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thodontic camouflage versus orthognathic surger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in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被引量:1
1
作者 Xueyan Xiong Yaxin Yu Fengshan Che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orthodontic camouflage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orthodontic camouflage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5 adults female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camouflage for Class III malocclusions were recalled at least 3 years post-treatment to evaluate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s.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data for long-term outcomes in 21 patients with the same Class III problems who had bimaxillary surgical correction. Results: In the camouflage patients, small mean changes in skeletal landmark positions occurred over the long term, although the changes were generally much smaller than in the surgery patients. Dental changes in the surgery group were more severe than those in the camouflage group. The camouflage patients reported fewer functional 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roblems than did the surgery patients. Both groups reported similar levels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camouflag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n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and provide long-term stability. If patients do not readily accept surgery because of potential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r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mouflage treatment may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ORTHODONTIC CAMOUFLAGE orthognathic surgery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stem cells in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被引量:6
2
作者 Shiva Safari Arezoo Mahdian Saeed Reza Motamedian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CAS 2018年第6期66-77,共12页
A simple overview of daily orthodontic practice involves use of brackets, wires and elastomeric modules. However,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effect of orthodontic forces shows variou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hanges.... A simple overview of daily orthodontic practice involves use of brackets, wires and elastomeric modules. However, investigating the underlying effect of orthodontic forces shows variou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hanges. Also, orthodontics is in close relation with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which involves bone regeneration. In this review 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stem cells(SCs) in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have been discussed. For craniofacial anomalies, SCs have been applied to regenerate hard tissue(such as treatment of alveolar cleft) and soft tissue(such as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macrosomia). Several attempts have been done to reconstruct impaire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lso, SCs with or without bone scaffolds and growth factors have been used to regenerate bone follow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mandibular bone or maxillary expansion. Current evidence shows that SCs also have potential to be used to regenerate infrabony alveolar defects and move the teeth into regenerated areas. Future application of SCs in orthodontics could involve accelerating tooth movement, regenerating resorbed roots and expanding tooth movement limitations. However, evidence supporting these roles is weak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these id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eolar bone grafting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orthodontics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orthognathic surgery Periodontitis Root RESORPTION Stem cells
下载PD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of maxillofacial skeletal deformities by orthognath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periodontal phenotype modifica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3
作者 Jia-Ying Liu Gui-Feng Li +2 位作者 Ya Tang Fu-Hua Yan Bao-Chun T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5期8980-8989,共10页
