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RC L-shaped columns under combined torsion and bending mo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Zongping Ning Fan +2 位作者 Chen Jianjia Liu Xiang Xu Dingy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期161-177,共17页
Investigations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s under constant 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ed bending-shear-torsion load were performed.Six specimens,which considered two parameters,... Investigations of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L-shaped columns under constant axial compression and cycled bending-shear-torsion load were performed.Six specimens,which considered two parameters,i.e.,the moment ratio of torsion to bending(γ)and the aspect ratio(column length-to-depth ratio,φ),were prepared for the experiment.In this study,the failure process,torsion-displacement hysteresis curves,and flexure-displacement hysteresis curves were obtained.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mechanical behavior of specimens such as the failure patterns,hysteresis curves,rigidity degradation,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are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failures of the specimens were bending failure,bending-shear failure and bending-torsion failure as the moment ratio of torsion to bending(γ)increased.The torsion-displacement hysteresis curves were pinched in the middle,formed a slip platform,and the phenomenon of“load drop”occurred after the peak load.The bending-displacement hysteresis curves were plump,which showed that bend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was better than its torsion capacity.Additionally,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specimen was dominated by tors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ultimately governed by the bending moment in the later phase.Test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and interstory rotation angle of the failure point were less than 3.0 and 1/50,respectively,which means the test specimen performance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14)in this re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bending-shear-torsion combined action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 L-shaped columns seismic behavior
下载PDF
SFCC现场导热系数与温度场实测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牛艳伟 匡笑艳 +2 位作者 郑军涛 党王辉 汤颖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282,共9页
为确定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SFCC)现场实际的导热系数,与桥面板施工同步制作了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SFCC试件,采用热板法进行测定,校核并扩展了导热系数预测公式,并且对高温沥青摊铺时SFCC桥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为确定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SFCC)现场实际的导热系数,与桥面板施工同步制作了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的SFCC试件,采用热板法进行测定,校核并扩展了导热系数预测公式,并且对高温沥青摊铺时SFCC桥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环境湿度为67%时,SFCC的实测导热系数为0.915~1.409 W/(m·K),增加钢纤维体积分数可提高SFCC导热系数;考虑湿度和钢纤维影响后的扩展Maxwell公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高温沥青摊铺时桥面板SFCC混凝土内的温度梯度可达20.5℃,超过规范日温差,采用数值模拟可有效计算桥面板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页岩陶粒混凝土 组合桥面 导热系数 高温沥青摊铺温度场
下载PDF
内置工字型CFRP型材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组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帼昌 西志远 李晓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 研究内置工字型CFRP型材的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在轴心压力作用下三种材料的组合效应。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相关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典型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全过程曲线进行分析,揭示... 目的 研究内置工字型CFRP型材的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在轴心压力作用下三种材料的组合效应。方法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相关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对典型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全过程曲线进行分析,揭示构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工作机理,评估CFRP配置率、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约束效应系数对组合效应的影响。结果 在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中内置CFRP型材,对构件的延性及安全裕度有显著提高,并改善了高强圆钢管对高强混凝土的约束,提高了构件的组合效应。结论 CFRP配置率控制在5.9%~8.4%,约束效应系数在1.2~1.4,钢材屈服强度不大于770 MPa时,构件中三种材料组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短柱 高强圆钢管高强混凝土 CFRP型材 约束机理 组合效应
下载PDF
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黄荆 莫时旭 +1 位作者 刘晓贝 郑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了解决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以及钢箱受压屈曲问题,提出采用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优化,并在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桥面翼板的负弯矩区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部分替代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形成超高性能混凝... 为了解决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以及钢箱受压屈曲问题,提出采用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优化,并在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桥面翼板的负弯矩区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部分替代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进一步优化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超高性能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的受弯过程,并对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翼板、钢筋、钢箱云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中混凝土的充填跨度对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刚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显著改善了翼板的抗裂性能,翼板受拉区损伤面积减小95%以上;当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完全替代普通混凝土材料时,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的刚度、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等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 有限元模拟 超高性能混凝土
