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spectral index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被引量:16
1
作者 Lin Dou Hong-mei Gao +1 位作者 Ling Lu Wen-xiu Cha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4年第1期53-56,共4页
BACKGROUND: The bispectral(BIS) index is a processed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parameter with extensive validation and demonstrated clinical utility.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S inde... BACKGROUND: The bispectral(BIS) index is a processed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parameter with extensive validation and demonstrated clinical utility.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S index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in the ICU.METHODS: A total of 208 patients with coma in the ICU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BIS valu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I, BIS value 0 to 20; group II, BIS value 21 to 40; group III, BIS value 41 to 60; and group IV, BIS value greater than 60. The difference in BIS value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was stratified into consciousness, coma, vegetative state, and brain death. Subsequently, the best cut-off score of BIS values calculated for determi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IS value and mental state was proposed.RESULT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e and APACHE II scor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P>0.05). An invers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BIS value and mental state(r= –0.749, P=0.00). According to the ROC curve, as BIS value was greater than 42.5, there were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conscious-coma patients.CONCLUSION: BIS valu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in ICU, and BIS value can be a useful marker for estimating the prognosis of comato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pectral index coma PROGNOSIS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孟发财 郭宝瑞 李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0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5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35例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共有37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7.41%。发生组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比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未发生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Caspase-1、IL-18、IL-37水平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较高,入院时GCS评分低及Caspase-1、IL-18、IL-37水平高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通过对患者GCS评分、Caspase-1、IL-18、IL-37进行监测,可早期诊断术后脑梗死,防范术后误诊误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半胱氨酸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7
下载PDF
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锋 吕雅飞 盛义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醒脑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意识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GCS)]、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ndegaard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CA-Vm、VICA-Vm、Lindegaard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有效调节颅内外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活血醒脑汤 法舒地尔 中国卒中量表 GLASGOW昏迷评分 Lindegaard指数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指数联合血清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明 张宏颖 +2 位作者 杨秋兰 张霞 黄开飞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探究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rSIG)指数联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40例,根据患者受伤... 目的探究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rSIG)指数联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40例,根据患者受伤28 d后的生存情况,分成存活组(120例)和死亡组(2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清FIB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rSIG指数及血清FIB、CRP水平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SIG指数联合血清FIB、CRP水平对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FIB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2.2±0.4)g/L比(2.9±0.5)g/L],CRP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36±8)mg/L比(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存活组患者血清FIB水平高于死亡组[(2.3±0.4)g/L比(1.6±0.4)g/L],CRP水平低于死亡组[(34±8)mg/L比(47±8)mg/L],rSIG指数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IB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446,P<0.001),与rSIG指数呈正相关(r=0.473,P<0.001);血清CRP水平与rSIG指数呈负相关(r=-0.536,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IB、CRP、rSIG指数均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均P<0.05)。rSIG指数联合血清FIB、CRP水平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均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88.33%。结论多发伤患者血清FIB水平下调,CRP水平上调,二者联合rSIG指数对多发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指数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指数联合血清指标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作者 张明 张宏颖 +2 位作者 杨秋兰 张霞 黄开飞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探讨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rSIG)指数联合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 目的探讨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rSIG)指数联合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对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19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MODS将其分为无MODS组(98例)和MODS组(96例);MODS组再根据患者受伤后28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各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rSIG指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IG指数联合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ODS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无MODS组[(14±3)mg/L比(9±3)mg/L、(4.5±1.0)g/L比(3.0±1.0)g/L、(32±6)mg/L比(2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52、10.079、12.883,均P<0.001)。死亡组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rSIG指数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rSIG指数是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rSIG指数联合检测预测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64,敏感度为84.09%,特异度为96.15%,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多发伤合并MODS死亡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显著上升,rSIG指数显著下降,以上指标联合对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反向休克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乘积指数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与昏迷患者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涛 张明 +4 位作者 钱俊英 解建 徐拥庆 姜志明 杨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判定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5例ICU病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 h内行BIS监测,同时行GCS评分和GCS-匹斯堡(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BIS与GCS评分、GCS-Pittsburgh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IS与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820、0.873;预后良好者BIS显著高于预后不良者(P<0.01)。结论 BIS监测在评估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昏迷程度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红蛋白与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邬刚 吴海燕 +2 位作者 战丽萍 李建辉 王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108-113,共6页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红蛋白(Ngb)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急性期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71例,入院24 h后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评价病情为轻型36例、中型19例、重型16例;血肿体积<10 ...