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esting Strength Curve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by Rebound Method and Ultrasonic-rebound Combined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荣辉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010-1017,共8页
The strength curve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LWAC) were tested based on detecting LWAC with density of 1 400-1 900 kg/m3 and LWAC with strength grade of LC15-LC50 by rebound method and ultrasonic-rebound c... The strength curve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LWAC) were tested based on detecting LWAC with density of 1 400-1 900 kg/m3 and LWAC with strength grade of LC15-LC50 by rebound method and ultrasonic-rebound combin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on measured strength curves tested by above two methods can not satisfy the required accuracy of LWAC strength test.In addition,specified compressive strength curves of testing LWAC by rebound method and ultrasonic-rebound combined method are obtained,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rebound method testing-strength curve ultrasonic-rebound combined method
下载PDF
PSC Bridge Subjected to Combined Post Tension and Post Compression—A Case Study
2
作者 Sujith Shetty Sundar Suraj Sathyanrayana Rao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4期767-779,共13页
Starting from the ideas of Conventional Post Tensioning we present a heuristic argument of advantages of combined actions of post compression along with post tensioned technique for a PSC member through a Design Examp... Starting from the ideas of Conventional Post Tensioning we present a heuristic argument of advantages of combined actions of post compression along with post tensioned technique for a PSC member through a Design Example. Our aim was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pre stressed member if it was?to be under the Load effects of post compressing a bar with post tensioned method through hydraulic jacks as the reinforcements in the tensioned zone of conventional PSC bridge were to be compressed in order to induce internal tensile stress similar to internal compressive stresses developed due to conventional post tensioned design. The results ultimately concluded that post compressing a Slender bar by a pre stressing force in the compression zone by a value equal to 0.1?-?0.7 times the pre stressing force in the tension zone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cancelling out of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sses, thereby forming the desired section which is comparatively smaller in size but can account for sustainability. The anchorage at the top end was?provided by special slender steel rods to eliminate the compressive stresses. All the dead loads?were?counteracted by the action of prestress and the bridge section was able to carry only live load which is deduced through examples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POST tension and POST compression PRESTRESS Concrete Design of BRIDGE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on Site
3
作者 Samia Hannachi Mohamed Nacer Guetteche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期16-21,共6页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UPV) and rebound hammer (RH) tests are often used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nd estimation of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Several parameters influence this property of concrete as ...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UPV) and rebound hammer (RH) tests are often used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nd estimation of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Several parameters influence this property of concrete as the type and size of aggregates, cement cont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crete, etc. To account for these factors, both of the two tests are combined and their measurements are calibr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tests on cylindrical specimens cast on site and on cores taken from the existing structure in work progress at the new-city Massinissa El-Khroub Constantine in Algeria. In this study;the two tests cited above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rete