下载PDF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Z3号桥塔施工关键技术
5
作者 潘博 李维 刘爱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 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120+392+112)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3号桥塔为超高多肢钢-混组合塔,高308 m。上塔柱钢结构高87.5 m,分13个吊装节段,最重505 t;中、下塔柱混凝土结构高217.5 m,分38个节段液压爬模施工;钢-混结合段高3 m,内部采用PBL键+剪力钉+高强度钢锚杆+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形式。在中塔柱设置钢管临时横撑控制塔柱线形及应力;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法分层施工,与对应塔柱同步浇筑;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采用C60细石补偿收缩混凝土+高强度灌浆料,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工厂“2+1”立体匹配制造、“提升站+运输栈桥”钢塔节段转运等技术,并研制15000 t•m超大型塔吊,实现了钢塔柱大节段的制造、整体滩地运输和吊装;钢塔节段间采用栓焊组合连接形式,通过设置工艺隔板、双面坡口等措施控制了钢塔焊接变形;利用定位桁架临时锁定钢塔合龙段实现了钢塔的精确合龙,定位桁架受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组合桥塔 超高多肢 钢-混结合段 整体吊装 钢塔合龙 栓焊组合连接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带楼板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马聪林 陈诗颖 +4 位作者 宋海涛 辛柯萱 任杰 王修军 吴成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702,共16页
为了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已有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楼板宽度、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 为了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已有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楼板宽度、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轴压比大于0.4时,节点塑性转动性能随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当楼板宽度增大为1200 mm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分别降低约25.3%和28.5%,但其对节点的延性和承载力退化影响较小。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均较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楼板组合效应 钢混组合节点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下载PDF
钢骨混凝土复合受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邱昕玥 邵永健 谢强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含H型钢的钢骨混凝土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7个含H型钢的钢骨混凝土柱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试验,探究了扭弯比、轴压比、配箍率等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件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裂缝产生和发展... 为研究含H型钢的钢骨混凝土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7个含H型钢的钢骨混凝土柱和1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试验,探究了扭弯比、轴压比、配箍率等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件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裂缝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及破坏特征,讨论了各试件的扭矩-扭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损伤分析。结果表明:含H型钢的钢骨混凝土柱在复合受力状态下发生受扭破坏,其扭矩-扭率滞回曲线呈捏拢的S形,相较于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更优。增大扭弯比、轴压比、配箍率以及采用箍筋焊接并配置栓钉能提高试件承载能力,但提高配箍率和配置栓钉会使试件刚度退化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柱 复合受扭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抗扭承载力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多元算法融合模型的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预测
8
作者 王奕斌 王向英 +3 位作者 张纪刚 杨光超 王胜 陈德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8-15,31,共9页
为准确预测多影响因素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柱(SRCC)的轴压承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分类提升(Catboos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的多元算法融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 为准确预测多影响因素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约束型钢混凝土柱(SRCC)的轴压承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分类提升(Catboos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的多元算法融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扩充,开展了10种传统机器学习和集成学习模型试验,筛选出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2的RF、Catboost、XGBoost、GBRT的4种集成学习模型,用随机搜索优化其超参数,然后融合形成了RF-Catboost-XGBoost-GBRT预测模型,对CFRP约束SRCC的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两种数据集下RF-Catboost-XGBoost-GBRT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原始数据集经SMOTE算法处理后,5种预测模型R2平均提高20.43%,其中RF-Catboost-XGBoost-GBRT模型的R2达到了0.942,预测值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柱 集成学习 融合模型 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下载PDF
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研究
9
作者 尹海旭 高立堂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下的力学性能,以压应力比和温度作为参数,对20组钢纤维混凝土分别开展直剪试验和压剪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探究了温度和压应力比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基于3种理论建立了高温后钢纤维混... 为研究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下的力学性能,以压应力比和温度作为参数,对20组钢纤维混凝土分别开展直剪试验和压剪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探究了温度和压应力比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基于3种理论建立了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准则。结果表明压剪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剪切强度主要由接触摩阻力贡献,钢纤维混凝土峰值剪切强度随压应力比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应力增大,剪切面上摩阻系数降低,峰值剪切强度增长幅度降低。依据试验数据,对比基于不同理论所建立的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破坏准则,考虑精确度和适用性,基于应力不变理论建立的破坏准则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压剪复合受力 混凝土剪切强度
下载PDF
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丁鹏 陈宇 +2 位作者 黎小刚 陈晓虎 谭智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0期1202-1205,共4页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因其跨中钢箱梁特殊构造有效控制了主梁自重问题,从而实现了连续刚构桥跨径的突破。其中,钢箱梁合龙质量严重影响着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跨中钢箱梁整体吊装合龙,对施工控制要求极高。以嘉华嘉陵...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因其跨中钢箱梁特殊构造有效控制了主梁自重问题,从而实现了连续刚构桥跨径的突破。其中,钢箱梁合龙质量严重影响着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跨中钢箱梁整体吊装合龙,对施工控制要求极高。以嘉华嘉陵江轨道专用桥为例,有针对性地阐述了跨中钢箱梁合龙过程中施工控制重难点分析、敏感性分析、施工监测分析等内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 钢箱梁合龙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装配式压型钢-空心混凝土组合板抗弯承载力数值模拟
