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知识传入到工业实践:近代江南制造局译书中的炼锌知识及在湖南水口山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书敏 方一兵 周文丽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247-262,共16页
由于锌的冶炼难度高,其冶炼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较晚。我国虽是世界上较早掌握炼锌技术的国家,但近代西方炼锌技术后来居上,洋务派通过翻译西学书籍引进西方部分先进的技术知识,其中《金石识别》《宝藏兴焉》《矿学考质》三本译书对锌... 由于锌的冶炼难度高,其冶炼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较晚。我国虽是世界上较早掌握炼锌技术的国家,但近代西方炼锌技术后来居上,洋务派通过翻译西学书籍引进西方部分先进的技术知识,其中《金石识别》《宝藏兴焉》《矿学考质》三本译书对锌的冶炼技术有详细介绍。本文通过对上述三本译书的文本分析,厘清了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三种炼锌技术知识及其与中国传统炼锌技术知识的差异;通过梳理史料,还原了西式炼锌知识引入后在中国第一座西法炼锌厂——湖南水口山西法炼锌厂的应用及其技术选择;最后讨论了影响炼锌技术知识早期应用的若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江南制造局译书 炼锌 知识传入 水口山
下载PDF
走向公众:清末民初的国人译编书籍与西药知识的传播
2
作者 刘菲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8,共14页
清末民初,国人自行编译的西药书籍开始涌现,兼具学理性、实用性与市场价值。以丁福保、汪惕予为代表的作者,将日本的西药书籍编译为中文,并与期刊、医学速成班及西医各科书籍配合,向公众传播新颖、系统而简明的知识。这些书籍为近代中... 清末民初,国人自行编译的西药书籍开始涌现,兼具学理性、实用性与市场价值。以丁福保、汪惕予为代表的作者,将日本的西药书籍编译为中文,并与期刊、医学速成班及西医各科书籍配合,向公众传播新颖、系统而简明的知识。这些书籍为近代中医接触西医疗法提供了指引,为普通人应对疾病提供了用药指南,也为一些读者“自学成医”提供了捷径。这一案例反映了近代西学知识如何被商业化、社会化,影响观念与生活。国人通过阅读来自学医药知识的既有风尚,为这类西药书籍的流行提供了土壤,却也开始引起一些医生的批评。可见西方医药知识在华传播过程中,“专业化”路径与“公众化”路径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译著 丁福保 汪惕予 书籍史
下载PDF
“吴宓赠书”与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涛 陈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 “吴宓赠书”是吴宓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的主要外文书籍,吴宓对赠书的整理是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整体性回顾,因而能够从中考察吴宓以及20世纪前半期西方古典学知识在中国的构建过程。吴宓对西方古典学有着较为全面的探求,他的古希腊语、拉丁语能力具备文本细读的水平,对文本的研究有模仿西方学者的痕迹,但也有不少自己的创见;在翻译西方古典文本的过程中,秉承的翻译原则允许译者有删减原文的自由,进而“重写”西方古典文本,将西方古典文化融汇、嵌入中国的传统语汇之中。吴宓的西方古典学知识是20世纪中国知识精英探索的缩影,对当代学者仍有启迪和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赠书 西方古典学 知识 文本 翻译
下载PDF
《乾隆年编华夷译语》之“西洋馆译语”译者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全慧 《国际汉学》 2023年第6期115-127,159,共14页
乾隆十三年(1748)敕撰的“华夷译语”中首次出现了汉语和西洋语言的对译辞书,其中葡、德、法、意、拉五种译语中均有“西洋馆”字样。德汉辞书《额哷马尼雅语》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部分)译者的一种,其译者、德意志来华耶稣会士魏继晋的... 乾隆十三年(1748)敕撰的“华夷译语”中首次出现了汉语和西洋语言的对译辞书,其中葡、德、法、意、拉五种译语中均有“西洋馆”字样。德汉辞书《额哷马尼雅语》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部分)译者的一种,其译者、德意志来华耶稣会士魏继晋的一段话也成为迄今为止推测其他译者身份的唯一线索。然而这语焉不详的一段话所含的信息量其实很有限,参与翻译者到底有谁、身份为何,难以凭此断言。本文从五种译语的文本出发,结合中西文史料,试图揭示外国传教士在五种译语翻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分工模式,确认译者群体的身份,并对译者的具体名单做出一些初步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年编华夷译语》 “西洋馆译语” 译者身份 清廷传教士
下载PDF
孙家鼐与《钦定书经图说》
5
作者 廖大伟 沈乘风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痛则思变,学制改革作为改革举措之一被推行。新式学堂需有新式教科书,孙家鼐等人奉命编纂《钦定书经图说》以俟书成后颁发各省。从编辑图书、印刷图书到修复此书,虽限于经费不足等问题,但多个部门携手合作,最终得以将...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痛则思变,学制改革作为改革举措之一被推行。新式学堂需有新式教科书,孙家鼐等人奉命编纂《钦定书经图说》以俟书成后颁发各省。从编辑图书、印刷图书到修复此书,虽限于经费不足等问题,但多个部门携手合作,最终得以将《钦定书经图说》付梓。书成以后,被赏赐给王公大臣等,还曾作为礼物赠与日本人犬养毅,同时作为钦定教科书颁发各省学堂,甚至参与直隶出品展览会。通过梳理奏折、报刊等史料可发现,孙家鼐主编的《钦定书经图说》既包含中国传统经典,又吸收西方近代地理学成果,印刷时又采用西方传入的石印技术,越发图文并茂,此可谓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同时,孙家鼐苦心孤诣编纂此书,与其抱有博采众长的开明态度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鼐 《钦定书经图说》 编印 中西文化交融
下载PDF
重印版外文图书书名翻译问题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崔淑萍 李莉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3,135,共4页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 引进版权外文图书在我国重印出版时,将外文图书的书名翻译成中文名称,并且将中文译名以大字体编排在书名页的显著位置,在版编目数据与一些MARC数据将中文译名作为主书名,由于同种书书名翻译不同,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图书采访和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版外文图书 重印版西文图书 书名翻译 中文译名 图书馆工作
下载PDF
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的著录应区别于译著 被引量:7
