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unoff and Sediment of the Taohe River and Its Driving Analysis
1
作者 Changquan ZHOU Hong MA +3 位作者 Jiantang XU Dengrui MU Yanbin LIU Xi L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5期79-86,90,共9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the Taohe River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Mann-Kendell mutation test method and ordered clusteri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the Taohe River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Mann-Kendell mutation test method and ordered cluste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the Taohe River from 1957 to 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sediment of the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the Taohe River was significant,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728-0.984.The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interval showed an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rend.The decrease rate of runoff was 133.82%-216.17%higher than that of Xiabagou station,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sediment transport was 250.49%-4766.33%higher than that of Xiabagou station.The mutation year of the Taohe River runoff occurred in 1986,and the maximum decrease was 35%.The water-sediment relationship curves of different periods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 discharge of the four stations changed abruptly around 1990,and the maximum re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utation was up to 73%,and the sediment discharge in the river channe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change of water-sediment relationship in the Taoh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aohe River runoff sediment discharge Water and sediment changes Water-sediment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的长江典型流域能沙关系模型及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路 李占斌 +4 位作者 于坤霞 李鹏 徐国策 丛佩娟 李斌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40,共13页
基于径流侵蚀功率概念建立流域能沙关系模型,可为长江流域泥沙变化精准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以长江典型流域及其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65—2018年金沙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和湘江流域3个典型流域逐日水沙数... 基于径流侵蚀功率概念建立流域能沙关系模型,可为长江流域泥沙变化精准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以长江典型流域及其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65—2018年金沙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和湘江流域3个典型流域逐日水沙数据以及万安和李子口2个典型小流域2014—2020年场次降水径流泥沙数据,采用径流侵蚀功率、径流量和降雨侵蚀力对比分析不同时空尺度水沙(径流量和输沙量)、雨沙(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和能沙(径流侵蚀功率和输沙量)关系的优劣性,解析能沙关系优越性,并识别能沙关系非一致性变化,从而改进能沙关系模型提高流域输沙量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3个典型流域及2个典型小流域,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沙关系的表现总是优于水沙关系和雨沙关系,在场次、月和年尺度修正的决定系数最大值分别可达到0.94、0.87和0.54。2)对于不同时间尺度,其流量序列中任意2个流量乘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较高时,第一个流量Q_(1)分位点总是接近1且第二个流量Q_(2)分位点在0.5附近或者高于0.5。基于径流侵蚀功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不同时空尺度流域输沙量,具有明显适用性。3)随着时间升尺度,水沙、雨沙和能沙关系逐渐变差,3个典型流域径流侵蚀功率和输沙量在一些月份上均存在显著变化趋势和显著突变点(P<0.05)。特别是在年尺度上,输沙量均为显著减少趋势(P<0.05),其能沙关系均表现出非一致性变化。4)水库建设和植被增加是导致流域能沙关系变差的重要原因,其均与输沙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01)。通过考虑水库指数和NDVI改进能沙关系模型的年决定系数(R^(2))可提高27.28%~97.62%。研究成果可支撑开发新的流域泥沙预报模型,服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径流侵蚀功率 能沙关系 长江流域 非一致性 水库指数