quality by applying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betwee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in situ concrete on existing structure and the nondestructive tests values, the combined method is used, equations are deriv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imple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o es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on site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for prediction of the strength is discussed for this cas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Testing REBOUND HAMMER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Combined method COMPRESSIVE Strength SPECIMEN Samples CORES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高温后混凝土单轴拉伸和压缩破坏规律及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燕茹 陈强 +1 位作者 王磊 蔚文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1-2460,共10页
本文对常温及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同时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观测混凝土试件表面的变形演化过程,探究高温后混凝土拉伸和压缩过程中裂缝的变形演化及力学性能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表面裂... 本文对常温及高温作用后的混凝土进行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同时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观测混凝土试件表面的变形演化过程,探究高温后混凝土拉伸和压缩过程中裂缝的变形演化及力学性能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表面裂缝的萌生和扩展时间逐渐提前,破坏时表面应变集中区的宽度及相应的应变数值逐渐增大,裂缝扩展程度更加显著,当温度达到800℃时,甚至呈多裂缝扩展形态。裂缝的显著扩展增加了混凝土的耗能,使高温损伤后混凝土的延性增加。比较高温后混凝土拉伸和压缩应变云图可知,裂缝开裂引起的应变集中区宽度相近,但压缩试件的应变数值略高于拉伸试件。裂缝的萌生和扩展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不断下降,峰值应力处的应变逐渐增加;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由双阶段逐渐转变为三阶段,破坏特征由脆性转变为延性;而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始终为三阶段,与单轴拉伸相比,压缩破坏的延性特征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高温 单轴拉伸 单轴压缩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下载PDF
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FDEM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刘平 刘泉声 +4 位作者 夏明锬 罗勇 陈梓韬 黄兴 伯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5-606,共12页
为揭示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DEM)开展系列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阐述FDEM模拟层状岩石的基本原理,然后,开展不同层理倾角完整试样的单轴压缩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为揭示孔洞形状对层状岩石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FDEM)开展系列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阐述FDEM模拟层状岩石的基本原理,然后,开展不同层理倾角完整试样的单轴压缩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对含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方形孔洞的层状岩石试样(β为0°、30°、45°、60°和90°)进行单轴压缩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孔洞形状的试样,抗压强度和试样破坏程度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呈V字型变化趋势,且均在层理倾角为0°时抗压强度取得最大值,在90°时破坏程度最为严重;孔洞的存在严重削弱了试样的力学性能,且削弱幅度与孔洞形状密切相关,其中方形和圆形孔洞对抗压强度的削弱能力最弱。将含不同形状孔洞试样的破坏模式随层理倾角的变化主要分为穿层理面拉剪混合破坏(β=0°)、沿层理面与穿层理面混合拉剪破坏(β=30°)、沿层理面剪切破坏(β=45°和60°)和沿层理面拉剪劈裂破坏(β=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层状岩石 孔洞形状 单轴压缩模拟 力学性质
下载PDF
钛合金室温受压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6
作者 郭育豪 刘刚 宋育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2-650,共9页
为了解决工程上在评估深潜器耐压壳体安全可靠性时不考虑拉压蠕变破坏机理产生的差异,会导致较大计算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室温蠕变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分析钛合金材料蠕变特性,考虑了室温环境下位错堆积造成的蠕变阻力,并且... 为了解决工程上在评估深潜器耐压壳体安全可靠性时不考虑拉压蠕变破坏机理产生的差异,会导致较大计算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室温蠕变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分析钛合金材料蠕变特性,考虑了室温环境下位错堆积造成的蠕变阻力,并且位错堆积的现象与时间有关。基于微分自洽法提出了适用于室温环境下的钛合金蠕变本构模型,得到受压情况下TC4ELI的相关材料参数,并将该模型用USDFLD和CREEP子程序进行定义。研究表明:对于受压结构而言,使用通过拉伸蠕变实验得到的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会过于保守,对于含V型缺口平板受压时等效蠕变应变的相对误差为168.20%。本文所提出的模型适用于环肋耐压壳结构的蠕变损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室温蠕变 蠕变损伤 本构模型 拉压不同 连续损伤力学 有限元法 耐压壳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nonlinear 3D soli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bending moments of flexural members
7