BACKGROUND 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 are skeletal discrepancies that cause occlusal,functional,and esthetic problems,and are managed by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including careful orthodontic,surgical,and periodont... BACKGROUND 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 are skeletal discrepancies that cause occlusal,functional,and esthetic problems,and are managed by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including careful orthodontic,surgical,and periodontal evaluations.However,thin periodontal phenotype is often overlooked although it affects the therapeutic outcome.Gingival augmentation and 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can effectively modify the periodontal phenotype and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We describe the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used to manage a case of skeletal ClassⅢmalocclusion and facial asymmetry,with thin periodontal phenotype limiting the correction of deformity.CASE SUMMARY A patient with facial asymmetry and weakness in chewing had been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camouflage,but the treatment outcome was not satisfactory.After examination,gingiva augmentation and PAOO were performed to increase the volume of both the gingiva and the alveolar bone to allow further tooth movement.After orthodontic decompensation,double-jaw surgery was performed to reposition the maxilla-mandibular complex.Finally,implant placement and chin molding were performed to restore the dentition and to improve the skeletal profile.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periodontal tissue remained healthy and stable.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dentofacial deformities and a thin periodontal phenotype,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that includes PAOO could be effective,and could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orthodontic-orthognathic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ofacial abnormalities orthognathic surgery Gingival recession PERIODONTICS orthodontics Case report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的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芝爱 邹淑娟 +1 位作者 祝颂松 陈建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即在常规讲授教学前组织研究生学习三维数字化软件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典型病例中的应用。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堂测验中,对照组得分为(9.87±1.71)分,实验组得分为(11.40±1.99)分,实验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课前对此次课程的期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综合评价中,实验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值得在正畸研究生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案例教学法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研究生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赵家园(综述) 陈启林(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90-193,共4页
传统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术后正畸”,而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则绕过术前正畸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早期改善患者侧面美观。临床实践可知,手术优先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 传统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术后正畸”,而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则绕过术前正畸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早期改善患者侧面美观。临床实践可知,手术优先正畸正颌治疗模式在骨性错[牙合]矫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本文就手术优先的正畸正颌治疗模式的发展、临床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治疗模式 正畸治疗 正颌治疗 骨性错牙合 口腔功能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畸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历史、原理、临床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斌 闫福华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期2-9,共8页
我国人群中薄牙周生物型较多,明显限制了正畸牙移动界限。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 corthodontics,PAOO)不仅可以通过骨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量扩大正畸牙移动范围,减少正... 我国人群中薄牙周生物型较多,明显限制了正畸牙移动界限。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 corthodontics,PAOO)不仅可以通过骨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量扩大正畸牙移动范围,减少正畸治疗的牙周并发症。PAOO的发展经过了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基于“移动骨块”的截骨术到后来基于“局部加速现象”的骨皮质切开术,再到目前基于“骨组织工程学”的PAOO,已有百余年。纵观其发展史,对原理的认识决定了临床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PAOO应立足于基础研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根据骨组织改建和再生的原理进行相应操作,思考手术改良。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如行单纯的骨皮质切开术,建议选择超声骨皮质切开术或者激光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并首选采用外科导航技术或在3D打印的外科导板辅助下进行;如需骨增量,尤其是大量骨增量,翻瓣的PAOO仍是首选。术区稳定、无感染是愈合的关键,因此,除了感染控制,还应保护术区免受外力干扰。目前,关于PAOO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PAOO的临床疗效。本文在介绍PAOO的发展史、原理及手术注意事项的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牙周手术 牙周生物型 加速牙移动 牙槽骨骨量 区域加速现象 超声骨皮质切开术 激光辅助骨皮质切开术 微骨穿孔术
下载PDF
手术优先与正畸优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勋 田凯月 +1 位作者 马晓辉 张凯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比较正颌手术优先模式与传统正畸优先模式在治疗牙颌面畸形时患者基本情况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临床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91例牙颌畸形需行双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比较正颌手术优先模式与传统正畸优先模式在治疗牙颌面畸形时患者基本情况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临床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91例牙颌畸形需行双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术前正畸分为手术优先组(135例)与正畸优先组(56例),从性别、年龄、术前安氏错牙合分类、分块截骨发生率、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炎症反应(术后最高体温)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手术优先组在分块截骨发生率(手术复杂程度)、手术及麻醉时长上均高于正畸优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优先模式虽然可以缩短治疗周期,但是在手术复杂程度及手术时长方面显著升高,在选择手术优先模式时需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颌面畸形 手术优先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妍竹 赵芮 +2 位作者 简繁 孙洁 赖文莉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无托槽隐形矫治 偏颌 开[牙合] 反[牙合]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颏成型术 面部不对称 颌间牵引 数字化医学 数字化[牙合]板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振泽 林军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47-751,共5页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作为针对骨性牙颌面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要求正畸、外科、耳鼻咽喉、整形美容等多学科的参与,并且追求高精度、高标准以及最大限度功能修复。