下载PDF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张国帅 邓安军 +2 位作者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的80.75%;年输沙量主要来自下游区间,其年均来沙量为9943.17万t,占总输沙量的48.12%。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水库运用对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而对流域年输沙量影响显著。金沙江下游出口水沙关系在1998、2010及2012年发生突变,主要原因为雅砻江、金沙江中游、下游干流上大型水库的拦沙运用,导致下游出口含沙量由1.82 kg/m^(3)逐步降低为1.31、0.86、0.01 kg/m^(3)。利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关系及沙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局部区间水库拦沙对流域总减沙量的贡献度。1998-2009年二滩水电站建成运行,金沙江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35.16%,雅砻江水库拦沙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为32.88%;2010-2012年金安桥等中游水电站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51.43%,金沙江中游、雅砻江、三堆子至白鹤滩区间和白鹤滩至向家坝区间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分别为21.54%、23.10%、30.67%、24.69%;2013-2021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99.37%,4个区间对来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9.64%、14.72%、12.34%、5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沙变化趋势 水沙关系 减沙贡献度
下载PDF
维持黄河流域水沙平衡的调控指标阈值体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春宏 张治昊 张晓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659,共13页
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与黄河水沙协同调控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的关键。因受气候、生态、地形地貌和强人类活动等多系统耦合影响,约束黄河水沙整体行为的分系统协调以及各单系统水沙关系协调的表征指标筛选及其阈值确定,一直是治黄实践的... 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与黄河水沙协同调控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的关键。因受气候、生态、地形地貌和强人类活动等多系统耦合影响,约束黄河水沙整体行为的分系统协调以及各单系统水沙关系协调的表征指标筛选及其阈值确定,一直是治黄实践的难题。基于维持黄河全流域水沙平衡,构建了黄土高原-干流河道-河口水沙协同调控三级指标阈值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果表明:(1)流域侵蚀防控指标阈值体系中,60%的林草梯田覆盖率下可致产沙的次降水量阈值为57 mm;可基本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有效覆盖率和梯田比阈值分别为60%和40%;淤地坝拦沙减蚀阈值为三级沟道控制率40%~50%。(2)河道水沙调控指标阈值体系中,近期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000 m^(3)/s,远期黑山峡水库建成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500 m^(3)/s;近期潼关高程调控阈值约为328 m,远期古贤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可冲刷下降至326 m左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阈值约为4 000 m^(3)/s。(3)考虑黄河三角洲淤蚀动态平衡,河口稳定沙量阈值约为2.6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流域水沙平衡 水沙调控 阈值体系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场次暴雨条件下濂水流域水沙关系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1 位作者 陈子惟 魏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探究场次暴雨条件下流域的水沙关系,该研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对象,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在场次暴雨条件下,分析不同洪水类型、不同时段下的水沙特征及水沙关系,... 为探究场次暴雨条件下流域的水沙关系,该研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对象,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在场次暴雨条件下,分析不同洪水类型、不同时段下的水沙特征及水沙关系,并对水沙滞回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流域120场暴雨洪水划分为3种类型,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Ⅲ型(短历时、小径流、低洪峰)、Ⅰ型(长历时、中径流、中洪峰)、Ⅱ型(中历时、大径流、高洪峰)。整个研究期划分的5个时段中,1996-2005年、2006-2020年的输沙特征值增幅较大,且单位径流的输沙能力大幅上升。不同洪水类型下的各水沙环路曲线比例差异较大;在不同时段下,逆时针型、“8”字型曲线分别在1996-2005年、2006-2020年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3.0%、55.6%,这与流域内果园大面积开发导致的沙源位置及数量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水沙管理及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场次暴雨 水沙关系 水沙滞回 产流产沙 洪水类型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宏才 张会兰 +1 位作者 夏绍钦 庞建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了探究金沙江流域控制水文站屏山站水沙序列的趋势及突变特性,量化不同驱动因素对水沙变化的贡献。基于金沙江流域1954—2016年径流和输沙数据,从长时期及场次事件两个角度揭示了水沙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63年间,径流量... 为了探究金沙江流域控制水文站屏山站水沙序列的趋势及突变特性,量化不同驱动因素对水沙变化的贡献。