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释“在所”
1
作者 于方圆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所 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
下载PDF
古籍自动校勘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6
2
作者 常娥 侯汉清 曹玲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8,共6页
古籍自动校勘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发现并标记出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并提供各种校勘辅助工具帮助专家勘误。本文讨论了古籍自动校勘的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古籍自动校勘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实现,包括选题和资料收集、自动校勘的对... 古籍自动校勘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发现并标记出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并提供各种校勘辅助工具帮助专家勘误。本文讨论了古籍自动校勘的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古籍自动校勘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其实现,包括选题和资料收集、自动校勘的对象和方法,最深入讨论了古代官名表、人名表、地名表等自动校勘辅助工具的建设问题。最后,设计了实验检查校勘系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92.3%、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古籍整理 自动校勘 校勘辅助工具
下载PDF
也说“白衣”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白衣"在先秦文献中已出现,东汉以后常用来指佛教在家者。佛经梵汉对勘研究表明,这一新义项是汉语向梵语源头语词汇avadāta-vasana(或avadāta-vastra)义借的结果,并非由"黑衣"表僧人相因生义而来。
关键词 白衣 梵汉对勘 义借
下载PDF
浅议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金银岛》节选三个译本的赏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鸣鹤 梁春凝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74-775,共2页
节选《金银岛》第十三章,运用实例,从用词、习语和句子的翻译三方面,对照原著比较了奚识之、欣若和荣如德三位译者的汉译本,探讨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而对三家译者的不同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 《金银岛》 汉译本 翻译风格 比较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继红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1-94,共4页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教汉语是汉语语言接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总结汉语演变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指在梵汉对勘方法的基础上,将汉译佛经的语言与原典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与中土文献有异的语言现象,综合运用汉语史的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借以明确语言接触对汉语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佛教汉语 梵汉对勘
下载PDF
《满汉西厢记》与《精译六才子词》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季永海 《满语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汉文《西厢记》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而王西厢亦有多种版本,其中金圣叹批注本最为流行。清康熙年间该本被译为满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仅译其中的曲文,名为《精译六才子词》;另一种是将科白和曲文全部译出,名为《满汉西厢记》。二书译... 汉文《西厢记》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而王西厢亦有多种版本,其中金圣叹批注本最为流行。清康熙年间该本被译为满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仅译其中的曲文,名为《精译六才子词》;另一种是将科白和曲文全部译出,名为《满汉西厢记》。二书译者不同,翻译时间相差两年,将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译六才子词 满汉西厢记 文本比较
下载PDF
森有礼的“Education in Japan”在中国的翻译及其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建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1-59,共9页
叙述森有礼的外交家、教育家经历及其在美国编纂出版EducationinJapan(《日本的教育》)一书的经纬 ,藉以窥见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发展概貌 ;该书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Mllen .YoungJohn)在上海译成中文《文学兴国策》出版 ,意在用美国... 叙述森有礼的外交家、教育家经历及其在美国编纂出版EducationinJapan(《日本的教育》)一书的经纬 ,藉以窥见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发展概貌 ;该书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 (Mllen .YoungJohn)在上海译成中文《文学兴国策》出版 ,意在用美国教育经验来推动中国重视教育 ,这确在当时的中国知识阶层中引起了反响 ;该书由英文译成日文时其选译内容和出版时间都有悬殊 ,因此若对本书的英、中、日诸种版本加以对照和比较 ,既可为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在异质文化的传播和吸收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和问题抑或在研究方法论上均可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有礼 日本 教育 林乐知 版本 《文学兴国策》 翻译 《日本的教育》
下载PDF
心理教育量表(PEP)中文版临床应用比较--基于内地C-PEP-3与香港PEP-3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于松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比较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PEP)内地修订的普通话简体中文版(C-PEP-3)与香港粤语繁体中文版(PEP-3)差异,文章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客观分析二者在修订背景、量表结构内容、记分、信效度等测量性能诸多方面的差异与特... 比较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PEP)内地修订的普通话简体中文版(C-PEP-3)与香港粤语繁体中文版(PEP-3)差异,文章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客观分析二者在修订背景、量表结构内容、记分、信效度等测量性能诸多方面的差异与特点。二者经过不同文化调整后,都是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评估工具。相比较,C-PEP-3结构更简洁、独立,测验难度更适合我国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且常模具有普遍适用性。内地在应用PEP-3时,需考虑文化的适宜性和常模比较的适用性;建议两地宜单独使用各自的评估工具;PEP-3普通话版修订需扩大全国常模取样,以适应内地广阔的人文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心理教育量表中文版 循证比较