11
作者 朱广山 王金山 +1 位作者 杨野 董梓昊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压型钢-空心混凝土组合板,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设计参数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组合板抗弯承载力,分析组合板厚度、压型钢厚度、空心半径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组合板使用压型钢的抗弯承载...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压型钢-空心混凝土组合板,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不同设计参数的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组合板抗弯承载力,分析组合板厚度、压型钢厚度、空心半径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组合板使用压型钢的抗弯承载力比使用压型钢板提升了15.4%;相同厚度下,装配式压型钢-空心混凝土组合板的抗弯承载力比普通压型钢板-实心混凝土组合板提升了14.7%,组合板质量降低了20.5%;组合板厚度从120 mm增加到160 mm,极限承载力提高了46.2%;压型钢厚度从0.6 mm增加到1.0 mm,极限承载力提高了54.7%;混凝土空心半径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较小,随着空心半径的增加,抗弯承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压型钢 组合板 空心混凝土 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钢混结合内支撑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施工应用
12
作者 岳小帅 魏国 郑玉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152-154,共3页
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内支撑体系通常采用混凝土内支撑,但混凝土内支撑存在资源浪费大、工期慢、支护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对某项目混凝土内支撑与钢混支撑相结合的内支撑设计方案比选及钢混支撑相结合的内支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阐... 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内支撑体系通常采用混凝土内支撑,但混凝土内支撑存在资源浪费大、工期慢、支护费用高等缺点。通过对某项目混凝土内支撑与钢混支撑相结合的内支撑设计方案比选及钢混支撑相结合的内支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阐明钢混结合内支撑在深基坑支护工程发挥的重要作用及优点,以期为相关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内支撑体系 钢混结合内支撑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在危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俭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部分桥梁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已不能适应现有荷载水平,进而成为危桥,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故危旧桥梁加固技术已成为当下工程领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亟需探寻有效的加固方案。钢-混凝土加固技术能充...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交通量日益增长,部分桥梁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已不能适应现有荷载水平,进而成为危桥,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故危旧桥梁加固技术已成为当下工程领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亟需探寻有效的加固方案。钢-混凝土加固技术能充分发挥钢材受拉及混凝土受压性能,具有能够大幅度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及刚度、改善结构受力、增加耐久性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文章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采用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计算分析,对比桥梁加固前后承载能力,为桥梁加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旧桥 钢-混组合 加固
下载PDF
高抗拉组合桥面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李科 刘建猛 孙武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解决高抗拉组合桥面混凝土存在的钢纤维掺量高、流动性差、经时损失大、泵送施工困难、早期强度低、易开裂等问题,试验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及优化,配制出流动性好、经时损失小、早期强度高、收缩率低的大掺量钢纤维混凝土,并... 为解决高抗拉组合桥面混凝土存在的钢纤维掺量高、流动性差、经时损失大、泵送施工困难、早期强度低、易开裂等问题,试验通过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及优化,配制出流动性好、经时损失小、早期强度高、收缩率低的大掺量钢纤维混凝土,并将其应用于旧混凝土T梁与新钢纤维混凝土铺装层依靠剪力钉组合而成的桥面结构。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不仅流动性好、2 h经时损失小,且1 d抗压强度达35 MPa以上,28 d抗弯拉强度达7 MPa以上,28 d干燥收缩仅有258×10^(-6),混凝土铺装层无裂缝、孔洞、漏筋、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拉 组合桥面 钢纤维混凝土 泵送施工
下载PDF
某组合结构节点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张艳军 邢沛霖 胡永咏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9期62-66,共5页
组合结构中,框架柱或剪力墙由于其内设置有较大尺寸的型钢,与之相连的型钢梁纵向钢筋常无法有效锚固于型钢梁柱或剪力墙节点。结合某具体超高层项目提出了一种保证此类组合结构节点的可靠锚固的节点设计构造,并选取该工程中某代表性节点... 组合结构中,框架柱或剪力墙由于其内设置有较大尺寸的型钢,与之相连的型钢梁纵向钢筋常无法有效锚固于型钢梁柱或剪力墙节点。结合某具体超高层项目提出了一种保证此类组合结构节点的可靠锚固的节点设计构造,并选取该工程中某代表性节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重点考察了特定工况下该节点的受力特性,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处各材料的最大Mises应力值均不大于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型钢梁部分区域及靠近剪力墙型钢梁内第一根箍筋的应力水平较大,设计时应予以重点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节点设计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小曲率半径钢混组合梁预制叠合与架设施工技术
16
作者 傅青松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8期84-87,共4页
本文针对海域互通匝道小曲率半径钢混组合梁桥架桥机架设施工难题,从钢混组合梁预制叠合施工工艺与线形控制、大横坡运梁设备改造与运梁技术、小曲率半径架桥机设计与架设工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对关键施工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系统研究... 本文针对海域互通匝道小曲率半径钢混组合梁桥架桥机架设施工难题,从钢混组合梁预制叠合施工工艺与线形控制、大横坡运梁设备改造与运梁技术、小曲率半径架桥机设计与架设工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对关键施工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小曲率半径钢混组合梁桥后场叠合与架桥机架设施工技术,保障了杭甬高速公路复线滨海枢纽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也为后续小曲率半径梁桥架设提供了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箱梁 小半径曲线梁桥 叠合施工 架桥机 施工技术
下载PDF
Test analysis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with steel boxes subjected to torsion and combined flexure and tors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HU ShaoWei CHEN L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02-3310,共9页
