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Moralit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1
作者 Jianhua Hu Xinting Zho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people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it has been acknowledged tha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problem,where their personal morality does not match their prof...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people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it has been acknowledged tha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problem,where their personal morality does not match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In short,these students have rich and profou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their personal morality is lacking.Therefore,the attention to such a problem is called fo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new era,combs and expounds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 mor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new era,im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rom four dimensions-teaching materials,teachers,teaching methods,and evaluation,as well a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moral cultivation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morality
下载PDF
Yanan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2
作者 PAN Wen-long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8期199-199,315,共2页
The spirit of Yanan is the heirloo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practice of Yanan spirit i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 The spirit of Yanan is the heirloo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practice of Yanan spirit i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ure the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角下课程设置对大学生德育素养的影响研究--以经济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杰 朱红根 张利民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77-180,184,共5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学人才更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而,培养具备较高德育素养的经济学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良好的培养模式是提升经济学人才德育素养的主要推力,其中,课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学人才更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而,培养具备较高德育素养的经济学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良好的培养模式是提升经济学人才德育素养的主要推力,其中,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文在立德树人视角下,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课程设置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德育素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课程设置对高校学生德育培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高校应不断更新优化课程设置,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等方面提升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德育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素养 课程设置 大学生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蔡元培德育方法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启示
4
作者 李金华 韩小亚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2,70,共4页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工作,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创新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方式方法。蔡元培作为近代伟大教育家代表之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德育方法。从知行合一角度出发,蔡元培主张... 新时代推进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工作,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创新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方式方法。蔡元培作为近代伟大教育家代表之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德育方法。从知行合一角度出发,蔡元培主张以知识教育强化道德认知、以榜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以礼仪教育锤炼道德意志、以五育并举推动道德实践。新时代促进蔡元培德育方法的现代转型,要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促进知行合一道德实践、坚实榜样育人实践基础、加强礼仪文明养成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育人方法,进而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德育方法 大学生道德素养 启示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之需与纾解之策 被引量:3
5
作者 万馨 聂秦勇 易显飞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对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基点上高度契合,它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急... 新质生产力是以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对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基点上高度契合,它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高校思政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精神、强化科技素养、提升实践技能上持续发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之根;健全配套制度供给,奠定科技素养之基;拓展产学研实践平台,筑造创新能力之魂;提升毕业生胜任力,增强综合实力之核等方面协同推进,以培育新型劳动者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新质生产力 赋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7
6
作者 龚学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大学生 文化传承 文化育人 品质特色 文化再生
下载PDF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汪长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当前,科学家精神在高等教育场域的实践样态与理论样态之间出现功能性偏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不畅、弱化科学家精神育人力度,内涵揭示话语质感不够、降低科学家精神理论深度,思政课教学方式不够鲜活、影响科学... 当前,科学家精神在高等教育场域的实践样态与理论样态之间出现功能性偏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不畅、弱化科学家精神育人力度,内涵揭示话语质感不够、降低科学家精神理论深度,思政课教学方式不够鲜活、影响科学家精神融入效度等问题。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背景下,破解弘扬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元分裂现象,有赖强化“大思政课”载体与教育功能,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力探索与实践。科学家精神融入科学素养教育、培养“三种思维”,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扣好“人生首扣”,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砥砺“青春之我”,融入科研诚信教育、筑牢道德底线,融入科技实践教育、做到知行相济,是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目标,成为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场域和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究
8
作者 宋亚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7-139,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基于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需要。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契合点,可以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融入大学生的青春梦想,...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基于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需要。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契合点,可以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融入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将法治中国建设融入大学生的学习法治思想和提升法治素养。为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很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大学生 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下载PDF
“六要”视域下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培育探究
9
作者 张秀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59,共4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需要。新时代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单位应以“六要”为统领,紧跟时代步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需要。新时代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单位应以“六要”为统领,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上强化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筑牢政治素养;强化职业理想教育,深耕情怀素养;强化实践教育,锻造能力素养;强化学科知识教育,夯实知识素养;强化政策法规教育,增强自律素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升品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要” 思政教育专业 师范生 专业素养 政治素养 情怀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自律素养 品行素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初秀梅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内核,它是高等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的精神支点,是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信仰支撑,因此,将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先进的时代意义。...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内核,它是高等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的精神支点,是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信仰支撑,因此,将中国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先进的时代意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培育一批批具有深厚科学文化底蕴、高尚科研道德和扎实学术能力的大学生,基于此,高等学校可以通过课程、实践活动、校园环境、新媒体等多条途径发挥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思政育人功能,全面推动中国科学家精神进入高校校园,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培育未来献身中国科学事业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中国科学家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内涵及提升路径