下载PDF
《欲海狂潮》与《榆树下的欲望》关系比较——也论戏曲主体意识的把握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鸿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9-105,共7页
通过对徐的《欲海狂潮》戏曲文本与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的戏剧文本的关系比较 ,分析和总结徐对外来戏剧审视、借用和转化的具体过程 ,以及她对戏曲主体性的把握 ,探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中借用、借鉴。
关键词 戏曲 戏剧 文本关系比较 主体意识
下载PDF
鲁迅小说语气副词主观性英译的语料库考察——杨宪益译本和莱尔译本的对比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义明 万光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66-73,共8页
以语言的主观性为立论依据,借助语料统计的研究手段对鲁迅短篇小说杨宪益译本和威廉·莱尔译本中语气副词主观性的英译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考察两译本语气副词主观性翻译中的异语传达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莱译本语气副词的... 以语言的主观性为立论依据,借助语料统计的研究手段对鲁迅短篇小说杨宪益译本和威廉·莱尔译本中语气副词主观性的英译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考察两译本语气副词主观性翻译中的异语传达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莱译本语气副词的译出比例明显高于杨译本;莱译本比杨译本使用更多样化的语言手段再现语气副词所要传达的主观情态义;两译本都存在语气副词的主观性未能在译入语中准确传递现象,导致译文的信息和意义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主观性 汉语语气副词 鲁迅小说英译 语料库 译本对比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四)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4期50-64,共15页
通过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三组天竺药名——毕履阳愚、郁金和郁金香,研究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毕履阳愚 郁金 郁金香
下载PDF
北方六省(区)MMPI中文版的结构效度研究
12
作者 纪术茂 陈佩璋 +2 位作者 纪亚平 董群惠 程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通过对MMPI基本量表间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与跨文化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中文版和原版所测的人格维度基本一致:主要负荷精神质(P),神经质(N)和社会内向(Ⅰ)因子,所解释的变异量为70%左右;其次,负荷性度(M)和... 通过对MMPI基本量表间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与跨文化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中文版和原版所测的人格维度基本一致:主要负荷精神质(P),神经质(N)和社会内向(Ⅰ)因子,所解释的变异量为70%左右;其次,负荷性度(M)和社会判断和适应因子(A)。5个因子可解释变异量的80%左右。判别分析结果发现,MMPI对正常组和8组精神疾病的正确划组率达79.02%至88.28%。提示中文版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I 中文版 结构效度 相关分析 人格评估量表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罗(雄黄)、帝释手草香(因达罗波尼药)等三组药名的"实相",为后续的研究尽可能提供一份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马香草 婆罗门参 阿输乾陀 摩那叱罗 帝释手草香 因达罗波尼药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五)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5期31-36,共6页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尸利沙和阿吒留洒根,并简要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尸利沙 阿吒留洒根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六)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6期25-32,共8页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龙华须(那伽鸡萨罗)和细豆蔻(苏泣迷罗),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龙华须 苏泣迷罗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二)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膝(阿波末利伽草)和婆罗门皂荚(王树与阿勒勃),并简要指出了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阿波末利伽草 王树 阿勒勃
下载PDF
动态对等理论下《圣经》两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少静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6-68,共3页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等 《圣经》中文译本 分析对比
下载PDF
音史探幽无尽期——施向东的学术道路
18
作者 王用源 《天中学刊》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施向东秉承俞敏先生的学术理念,从梵汉对音和汉藏比较入手研究汉语音韵学,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对传统音韵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更新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施向东 音韵学 梵汉对音 汉藏比较
下载PDF
《圣经》英译与汉译比较初探
19
作者 陈欣 肖庚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80-82,共3页
《圣经》英译与汉译是翻译史上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汇集数代翻译家、学者及宗教人士所进行的翻译活动。通过比较英译与汉译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差异等原因,它们亦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圣经 英译 汉译 比较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七)
20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2期65-75,共11页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么覩笼誐药(枸櫞果)和跋者(菖蒲),并辨析了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枸櫞果 菖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