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R&D alliances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艺馨 荷世平 吴学良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2年第3期360-366,共7页
Traditionally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classified into "hierarchy or market" or "equity or non-equity." However,such classifications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characterizing all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research an... Traditionally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classified into "hierarchy or market" or "equity or non-equity." However,such classifications may not be effective in characterizing all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 D) alliances.Therefore,the first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y there exist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managing R D alliances;the second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give strategic advice in choosing appropriate forms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 D alliances.Through the theoretical lens that integrate both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RBV),a model that focuses on six major factors is developed for determining governance structure choices,namely,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cultural difference,asset specificity,technology complementarity,appropri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firm's know-how,and trust.An R D alliance with higher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larger cultural differences,and greater concerns for protecting an individual's know-how is more likely to adopt non-integrated alliances as the governing structure.An R D alliance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asset-specificity,greater technology complementarity and greater trust among partnering organizations is more likely to adopt integrated alliances as the governing structure;an R D alliance in the face of lower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will tend to adopt integrated alliances.The more aligned the choice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with its determinants,the better the R D alliance will perform,and vice ve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control resource-based review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R& D alliance
下载PDF
数智化时代医联体信息协同治理框架构建及治理行动策略研究
2
作者 张子怡 李伟 陈渝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从数智化视角出发,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数智化时代医联体信息协同治理框架,为医疗数智化转型提供新思路。方法结合医联体现状与数智化发展趋势,从驱动、行动者、过程、行动、治理效能评价5个方面构建数智化时代... 目的从数智化视角出发,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数智化时代医联体信息协同治理框架,为医疗数智化转型提供新思路。方法结合医联体现状与数智化发展趋势,从驱动、行动者、过程、行动、治理效能评价5个方面构建数智化时代医联体信息协同治理框架。结果医联体涉及众多行动者,存在矛盾和障碍,通过分析各行动者在协同合作中的作用、过程和行为,总结出协调利益分配、完善信息沟通、创建多维激励和加强内外监督是促进医联体形成信息协同优势的关键行动策略。结论通过医联体信息协同治理框架构建和行动策略分析,以期降低“协同惰性”,提升“协同优势”,推动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行动者网络 协同治理 医联体
下载PDF
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旭 侯春青 王楚凡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I0013,I0014,共13页
伙伴间冲突普遍存在于战略联盟中,如何根据冲突的不同类型选取与之匹配的治理机制对联盟后续的运营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不同类型的伙伴间冲突(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契约治理机... 伙伴间冲突普遍存在于战略联盟中,如何根据冲突的不同类型选取与之匹配的治理机制对联盟后续的运营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不同类型的伙伴间冲突(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对联盟治理机制(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伙伴行为不确定性对上述选择决策的权变作用。选取国内制造业企业联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联盟面临建设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关系治理机制;而当联盟面临破坏性冲突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选择契约治理机制。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加强了建设性冲突与关系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而行为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了破坏性冲突与契约治理机制选择倾向性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联盟治理机制动态调整的理论研究,也为联盟企业在不同情境下对联盟治理机制进行适应性调整提供了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联盟治理机制 选择倾向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嘉 李红旭 胡丹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3-101,共9页
