting herb layers.Elevation,slope aspect,and DBH variation accounted for 36.4,14.5,and 12.1%,respectively,of shrub stratum diversity.Shrub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elevation within the range of altitude of this study,but increased with DBH variation;shrub diversity was highest on north-oriented slopes.The strongest factor affecting herb stratum species diversity was slope aspect,accounting for 25.9%of the diversity,followed by elevation(15.7%),slope(12.2%),and soil water content(10.3%).The highest herb diversity was found on southeast-oriented slopes and the lowest on northeast-oriented slopes;herb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elevation and soil water content,but increased with slop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in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of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OTIC and biotic DRIVERS cold TEMPERATE CONIFEROUS forests North china SEMI-arid region UNDERSTORY species diversity
下载PDF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from 1951 to 2014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MA Long LI Hongyu +1 位作者 LIU Tingxi LIANG Longt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92-207,共16页
An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hav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global climate.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se chang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central clustering method, Mann-Kendall m... An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hav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global climate.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se chang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central clustering method, 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warming hiatus in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of the study region based on average annual data series.Among the temperature metrics investigated,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Tnav) shifted the earliest,followed by average temperature(Tnv) 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Txav). The lates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summer(1990 s), whereas the earliest was observed in winter(1970 s). Before an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fluctuated considerably, whereas there was only a slight change in Txav.Before an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he winter temperature changed more dramatically than the summer temperature. Before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in the central region(0.322°C/10 a)and west region(0.48°C/10 a)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in winter in the central region(0.519°C/10 a) and in autumn in the west region(0.729°C/10 a)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Overall, in the years in which temperature shifts occurred early, a warming hiatus also appeared early. The three temperature metrics in spring(1991)in the east region were the first to exhibit a warming hiatus. In the east region, Txav displayed the lowest rate of increase(0.412°C/a) in the perio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before the warming hiatus,and the highest rate of increase after the warming hi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WARMING HIATUS cold and arid regio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西部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师尚礼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1,共11页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的干旱寒冷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形成了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的天然资源库;积极开发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有利于提升种质创新与利用水平,更好支撑西部地区的草种业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的干旱寒冷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形成了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的天然资源库;积极开发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有利于提升种质创新与利用水平,更好支撑西部地区的草种业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草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研究利用现状,辨识了西部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论述开发利用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发展机制。研究建议,尽快将草类植物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和产业优势,驱动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由认知层面转向行动层面,引导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由分散发展转向系统化集成,构建草类植物种质创新发展的跟踪或超越机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草类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科技园这一西部旱区寒区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务实举措,以尽快建成“西部种业之都”、西部种业创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旱区寒区 草类植物 种质资源 创新利用 种业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83
