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Narrative and The Kite Runner
1
作者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0期188-189,共2页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ite Runner with the help of spactial narrative. The novel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the func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basic unit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periphery of spatia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Kite Runner with the help of spactial narrative. The novel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the func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basic unit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periphery of spatial narrative and the overall effect presented in the novel by using these narrative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narrative Contemporary English novel the Kite Runner function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basic unit of Spatial narrative the periphery of Spatial narrative
下载PDF
韩少功与鲁迅小说叙事功能之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志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F0003,共6页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无疑是出色而杰出的。这种出色与杰出,首先体现在韩少功的小说始终操守着执着的批判精神。如果我们将其作品与鲁迅文学精神相联系,无疑在人性批判、文化批判、哲学批判三个方面的承纳与传承,尤为显著。借由韩少...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无疑是出色而杰出的。这种出色与杰出,首先体现在韩少功的小说始终操守着执着的批判精神。如果我们将其作品与鲁迅文学精神相联系,无疑在人性批判、文化批判、哲学批判三个方面的承纳与传承,尤为显著。借由韩少功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功能与人性批判、第三人称叙事功能与文化批判、自由化叙事功能与哲学批判三个方面,来着力探讨韩少功小说的叙事功能,并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来呈现韩少功小说的艺术特色与艺术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鲁迅 小说叙事功能比较
下载PDF
德语叙事理论中的叙述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良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人,有一个叙述人在读者和故事之间发挥作用,这是叙事作品的文类特征。传统上叙述人往往被等同于作者,建构论意义观确立之后,文学语言本身的建构或读者对文学对象的建构受到重视,文本同作者的关系便分离开来...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人,有一个叙述人在读者和故事之间发挥作用,这是叙事作品的文类特征。传统上叙述人往往被等同于作者,建构论意义观确立之后,文学语言本身的建构或读者对文学对象的建构受到重视,文本同作者的关系便分离开来。文本内的叙述人不等于文本外的历史作者,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但是,叙述人与作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德语叙事批评界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出现了"小说精神"、"叙述功能"等概念。本文旨在对德语叙事批评中的叙述人概念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叙事批评 叙述人 小说精神 叙述功能
下载PDF
普实克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其功能
4
作者 刘云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普实克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成果,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并在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者功能的对比中,展示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在主观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叙事视角从中国古典小说... 普实克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成果,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并在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者功能的对比中,展示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在主观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叙事视角从中国古典小说的说书人全知视角向第一人称叙事及限知视角转变。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功能从串联社会生活变为叙述自我主体,叙事者开始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并且,中国现代小说作家通过"不可靠叙事"使叙事者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疏离,改变了文学革命之前叙事者多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重合的状况,体现出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另外,通过典型性处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在现代作家笔下具有更为深广的象征意义,利于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 叙事者 叙事者功能 中国现代小说 晚清小说
下载PDF
普罗小说新论
5
作者 褚洪敏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0-73,50,共5页
普罗小说作为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学景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无论人们对它褒贬与否,它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史价值。本文试图从小说功能观的改变、激情叙述模式和结构模式三方面来探讨普罗小说的文本特点,以此揭示出其自... 普罗小说作为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学景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无论人们对它褒贬与否,它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文学史价值。本文试图从小说功能观的改变、激情叙述模式和结构模式三方面来探讨普罗小说的文本特点,以此揭示出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功能观 激情叙述模式 结构模式 革命加恋爱 普罗小说 中国 现代小说史 小说流派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意象的叙事功能
6
作者 王文参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3-67,共5页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 考察了张爱玲小说运用意象叙事的特征;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补充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用意象造成空间跳跃,造成时间的压缩与延展,使意象参与到结构和线索中去,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使小说情节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同时也使意象蕴含得到逐步丰富和深化;指出张爱玲小说通过对意象叙事的充分运用,揭示了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产生了意象纷呈、形象鲜明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小说意象 叙事功能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琪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张爱玲小说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已被学界认可。张爱玲以苦难主题谱写了段段苍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无数话题。张爱玲小说艺术魅力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苦难叙事模式。不同的叙事模式会带来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效果。
关键词 张爱玲 苦难叙事 叙事功能
下载PDF
推理小说中的“搭档”型人物及其叙事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在以讲述神秘事件为主题的推理类叙事作品中,“侦探”加“助手”的人物模式堪称经典。这种“搭档”型的人物结构从爱伦·坡笔下诞生,在后续的推理小说中发展成熟。运用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功能性人物观分析作品,可以看到推理小说... 在以讲述神秘事件为主题的推理类叙事作品中,“侦探”加“助手”的人物模式堪称经典。这种“搭档”型的人物结构从爱伦·坡笔下诞生,在后续的推理小说中发展成熟。运用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功能性人物观分析作品,可以看到推理小说从诞生之初就为服务叙事而进行着分工明确的人物功能预设,并在传播与发展中产生了功能迁移。在这类以事件为中心的作品中,“侦探”和“助手”这对搭档具备着符号性的意义。“侦探”和“助手”作为行动者服务于事件的发展,作为作者设置的“隐藏的叙述者”而存在。相较于人们一见即知的符号性特征,他们的个性特征处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叙述者 功能性人物观 推理小说
下载PDF
明清通俗小说暮夜书写的文学价值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中荣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明清通俗小说中大量的暮夜书写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一、小说围绕夜间不可靠的视觉、听觉等建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感官的叙事潜能;二、小说格外关注由于夜间人物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不可靠而导致的的心理波动,以及缘于夜间活动范围的受... 明清通俗小说中大量的暮夜书写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一、小说围绕夜间不可靠的视觉、听觉等建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感官的叙事潜能;二、小说格外关注由于夜间人物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不可靠而导致的的心理波动,以及缘于夜间活动范围的受限致使人们探索外在世界的激情转向了内在的心理世界,从而深度探索人物心理;三、小说中或韵或散的暮夜书写在营造氛围上具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氛围形态,作为时间幕布,切合故事情节衬染人物心理、烘托叙事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通俗小说 暮夜书写 叙事功能 心理描摹 氛围营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