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tracts and Keywords of Major Articles
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述评——兼论文学主题学学科确立问题
2
作者 彭定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王立新作《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文学“乱离重逢”之独特而丰富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在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上具有深远意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王立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 王立新作《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文学“乱离重逢”之独特而丰富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在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上具有深远意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王立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以其深度和广度为“王立主题学研究”的确立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对“乱离重逢”主题的系统性研究,王立不仅揭示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演变和发展,还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的文学和审美意义,以及它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离重逢 文化史 情感史 母题 主题学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3
作者 焦婕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38,共9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视与维护的言行并存,舆论严重撕裂,由此形成了思想舆论界的“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的论争,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之一。由此可以了解彼时国人对于西方新奇事物的排斥、选择与扬弃。许多优秀的外来事物就是在这种博弈中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借鉴,成为民众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则在这样的冲突、选择与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现象 近现代城市生活 中西文化论争 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法律史研究的法学化论纲
4
作者 孙康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7-69,125,126,共15页
作为法学学科体系中一门特征明显的交叉学科,法律史学可成为新文科理论与实践改革的优质素材,新文科理念的融入可有效提高法律史研究的科学性。法律史专业在国内法学院中的边缘化处境,不利于满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 作为法学学科体系中一门特征明显的交叉学科,法律史学可成为新文科理论与实践改革的优质素材,新文科理念的融入可有效提高法律史研究的科学性。法律史专业在国内法学院中的边缘化处境,不利于满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要求。法律史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要素与法律实践较为脱节;同时,其研究成果的碎片化和表象化等倾向,严重影响法律史研究的科学发展及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稳固,也就难以形成能够反映中国风格与气派的学术研究成果,削弱我国法律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认识新文科之于法律史研究的总体意义,并以新文科为标尺,检视当下法律史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把新文科作为促进法律史研究法学化的重要抓手,探索其着力发展的具体路径,切实推动具有自主性的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律文化 法律史学 法学理论 数字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资本创造文化”论题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文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
马克思围绕文化论题的着墨虽然不是很多,却在文化批判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唯物史观的语境中,马克思不仅准确揭示了文化的现实基础、实践内核及生成论特质,还科学地展示了文化范畴中蕴含着的物质和观念、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结构... 马克思围绕文化论题的着墨虽然不是很多,却在文化批判史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唯物史观的语境中,马克思不仅准确揭示了文化的现实基础、实践内核及生成论特质,还科学地展示了文化范畴中蕴含着的物质和观念、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结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资本创造文化”这一论题。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按照自己的面貌和增殖的要求创造了相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增殖型文化或牟利型文化,具体表现为崇尚物质至上的世俗文化、追求同质齐一的机械文化、强调个人利己的功利文化和吹捧形式正义的伪善文化等基本类型。“资本创造文化”是对资本在文化创造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文化从属于资本这一社会事实的学理性指认。马克思对于“资本创造文化”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于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文化批判。马克思的文化之思持久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对于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重大的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及其手稿 文化批判 资本逻辑 社会历史
下载PDF
从礼制史到社会文化史——礼仪研究的三个维度
6
作者 董乾坤 畅咏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154,共8页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地方和底层社会则几乎没有涉及。而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以“礼仪如何下乡”的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渐次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极大地拓宽了礼仪研究的视野,至今依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史 社会文化史 礼仪研究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青岛民间传说的地方性知识建构与价值表达
7
作者 曹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民间传说是流传于百姓中的当地文化的口语化表达与日常呈现。民间故事多以传承人口口相传的方式而存在,常常由某地区的居民集体传承。口传保留了民间传说的生动和戏谑特征,但是受制于传承人的讲述方式与民间知识储备而表现出极大的多样... 民间传说是流传于百姓中的当地文化的口语化表达与日常呈现。民间故事多以传承人口口相传的方式而存在,常常由某地区的居民集体传承。口传保留了民间传说的生动和戏谑特征,但是受制于传承人的讲述方式与民间知识储备而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是地方性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传达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追求。以口述史的方式对民间故事进行抢救性挖掘与保护,能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农耕文化 社会教化 口述史
下载PDF
从水利碑刻管窥清代济源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
8
作者 田占营 秦寿懋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 水利碑刻可以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特征。清代济源的水利碑刻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标识、社区合作精神的见证者和宣传教化的工具。从水利碑刻记载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清代济源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突显了基层社区在协作与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水利碑刻成为照见历史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化 济源地区 水利碑刻 基层社会治理
