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ituation and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s,Enterprises,Colleges,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Users 被引量:1
1
作者 Qu Qunzhen Wang Wenj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s,enterprises,colleges,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users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mod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s,enterprises,colleges,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users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n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It is need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ctive roles of governments,enterprises,colleges,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users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cultural talents,develop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rine cultural talents,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alent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colleges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USER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Talent training mode
下载PDF
AI Inventions: The Best Mode Requirement, Is It up for Redefinition, Minimizing Potential Innovation Bias and Optimizing Visual Aids?
2
作者 Serge Rebouillat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22年第6期202-219,共18页
From the author,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a dozen of rather significant recent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editions anticipating some aspects of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such as “bigger data”, AI, IP, and frontier tec... From the author,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a dozen of rather significant recent publications in scientific editions anticipating some aspects of importance to innovation such as “bigger data”, AI, IP, and frontier technology with a central massive contribution in 2020 on AI, IP, and EI. Nonetheless, the IP associated with AI remains still barely covered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Especially patent discussion tends to be rather a legal matter. Another trilogy, 2013, “Business Strategy-IP Strategy-R&D Strategy: An All-in-One Business Model” proposed by the author, marked the advent, and customized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strategy level. After the two trilogies’ volumes, the AI-IP “accessibility” chapter was a logical step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a larger public by the author. The time now to bring to light another chapter, namely the IP eligibility of AI innovation steps in ad hoc invention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hort, principally illustrated communication, are to: 1) Revise the best mode requirement status, i.e. the best way to enabl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claimed matter, reviewing its need for improvement when AI is involved. And proposing a unique sequence of evolution inspired by IP’s current and evolving practices. 2) Give a new dimension to visual aids to help the Best Mode description, demystify AI complexity, and underline frontier traits that may hinder a confident adoption or well-argued rejection. 3) Further illustrations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IoT, AI, and 3D can be simpler than perceived. 4) Finally ATA&#169;, Adjacent Technology Analysis, is timely refreshed in a unique challenging, indeed tumultuous, environment. 5) Bias, such as semantic ones is consistently monitored. 6) Overall leaving space for innovative pleasurable interpretation. The emphasis is on educational, illustrative and demonstrativ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 Frontier Technologies AI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Ethics Open innovation Frugal Reverse BIAS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ve Adjacent Technology Analysis ATA© Biotechn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IoT FRAND Best mode Requirements ELIGIBILITY Sui Generis
下载PDF
创新教育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一体两翼四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义峰 张颖 +2 位作者 丁成富 曲庆峰 秦海彬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近年来,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在高等院校加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能摆脱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引... 近年来,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在高等院校加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没能摆脱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一体两翼四驱动”教学模式,开展“一体两翼四驱动”协同育人改革实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一体两翼四驱动” 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协同视域下工科研究生产学研用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泽辉 彭娅楠 +2 位作者 王峰 杨洁 赵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加强协同创新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完善产学研用是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培养机制的必然方式。当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实用成果匮乏... 加强协同创新是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完善产学研用是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培养机制的必然方式。当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实用成果匮乏、聚焦思考不足,究其原因,问题意识缺乏、知识来源单一、学习氛围封闭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为此,作者团队与行业企业联合建成太阳能光热产业示范基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示范为载体,以成果转化为驱动,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探索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尝试在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具有鲜明工科特色的“科技小站”,通过模式与实践的高效融合,充分释放研究生的内在创新要素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产学研用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实践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5
作者 孙晨晨 朱超 +1 位作者 董晓婷 冯立顺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第二课堂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文章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强调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文体活动... 第二课堂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创新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文章围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强调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思政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探究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提升第二课堂的立德树人作用,为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创新育人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
6
作者 刘迪 梁运江 +2 位作者 宗成文 李文海 金诗娜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章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为依托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日常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项目运行模式、科研项目运行模式等... 文章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分析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为依托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日常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实验项目运行模式、科研项目运行模式等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提升,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协同育人 联合实验室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公安院校智慧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三融合六协同”产学合作
7
作者 徐程 李强伟 付凤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对智慧交通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新工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变革等背景,提出基于“三融合六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 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对智慧交通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新工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变革等背景,提出基于“三融合六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推进公安实战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类应用警务人才,为公安队伍输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交通管理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流通系统构建思考
8
作者 全春光 方子玲 +1 位作者 吴堪 叶欣 《物流技术》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内外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现代化协同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并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 梳理了2018年以来国内外在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现代化协同四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并立足于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深入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效益低下、品牌竞争力不强以及现代化协同程度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冷链物流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发展对策,其重点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协同运作体系,构建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流通模式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协同创新
下载PDF