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红蛋白(Ngb)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急性期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71例,入院24 h后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评价病情为轻型36例、中型19例、重型16例;血肿体积<10 ml 39例、10~40 ml 16例、>40 ml 16例。患者入院后12 h(T_1)、24 h(T_2)、48 h(T_3)及72 h(T_4)采用ELISA检测血清Ngb和HIF-1α,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比较不同病情、血肿体积及预后的患者各时间血清Ngb、HIF-1α。结果随着时间延长,不同病情、血肿体积及预后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gb、HIF-1α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中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_1~T_4时间血清Ngb、HIF-1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且重型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血肿体积>40 ml、10~40 ml的颅脑损伤患者T_1~T_4时间血清Ngb、HIF-1α水平均高于血肿体积<10 ml,且血肿体积>40 ml升高更明显(P<0.05)。死亡的颅脑损伤患者T_1~T_4时间血清Ngb、HIF-1α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gb、HIF-1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其水平变化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 脑红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肿体积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下载PDF
成人急性脑损伤脑电双频指数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7 位作者 费智敏 陈丽 蔡佩浩 王静予 邱峰 孔令军 许乐宜 龚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的相关性,探讨BIS值评估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法,收集89例成人急性脑损伤患者GCS和BIS值,计算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的BIS平均值,对BIS与GCS值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绘制诊断GCS<9和诊断GCS<13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81.29±7.29、69.32±8.50、45.79±12.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值与GCS值呈线性正相关(R2=0.825,P<0.01),回归方程BIS=4.23×GCS+22.22。诊断GCS<9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0.963,截断点BIS=63.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32,特异度=0.933);诊断GCS<13的ROC曲线:AUC=0.933,截断点BIS=71.6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905,特异度=0.85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BIS值与GCS值呈显著正相关,作为一种连续、实时、客观的方法,BIS可成为新型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和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曹樱花 赵毅 赵晓辉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质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的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免疫功能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质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的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支持7d时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7d时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脑外伤 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评估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浩 周承惇 +2 位作者 陶珍 王婴云 黄晨达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3期56-57,共2页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评估脑干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脑干出血昏迷患者45例,在入院24h内予以BIS监测,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观察患者在6个月以后的...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评估脑干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脑干出血昏迷患者45例,在入院24h内予以BIS监测,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观察患者在6个月以后的预后情况,分析BIS值与GCS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IS和GCS之间呈正相关(r=0.821,P<0.05),BIS值随着GCS评分值的增加而增加,而死亡率逐渐降低;死亡率、植物状态率以及意识恢复率均与BIS呈正相关(P<0.05),预后越差,其BIS值越低(P<0.05)。结论 BIS是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昏迷 脑电双频指数 预后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ICU颅脑术后患者头部压力性损伤及昏迷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天英 陈韫琴 +3 位作者 梁本禧 廖伟燕 林婷 陈晓燕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头部压力性损伤及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入住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ICU行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颅脑术...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头部压力性损伤及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入住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ICU行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颅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头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0%,略低于常规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1.30±3.04)分和(9.10±3.65)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7.40±2.84)分和(8.20±3.47)分,且观察组护理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颅脑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GCS评分,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颅脑手术 头部压力性损伤 昏迷指数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急性脑损伤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书国伟 张珏 费智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估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程度的可行性,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B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共收集330例ABI患者的...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估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程度的可行性,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B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双盲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共收集330例ABI患者的GCS和BIS值,分别计算轻、中、重程度ABI的BIS平均值(BISMEAN),BIS和GCS数值行双变量直线回归,分别绘制诊断非轻度ABI(GCS<13)和诊断重度ABI(GCS<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轻、中、重度ABI患者的BISMEAN分别为75.46±12.94、64.30±12.56、50.37±16.90,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和GCS数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446, F=264.374,P<0.01),回归方程BIS=2.96 GCS+33.77。诊断非轻度ABI(GCS<13)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35(P<0.01),最佳截断点BIS=72.7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689,特异度=0.840);诊断重度ABI(GCS<9)的ROC曲线: AUC=0.846(P<0.01),截断点BIS=65.8时敏感度+特异度最大(敏感度=0.721,特异度=0.861)。结论 ABI患者的BIS和GCS数值显著相关。BIS可有效地评估ABI程度,连续、实时的BIS监测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相关性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克 蔡少明 +2 位作者 邱平华 谢乐辉 李汉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收治的7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目的探索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收治的7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甘露醇使用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肿排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7天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残留量、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肿排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内出血患者实施颅内压监测下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侧脑室穿刺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并发症 血肿排空率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开颅术后患者意识障碍预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桂云 福利 陈律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患者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护士早期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方法对63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患者,记录术后6 h内每小时BIS监测值(BISmax)、道格拉斯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患者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护士早期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方法对63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患者,记录术后6 h内每小时BIS监测值(BISmax)、道格拉斯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动反应评分(GCS-M)及术后24 h意识状态。根据患者术后24 h是否清醒分组,计算两组BISmax、GCS-M及BISmax对术后24h意识障碍的预测概率(PK)。结果术后24 h清醒患者57例,未清醒6例;清醒者GCS-M评分均为6分,术后6 h内BISmax预测术后24 h意识障碍的PK值为0.69~0.86。结论监测BIS可作为开颅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辅助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意识障碍 昏迷指数 预测概率 护理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锦珍 吴惠平 +2 位作者 周仲辉 朱彩云 林育青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8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SI)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意义,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SI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 目的 探讨脑状态指数(CSI)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意义,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SI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总结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CSI评分越高,CPIS评分越低,CSI与CPIS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CSI和CPIS评分对脑外伤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状态指数 脑外伤 昏迷 肺部感染 护理