下载PDF
京族民歌的历史文化叙事
9
作者 刘荫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82-86,共5页
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防城港市的巫头、万尾、山心及北部湾沿海一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历史上主流社会对京族历史文化的叙述较少。这并不意味着京族没有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我叙述。该文在... 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防城港市的巫头、万尾、山心及北部湾沿海一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历史上主流社会对京族历史文化的叙述较少。这并不意味着京族没有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自我叙述。该文在对京族民歌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京族民歌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和叙述功能,既是该民族民众重要的情感表达工具,又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叙述着族群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关照京族民歌中京族的族群历史文化叙述,探讨民歌这一民族文化符号在民族历史文化叙述中的独特价值,对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族 民歌 历史文化 社会变迁 叙事 文化自觉
下载PDF
2023年国内拜占庭史研究综述
10
作者 邱鑫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190-194,共5页
拜占庭史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国内拜占庭史研究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是国内拜占庭史学显著发展的一年,我国学者不仅翻译、创作了大量的拜占庭史学著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从政体到地方治理、社... 拜占庭史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国内拜占庭史研究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是国内拜占庭史学显著发展的一年,我国学者不仅翻译、创作了大量的拜占庭史学著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从政体到地方治理、社会文化、军事、法律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该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了解国内拜占庭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这将有助于促进拜占庭史研究的多元化,拓宽拜占庭史学研究的视野,同时还将促进国内拜占庭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史 社会文化 军事 地方治理 法律 贸易
下载PDF
海外文化传播中的苏州符号——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
11
作者 孟祥德 陈利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一苏州典型文化符号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图景,分析其得以深度传播的原因,进而探讨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典型文化符号 苏州 海外传播 《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以好家风支撑良好社会风气的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童 张荣靖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33-135,共3页
好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支撑,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有助于深化好家风对社会风气发展的影响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好家风的基本原则,深入阐述好家风与良好社会风气的相关性,归纳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经由丰富家风传承活动、加强好家风... 好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支撑,长效机制的科学构建,有助于深化好家风对社会风气发展的影响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好家风的基本原则,深入阐述好家风与良好社会风气的相关性,归纳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经由丰富家风传承活动、加强好家风建设引导、更新家风内涵、融合净化社会风气等路径,有效改良社会风气,推进新时代社会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社会风气 长效机制 历史文化 群众性
下载PDF
《纵横交错的世界》中的多重创伤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凤英 李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阿莉·史密斯的《纵横交错的世界》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所遭受的多重创伤。运用创伤理论相关观点,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遭受的创伤进行剖析:亲历二战的梅和费伊余生被战争之伤笼罩,马克和巴尤德一家等社会边缘... 阿莉·史密斯的《纵横交错的世界》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所遭受的多重创伤。运用创伤理论相关观点,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遭受的创伤进行剖析:亲历二战的梅和费伊余生被战争之伤笼罩,马克和巴尤德一家等社会边缘群体遭受着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带来的创伤,对自我及热点的过度关注、老年人的生存困境等反映了现代人正经受的社会文化创伤。《纵横交错的世界》中对创伤的书写反映了阿莉·史密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突破生存困境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交错的世界》 创伤理论 历史 战争 身份认同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沟通古今与理解乡土中国——以费孝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丹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社会学方法探讨儒学,一直在儒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近年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学中国化的反思中,中国历史社会学的建构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必须结合这两个不同视角反思与推进历史社会学的儒学研究。20世纪初,西方社会... 以社会学方法探讨儒学,一直在儒学研究的现代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近年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学中国化的反思中,中国历史社会学的建构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必须结合这两个不同视角反思与推进历史社会学的儒学研究。20世纪初,西方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学科体系被引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在传统知识体系之外开拓了新的进路与方法。费孝通对中国社会的认知与研究,经历了早年对“历史作为方法”的否定和对“到实地去”的推崇,逐步转向对“历史”知识体系的关注,以及晚年对“历史作为方法”的肯定和强调。费孝通这一认知中国社会历程的转变,表明理解乡土中国需要沟通古今,而沟通古今之关键在于从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脉络中去理解中国,包括当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历史 社会文化 社会结构
下载PDF
母乳喂养的历史研究述评
15