作者 金文成 周小勇 李娜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8年第1期53-56,70,共5页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o calculate the bending moments of flexural members through integration in 3D solid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and t...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o calculate the bending moments of flexural members through integration in 3D solid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and the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eel,utilizing the stress condition of the cross-section,considering the de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and based on the plane cross-section assumption.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gi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classical method.Consequently,we can also deduce 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expression for eccentrically loaded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eel compression region tension region
下载PDF
基于“两性一度”的研究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梅瑞斌 包立 张欣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141,共7页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人机交互界面程序开发所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可以免去学生对有限元理论和软件的学习掌握,同时,学生面对友好的交互界面可自主研究基础理论问题,以及培养创新研究能力。文中结合塑性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人机交互界面程序开发所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可以免去学生对有限元理论和软件的学习掌握,同时,学生面对友好的交互界面可自主研究基础理论问题,以及培养创新研究能力。文中结合塑性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棒材拉伸、板材拉伸和圆柱体压缩3种材料力学基本性能试验过程试样变形虚拟仿真平台,并将尺寸、变形、材料、网格模型等参数设计为可变量,以协助学生研究关键因素对材料拉伸和压缩过程变形规律及力学特征影响机理,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也为“两性一度”标准下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拉伸和压缩 有限元 虚拟仿真 研究型
下载PDF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N_(u)-M_(u)相关曲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颖 赵晖 +1 位作者 王蕊 陈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类压弯构件典型N/N_(u)-M/M_(u)曲线的影响,并将相关曲线与普通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该类压弯构件N/N_(u)-M/M_(u)相关曲线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可较好预测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压弯承载力以及N/N_(u)M/M_(u)曲线的发展;混凝土强度、内管径厚比、钢材屈服强度、空心率、名义含钢率与长细比影响N/N_(u)M/M_(u)曲线的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相比于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的N/N_(u)-M/M_(u)曲线接近于钢结构;基于试验与参数分析结果以及外包碳素钢CFDST计算公式,得到了外包不锈钢CFDST相关曲线特征点公式和曲线方程,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不锈钢 纤维模型法 压弯 N/N_(u)-M/M_(u)曲线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普通螺栓群在压弯或拉弯下的受力分析
10
作者 夏锋林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48-1452,共5页
普通螺栓群在设计中,目前常采用简化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不足,对其在纯弯矩、偏心受压、偏心受拉作用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大偏压、大偏拉的精确计算公式及通用公式,在钢结构连接节点、矩形平板支座、钢柱脚... 普通螺栓群在设计中,目前常采用简化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不足,对其在纯弯矩、偏心受压、偏心受拉作用下,分别进行受力分析,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大偏压、大偏拉的精确计算公式及通用公式,在钢结构连接节点、矩形平板支座、钢柱脚节点等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作为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螺栓群 弯矩 偏心受压 偏心受拉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的高强钢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中汉 刘占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建立了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的通用分析过程,得到了挠度的一般表达式和二阶弯矩的一般表达式。以全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初弯曲压弯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形结合法确定了最大... 基于构件直接分析法,建立了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平面内稳定的通用分析过程,得到了挠度的一般表达式和二阶弯矩的一般表达式。以全跨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初弯曲压弯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形结合法确定了最大二阶弯矩的位置,得到了对应的最大二阶弯矩、C_(mx)系数的表达式,基于边缘屈服准则确定了轴压力-弯矩相关方程。对比了C_(mx)系数与《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横向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初弯曲压弯构件的平面内失稳,不需要采用等效弯矩概念和等效弯矩系数进行内力的确定,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未实现等效的效果;当采用《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JGJ/T 483—2020)设计压弯构件的平面内稳定时,建议采用C_(mx)系数代替GB 50017—2017中的等效弯矩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直接分析法 高强钢压弯构件 平面内稳定 等效弯矩系数 C_(mx)系数
下载PDF
轴向压力和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压杆屈曲问题的实用算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银山 郭春霞 +1 位作者 李欣业 李东波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8,共10页