知识生产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丽静 延美丽 朱敬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3期61-73,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有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一轮改革经历了规模性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导向、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性知识导向、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协同创新导向三个阶段。改革重心在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有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新一轮改革经历了规模性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导向、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性知识导向、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协同创新导向三个阶段。改革重心在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明确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性特征,构建内外协同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人才规模结构,完善产教融合特征鲜明和跨学科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多重螺旋高质量保障机制,以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层次创新应用型战略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改革 知识协同创新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以农科类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甲成 刘婷 +5 位作者 舒英杰 胡能兵 艾昊 杨雪 许峰 程昕昕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随着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从国内外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入手,分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机制,调研地方高校现阶段农科类人才... 随着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从国内外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入手,分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机制,调研地方高校现阶段农科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政产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变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战略的能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 创新模式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作用过程和选择——以北汽新能源为例
11
作者 景睿 单捷飞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2期196-204,共9页
协同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存在“联而不融”等问题。为系统研究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作用过程和选择策略,遵循“总体描述-作用和选择过程分析-策略总结”的系统研究思路,选取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 协同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但存在“联而不融”等问题。为系统研究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作用过程和选择策略,遵循“总体描述-作用和选择过程分析-策略总结”的系统研究思路,选取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现状,展现了该企业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影响其绩效的实践过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下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策略组合,从而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企业 北汽新能源
下载PDF
“政校行企”协同视角下拔尖双创人才培育模式设计
12
作者 单子丹 朱蔓 郝帅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多元协同培育是加强新时代科学培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提升拔尖双创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培育协同性不足、培育体系未形成、培育方式不完全等问题,设计“政校行企”协同拔尖双创人才培育模式,涵... 多元协同培育是加强新时代科学培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提升拔尖双创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培育协同性不足、培育体系未形成、培育方式不完全等问题,设计“政校行企”协同拔尖双创人才培育模式,涵盖基础型“多样主体”协同培育手段、综合型“多种形式”协同培育体系、创新型“多方平台”协同培育方式三种模式,并给出具体的实施保障举措,所形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广形式的培育模式,可以为拔尖双创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校行企”协同 拔尖双创人才 培育模式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3
作者 陆明 桑宇鹏 +1 位作者 胡浙东 贾伟楠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探索。通过建立产业学院构筑多元协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元协同高水平育人师资队伍,创建多元协同校行企联动机制,从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 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探索。通过建立产业学院构筑多元协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元协同高水平育人师资队伍,创建多元协同校行企联动机制,从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和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搭建政、行、企、校产教融合联盟,探索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跨领域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多元协同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体系
下载PDF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以师范专业认证为背景
14
作者 范国富 李怡晗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以师范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为中心,合理地调整、安排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师范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培养过程...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以师范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为中心,合理地调整、安排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师范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文学类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师在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在深入解读经典文本的同时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文学类课程教学,既可以培养师范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模式 文学类课程 师范专业认证 协同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三社”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视角
15
作者 唐德祥 廖盛兴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2期28-39,50,共13页
探索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各地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重构了“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并基于合作博弈视角运用Sh... 探索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各地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重构了“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并基于合作博弈视角运用Shapley值法测算了协同创新模式下各个主体的利润分配,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社”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下,“三社”整体及其各个主体的福利均得到了改善;(2)供销社通过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三社”整体收益大幅提高;(3)信用社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了“三社”的整体收益。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地构建“三社”融合发展协同模式,发挥基层供销社销售主渠道作用,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社”融合发展 协同创新模式 合作博弈 SHAPLEY值法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 被引量:47
16
作者 冯叶成 刘嘉 张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7-70,共4页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创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卜琳华 安实 付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0-43,共4页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借鉴美国I/UCRC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协同创新的基础在于政府、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借鉴美国I/UCRC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高等院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协同创新的基础在于政府、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以项目合作构建创新系统内部紧密型组织结构,并在刚性纵向一体化的前提下充分采用柔性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协同创新 创新模式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李杉杉 高莹莹 鲍志彦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意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促进形成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型协同创新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剖析了国内高校专利... [目的/意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促进形成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型协同创新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对比了国内外高校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剖析了国内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专利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结果/结论]在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案例,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建议,最终形成了面向高校内部、面向协同创新产业链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三层螺旋上升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信息服务 模式 高校图书馆 协同创新 产业链
下载PDF
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瑞 李北伟 李扬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9,共8页
[目的/意义]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已经进入提升自我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智库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环境的新时代,研究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 [目的/意义]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已经进入提升自我专业化发展能力、提高智库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智库思想市场发展环境的新时代,研究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为地方智库协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界定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内涵,分析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做法与经验,探究地方智库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提出地方智库“元素变革+组织与空间维度转变”协同创新模式。[结果/结论]以党政复杂性决策需求为驱动力,从科学定位现代新型地方智库功能、高端智库和智库主体培育、地方智库战略联盟体构建、提档升级地方智库大数据中心、发挥党委政府的行政和地方思想市场双重调节作用等层面,提出新时代地方智库协同创新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智库 协同创新 制约因素 模式选择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程晓红 徐娟 +1 位作者 张利 罗轶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论述协同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国内现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包括课堂培养、教师指导、创新竞赛... 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论述协同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国内现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包括课堂培养、教师指导、创新竞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五种培养模式,对高校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