4
作者 孙力 沈柏竹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2-552,共11页
利用 1 96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地表最大潜在蒸发、地表干燥度指数和地表水分盈亏量 ,分析了东北地区及其 7个不同气候区域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它与降水... 利用 1 96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计算地表最大潜在蒸发、地表干燥度指数和地表水分盈亏量 ,分析了东北地区及其 7个不同气候区域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它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及其不同区域的地表干湿状况不仅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别和年际及年代际变率 ,而且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低频变化特征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东北地区呈现出较强的变干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北地区 地表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干旱化倾向
下载PDF
Free Search算法率定的Sacramento模型在东北寒旱区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斌 黄金柏 +2 位作者 宫兴龙 朱士江 王贵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77,共7页
采用模型对比研究方法,以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SAC)模型为研究对象,以新安江模型为参考,采用基于动物群体的自由搜索(Free search,FS)算法作为率定水文模型的优化算法,选取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3个集水区为实证流域,通过对比FS算法... 采用模型对比研究方法,以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SAC)模型为研究对象,以新安江模型为参考,采用基于动物群体的自由搜索(Free search,FS)算法作为率定水文模型的优化算法,选取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3个集水区为实证流域,通过对比FS算法率定的SA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在3个流域的模拟效果,验证SAC模型在东北寒旱区流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FS算法迭代计算过程简单,需要设置的算法参数较少,在率定SA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时效率较高;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FS算法率定的SAC模型模拟效果更好,其Nash模型效率系数高于新安江模型,表明SAC模型适用于东北寒旱区流域;但SAC模型在东北寒旱区的模拟精度还有待提升,模型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ramento模型 新安江模型 Free search算法 东北寒旱区
下载PDF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临界指标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万仓 刘海卿 +7 位作者 刘自刚 武军艳 李学才 方彦 曾秀存 许耀照 张亚宏 董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8,共10页
利用2011—2014年北方13个省、市、区48个不同生态点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点的越冬率、产量变化,越冬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区的越冬安全性,确定北方冬油菜通用的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 利用2011—2014年北方13个省、市、区48个不同生态点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点的越冬率、产量变化,越冬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旨在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区的越冬安全性,确定北方冬油菜通用的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明确影响北方冬油菜越冬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越冬率差异较大,产量也差异较大,越冬率变幅为10%~99%,强抗寒品种越冬率〉70%。回归分析表明,越冬率与产量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当越冬率〈70%时,产量随越冬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越冬率为70%时单位面积产量基本趋于稳定,越冬率大于70%时,越冬率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协方差分析表明,与冬油菜越冬率相关性最为密切的因子是品种,其次是极端最低气温、冬季气温、年均气温、≤0℃的冬季负积温、纬度、经度等。因此,70%的越冬率可作为北方地区冬油菜通用安全越冬的越冬率临界值,采用强抗寒品种,极端最低气温–31.79℃、冬季气温–7.20℃、年均气温6.38℃、负积温–997.57℃,纬度低于44.83°,经度高于80.34°是保证冬油菜安全越冬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冬油菜 北方寒旱区 越冬率 影响因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7