企业牵头引领联盟合作创新是国家发展所需、企业立身之本。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利用584份CEO与CTO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并探讨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企业牵头引领联盟合作创新是国家发展所需、企业立身之本。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利用584份CEO与CTO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并探讨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关系治理能力与联盟伙伴目标协同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联盟伙伴目标协同在关系治理能力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是重要的情境变量,能够正向调节联盟伙伴目标协同与知识转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治理能力 知识转移 协同创新理论 联盟伙伴目标协同 环境动态性
下载PDF
动态环境中联盟稳定性如何影响探索性创新——基于动态关系观的过程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洁 张宸璐 刘小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基于动态关系观揭示动态环境中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联盟稳定性可以促进探索性创新,伙伴知识分享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关系治理正向调节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契约治理正向调节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 基于动态关系观揭示动态环境中联盟稳定性对探索性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联盟稳定性可以促进探索性创新,伙伴知识分享在其中起中介作用;(2)关系治理正向调节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关系,契约治理正向调节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关系;(3)环境动态性、治理机制与联盟稳定性三重交互对伙伴知识分享与探索性创新具有不同作用。当环境动态性程度高时,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正向调节作用消失,而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伙伴知识分享的负向调节作用显现。与此同时,契约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消失,而关系治理对联盟稳定性与探索性创新的负向调节作用显现,不同治理机制有效性均会减弱。同样,伙伴知识分享的中介作用机制也会逐渐减弱。探讨联盟稳定性的价值情境,可为企业进行联盟构建与治理、促进探索性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盟稳定性 环境动态性 伙伴知识分享 联盟治理 探索性创新
下载PDF
服务型社会组织如何推动政策倡导?——基于拓展性倡导联盟框架的纵向个案分析
6
作者 杨宝 李万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政社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屡见不鲜,但服务型社会组织推动的政策倡导过程仍处于“黑箱”状态。基于拓展性倡导联盟框架,本文研究服务型社会组织创建政社合作联盟及其政策学习的过程与机制,基于纵向个案考察发现:第一,服务型社会组织以治理... 政社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屡见不鲜,但服务型社会组织推动的政策倡导过程仍处于“黑箱”状态。基于拓展性倡导联盟框架,本文研究服务型社会组织创建政社合作联盟及其政策学习的过程与机制,基于纵向个案考察发现:第一,服务型社会组织以治理现代化等“相对稳定参数”变革开启的政治机遇组建了松散的政社合作,并借力群团改革之“子系统外部事件”构建了以群团组织为纽带的紧密型政社合作联盟。第二,政社合作联盟以政策方案的“迭代递归”原则开展“试验性学习”,历经创投式示范探索、横向型对比试验、权威化推广扩散等阶段之后达成政策共识。第三,无论组建联盟还是政策学习,服务型社会组织与群团组织是关键的“双政策经纪人”,分别以“专业方案”和“网络中介”动员地方政府支持倡导联盟。研究结论为新时代社会组织的服务型政策倡导提供了理论解释,丰富了倡导联盟框架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社会组织 政策倡导 政社合作联盟 双政策经纪人
下载PDF
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研究
7
作者 邓君 宋先智 +2 位作者 程旭 邢艺丹 钟楚依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1,69,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明晰数字人文产业概念,探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与发展路径。[结论/结果]界定数字人文产品、数字人文产业概念,分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构建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模型,提出以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政府与行业协会/组织等知识主体要素的构建策略,并规划“放眼未来”“着力当下”“弯道超车”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产业联盟 知识流动 企业 高校 科研机构 政府 行业协会 组织
下载PDF
党组织领导的组织间网络何以形成?——基于W市F社区商圈党建大联盟的经验研究
8
作者 冷向明 陶珊珊 顾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党组织如何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促进合作网络的形成,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动态视角出发,追踪W市F社区商圈党建大联盟的形成过程,发现社区党委作为组织间网络形成的关键行动者,通过公共空间营造与... 党组织如何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促进合作网络的形成,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动态视角出发,追踪W市F社区商圈党建大联盟的形成过程,发现社区党委作为组织间网络形成的关键行动者,通过公共空间营造与社会资本培育塑造社区公共精神进而实现价值共创;通过行政吸纳与情感治理规范主体行为从而促进网络规则共建;通过合作生产与互惠交换增进共同利益以实现利益共享,成功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间网络并保持了该网络的“良善”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网络 党建引领 社区治理 商圈党建大联盟