7
作者 崔淑萍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一些编目机构采用中文译著的方法著录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这种做法仅注重了文献的外部特征,忽略了文献内容特征,造成许多弊端。文章提出了区分两种文献的著录方法。
关键词 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 中文译著 内容特征 外部特征 著录方法 文献 编目
下载PDF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志勇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译书 ,作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代译书 ,大体上分为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的力量。尽管各方译书的目的、内容各有不同 ,但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关键词 译书 西学东渐 中国近代化
下载PDF
朝鲜西学初期传入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17世纪初 ,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 ,汉译西学书流入朝鲜 ,它对朝鲜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即由前期赴京使臣传入的汉译西学书对传统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导致近代朝鲜出现多元文化并推进了朝鲜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 汉译西学书 赴京使臣 多元文化
下载PDF
编译:比直译更为有效的译家之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海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编译已成为当今中国翻译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编译的意义、方式、目的和实践上加以概述,表明在众多翻译方法中,编译正在日益成为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摆脱西文框框、让译文更加准确流畅优美、顺利实现文字转换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编译 语言 中西文化 原文 译文
下载PDF
《咭国新出种痘奇书》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庆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通过分析耶鲁大学医学史图书馆珍藏的《咭国新出种痘奇书》及与该书收藏过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 ,指出该书是反映近代中西医学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值得引起医学史和科学史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 牛痘接种术 《Ying咭Li国新出种痘奇书》 西医 中国 考证 医学交流史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份嬗变与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论语》中的“仁”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福祥 徐庆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思想及孔子形象在西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及误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结合使用音译法和综合性注释法来翻译古代典籍核心词汇,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逐步建立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减少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典籍 核心词汇 文化身份嬗变 翻译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典籍英译策略——以辜鸿铭儒经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志奋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51-53,共3页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通过援引西方言论、进行文化比附等手段将儒家文化西方化,这与其向西方弘扬儒家文化的目的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一西化策略具有历史合理性,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当下的典籍英译中应采取杂合策略去西方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化 文化软实力 典籍英译 杂合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西学教科书编译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洪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2-36,共5页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 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统治集团的一个应变、自救运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官僚把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他们的领导下,改革者们设置新式课程,翻译西学书籍。这时期教材种类日益增多,内容渐趋丰富。从此,科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中国学校中得到承认,所编译西学教材在与一统天下的传统教材的抗争中争得了一席之位,并日渐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西学 编译 教科书
下载PDF
洋务派翻译西书活动与近代教科书的产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洪成 郝丽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74-82,共9页