采用渐进积分法研究了压杆在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弹性屈曲问题。推导出了在各种边界条件下,承受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时临界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压杆的四阶微分方程,用均布载... 采用渐进积分法研究了压杆在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弹性屈曲问题。推导出了在各种边界条件下,承受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时临界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轴向集中力和轴向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压杆的四阶微分方程,用均布载荷作用下梁的四阶微分方程比拟压杆,得到压杆屈曲函数的初函数。将挠度函数代入压杆的四阶微分方程进行积分得到下一次迭代挠度函数。利用相邻两次迭代屈曲模态函数最大挠度相等准则,推导出了临界压力公式。与集中力和分布载荷单独作用下的欧拉临界力公式和贝塞尔函数精确解相比,二、三次迭代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工程要求精度。在轴向压力和分布载荷联合作用下,经过三次迭代,可得到临界力的简洁表达式,对实际工程中的压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积分法 压杆 联合载荷 临界力公式 一体化解法
下载PDF
组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岩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96,共6页
为提高实体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精度,在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几点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两种标称能量回弹仪协同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组合回弹法,利用标称能量为2.207J和4.5J回弹仪两种回弹仪分别对混凝土试件浇筑侧... 为提高实体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精度,在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几点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两种标称能量回弹仪协同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组合回弹法,利用标称能量为2.207J和4.5J回弹仪两种回弹仪分别对混凝土试件浇筑侧面进行回弹,得到组合回弹值。依据不同强度等级试件的试验数据绘制组合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散点图,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组合回弹法测强曲线公式,并给出组合回弹法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提出组合系数的概念。最后,对实体工程结构构件采用组合回弹法进行检测,并与钻芯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回弹法测强曲线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组合回弹法较之前的回弹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回弹法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回弹仪 相关性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龄期对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构件的误差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贠建洲 陈顺超 +2 位作者 郑维龙 聂良鹏 袁胜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66-3175,共10页
为研究龄期对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构件计算抗压强度与实测抗压强度的误差率,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30、C40的混凝土构件。在自然条件下测试C20、C30、C40混凝土构件的回弹值、超声波波速、抗压强度,测试龄期长达730... 为研究龄期对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构件计算抗压强度与实测抗压强度的误差率,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30、C40的混凝土构件。在自然条件下测试C20、C30、C40混凝土构件的回弹值、超声波波速、抗压强度,测试龄期长达730 d,并根据规范计算混凝土计算抗压强度。对比分析龄期对混凝土构件回弹值、超声波波速、计算抗压强度、实测抗压强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线性拟合回弹值、超声波波速与混凝土构件实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标号的混凝土构件回弹值发展规律与抗压强度相似;超声波波速随龄期变化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长龄期下(180 d以后),使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计算设计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构件(C40及以上)时强度可能会偏高(10%以内),计算设计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构件(C30及以下)时强度可能会偏低(10%以内)。长龄期下,超声波波速、回弹值均能较好地表征10~70 MPa的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并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回弹综合法 长龄期 混凝土 超声波波速 回弹值 抗压强度
下载PDF
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数值分析
15
作者 余东 李井超 +3 位作者 孟一 王玉奎 孟新田 冯浩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抗剪性能,首先,根据目前主流混凝土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模型,归纳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Gulsan的试验中变截面梁临界斜裂缝的特点;其次,为克服有限元程序在模拟裂缝上的不足,建立... 为研究混凝土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下的抗剪性能,首先,根据目前主流混凝土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模型,归纳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Gulsan的试验中变截面梁临界斜裂缝的特点;其次,为克服有限元程序在模拟裂缝上的不足,建立了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的预设斜裂缝有限元模型,并对变截面梁的受剪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在极限荷载时临界截面上的应力状态规律,提出了受剪承载力模型假定,采用临界截面上的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准则,建立了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收集了国内外40根变截面梁受剪试验数据,与本文方法、我国规范方法、Gulsan方法的预测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更高,可为工程实践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拉边倾斜变截面梁 受剪破坏形态 有限元分析 临界截面 剪压破坏准则 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下载PDF