下载PDF
公共价值计分卡评估下的社区平台组织建设研究——以S居民区“商居联盟”为例
9
作者 郑晓华 单昭 《秘书》 2024年第3期3-15,共1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性元素逐步进入城市社区,原本依靠血缘关系或文化习俗维系的社区邻里关系变得原子化、碎片化,社区各类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日益匮乏,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凸显。社区平台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性元素逐步进入城市社区,原本依靠血缘关系或文化习俗维系的社区邻里关系变得原子化、碎片化,社区各类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日益匮乏,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凸显。社区平台组织作为各方平等对话、交流、协作的载体,成为城市社区治理中化解矛盾的有力抓手。本文结合S居民区“商居联盟”平台组织的实践,总结平台组织的经验做法;建立公共价值计分卡模型,评估平台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联盟平台组织在价值目标设定方面行政化,解决专业性、复杂性矛盾的成效不足;在授权环境方面多元力量支持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在运作能力方面整合内外资源、化解矛盾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此,需要强化共同使命,增强组织向心力;加强内部建设,增强组织生命力;健全制度规范,增强组织稳定性,进一步优化联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平台组织 商居联盟 公共价值计分卡模型 社区治理
下载PDF
美国联盟体系数字治理互操作性提升及其战略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宏洲 夏梓方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65,156,157,共28页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持续提升在数字技术上的互操作性,这一趋势伴随着数字治理工具的普及而愈发显现。数字技术互操作性提升不仅体现为数字工具共享、数字技术标准趋同和数字信息跨国流动,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平台化建设打通了国家之间...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持续提升在数字技术上的互操作性,这一趋势伴随着数字治理工具的普及而愈发显现。数字技术互操作性提升不仅体现为数字工具共享、数字技术标准趋同和数字信息跨国流动,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平台化建设打通了国家之间的治理边界,使得各国从合作推动“数字治理”转向共享“基于数字的治理”。治理互操作性的提升将对联盟的凝聚力形态产生变革性影响,可能改变传统上主要基于外部威胁和有效制度设计的凝聚力形态,凸显基于内部兼容的联盟凝聚力形态。本文将这一过程视作联盟的内向化进程,伴随着数字化以及大模型通用化发展,联盟成员国间的国内议题相互嵌入、治理工具多国共享、治理模式走向趋同,成员国间的互动模式从传统的跨国协调模式转变为算法弥散模式。本文认为美国推动与其盟友技术互操作性的下一阶段,是实现基于国内治理互嵌的治理互操作性,进而使得美国联盟体系成员国凝聚力走向内向化进程,表现为高科技产业链重塑、情报信息实时共享、国内议题框架同质化等趋势,并在联盟内跨国战略协调、楔子战略效用、美国联盟伙伴国扩展以及国际格局阵营化等方面产生相应的战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操作性 基于数字的治理 治理互嵌 联盟内向化 战略效应
下载PDF
美国对华技术标准竞争:动因、举措与挑战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冠华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33,159,共25页
在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技术标准竞争已成为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具有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价值,美国对华技术标准竞争以确保美国的技术标准主导地位为主要目标,从而保护美国经济利益、保卫美国国... 在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技术标准竞争已成为美国对华科技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具有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价值,美国对华技术标准竞争以确保美国的技术标准主导地位为主要目标,从而保护美国经济利益、保卫美国国家安全以及维护美国价值观。在对华技术标准竞争的过程中,美国以话语攻势、制度改革、联盟组建为核心举措。在话语攻势维度,美国通过形象丑化与制度贬损对中国标准进行“污名化”,使中国标准在国际道义上受到谴责;在制度改革维度,美国通过增强政府对技术标准领域的干预力度与中国进行制度竞争;在联盟组建维度,美国以共同价值观为纽带组建技术标准联盟,寻求将中国排除在国际标准体系制定之外。然而,美国对华技术标准竞争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是美国政府对技术标准领域的干预具有限度,通过加强政府干预与中国进行技术标准竞争并未达成广泛的国内共识;二是美国与盟友在技术标准制定上存在分歧,特别是美欧对于技术标准主导权存在竞争。中国应坚定推行标准化战略,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时积极化解美国对中国标准的话语攻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技术标准 科技竞争 政府干预 技术联盟
下载PDF
少边主义、美式联盟及对多边经济治理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中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在多边进程受挫和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少边主义开始盛行,并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大国利用。在国际经贸领域,关键产业中的重要环节被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垄断,使得少边主义也能影响相关供应链布局的改变和规则的制定。少边主义的路径可分为... 在多边进程受挫和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少边主义开始盛行,并被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大国利用。在国际经贸领域,关键产业中的重要环节被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垄断,使得少边主义也能影响相关供应链布局的改变和规则的制定。少边主义的路径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近年来,诸多美式联盟体现为典型的封闭式,具有针对个别国家的战略工具定位,背离非歧视与全球化的原则,因此不仅不会成为多边主义的补充,反而会损及多边治理机制。即使作为被美式联盟针对的主要对象,中国仍然践行开放的少边主义和真正的多边主义,未来也应当充分利用好经贸大国的影响力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边主义 美式联盟 多边经济治理机制
下载PDF