基于金沙江流域1954—2016年径流和输沙数据,从长时期及场次事件两个角度揭示了水沙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63年间,径流量年均变化速率为-1.16×10^(8)m^(3)/a;输沙量年均变化速率为-2.0×10^(6)t/a;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水沙序列在该年发生突变;(2)水沙关系的特征参数a值在1998年前后由上升改为下降趋势,退耕等坡面水保措施在1998年后发挥了重要作用;b值始终下降,河道影响因素始终发挥减沙作用;在场次降雨尺度上,流域径流-悬移质泥沙环路(C-Q环路)以顺时针形环路为主,表明坡面泥沙物源充足,是影响流域产沙的重要因素;(3)流域内降水、温度及NDVI与径流和输沙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人类活动与降水因素对径流量的贡献比为-1∶2,而输沙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对应的贡献比为-6∶1。综上,金沙江流域63年间的径流输沙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主要由于降水的变化,输沙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水沙序列 水沙关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濂水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1 位作者 余敏琪 戴余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7,217,共8页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 为深入分析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水沙变化机理机制。以赣南濂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5—202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水沙关系曲线、经验统计分析法等,分析水沙变化特征,建立不同时期水沙关系,并定量评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在年尺度,流域径流深、输沙量分别呈非显著下降和极显著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年和1995年。(2)与基准期相比,变化期不同时间尺度的径流深和输沙量波动更大,且水沙相关性均增强,表征外界人为干扰的参数(a)和河流本身输沙能力的参数(b)均增大。(3)在年尺度和场次暴雨尺度,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1%,101.1%和30.2%,69.8%,对输沙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0.5%,99.5%和-2.0%,102.0%。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的水沙合理调控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尺度 场次暴雨尺度 水沙变化 水沙关系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前期含水量对黄绵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淡彩虹 许欢欢 +3 位作者 王兵 张慧妮 李家明 马金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探究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产流产沙关系,以安塞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前期土壤含水量处理(5%,10%,15%,20%,25%,30%),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来系统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每个... 为探究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产流产沙关系,以安塞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前期土壤含水量处理(5%,10%,15%,20%,25%,30%),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来系统研究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每个含水量处理设置2个重复,坡面坡度为15°,设计雨强为90 mm/h,降雨历时为1 h。结果表明:(1)随着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幂函数减小,产流量线性增大。(2)坡面土壤流失量随前期土壤含水量增大呈幂函数增加,高含水量组(29.3%)土壤流失量分别是低含水量组(5.8%和10.6%)和中含水量组(15.3%,20.4%,25.1%)的86.1,8.9倍。当前期含水量接近饱和时,坡面侵蚀加剧,土壤流失量迅速增加。(3)不同前期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呈幂函数关系,当产流速率超过1.4 L/min,产沙量迅速增加甚至翻倍,呈“水大沙多”的特点。前期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入渗产流和改变径流泥沙关系双重作用来影响坡面产沙。因此,对黄绵土坡面而言,应注意防范连绵持久降雨后暴雨或特大暴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耕作、植被覆盖等措施维持适当土壤含水量使土层不饱和来减少侵蚀。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水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土壤含水量 产流产沙 产流产沙关系 初始产流时间 黄绵土
下载PDF
罕台川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归因
9
作者 赵江涛 赵广举 +3 位作者 穆兴民 陈朝良 王瑞东 张巧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74,共6页
[目的]研究孔兑典型支流降水、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以期揭示孔兑地区水沙演变驱动机制,探究孔兑入黄泥沙减少原因。[方法]以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典型支流罕台川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80—2018... [目的]研究孔兑典型支流降水、径流和输沙变化特征,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以期揭示孔兑地区水沙演变驱动机制,探究孔兑入黄泥沙减少原因。[方法]以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典型支流罕台川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流域1980—2018年的年降水、径流和输沙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探究水沙变化原因。[结果]罕台川流域降水呈非显著上升趋势,径流量呈非显著下降趋势,输沙量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年径流和年输沙均于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均径流量较突变前减少38.61%,而输沙量显著减少,较突变前减少80.61%。[结论]人类活动是罕台川流域水沙减少的主要因素,其对径流量及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60.38%和59.73%,而降水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9.62%和4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台川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归因分析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洪事件水沙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0