超声回弹综合法研究碱式硫酸镁混凝土抗压强度
16
作者 曾翔超 余红发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23-226,共4页
碱式硫酸镁混凝土(BMSC)的主要水化产物为5·1·7相,该相具有自形成、自分散、自增强和自增韧作用,故BMSC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同时,BMSC具有不碳化、早强、内部致密、早期水化完成后内部结构变化小等特点,如使用普通混凝土无... 碱式硫酸镁混凝土(BMSC)的主要水化产物为5·1·7相,该相具有自形成、自分散、自增强和自增韧作用,故BMSC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同时,BMSC具有不碳化、早强、内部致密、早期水化完成后内部结构变化小等特点,如使用普通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测强曲线,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本工作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测试了BMSC试块(100 mm×100 mm×100 mm,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与单参数法及超声-回弹两参数相比,综合法得到的测强曲线误差最小(平均相对误差δ=12.3%,相对标准差e_(r)=16.9%)。根据BMSC试块的超声波传播速度与表面回弹值,建立了推定BMSC强度的超声波-回弹综合法的专用测强计算公式,推定了在沈阳室外自然暴露2年后的BMSC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该法可以用于BMSC材料检测和耐久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回弹综合法 碱式硫酸镁水泥混凝土(BMSC) 无损检测 抗压强度 工程设计
下载PDF
超声-回弹综合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勇军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6期175-177,共3页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验活动,是传统回弹法的升级,该技术利用超声脉冲在结构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及回弹情况参数,计算非均质多相复合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参数,抗压强度检测效果良好、结果精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回弹法在混...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验活动,是传统回弹法的升级,该技术利用超声脉冲在结构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及回弹情况参数,计算非均质多相复合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参数,抗压强度检测效果良好、结果精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回弹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的应用,基于技术原理和技术应用方式,实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计算与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回弹综合法 抗压强度 强度检测 脉冲测定
下载PDF
压实黏土拉压组合三轴试验和扩展邓肯张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琰 张丙印 +1 位作者 李广信 孙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99-1004,共6页
采用研制的卧式三轴拉压试验仪对糯扎渡和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心墙土料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三轴拉伸(伸长)试验和三轴压缩–拉伸组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压实黏土在三轴压缩、拉伸以及从压缩到反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采用研制的卧式三轴拉压试验仪对糯扎渡和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心墙土料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三轴拉伸(伸长)试验和三轴压缩–拉伸组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研究了压实黏土在三轴压缩、拉伸以及从压缩到反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邓肯张EB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扩展,扩展后的模型可描述压实黏土从压缩到反向拉伸过程的变形特性,可用于进行土体张拉裂缝扩展问题的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土 拉压组合三轴试验 本构模型 联合强度准则
下载PDF
复合边界条件下基于能量法吊索张力实用公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容 何伟 +1 位作者 陈淮 赵倩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1,334,共5页
为提高工程中吊杆张力计算精度,考虑了中、下承式拱桥吊索两端拱肋和系杆梁附加质量、减振垫减振作用及弹性支承等复合边界条件,基于Rayleigh能量法建立了吊索横向振动频率和吊索张力的显式关系式。采用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黄河二桥主桥... 为提高工程中吊杆张力计算精度,考虑了中、下承式拱桥吊索两端拱肋和系杆梁附加质量、减振垫减振作用及弹性支承等复合边界条件,基于Rayleigh能量法建立了吊索横向振动频率和吊索张力的显式关系式。采用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黄河二桥主桥施工现场测试数据,对所推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吊索两端实际复合边界条件,与传统计算公式相比,其计算结果精度更高,且为显式表达式,更适用于中、下承式拱桥吊索的张力计算及工程现场测试使用。对于郑州黄河二桥主桥等采用刚性系杆梁的中、下承式拱桥,吊索两端约束条件更接近于固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索 张力 复合边界条件 能量法
下载PDF
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理论及有限元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叶志明 陈彤 姚文娟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新型的材料以及挖掘材料自身特性的潜力,已成为新的研究动向.简述了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理论及其有限元法的研究与发展.利用等效的概念,对Ambartsumyan有限元计算模型、 ...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新型的材料以及挖掘材料自身特性的潜力,已成为新的研究动向.简述了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理论及其有限元法的研究与发展.利用等效的概念,对Ambartsumyan有限元计算模型、 Jones有限元计算模型、张允真等有限元计算模型、叶志明等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和探讨.通过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在实际工程构件问题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若沿用相同模量弹性理论或有限元对有关问题进行计算,其结果将与采用不同模量模型材料所得的刚度和强度有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不同模量 弹性理论 固体力学 初应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