作者 甄蒙 孙澄 董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为提高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水平,并降低采暖能耗,通过实地测试、软件模拟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建立了采暖能耗预测模型.采用BES-01型温度采集记录器、De ST-h软件研究了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传热系... 为提高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水平,并降低采暖能耗,通过实地测试、软件模拟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建立了采暖能耗预测模型.采用BES-01型温度采集记录器、De ST-h软件研究了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朝向、吸收系数、热惰性、附加阳光间、冰雪覆盖层等10项因素对农村住宅热环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采暖能耗正相关,正南及南偏东为最佳朝向,吸收系数与采暖能耗负相关,附加阳光间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冰雪覆盖层能够起到屋面保温作用,采暖能耗预测模型能够为农村居民建造节能住宅提供设计依据,研究能够引导并提升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的节能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严寒地区 农村住宅 采暖能耗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东北寒区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丹丹 刘家福 +1 位作者 刘吉平 杜会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13151-13161,共11页
通过回顾东北多年冻土的研究成果,从多年冻土退化研究方法、退化形式、影响因子及对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综述了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研究。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出现面积萎缩、冻融深... 通过回顾东北多年冻土的研究成果,从多年冻土退化研究方法、退化形式、影响因子及对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综述了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研究。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出现面积萎缩、冻融深度变化以及南界北移等现象,影响东北寒区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如导致林木倾倒、林带转移、湿地面积萎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受到干扰等。今后应重点开展冻土退化对寒区多年冻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加强寒区冻土碳储量、碳迁移以及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明确多年冻土退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构建模型预测及开发新技术探究冻土退化趋势,从多角度多尺度深刻揭示东北寒区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机理及趋势,切实考虑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促进东北多年冻土区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退化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东北寒区
下载PDF
东北寒地小苹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延杰 王成军 +4 位作者 王宝霞 顾广军 刘畅 卜海东 冯章丽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80-182,共3页
我国东北寒地气候寒冷,小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部丘陵区和大兴安岭南部丘陵区,生产面积约10.1万hm2。该文对生产中存在的建园地点、品种选择不当,腐烂病严重,果园有机肥施入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地建立优质果园,推广先进技... 我国东北寒地气候寒冷,小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部丘陵区和大兴安岭南部丘陵区,生产面积约10.1万hm2。该文对生产中存在的建园地点、品种选择不当,腐烂病严重,果园有机肥施入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地建立优质果园,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果实品质,扶持果树合作社良好运行,提高果农经营果园能力等建议,以期为当前的果树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寒地 小苹果 生产现状
下载PDF
地表覆被因子对华北寒旱区土壤抗风蚀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岩 张立峰 +2 位作者 刘玉华 窦铁岭 张继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了明晰不同类型土壤的抗风蚀力特征与华北寒旱区农田地表覆被因子减降土壤风蚀的效果,采用国家发明专利"土壤风蚀测定装置",通过室内模拟与田间实证研究,分析砂砾、垡片覆被以及耕作措施、残茬存留等地表覆被因子对不同类... 为了明晰不同类型土壤的抗风蚀力特征与华北寒旱区农田地表覆被因子减降土壤风蚀的效果,采用国家发明专利"土壤风蚀测定装置",通过室内模拟与田间实证研究,分析砂砾、垡片覆被以及耕作措施、残茬存留等地表覆被因子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抗风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栗钙土抗风蚀能力高于壤质草甸栗钙土,在连续吹蚀下地表土壤吹蚀量呈"L"形下降特征;砂砾与垡片覆被可显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随覆被度增加土壤吹蚀量呈近线性指数型下降特征。华北寒旱区多年免耕的燕麦留茬农田,地表土壤吹蚀量较传统翻耕田降低70.28%~88.42%,多年免耕的地表砂砾覆被对增强砂质栗钙土农田的抗风蚀力起重要作用;而留茬覆被的粗糙度效应对增强壤质草甸栗钙土农田抗风蚀力更为重要。壤质草甸栗钙土秋耕立垡覆被,较传统翻耕田地表土壤吹蚀量降低92.21%。研究表明,生物性残茬覆被、非生物性砂砾与垡片覆被具有显著提高土壤抗风蚀力效应;在华北寒旱区农田,燕麦留茬免耕覆被可显著降低土壤吹蚀量;对无植被存留条件的壤质草甸栗钙土农田,秋耕立垡覆被同样具有显著提高土壤抗风蚀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寒旱区 抗风蚀力 地表覆被 砂砾覆被 垡片覆被 免耕留茬
下载PDF
东北地区生态节能型新农村建设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大明 岳利茜 +2 位作者 季景涛 徐国良 赵英凯 《节能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256-258,263,共4页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农村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较高,其中冬季取暖能源消费比重最大。通过分析东北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特点以及农村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对东北农村地区的节能型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村镇...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农村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较高,其中冬季取暖能源消费比重最大。通过分析东北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特点以及农村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对东北农村地区的节能型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村镇规划中应适当集中规划、统一布局、功能分区、鼓励连排住宅、建设多重防风林带等规划方法,鼓励建设利用农村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等废弃能源的小型焚烧炉,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能、风能等各类新能源的使用。通过综合的农村节能型规划建设与多种绿色能源的开放利用来共同推动东北地区生态节能型新农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寒冷地区 新农村建设 生态节能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工业园水资源高效利用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岳林 李建娜 李汝琪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4期166-169,共4页