作者 叶子萱 赵广举 +2 位作者 穆兴民 高鹏 孙文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8,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洪事件水沙关系变化,探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流域水沙关系的调控,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孤山川、佳芦河和西川河流域1974—1989年和2007—2019年的洪水...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次洪事件水沙关系变化,探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流域水沙关系的调控,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的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孤山川、佳芦河和西川河流域1974—1989年和2007—2019年的洪水水文要素资料,采用线性函数分析了流域不同时期水沙关系变化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讨了径流指标(年径流深、平均洪峰流量和平均流量)和输沙指标(年输沙量、平均最大含沙量和平均含沙量)间的相关性,辨析了不同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07—2019年各流域次洪事件的年均径流深和年均输沙量较1974—1989年均显著减少(p<0.05),孤山川流域变化最大,分别减少56.48%,95.03%;佳芦河流域的年均输沙量变化不明显且年均径流深有所增加,主要由于该流域植被覆盖较差、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占流域比例小,加之近年来极端降雨量增加。[结论]各流域的水沙关系在经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发生显著变化,径流深-输沙模数线性关系减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尤其是大规模植被恢复使流域产输沙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径流和输沙变化的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洪事件 水沙关系 水土保持措施 归因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姚文艺 高亚军 +1 位作者 安催花 焦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而上中游水沙关系则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已发生突变,1986年发生的突变属上中游同时发生的第2次突变。从百年尺度看,黄河水沙变化在1960年以前主要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径流泥沙系列随降雨丰歉而出现相应的丰枯变化,之后黄河水沙变化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影响,尽管不同时段降雨有丰歉变化,但径流量、输沙量都持续减少;近百年内年输沙量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年径流量趋势度的绝对值,中游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上游的;近30年是黄河水沙百年尺度中最枯的时段,其变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来水来沙量不断显著减少,水沙变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泥沙主要减于中游而径流主要减于上游,水沙年内分配趋于均匀,来沙系数趋于降低,水沙搭配关系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尺度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水沙变化 减水减沙 黄河
下载PDF
降水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晏清洪 原翠萍 +3 位作者 雷廷武 雷启祥 张满良 苏广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9-16,共8页
流域水沙关系对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的响应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1987—2010年的水文泥沙数据,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采用双累积曲线... 流域水沙关系对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的响应可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1987—2010年的水文泥沙数据,用Mann-Kendall法检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系,探讨降水量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和水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是流域产流和输沙的主要影响因素。桥子东沟在1987—2006年和桥子西沟在1987—2010年时期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降水量变化、坡面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桥子东沟在2007—2010年期间的年单位径流输沙量显著减小,表明流域水沙关系发生显著改变,这是由于2006年建设的淤地坝通过拦蓄径流泥沙和减少下游沟道侵蚀,导致流域减沙比例大于减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径流 输沙 水沙关系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保措施及植被对流域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郑明国 蔡强国 +1 位作者 王彩峰 刘纪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3,共7页