近代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先后建立了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两处翻译机构,组织翻译西学书籍,选编教科书,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不仅有... 近代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洋务派奉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先后建立了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两处翻译机构,组织翻译西学书籍,选编教科书,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不仅有助于近代西学东渐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在中国近代教科书史上发挥了前驱先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派 翻译西书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科书
下载PDF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兼论宁波作为美国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摇篮在晚清译史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黎平 《梧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 花华圣经书房系19世纪中叶来华美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第一个翻译出版机构,为外来传教士,特别是美国传教士在华进行西学翻译传播活动提供了地利人和的用武之地,它经过数十年的迁徙演变,发展成为在中国颇有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在晚清翻译史上不但有开来华美国传教士编译出版书籍之先河的作用,而且是晚清译坛一支不可小视的长盛不衰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华圣经书房 在华美国传教士 晚清 西学翻译
下载PDF
利玛窦、章潢、熊明遇与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爱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南昌地区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较早、成效较好的地区之一,这与利玛窦、章潢、熊明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最早将西方文化传入南昌,开阔了南昌人的视野,也使西学开始在南昌等地传播开来。章潢是南昌籍人士中,直接与利玛...  南昌地区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较早、成效较好的地区之一,这与利玛窦、章潢、熊明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最早将西方文化传入南昌,开阔了南昌人的视野,也使西学开始在南昌等地传播开来。章潢是南昌籍人士中,直接与利玛窦交往,受到利玛窦的影响,接受并传播西学的第一人。他在《图书编》一书中为利玛窦介绍过来的西方地理学作宣传。而熊明遇则是在外省受到爱好西学的其他传教士和士大夫的影响,而成为西学的启蒙者,并对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产生影响的人。他的代表作《格致草》就是一部介绍西方格致之学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章潢 熊明遇 南昌市 西学传播 《图书编》 《格致草》 西方文化
下载PDF
论晚清传教士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文刚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2期85-87,共3页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qu...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旧瓶装新酒",辅之以创造新名词,对原文的增删服务其特定目的,采取的是当时传教士普遍采用的西译中述这种特殊的协作方法。传教士的西学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林乐知的书刊翻译,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那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并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西学 书刊翻译 晚清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灰皮书”模式的重启与终结:1980年代西学译著的出版管理
19
作者 康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1980年代的西学翻译热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文化图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既往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别著作、译者或国家意识形态在其中的作用,较少聚焦“出版”这一“中间层”,文章试图基于对政策文件、出版史料以及当事人... 1980年代的西学翻译热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文化图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既往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别著作、译者或国家意识形态在其中的作用,较少聚焦“出版”这一“中间层”,文章试图基于对政策文件、出版史料以及当事人的回忆材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1980年代西学热潮中西学译著出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及其变化。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之初的西学翻译最初是通过重启“灰皮书”模式而展开的,然而,这一模式在新的出版空间、组织结构与利益关系网络中遭遇危机并最终结束,也为更为多元与灵活的译著出版方式打开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皮书 西学翻译 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 新启蒙 尼采
下载PDF
明清图书翻译的特征、种类及作用
20
作者 张蓓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本文对我国在明末和清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图书翻译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总结了这一时期西学翻译的历史概况,阐述了东西文化交流中翻译图书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上有识之士对于西学翻译的贡献。
关键词 明清时代 翻译图书 特征 种类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