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he 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 method in acoustic log reflection imaging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铁轩 陶果 +2 位作者 李君君 王兵 王华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9年第4期303-310,393,共9页
Borehole acoustic reflection logging can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nearborehole geological structure.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seismic migration and imaging methods are not effective because the reflected wav... Borehole acoustic reflection logging can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nearborehole geological structure.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seismic migration and imaging methods are not effective because the reflected waves are interfered with the dominant borehole-guided modes and there are only eight receiving channels per shot available for stacking. In this paper, we apply an 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 method based on wave scattering theory to process the acoustic reflection imaging log data from both numerical modeling and recorded field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post-stack depth migration method, the 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 method results in higher stack fold and is more effective for near-borehole structural imaging with low SNR acoustic reflection lo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reflection logging common scatter point gather signal processing nearborehole structure imaging
下载PDF
双参数展开CRP叠加和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青春 刘怀山 +2 位作者 Kondrashkov V V 李国都 林依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81-1890,共10页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方法可以获得比常规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更近似的零偏移距时间剖面和相应CRP速度场.大量研究和实践证实,在非均质性较弱的地区,该方法取得的成果显著.但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速度的横向变化和转换波等情况,当地下...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方法可以获得比常规倾角时差校正(DMO)方法更近似的零偏移距时间剖面和相应CRP速度场.大量研究和实践证实,在非均质性较弱的地区,该方法取得的成果显著.但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速度的横向变化和转换波等情况,当地下介质存在较强非均质性时,该方法不再准确,需要引进反映速度横向变化的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平均速度和速度比)进行改进.本文详细推导了引入双参数后的叠加和速度分析算法,并通过数值模型和地震资料处理证实,修正后的算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地质复杂地区速度建模和叠加成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展开 双参数展开 速度分析 共反射点
下载PDF
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介电常数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3
作者 杨晓美 梁聪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文通过三维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对道路的介电常数进行检测,分别运用三种介电常数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振幅全反射法与共中心点法)来计算道路介电常数,通过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来得出三维探地雷达用于沥... 本文通过三维探地雷达发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的性质来对道路的介电常数进行检测,分别运用三种介电常数检测方法(钻芯取样法、振幅全反射法与共中心点法)来计算道路介电常数,通过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来得出三维探地雷达用于沥青路面介电常数检测的最佳方法。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振幅全反射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钻芯取样法仅能得出整条道路的部分数据,检测不够全面;共中心点法可以无损地得出整条道路数据,但不够准确。结合共中心点法与钻芯取样法,以钻芯取样法计算的结果为准,通过修正共中心点法可对沥青路面介电常数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芯取样 全反射 共中心点 介电常数 三维探地雷达