根据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的特点,认为次暴雨的产沙模数和径流深可用线性正比关系式来表示,关系式中比例系数表示流域单位径流深的输沙能力、次暴雨过程中流量超过临界值后的稳定含沙量以及流域历次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在此模型基础上,以... 根据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的特点,认为次暴雨的产沙模数和径流深可用线性正比关系式来表示,关系式中比例系数表示流域单位径流深的输沙能力、次暴雨过程中流量超过临界值后的稳定含沙量以及流域历次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在此模型基础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的两个毗邻地貌相似的两条沟为研究区,其中一条沟为经治理而另一条则未治理。探讨各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及植被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流域和非治理流域具有相同的水沙关系,被治理沟的植被等坡面措施在流域尺度上仅通过减水来减沙。这主要是因为植被等坡面措施不能显著改变沟道的输沙能力,且由于植被不能很好地控制沟谷侵蚀和重力侵蚀,使得水流进入沟道后又会获取充足的泥沙补充,达到和治理前相同的径流输沙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在仅有植被和其它坡面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治理流域的减沙率可用减水率来估计。本文的实际计算表明,在多年平均尺度、年际尺度和次暴雨尺度这一方法都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植被 水保措施 尺度
下载PDF
1950-2011年黄河干流水沙关系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赵玉 穆兴民 +1 位作者 何毅 蒋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黄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50余年来黄河流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 采用黄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50余年来黄河流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沙关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唐乃亥站径流量和输沙量无长期变化趋势,黄河干流自兰州以下各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借助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与输沙量双累积曲线知,2000-2011年无降水影响时的累积减沙量为61.602亿t。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正相关关系,沿程各站相关系数r∈(0.512,0.664),不同年代水沙关联性有较大差别。黄河上中下游之间径流量、输沙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5,0.904)、r∈(0.887,0.918)。不同年代中游来水来沙量对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在2000-2009年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双累积曲线法 黄河干流
下载PDF
野外不同被覆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春霞 肖培青 +2 位作者 甄斌 申震洲 焦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1,36,共5页
利用野外原型坡面开展径流冲刷模拟试验,定量研究9L/min和20°条件下裸坡坡面、人工草被坡面和自然修复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修复坡面比人工草被坡面减水减沙和增加入渗的作用更明显,和裸坡相比,自然修... 利用野外原型坡面开展径流冲刷模拟试验,定量研究9L/min和20°条件下裸坡坡面、人工草被坡面和自然修复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修复坡面比人工草被坡面减水减沙和增加入渗的作用更明显,和裸坡相比,自然修复坡面的产沙量比裸坡减少89.76%~98%,径流量减少46.97%~53.30%,坡面入渗率比裸坡高114%~126.54%;对于人工草被坡面来说,产沙量比裸坡减少约95%,径流量减少不足20%,入渗率比裸坡高约50%。(2)在3种立地类型条件下,产沙和径流、产沙和阻力系数的关系均呈负相关关系,但与裸坡和人工草被坡面相比,自然修复坡面的产沙径流关系、产沙和阻力系数关系的相关性较弱,这可能与其坡面近地表覆盖情况较复杂有关,因此其坡面水沙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原型坡面 自然修复坡面 径流冲刷
下载PDF
流域系统径流侵蚀链内泥沙输移的空间尺度效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乐涛 李占斌 +1 位作者 王贺 肖俊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7-94,共8页
尺度问题在地貌过程及水文模拟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小流域为例,基于毛沟-支沟-干沟尺度序列典型水文站的实测径流泥沙数据,分析流域系统基于事件的径流侵蚀链内泥沙输移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基于侵蚀... 尺度问题在地貌过程及水文模拟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小流域为例,基于毛沟-支沟-干沟尺度序列典型水文站的实测径流泥沙数据,分析流域系统基于事件的径流侵蚀链内泥沙输移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基于侵蚀链毛沟-支沟-干沟不同空间尺度的平均输沙模数、平均含沙量、最大含沙量分别依次为3 912、3 285、3 522 t/km2,497、524、679 kg/m3,639、634、800 kg/m3,且在流域系统中均保持空间上的不变性;2)与单一力学指标相比,引入洪峰流量项的水流功率、单位面积径流能量及水流能量等复合能量指标能更好地描述侵蚀链不同尺度内及尺度间水沙关系;3)侵蚀链的输沙量主要取决于径流量,而洪峰流量能更好地解释侵蚀链内不同尺度径流输沙的差异,在侵蚀输沙的预测变量中引入表征径流变率的指标会提高中小型产沙事件泥沙预报的可靠性;单位洪峰流量(增加1 m3/s)引起的输沙增量是单位径流量(增加1 m3)增沙作用的875倍以上,欲消除侵蚀链内上下游径流输沙的空间尺度效应,则需将对应的洪峰流量比调控至5‰以下,或将对应的径流能量比调控至600以下;4)侵蚀链内上游含沙水流对下游的泥沙输移影响有限,随流域面积增大,含沙水流的空间尺度效应降低,输沙模数>300 t/km2的大型侵蚀产沙事件尤为明显。分析结果突出了流域系统径流侵蚀的过程特性和洪水调控可能引起的巨大减沙潜力。因此,针对高含沙水流,侵蚀链内泥沙调控及其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评估和功能评价亦应基于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揭示径流调控系统的水土保持意义、推动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精细化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径流 侵蚀 空间独立性 尺度间水沙关系 洪水调控 泥沙调控 减沙效益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不同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郑明国 蔡强国 陈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572-3581,共10页