以西北地区某工业园为研究载体,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系统构建出发,研究工业园水资源高效利用及优化调控系统模型的建立,提出适应当地资源环境特征的"分质处理-多级回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打造水资源闭路循环经济链,有利于... 以西北地区某工业园为研究载体,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系统构建出发,研究工业园水资源高效利用及优化调控系统模型的建立,提出适应当地资源环境特征的"分质处理-多级回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打造水资源闭路循环经济链,有利于当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 寒旱区 水资源 生态工业园区 分质回用
下载PDF
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实践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凯 梅洪元 董琪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为了提高农村住宅热舒适水平,并降低采暖能耗,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设计建造了节能型农村住宅,并对其进行了实地测试,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温度、相对湿度、采暖能耗等。结果表明:节能型农村住宅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380 W/m ... 为了提高农村住宅热舒适水平,并降低采暖能耗,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设计建造了节能型农村住宅,并对其进行了实地测试,包括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温度、相对湿度、采暖能耗等。结果表明:节能型农村住宅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380 W/m ·K和0.245 W/m ·K,年平均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为37.1 W/m^2,其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提高室内热舒适水平,为该地区及同纬度地区农村居民设计、建造节能型农村住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严寒地区 农村住宅 热环境
下载PDF
城市气候地图在东北严寒地区应用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静薇 郭其锦 薛婷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1期23-27,共5页
为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舒适度,自德国研究者首次提出城市气候地图概念以来,城市气候地图的编制日趋完善和精确,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城市气候地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首先对已进行城市气候地图相关研究的城市和地区... 为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舒适度,自德国研究者首次提出城市气候地图概念以来,城市气候地图的编制日趋完善和精确,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城市气候地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首先对已进行城市气候地图相关研究的城市和地区,按气候区域不同进行分类分析;其次,总结出目前城市气候地图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城市气候地图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的研究与应用,使得城市气候地图在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气候地图 气候区域 东北严寒地区
下载PDF
华北寒旱区开放型农作制度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继宗 张立峰 杜雄 《耕作与栽培》 2015年第3期4-7,共4页
华北寒旱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冀、晋、蒙长城沿线,区域资源匮乏、生境恶劣。经过多年封闭的农牧业过度开发产生低产低效、经济贫困、环境退化演替等问题。区域通过发展冷凉蔬菜生产,发挥区域间互补优势引进外部资源,同时结合国家的... 华北寒旱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冀、晋、蒙长城沿线,区域资源匮乏、生境恶劣。经过多年封闭的农牧业过度开发产生低产低效、经济贫困、环境退化演替等问题。区域通过发展冷凉蔬菜生产,发挥区域间互补优势引进外部资源,同时结合国家的退耕政策该区域成功开启了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增产增收、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寒旱区 适地开发 互补生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华北寒旱区甜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韩凯虹 张继宗 +3 位作者 王伟婧 郝雅星 张立峰 刘玉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共6页
为明确华北寒旱区阶段性土壤水分胁迫对糖用甜菜生产的影响,在防雨棚内设置控水试验,监测不同生育时段缺水与复水条件下的甜菜生长、品质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分胁迫甜菜产量较对照降低了7.44%~85.08%,复水后较对照降低了17.... 为明确华北寒旱区阶段性土壤水分胁迫对糖用甜菜生产的影响,在防雨棚内设置控水试验,监测不同生育时段缺水与复水条件下的甜菜生长、品质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分胁迫甜菜产量较对照降低了7.44%~85.08%,复水后较对照降低了17.56%~49.75%;不同时期水分胁迫甜菜含糖率较对照提高了0.44%~5.47%,复水后较对照提高了0.82%~2.57%。增加耗水量极显著增加甜菜产量,且与块根含糖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甜菜产量与叶面积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水分胁迫明显抑制甜菜株高、叶面积及根粗的生长,复水后虽然较水分胁迫时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相比不能实现等量补偿,未现超补偿效应。因此,前期"增叶数促叶增大"、后期"保叶片保功能期"的"两增两保"田间水分调控技术措施可促进甜菜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寒旱区 水分胁迫 复水 甜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华北寒旱区作物轮作的生产效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兆磊 张继宗 +2 位作者 杜玉琼 刘玉华 张立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23-1932,共10页