下载PDF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理论——从共反射点到共反射面元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华忠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是目前认为最好的生成零炮检距剖面的方式 .共反射面元意指地下某一反射点邻近的一个反射弧段 ,该弧段在时空域内的走时响应称为CRS叠加面 ,该叠加面可视为反射弧段上各共反射点(CRP)的时空域内走时响应的组合 .在一般的共反射点走时关系基础上 ,引入两种特征波———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 ,就可以在傍轴近似假设下 ,将CRP走时关系推广到反射点邻近的各反射点 ,将这些反射点的CRP走时关系加以组合就得到了关于该反射点的共反射面元的走时关系 .考察从共反射点 (CRP)到共反射面元 (CRS)的过渡 ,这一过程提供了CRS叠加的应用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元 CRS 叠加 共反射点 Normal波 傍轴近似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汝国 覃天 +2 位作者 凌勋 贾明辰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41-544,共4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的重要成果。通过弯曲反射界面模型,分析了共中心点(CMP)道集与共反射点(CRP)道集的差别,认为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常规处理中的CMP叠加不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而沿CRP道集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能得到准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另外,还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包括预处理、偏移速度场的建立和偏移后CRP道集的处理等,并结合实际资料进行了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偏移距剖面 共中心点道集 共反射点道集 叠加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青春 刘怀山 +3 位作者 Kondrashkov V V 李国都 林依华 高静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32,共11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 本文详细介绍了均匀介质条件下椭圆展开共反射点(CRP)叠加原理,并引入双参数(上行波与下行波的速度比和平均速度)来解决非均匀介质条件下的叠加成像,严密论证了所求得的速度是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并结合理论模型计算和地震资料处理证实,利用椭圆展开CRP方法可以对复杂地质剖面求取准确的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和正确的零偏移距剖面,得到的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共中心点(CMP)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展开 速度分析 共反射点(crp)叠加 零偏移距剖面 共中心点(CMP)
下载PDF
对共反射面叠加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孙小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2-937,共6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更充分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但在地下介质复杂并存在倾斜层时存在反射点分散的情况,从而影响了CRS叠加效果.本文从射线理论出发,在考虑反射层局部特征的情况... 共反射面元(CRS)叠加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更充分挖掘了多次覆盖数据的潜力.但在地下介质复杂并存在倾斜层时存在反射点分散的情况,从而影响了CRS叠加效果.本文从射线理论出发,在考虑反射层局部特征的情况下,推导了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情况下计算真实反射点分散程度的公式,最终将反射点分散程度定量表达出来.通过对反射点分散程度的控制,从CRS道集中抽取出共反射点(CRP)道集,在CRP道集中而不是在CRS道集中实现叠加,其效果应比传统的CRS叠加效果要好.利用水平地表和起伏地表的模型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公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公式在实际资料处理中的运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反射面叠加 射线理论 反射点 crp道集
下载PDF
浅层弯线地震勘探采集与处理技术 被引量:13
8
作者 强正阳 卢育霞 +1 位作者 陈永明 马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线常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沿直线布设。而弯线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炮检中点比较分散,影响共面元道集的叠加和最终剖面的真实性。加之浅层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浅层弯线采集与处理技术非...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线常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沿直线布设。而弯线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炮检中点比较分散,影响共面元道集的叠加和最终剖面的真实性。加之浅层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浅层弯线采集与处理技术非常必要。本文以甘肃陇南山区新文县一中测线为例,结合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在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获得了真实且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剖面有效波的能量较好,同向轴连续清晰,各种干扰波得到了压制,说明浅层弯线地震勘探的方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弯线技术 共反射面元 炮检点分布 离散距
下载PDF
改进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炜 何治亮 +2 位作者 李玉凤 刘志伟 周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78,6,共9页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在偏移过程中保留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的改进措施,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对实际工区叠前地震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裂缝预测,并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信息对比,展现了本文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方位各向异性 方位角速度分析 裂缝预测 偏移速度 叠后偏移 叠前数据 共反射点
下载PDF
基于目标层反射能量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峰 王晓涛 +1 位作者 杨金华 赵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模型,计算目标层的照明度,根据共反射点能量均匀及接收效率最大原则,对炮检距、接收线数和炮密度3个采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对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照明度 能量覆盖 反射能量 共反射点
下载PDF
探地雷达探测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邓小燕 王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48,共4页