11
作者 刘秀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高校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需求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高校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其新的要求,其价值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充分彰显,蕴涵的精髓在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中凸显了精神支柱、根本基础、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的效能,成为指导高校教师的科学理论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教育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意涵、机理与路径
12
作者 邵献平 马丹聃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将获得感作为映射大学生思政课质量的评判指标,是完成党和国家给予思政课教育者“立德树人”使命的客观需要。从个人德性形塑视角理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进而剖析其物我互动的合一性、身心受益的真实性与价值体验的超越性等特性... 将获得感作为映射大学生思政课质量的评判指标,是完成党和国家给予思政课教育者“立德树人”使命的客观需要。从个人德性形塑视角理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进而剖析其物我互动的合一性、身心受益的真实性与价值体验的超越性等特性,有助于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意涵。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机理由需要满足、认知整合、情感驱动、行为强化等四方面构成。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围绕引导个体合理需求、协调自我认知、发挥情感先导和强化实践体验等方面展开,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政课 获得感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探索
13
作者 马俊军 王贞贞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98-103,共6页
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对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概括与分析,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点多、线长、面广”的课程特点,选择Blackboard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 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基于对大学生接受心理特征的概括与分析,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点多、线长、面广”的课程特点,选择Blackboard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层面的设计,探讨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和主导,继而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接受心理特征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BLACKBOARD平台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14
作者 秦茜 许芝铖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认知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社会实践领域高校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缺乏正确认识、欠缺规范管理、专业指导匮乏、实践基地不足的问题。对此,应... 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认知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社会实践领域高校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缺乏正确认识、欠缺规范管理、专业指导匮乏、实践基地不足的问题。对此,应该坚持思想先行,做好科学筹划;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强化专业指导,提高研究能力;抓好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育人价值 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课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泉州高校传承发展南音研究
15
作者 陈晓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技术、网络直播、APP开发等方面,助推南音在泉州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文化传承 泉州高校 高校学生 南音传承 思想境界 道德修养
下载PDF
道德楷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6
作者 郭伟伟 程立涛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道德楷模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高尚品格、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运用道德楷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 道德楷模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载体。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高尚品格、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运用道德楷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冲击的有效之举,是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觉醒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之需。高校运用道德楷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知情意行的逻辑规律,围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阵地和社会实践维度重点展开,引导大学生将道德楷模所蕴含的先进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楷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大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德育路径探索
17
作者 杨艳红 杨振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6-100,124,共6页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自发组成的组织,大学生社团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德育工作的要求,具有可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德育价值。...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思政视域下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自发组成的组织,大学生社团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德育工作的要求,具有可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德育价值。立足于天津医科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方面的相关实践及其存在的系列问题,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社团德育教育的路径:加强社团规范性,完善社团体系;明确社团的发展目标,扩大影响力;加强社团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育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措施,为促进大学生社团发展、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德育教育 大思政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王清凤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0期53-56,共4页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首先阐述孝文化的内涵,分析...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首先阐述孝文化的内涵,分析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素质的原因,最后提出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策略,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素养和孝道意识,让孝文化行稳致远,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孝文化教育 孝道意识 思想品德素养 立德树人 社会 高校 家庭
下载PDF
异化与重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中的师生交往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玉驹 虞聪聪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师生交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得以展开和取得成效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师生交往,就没有真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但在当前的评价实践中,师生交往的本质深受工具化、单向化、管教化的价值驱使而呈现出空场、失当以及对话丧失... 师生交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得以展开和取得成效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师生交往,就没有真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但在当前的评价实践中,师生交往的本质深受工具化、单向化、管教化的价值驱使而呈现出空场、失当以及对话丧失等困境,以致评价应有的育人之本真被遗忘,和谐之美被解构,本体性价值被消解。推动师生交往的理念革新、主体确认和策略优化,是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价值回归、促进当代大学生德识德性德行生成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师生交往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评价体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春莉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和调查问卷统计全面评估课程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和道德观念培养方面表现良好,学生参与度和教材质量是评价课程有效性...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和调查问卷统计全面评估课程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和道德观念培养方面表现良好,学生参与度和教材质量是评价课程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该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评价体系 文化知识掌握程度 道德观念培养 学生参与度 教材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