正畸调整与外科手术的局限性在于手术方案设计层面会出现两学科不协调的情况...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作为针对骨性牙颌面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要求正畸、外科、耳鼻咽喉、整形美容等多学科的参与,并且追求高精度、高标准以及最大限度功能修复。正畸调整与外科手术的局限性在于手术方案设计层面会出现两学科不协调的情况,而人工智能在正颌外科领域的渗透恰能填补这一缺陷,保证了其效率化、精准化。现对人工智能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最新应用做以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人工智能 多学科联合治疗
下载PDF
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11
作者 李欣然 陈彬 +2 位作者 李梦 杜琛 孟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正畸掩饰性治疗组(C组)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PAR指数及... 目的:探讨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正畸掩饰性治疗组(C组)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值差异,再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差值差异,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R指数中,C组及S组治疗后牙排列、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总分值及权重总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01),S组左右颊侧咬合及总后牙咬合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头影测量指标中,C组治疗前后SNA、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前后SNA、SNB、ANB、NP-FH、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组SNB、ANB、NP-FH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有疗效。在后牙咬合关系、下颌骨相对于颅部位置关系、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及下颌突缩程度方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效果优于掩饰性治疗。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可以有效判断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头影测量 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畸掩饰性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载PDF
颅锁骨发育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柴安 雷荣昌 +3 位作者 曲彬彬 李鹤 邵奇 蒋智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较为少见,通常因口腔问题就诊时而被发现。临床上需尽早完善此类病例的相关检查,对口腔颌面部问题进行处理,以便重建稳定的咬合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告1例CCD,并结合其治疗过程进行文... 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较为少见,通常因口腔问题就诊时而被发现。临床上需尽早完善此类病例的相关检查,对口腔颌面部问题进行处理,以便重建稳定的咬合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报告1例CCD,并结合其治疗过程进行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治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锁骨发育不全 基因突变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多生牙
下载PDF
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祖兵 孙国文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正颌手术矫治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方法。方法 对 198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的 110例下颌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分类并对手术方法、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类型的下颌不对称畸形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术后均获得... 目的 探讨正颌手术矫治下颌不对称畸形的方法。方法 对 198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的 110例下颌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分类并对手术方法、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根据患者不同类型的下颌不对称畸形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 ,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结论 下颌不对称畸形在确诊发育已停止的情况下 ,应用正颌手术及结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能使下颌不对称畸形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如畸形发育仍在继续 ,矫正时应去除异常的生发中心 ,以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不对称畸形 正颌外科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锦峰 周洪 +7 位作者 任战平 邹敏 王晓荣 司新芹 张智勇 鲍庆红 文抑西 刘建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 目的:探索唇腭裂患术后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外科的防治方法。方法:56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8~38岁。其中25例患者为替牙列期或恒牙列初期,31例为恒牙列期。所有患者均进行正畸治疗,替牙列或恒牙列初期采用唇挡或颅颌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前后位的发育,上牙弓扩弓器扩大上颌骨左右位的发育并行牙槽裂植骨术;恒牙列期患者在完成排挤牙列、矫正错位牙、去代偿、关闭间隙等正畸治疗,手术方法如下:①伴牙槽裂的患者前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②上颌LeFortⅠ型截骨前徙术;③上颌多片段LeFortⅠ型截骨术;④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⑤BSSRO+颏成形术。所有病例骨间均用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并辅以2~3周颌间牵引固定。术后应配合正畸治疗并定期随访12~49月。结果:青少年患者经唇挡、腭弓扩大矫正器和上颌前牵引面架干预性诱导上颌骨发育,伴牙槽裂患者行牙槽裂植骨术,其颜面形态及牙关系明显改善;成人患者经正畸-正颌-正畸治疗模式后,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及面型均较满意。结论:正畸-正颌外科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确切;应以患者牙关系的具体情况、要求等因素,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宜于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正颌外科 唇腭裂术后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双颌前突患者正颌手术及拔牙矫治的软组织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东 白宇明 +2 位作者 段银钟 郭军 陈巧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及正颌治疗的软组织测量比较 ,确定两种治疗方法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改变的贡献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 2 7例双颌前突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正畸和正颌组 ,并进行 11项软组织的头颅侧位定点... 目的 :通过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及正颌治疗的软组织测量比较 ,确定两种治疗方法对双颌前突患者软组织改变的贡献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 2 7例双颌前突患者按其治疗方法分为正畸和正颌组 ,并进行 11项软组织的头颅侧位定点片的测量 ,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正畸组患者除了面型角、颏突角和全面突角外 ,其他各项反映面下三分之一的测量指标均有改变 ,其中上唇及下唇至E线的距离有明显改善 (Ls PnPg 平均减小 3.0mm ,Li PnPg 平均减小 3.7mm ,P <0 .0 5 ) ,正颌组除去Go Gn Sn ,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P <0 .0 5 ) .结论 :正畸和正颌方法均能改善双颌前突患者面下三分之一的颏唇软组织面形 ,但正颌方法对颏部的改善要强于单纯正畸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测颅法 正畸学 矫正 正颌外科 软组织