分别就探地雷达探测中的收发一体式天线、收发分离式天线在实际工作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已知目标深度法、点源反射体法、共中心点(CMP)法及层状反射体法,从理论到实例一一做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满... 分别就探地雷达探测中的收发一体式天线、收发分离式天线在实际工作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已知目标深度法、点源反射体法、共中心点(CMP)法及层状反射体法,从理论到实例一一做了详细的论述。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相对介电常数测定方法 已知目标深度法 点源反射体法 共中心点法 层状反射体法
下载PDF
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保幅角度域成像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敏 李振春 +1 位作者 叶月明 朱旭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建立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地下入射角度的关系,应用单程波双平方根方程的保幅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输出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及相应的成像结果,为后续的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取代相对耗时的倾斜叠加法... 建立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与地下入射角度的关系,应用单程波双平方根方程的保幅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输出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及相应的成像结果,为后续的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取代相对耗时的倾斜叠加法,应用基于精确投影的快速插值映射法抽取保幅角度域共成像道集。结果表明:基于双平方根求取偏移距域道集比基于单平方根方程更为方便直观,也更适合于角度域成像;保幅角度域偏移采用的成像条件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偿振幅和改善成像结果,而且克服传统炮域单程波保幅偏移中反褶积型成像条件的不稳定性。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所提角度域保幅偏移理论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幅成像 角度域 双平方根方程 共反射角偏移 共成像点道集
下载PDF
时变校正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鸿明 彭勇 +2 位作者 蒋琳 范旭 黄新华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地震波在低降速带为垂直入射、垂直反射,即地表同一位置,静校正量只与低降速带的厚度、速度和充填速度有关,而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无关.这一假设是为了计算表层的延迟时而对表层模型的近似.随着地震勘... 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地震波在低降速带为垂直入射、垂直反射,即地表同一位置,静校正量只与低降速带的厚度、速度和充填速度有关,而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无关.这一假设是为了计算表层的延迟时而对表层模型的近似.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精细,以往的构造勘探逐步转向岩性勘探,叠加剖面地震响应的地质特征是正确岩性反演结果的基础.因此叠加过程中如何减小对振幅、频率、波形的影响,处理中如何保护好岩性信息是实现勘探转型的关键.本文通过模型道的约束,利用相关方法,消除了地表非一致性引起的剩余时差,使反射相位同相性增强,减少了叠加过程对地震高频成份的损失及对地震波形的改变,有利于地震属性的反演和AVO油气检测的自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非一致性 时变校正 同相叠加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万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41,121-122+246,共11页
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地下水平层状介质及共中心点(CMP)覆盖的假设,通常不能适应复杂构造情况。基于射线的地震波照明分析方法存在高频近似和射线理论本身的缺陷,在复杂目标区的精度很低。本文从波动方程正演出发,提出了一种面... 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地下水平层状介质及共中心点(CMP)覆盖的假设,通常不能适应复杂构造情况。基于射线的地震波照明分析方法存在高频近似和射线理论本身的缺陷,在复杂目标区的精度很低。本文从波动方程正演出发,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法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采用双程声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计算地震波照明度。文中针对冀中地区复杂断块模型进行了面向目标的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并重点探讨了检波器排列间距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得出以下认识:①复杂断块构造引起地震波传播能量的非均匀分布,局部目标成像质量优劣与目标体上的照明度强弱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②在震源相同、检波器排列间距不同时,双向照明强度变化很明显,依此可以确定针对目的层段的最佳检波器间距。③对同一倾斜界面CRP点而言,沿倾斜方向随着CRP点的不同,不同位置炮点的双向照明强弱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平目标层面震源照明和倾斜目标层面震源照明的地表接收能量分布不同,能量强弱与偏移成像结果一致,由此可以确定地面最佳炮点或检波点分布范围。④道间距、排列长度的变化对地震波成像振幅和分辨率有明显影响;利用点扩散函数(或分辨函数)可以评价地震成像质量和分辨率,还可确定最佳检波器间距、排列长度等采集参数。实践表明,文中方法用于面向目标的地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正演 地震波照明 采集参数设计 共反射点 点扩散函数
下载PDF
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CRS叠加之几何阐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马在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3期27-31,共5页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 ,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 (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 ,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 ,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 (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点 (CRP)轨迹进行叠加才能达到偏移到零炮检距 (MZO)的目的。根据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理论 ,CRS叠加面是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CRP轨迹的集合 ,所以沿CRS叠加面应能得到最好的零炮检距剖面。以几何描述的方式 ,在常速介质假设下通过图示定性描述CRP与CRS叠加之间 ,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 (PreSDM )与CRS叠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零炮检距 地震照明成像 地震勘探 偏移到零偏移距 crp轨迹 crp叠加 共反射面元 CRS叠加面 空间-半偏移距-时间域