根据晋西离石试验站的观测结果和相关文献的数据,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坡面小区、全坡面、小流域及中大流域4个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对梁峁坡坡面小区言,由于植被提高了土壤抗蚀性,因此植被不仅通过减水来减沙,也通过改变水... 根据晋西离石试验站的观测结果和相关文献的数据,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对坡面小区、全坡面、小流域及中大流域4个空间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对梁峁坡坡面小区言,由于植被提高了土壤抗蚀性,因此植被不仅通过减水来减沙,也通过改变水沙关系来减沙。但在全坡面尺度,土壤侵蚀以沟蚀为主,由于植被措施难以改变沟道的各种水利参数,也难以有效控制切沟沟壁的重力侵蚀,导致水流进入沟道后仍然可以获取充足的泥沙,因此认为植被不会改变全坡面尺度的水沙关系。同样对于各级流域,由于植被措施难以改变沟道的输沙能力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泥沙来源充沛的特点,因此植被措施也不会改变其水沙关系,植被的减沙效应仅通过减水来实现。对离石试验站的一对水土保持对比沟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沟道已有茂密植被生长的情况下,高含沙水流的输沙能力也没有改变,这使得两者的水沙关系统计上可以认为完全一致。由于大流域水沙关系主要取决于沟道或河道的特性,而植被等坡面措施很难改变沟道或河道特性,因此认为流域尺度越大,植被越难以改变其水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植被 尺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河径流与输沙关系演变及其相关科学问题 被引量:18
18
作者 姚文艺 高亚军 张晓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近年来黄河水沙发生急剧变化,对黄河治理开发的决策与实践带来重大影响,成为水科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径流与输沙关系演变特征对于揭示水沙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百年黄河降雨、径流和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结... 近年来黄河水沙发生急剧变化,对黄河治理开发的决策与实践带来重大影响,成为水科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径流与输沙关系演变特征对于揭示水沙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百年黄河降雨、径流和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结合实地调查,揭示了黄河径流泥沙关系变化特征与规律,并提出了深化认识黄河水沙变化机理所面临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变化经历一个由渐变到“剧变”的过程;径流量、泥沙量大幅减少且多数支流降雨天然径流关系发生变化,而实测径流泥沙关系却没有明显变化,即不少支流存在着径流泥沙减少的“量”变和径流与输沙关系“质”变的不协同现象;径流、泥沙变化在时间尺度上不具有完全的同步性,水沙变化并没有改变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性。径流与输沙关系演变是一个非线性复杂过程,需要对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流域系统水沙情势预测理论与方法、水沙变化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黄河输沙量减少的约束度量、黄土高原产流机制变化及其临界等科学问题开展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差异度指标 水沙变化 产流机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一斌 李九发 +3 位作者 赵军凯 姚弘毅 郭小斌 陈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8,共9页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8.96×10^(11)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t,汉口站为3.59×10~8t,大通站为3.90×10~8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t,汉口站为1.17×10~8t,大通站为1.52×10~8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流 输沙量 径流量 水沙关系 三峡工程
下载PDF
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董耀华 惠晓晓 蔺秋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建立了河道水沙量、水沙影响因子与水沙关系之间的联系,归纳了年径流量与输沙量的4类分析方法:频率统计法、适配线拟合法、相关分析法和累积曲线法。以长江干流河道控制水文站寸滩、宜昌、监利、汉口和大通19502005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初... 建立了河道水沙量、水沙影响因子与水沙关系之间的联系,归纳了年径流量与输沙量的4类分析方法:频率统计法、适配线拟合法、相关分析法和累积曲线法。以长江干流河道控制水文站寸滩、宜昌、监利、汉口和大通19502005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初步分析了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分析表明:①长江干流河道水量沿程增加、沙量沿程变化不大,沙量变化比水量变化约大10倍,水沙关系沿程减弱;②1950 2005年间,长江干流河道年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年均减小约1%,1990年后呈明显减小趋势,2000年后呈加速减小趋势;③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是控制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135 m水位运用期)坝下游水沙变化及河道冲刷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大于工程的调水调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水沙关系 长江干流河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