下载PDF
下颌后退术后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2 位作者 王建国 蔡智芳 李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颅颌面、气道及舌骨的立体模型,建立以蝶鞍中心(S)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测量治疗前后咽腔各段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各段容积和咽腔总容积,同时测量颏前点、舌骨点、舌根点的三维位置,分析颏前点的变化与咽腔间隙及舌骨、舌体位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咽腔间隙呈现整体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5.72、2.76 mm(P<0.05);舌根点向后平均移动了4.04 mm(P<0.01)。19项相关性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4项,其中下颌后退量与咽腔总容积改变的相关性最强(r=0.834,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可造成咽腔缩窄,舌骨后下移位,舌体向后移位;下颌后退量与咽腔间隙缩窄、舌骨和舌体位置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影响锥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宏伟 王建国 +1 位作者 蔡智芳 李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0-322,327,共4页
目的:探讨借助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定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咽腔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所有患者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锥束CT扫描。分别测量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和喉咽段4... 目的:探讨借助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定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咽腔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所有患者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锥束CT扫描。分别测量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和喉咽段4个平面的冠状径、矢状径和横截面积以及各区段的正中矢状面积。结果:术后组与术前组相比,鼻咽段和腭咽段2个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和正中矢状面积,术后组均大于术前组(P<0.05);舌咽段和喉咽段2个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和正中矢状面积,术后组均小于术前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咽腔的舌咽段和喉咽段有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腔 锥束CT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廖圣恺 李建成 +4 位作者 高益林 张凯 王德顺 徐锦程 卢保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5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经正畸科、正颌外科等相关医师共同制定出治疗方案,先行去除牙代偿,调整牙颌曲线等术前正畸,再通过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骨不调,最后再由正畸科医师对...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5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经正畸科、正颌外科等相关医师共同制定出治疗方案,先行去除牙代偿,调整牙颌曲线等术前正畸,再通过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骨不调,最后再由正畸科医师对患者牙列进行调整和保持。结果:25例患者的面形均有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术前、术后SNB角、ANB角头影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方法是治疗成人骨性牙颌畸形一种较好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正颌手术 骨性牙颌畸形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与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模式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 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奎 李晓莉 +1 位作者 雷科 王伦昌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56-315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优先"模式与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模式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0例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正颌-正畸联合组(16... 目的比较"手术优先"模式与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模式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0例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正颌-正畸联合组(16例)和手术优先组(14例)。正颌-正畸联合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手术优先组采用"手术优先"模式治疗,记录两组术后正畸时间、总疗程时间,治疗前和矫正结束后测定骨性硬组织[上颌骨相对于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SNA)、下颌骨相对颅部前后位置的关系(SNB)、上下颌骨之间的前后位置的关系(ANB)、面部的上颌部相对整个侧面的关系(NA-PA)]、牙性变化[上中切牙长轴与NA联系的距离(U1-NA)、上下中切牙牙长轴的交角(U1-LI)、上中切牙的唇倾程度(U1-SN)、下中切牙的唇倾程度(L1-MP)]、软组织变化[上唇突点至Ricketts审美平面的距离(UL-E)、下唇突点至Ricketts审美平面的距离(LL-E)],比较/a/、/i/、/u/3个元音字母前3个共振峰频率值(F1、F2、F3)。结果手术优先组术后正畸时间长于正颌-正畸联合组,但总疗程时间短于正颌-正畸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NB、NA-PA、U1-NA、U1-LI、U1-SN均减小,ANB、L1-MP、UL-E、LL-E均增大,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先组治疗后SNB、NA-PA大于正颌-正畸联合组,ANB、L1-MP低于正颌-正畸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元音F2、F3共振峰频率下降,/u/元音F2共振峰频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正颌-正畸联合手术均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发音不清,但前者可缩短治疗疗程,后者在改善骨性不协调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 手术优先 正颌-正畸 语音不清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娜 张文娟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安氏Ⅲ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