下载PDF
水域走航式地震发射波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朝旭 《工程勘察》 2013年第9期80-83,共4页
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日益重要。相对于陆地地震反射波法,水域地震反射法具有地表一致性好的优点,一般无需作静校正处理。但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存在多次波发育强、水域拖缆船抛锚定位难、外业数据采集费时费力等缺点。为此... 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日益重要。相对于陆地地震反射波法,水域地震反射法具有地表一致性好的优点,一般无需作静校正处理。但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存在多次波发育强、水域拖缆船抛锚定位难、外业数据采集费时费力等缺点。为此,本文从技术方法选择、震源改进及叠加方法三方面对水域地震反射波法进行探讨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地震反射波法 共中心点叠加 共反射面叠加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浩波 林承灏 +1 位作者 冯伟栋 疏鹏 《路基工程》 2016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隧道沿线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对勘探区下伏地层起伏形态、厚度、埋深以及隐伏断裂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勘探区内未发现隐伏断裂构造分布,第四系地层从上至下为粉质黏土层、粉... 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隧道沿线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对勘探区下伏地层起伏形态、厚度、埋深以及隐伏断裂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勘探区内未发现隐伏断裂构造分布,第四系地层从上至下为粉质黏土层、粉细砂层、粉砂岩层;基岩顶界面埋深62.5~66.5 m,浅层地震勘探在ZK5钻孔位置推测粉砂岩层顶、基岩顶界面的地层深度分别为24,63 m,钻孔揭露的对应地层深度分别为22.76,61.26 m,两者反映的地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工程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隐伏断裂 钻孔揭露 共反射点叠加
下载PDF
三维倾斜界面P波共反射点道集NMO速度
18
作者 蔡明刚 姚陈 王海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3-1639,共7页
为了实现三维倾斜界面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获得更加精确的P波速度模型,进行可靠的AVO/AVA分析,形成与三维多分量PS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配套的技术,在常速介质共反射点精确走时的基础上,推导并给出三维倾斜界面P波共反射点道集近似双曲时... 为了实现三维倾斜界面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获得更加精确的P波速度模型,进行可靠的AVO/AVA分析,形成与三维多分量PS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配套的技术,在常速介质共反射点精确走时的基础上,推导并给出三维倾斜界面P波共反射点道集近似双曲时距关系及NMO速度;认识到近似时距在偏移距与深度比小于2时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指出P波共反射点道集NMO速度是P波速度、界面倾角、界面倾向和测线方位的函数,且随测线方位变化而呈现椭圆特征.与P波共中心点道集NMO速度不同.P波共反射点道集NMO速度小于介质速度.且随界面倾角增大而减小;椭圆长轴方向为倾斜界面走向方位,短轴方向为倾斜界面倾向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倾斜界面 共反射点道集 NMO速度
下载PDF
山区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叠前新抽道集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平 《中国煤田地质》 2001年第2期69-70,98,共3页
目前,山区地震资料处理,仍采用常规的抽道集后进行水平叠加,但是山区激发点与接收点高差大,且煤层埋深相对较浅,按常规的抽道集方法不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从而影响了解释小陷落柱、小断层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抽道集方法,同... 目前,山区地震资料处理,仍采用常规的抽道集后进行水平叠加,但是山区激发点与接收点高差大,且煤层埋深相对较浅,按常规的抽道集方法不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从而影响了解释小陷落柱、小断层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抽道集方法,同时解决了因地形高差和目的层起伏引起反射点在X、Y方向偏离中心点的归位问题,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勘探均可实现共反射点叠加,从而所得资料可准确的反映地下构造,该技术在目的层埋藏浅的山区开展地震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中心点 共反射点 抽道集 煤矿 三维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下载PDF
斜井VSP共反射点交互叠加成像方法
20
作者 杨飞龙 刘东明 +1 位作者 秦民君 苏志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叠加可以压制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用逐段迭代算法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地震波反射点的位置。在利用Qt语言编制的波场对比交互软件界面上,进行正演记录与实际资料的波场特征对比,建立速度场模型... 叠加可以压制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用逐段迭代算法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地震波反射点的位置。在利用Qt语言编制的波场对比交互软件界面上,进行正演记录与实际资料的波场特征对比,建立速度场模型。将共炮点道集数据搬家至反射点真实位置形成共反射点道集记录,以一定的面元尺寸叠加。应用斜井VSP(垂直地震剖面法)共反射点交互叠加方法对W地区进行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特征,为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共反射点叠加 逐段迭代 交互界面 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