为明确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茬口适应性机制与轮作效果,提出适宜区域种植的轮作组合,本研究于2015—2019年采用交叉式设计,对马铃薯、蚕豆、饲用玉米、莜麦、甜菜5种作物进行了以年际间为重复的轮作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茬口马铃薯、... 为明确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茬口适应性机制与轮作效果,提出适宜区域种植的轮作组合,本研究于2015—2019年采用交叉式设计,对马铃薯、蚕豆、饲用玉米、莜麦、甜菜5种作物进行了以年际间为重复的轮作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茬口马铃薯、莜麦、甜菜产量分别是连作的1.30~1.68、1.28~1.48、1.25~1.48倍,甜菜茬蚕豆产量较连作减产10.58%,莜麦茬、甜菜茬饲用玉米产量较连作减产9.10%~15.42%;10种轮作组合的轮作土地当量比(LERr)值为1.09~1.68,与连作相比,均表现为有利效应,其中莜麦→马铃薯、甜菜→马铃薯、饲用玉米→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莜麦→甜菜的LERr值较高。蚕豆、饲用玉米作物耐连作;就产量而言,华北寒旱区适宜种植的轮作组合为莜麦→马铃薯、甜菜→马铃薯、饲用玉米→马铃薯、蚕豆→马铃薯和莜麦→甜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寒旱区 作物 轮作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华北寒旱区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氮效率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冬雪 张立峰 +2 位作者 刘玉华 田再民 龚学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共9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华北坝上及其周边寒旱区15个常规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氮两个水平,从块茎产量、氮吸收量、氮生物学效率、肥料氮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不同品种氮效率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华北坝上及其周边寒旱区15个常规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氮两个水平,从块茎产量、氮吸收量、氮生物学效率、肥料氮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不同品种氮效率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进行综合氮效率鉴评与分类。结果表明:品种、施氮水平、品种×施氮水平等对马铃薯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北方002的产量最高,为5863 kg·hm^-2,冀张薯12号的氮素生物学效率最高,为92.10 kg·kg^-1;在施氮肥的条件下荷十五的产量最高,为8284 kg·hm^-2,V7的氮素生物学效率最高,为59.05 kg·kg^-1。15个品种在氮效率性状如地力产量、施氮肥后产量、块茎氮吸收量、肥料氮农学效率、肥料氮偏生产力、肥料氮表观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宽幅变异,变幅范围为21%~58%。在未施氮肥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品种产量(Y)与块茎含氮量(X)呈极显著负相关,Y=-0.0019X+22.045(R^2=0.6269**);在施氮条件下,产量与块茎含氮量无显著相关,而肥料氮表观利用率(Y)与肥料氮偏生产力(X)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Y=1.617X-21.784(R^2=0.746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荷十五、希森6号与斯凡特(F8)具有较高的综合氮效率,可作为氮高效品种应用于生产或作为氮高效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氮效率评价 隶属函数 华北寒旱区
下载PDF
轮作下华北寒旱区作物生产的氮磷养分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兆磊 张立峰 +2 位作者 刘玉华 张继宗 杜玉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0-700,共11页
明晰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氮、磷养分利用效果,能够发挥作物生态适生性与养分高效性优势,是作物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社会资源进行生产配置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在河北省张北县砂质栗钙土农田,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设计了包括马铃薯、亚麻... 明晰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氮、磷养分利用效果,能够发挥作物生态适生性与养分高效性优势,是作物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社会资源进行生产配置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在河北省张北县砂质栗钙土农田,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设计了包括马铃薯、亚麻、谷子、莜麦、甜菜等5种作物的轮作试验,研究在轮作条件下华北寒旱区主栽作物的养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5种作物间生物产量相差1.17~2.34倍,甜菜最高(10291 kg·hm^-2),莜麦次之,亚麻最低(4393kg·hm^-2),作物间产量差异性显著;5种作物氮、磷携出量分别相差1.03~2.10倍、1.00~1.92倍,甜菜氮素携出量最高(199 kg·hm^-2),莜麦磷素携出量最高(29 kg·hm^-2),亚麻氮、磷携出量均最低(分别为95 kg·hm^-2、15 kg·hm^-2);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分别在43.82~53.11 kg·kg^-1、287.60~574.88 kg·kg^-1,其中甜菜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最高;5种作物氮、磷产投比变化在0.50~1.65、0.34~1.83,莜麦氮、磷产投比最高。在华北寒旱区,作物种类是引起作物产量、氮磷携出量及氮磷养分生物学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茬口对诸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甜菜是对氮、磷吸收高效利用的高产作物,莜麦是对农田供给氮、磷高效利用的作物;马铃薯作为甜菜的前茬、甜菜作为莜麦的前茬更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寒旱区 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产投比 甜菜 莜麦 马铃薯 亚麻 谷子
下载PDF
人口结构转型背景下的东北寒地城市更新策略
20
作者 陈子光 张宇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3期39-41,共3页
当下中国处在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在东北地区,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引发社会、环境、能源等变革,可持续的城市再生理念成为城市的更新的新支点。本文立足于东北寒地城市,结合地域发展特色背景,解析城市更新内在动因,从历史城区共生改... 当下中国处在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在东北地区,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引发社会、环境、能源等变革,可持续的城市再生理念成为城市的更新的新支点。本文立足于东北寒地城市,结合地域发展特色背景,解析城市更新内在动因,从历史城区共生改造、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改造以及特色城区的生态发展三种再生形式提出更新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研究该地区城市及建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东北地区 人口结构 寒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