下载PDF
Narcotrend指数对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量化评定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映玉 陈宇冲 +3 位作者 潘挺军 黄寿新 肖百芳 罗文滔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Narcotrend指数对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量化评定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2例重症昏迷患者,分析刺激前NT与APACHEⅡ、GCS评分相关性、刺激前后NT与GOS评分相关性、刺激前后NT预... 目的:分析Narcotrend指数对昏迷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量化评定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2例重症昏迷患者,分析刺激前NT与APACHEⅡ、GCS评分相关性、刺激前后NT与GOS评分相关性、刺激前后NT预测患者预后。结果:刺激前患者NT值为(56.62±25.59),GCS为(4.55±0.80)分,APACHEⅡ为(28.57±7.46)分,刺激前NT与GCS评分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881,P<0.001),与APACHEⅡ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0.-952,P<0.001),刺激后患者NT值为(61.72±29.87),GOS为(2.43±1.35)分,刺激前后NT与GOS评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r=0.836,P<0.001,r=0.,905,P<0.001),刺激前NT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可信区间为0.833~0.999,预测昏迷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截点为59.67,此时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1.4%,漏诊率为7.1%,误诊率为28.6%,刺激后NT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57,95%可信区间为0.000~1.000,预测昏迷患者良好预后的最佳截点为74.58,此时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2.9%,漏诊率为2.7%,误诊率为7.1%,刺激前后患者NT值预测昏迷患者良好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0.957均>0.9,NT值预测昏迷患者良好预后准确性较高。结论:昏迷患者的Narcotrend指数与GCS、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均能够用来评价患者的意识程度以及评价昏迷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刺激后NT值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灵敏度、特异度较刺激前NT值均提高,且漏诊率和误诊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COTREND指数 昏迷 意识障碍 预后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颅脑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的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其指导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凡菊 陈莉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其指导意义。方法:行开颅手术后仍昏迷而送ICU监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进行24 h BIS监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其指导意义。方法:行开颅手术后仍昏迷而送ICU监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进行24 h BIS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强呼吸道、导管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不同预后患者BIS值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析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反应水平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半年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预后良好患者的BI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少于预后不良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正相关关系,BIS值与反应水平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BIS监测可有效反映患者脑功能障碍程度和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血肿清除术 脑电双频指数 干预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健 刘建民 +1 位作者 刘勇 周竹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诱发电位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诱发电位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1)幕下脑出血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幕上脑出血患者(P<0.01),后循环脑梗死患者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VEPP100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2)脑卒中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1)。(3)脑卒中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引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P15、N20、P25和P40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诱发电位 中国卒中量表 BARTHEL指数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
下载PDF
以抽搐或昏迷为临床表现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军喜 马勇 +3 位作者 孙晓月 李毅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分析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NPSLE患者的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为NPSLE的患者92例,其中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起病的NPSLE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其余6... 目的分析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以利于提高NPSLE患者的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确诊为NPSLE的患者92例,其中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表现起病的NPSLE患者27例作为研究组,其余65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性别、年龄、是否为首发NP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受累系统(肾、血液、心肺、皮肤黏膜、消化道)、合并感染、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脑脊液/血清氯比值、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补体C4、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双链DNA抗体、治疗方案、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特点。结果研究组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06/L:91.84±25.37比279.52±101.12,P<0.01)。研究组皮肤黏膜受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1%(4/27)比1.54%(1/65),P<0.05〕。研究组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大于对照组(0.12±0.02比0.04±0.01,P<0.05),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0.55±0.17比0.70±0.20,P<0.01)。研究组MRI阳性率大于对照组〔81.48%(22/27)比55.38%(36/65),P<0.05〕;其余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数少、皮肤黏膜受累、脑脊液/血清蛋白比值增大,而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减少,MRI结果阳性是以抽搐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脑脊液指标检测 昏迷 抽搐
下载PDF
院前指数法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伟燕 黄善华 刘路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究院前指数法(PHI)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入住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 目的探究院前指数法(PHI)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入住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PHI评分表及GCS对每位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后期采用PHI联合GCS进一步分级,并与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分级进行比较,以探究其评估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0例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入院治疗患者,其中188例患者治愈出院,占94.0%;3例患者死亡,占1.5%;9例患者致残,占4.5%。PHI联合GCS评分为(5.53±3.80)分,ISS评分为(13.74±6.27)分。使用PHI联合GCS和ISS评分对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伤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等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I联合GCS和ISS评分法均能够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结论PHI联合GCS评分能够较好地评估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的病情,提供及时、精准的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创伤性颅脑损伤 院前指数法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