美国构建人工智能联盟的动因、路径与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成昊 张丁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90-109,131,共21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核心议题,对它的掌控水平将影响一国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了增强对外影响力、提升大国竞争力和主导规则制定,美国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联盟,在国内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调跨部门协...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的核心议题,对它的掌控水平将影响一国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了增强对外影响力、提升大国竞争力和主导规则制定,美国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联盟,在国内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调跨部门协作及政府与学界、业界合作;在国际上以意识形态为引领,拓展人工智能多边合作机制,侧重与欧洲和印太地区国家的互动,重点发展军用人工智能。美国构建人工智能联盟将扩大全球“数字鸿沟”、加剧国际技术合作的意识形态化、损害全球治理机制,并通过产业“脱钩断链”、阻碍人工智能涉华国际合作、挤压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制约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联盟 拜登政府 全球治理 美国对外战略
下载PDF
协同治理:长三角高校联盟的现实境遇、建构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洋 刘星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高校突破省域校际界限组建长三角高校联盟,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现实之需,高校联盟运行遵循协同治理之径则是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内生规定性要求。观其现状,长三角高校联盟存在顶层政策供给缺位、联...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高校突破省域校际界限组建长三角高校联盟,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现实之需,高校联盟运行遵循协同治理之径则是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内生规定性要求。观其现状,长三角高校联盟存在顶层政策供给缺位、联盟趋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主体协同意愿偏离、协同监评弱化等现实困境,高校联盟迷失、松散、离析、失衡态势明显。面向未来,长三角高校联盟须有效嵌入协同治理思维,以协同治理目标、协同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路径、协同治理条件等要素结构为基础,厘清“为何-何谓-何为-借何”的建构逻辑,重构高校联盟协同治理新思路。沿循“前置-过程-后置”思维,建立入盟机制和组织机制、执行机制和调节机制、监评问责机制和退出机制,重建系统化长三角高校联盟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高校联盟 长三角 高等教育协同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的分析
15
作者 钱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48,共5页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鉴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一体性等特征,传统的科层制纵向线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市域产教联合...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鉴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一体性等特征,传统的科层制纵向线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新视角。基于协同治理的SFIC模型,以D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例,在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从初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等四个维度,系统剖析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协同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协同治理 SFIC模型 多元主体
下载PDF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类型选择与绩效关系研究
16
作者 林锦慧 姚芳 王冬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29,共5页
目的筛选影响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探讨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类型与绩效的匹配关系,为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对54家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编码分析,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50... 目的筛选影响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探讨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类型与绩效的匹配关系,为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对54家医疗机构医院管理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编码分析,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50家医疗联合体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检验、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疗联合体绩效及与治理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结果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为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无论何种医疗联合体治理结构类型,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均正向影响医疗联合体绩效。在产权型联盟治理结构下,交易频率对医疗联合体绩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资产专用性对医疗联合体绩效的正向影响,强化不确定性对医疗联合体绩效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理论 医疗联合体 治理结构类型 绩效
下载PDF
基于共同生产理论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实践——以深圳市D社区为例
17
作者 王光海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8,共12页