作者 王馨钥 苏静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76,F0003,共7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医学史的社会文化转向,母乳喂养议题从医生和历史学家进入了社会史和文化史学家的研究视野。从方法、视角、史料等方面对日渐蔚然的母乳喂养历史研究的趋势加以评述,计量史学对婴儿死亡率、母乳喂养情况记录...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医学史的社会文化转向,母乳喂养议题从医生和历史学家进入了社会史和文化史学家的研究视野。从方法、视角、史料等方面对日渐蔚然的母乳喂养历史研究的趋势加以评述,计量史学对婴儿死亡率、母乳喂养情况记录的解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儿童史与女性史为母乳喂养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框架;母乳喂养作为一种深嵌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的选择,基于不同社会和文化语境的细致分析无不揭示了母乳喂养议题的复杂性;全球史强调不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性,为母乳喂养治理和政策的反思贡献了一种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医学史 社会史 文化史
下载PDF
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下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文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党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岁月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凝聚形成的特色文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丰富思想政治教... 党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岁月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凝聚形成的特色文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思政教育教学形式以及传承与弘扬党史文化。社会角色理论作为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其理论核心思想与研究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价值具有较高契合度。从高校学生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角度看,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这一举措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通过角色的思想认识、实践体验、学习途径等路径实行,实现共同蓄力推动党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角色 党史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7
作者 侯依琳 李英林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以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传承、研究阐发、创新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以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传承、研究阐发、创新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唯物史观 当代价值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文化史”检视与重构
18
作者 戴逢国 杨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话语体系中的“文化史”,要将其置于生产史、社会史的叙述框架和图景中,以社会历史观的视角进行考察。在理性主义统摄的年代,“文化史”的叙述主题是宗教史或政治史,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史,书写方式是一种“观... 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话语体系中的“文化史”,要将其置于生产史、社会史的叙述框架和图景中,以社会历史观的视角进行考察。在理性主义统摄的年代,“文化史”的叙述主题是宗教史或政治史,远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史,书写方式是一种“观念的历史叙述”。唯物史观立足社会实践性活动,从社会历史的深层结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认识文化现象,强调文化的历史作用,揭示文化的发展规律,从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彻底实现了文化观的革命,以“现实的历史叙述”对“文化史”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重构,最终实现了文化史观的革命性变革与历史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化史 文化史观 社会实践
下载PDF
苏俄心理学主流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19
作者 吴弦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的10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只在苏俄心理学体系内成为主流,但在其他所有国家都被边缘化,其根本性原因是苏俄社会及文化的独特性。20世纪2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 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的10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只在苏俄心理学体系内成为主流,但在其他所有国家都被边缘化,其根本性原因是苏俄社会及文化的独特性。20世纪2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标签和符号。在20世纪前半叶苏联的社会及政治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成为苏俄的主流心理学,这是维果茨基和其他一大批苏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苏俄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最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苏俄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维果茨基 鲁宾斯坦
下载PD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Forty Years of Research unde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20
作者 Chang Jianhua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3期402-428,共27页
In the wak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Chinese scholars have welcomed in the resurgence of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Looking back over the past 30-odd year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it could be said there exist... In the wake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Chinese scholars have welcomed in the resurgence of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Looking back over the past 30-odd year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it could be said there existed four general periods: A brainstorm period, an initial "beginning" period, a period of maturation and lastly an expansion period. From looking at the context of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t is clear that scholars researching Chinese social history were, from the beginning, focused on how exactly to define "society." This, however, resulted in much debate about the different concepts of social history itself. Though the matter has yet to be setded, the ultimate research objective for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is in its pursuit of truth.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dissolution of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viewpoint(s) establish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have also provided forth a new horiz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ical soci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ocial history economic reform new cultural hist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