While modem prestressed techniques have improved the torsion propertie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HSC) composite beams with prestressed steel (PS) boxes, no research has been reported in either the national or in... While modem prestressed techniques have improved the torsion properties of high-strength concrete (HSC) composite beams with prestressed steel (PS) boxes, no research has been reported in either the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the an- ti-torque and composite torque properties of this type of beam. With the aim of understanding the torque properties of these beam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ten comprehensive tests; three of these were based on stirrup spacings and prestressing levels as the main parameters, while the other seven were based on torsional rates. The tor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re- sults which established several key parameters, including curves of constant torsion, strain curves of steel torsion, strain distri- bution of steel beams and concrete, curves of bending-moment and mid-span deflection, as well as cross strain distribution.The prestressing impact-factor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duce semiempirical equations for cracking torque in such composite beams. Furthermore, this involves the use of the equation of ultimate torque based on tress-model-theory of the distortion an- gl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In summary, this paper offers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HSC composite beams with PS boxes, and provides both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s employed and a reference point for on-going research on composite beams and related anti-torqu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trength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prestressed steel boxes torsion property cracking torque ultimate torque combined torsion torsion-bending correlation equation
原文传递
Analytical theory of 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被引量:11
18
作者 XU ShiLang & YIN ShiP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700-1710,共11页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TRC) is a new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material,which not only has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cracks and make t...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TRC) is a new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material,which not only has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cracks and make the crack width and spacing of concrete become smaller.However,due to the brittle feature of fiber materials,the TRC structural member has no distinct failure symptom when it arrives at its ultimate load.At the same time,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elements have large dead weight and can not efficiently restrict the expansion of the main crack of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ir special cover thicknes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both the TRC and the RC,a new architecture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above two structures.The cover concrete at the tension zone of an RC element is partially replaced with TRC and thus the steel reinforcements replaced with textiles are subtracted.Compared with the old one,the new structure has less dead weight and has the merits of service safety and good durability.The flex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per beam with this new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based on the plane section assumption,analytical equations are derived by using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includ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moment-curvature relationship and mid-span deflection during the entire loading process.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s satisfactory agreement and thus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q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limiting the crack BEAM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FLEXURAL behavior ANALYTICAL theory
原文传递
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双向板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殿忠 李红现 杨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对组合结构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对3个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SXB-1、SXB-2、SXB-3双向板进行试验研究,其中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对组合结构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对3个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SXB-1、SXB-2、SXB-3双向板进行试验研究,其中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试件的设计与制作、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加载方案与加载制度的选择、应变片与位移计的布置等。通过试验得到了3个组合双向板试件SXB-1、SXB-2、SXB-3的破坏现象与极限承载性能,组合双向板的荷载-挠度变形曲线和沿X轴、Y轴两个方向的挠曲线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双向板从受力到试件破坏的时间段较长,组合双向板的承载性能与整体延性变形能力均较好,试验达到了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泡沫混凝土 组合双向板 挠度 承载性能 延性
下载PDF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N_(u)-M_(u)相关曲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颖 赵晖 +1 位作者 王蕊 陈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类压弯构件典型N/N_(u)-M/M_(u)曲线的影响,并将相关曲线与普通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该类压弯构件N/N_(u)-M/M_(u)相关曲线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可较好预测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压弯承载力以及N/N_(u)M/M_(u)曲线的发展;混凝土强度、内管径厚比、钢材屈服强度、空心率、名义含钢率与长细比影响N/N_(u)M/M_(u)曲线的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相比于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的N/N_(u)-M/M_(u)曲线接近于钢结构;基于试验与参数分析结果以及外包碳素钢CFDST计算公式,得到了外包不锈钢CFDST相关曲线特征点公式和曲线方程,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不锈钢 纤维模型法 压弯 N/N_(u)-M/M_(u)曲线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