如何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基层治理研究和实践进展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深圳市D社区的“聚光联盟”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主体-动力”“行动-过程”“制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发现D社区社会治理项目整合了基层政府、社区、居... 如何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基层治理研究和实践进展中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深圳市D社区的“聚光联盟”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从“主体-动力”“行动-过程”“制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发现D社区社会治理项目整合了基层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同生产,并演化出基于共同生产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逻辑:遵循国家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创制逻辑、建构“差序-协同”的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制度化管理塑造高效的行动情境等。这一治理实践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共同生产理论 治理共同体 公共服务 聚光联盟
下载PDF
京津冀高校联盟治理的结构特征及优化策略
18
作者 刘毳 马廷奇 李兴国 《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京津冀高校联盟协同治理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强区域乃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审视和优化高校联盟治理,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指导联盟治理实践,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同。京津冀高校联盟的治理... 京津冀高校联盟协同治理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强区域乃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审视和优化高校联盟治理,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体系,进一步指导联盟治理实践,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同。京津冀高校联盟的治理模式为政策主导型,其合作网络结构具有内部联通性较好、以工科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主、同质高校间联系紧密、呈现出“整体+小”团体的模式等特征。京津冀高校联盟治理应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转变治理理念,丰富治理手段,拓展联盟主体,践行校企合作并强化异质高校间的稳定关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联盟 京津冀协同 高等教育治理 区域化 社会网络
下载PDF
菲律宾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19
作者 马宇晨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3期75-87,共13页
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在2023年出现新动向,对该国发展趋势和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值得关注。菲律宾国内政局迅速演变,执政联盟内部矛盾逐渐公开;反对派和左翼议员大力炒作“反杜”议题,杜特尔特盟友数量锐减;小马科斯推出多项... 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在2023年出现新动向,对该国发展趋势和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影响值得关注。菲律宾国内政局迅速演变,执政联盟内部矛盾逐渐公开;反对派和左翼议员大力炒作“反杜”议题,杜特尔特盟友数量锐减;小马科斯推出多项带有家族色彩的政策,继续扩大家族政治影响力。菲律宾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增速在东盟国家中位居前列;第三产业强劲复苏,旅游、外包和海外劳工产业为经济继续增长提供动能;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引发民众不满;农业和能源行业政策稳步落实,但见效尚需时日。小马科斯于年初访华,中菲双方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两国经贸合作逆势增长,但在管控南海分歧方面遭遇挑战。菲律宾大力发展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双边及多边安全合作不断深化,联合军演、巡逻规模扩大,频次增加,三国对菲律宾援助有显著增长。展望2024年,菲律宾政局将加速演变,马哈利卡主权基金可能成为政争焦点,选举暴力问题将对社会治理构成挑战;经济复苏的势头将继续受到全球不确定性的影响,遏制通货膨胀将得到民众普遍关注,支柱产业将受到地区局势和科技发展的挑战,重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有待观察;菲律宾与美国盟友体系的绑定将继续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将受到南海局势的牵动,在中美两个大国间保持“平衡”、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难度会继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国家治理 小马科斯 执政联盟 “新菲律宾” “美菲+”
下载PDF
集成创新企业与零部件开发商合作创新类型与治理结构匹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运生 高维 张利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4,共6页
从战略联盟视角,引入技术开发难度环境变量,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集成创新企业与零部件开发商之间不同合作创新类型与治理结构的匹配机制及对集成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探索型联盟与利用型联盟对集成创新企业自... 从战略联盟视角,引入技术开发难度环境变量,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集成创新企业与零部件开发商之间不同合作创新类型与治理结构的匹配机制及对集成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探索型联盟与利用型联盟对集成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探索型联盟更有利于提升集成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针对利用型联盟,股权治理结构比非股权治理结构具有优势;针对探索型联盟,非股权治理结构比股权治理结构具有优势。而且,零部件技术开发难度越高,越强化非股权探索型联盟及股权利用型联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型联盟 利用型联盟 联盟治理 集成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