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夷夏之辨的转型与大同论述的兴起 |
张翔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武术未能成为奥运项目的原因探究及其发展对策思考 |
张月霜
赵苏妙
刘海英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3
|
从东西方的比较到“两种文化”的整合——方法论视角下的我国科学哲学研究 |
郑毓信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4
|
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而作 |
谭双泉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99 |
4
|
|
5
|
季羡林的“三十年河东”与“送去主义” |
叶渭渠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论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远视症” |
尹锡南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从《喜福会》的母女关系看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
王小红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4
|
|
8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文化 |
罗汉军
|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9
|
奥运精神与东方体育文化的弘扬 |
绽小霞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1
|
|
10
|
“东方学”与“西方学”——读萨义德《东方学》 |
颜敏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 |
7
|
|
11
|
当代中国话剧中的美国人形象 |
吾文泉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1
|
|
12
|
谚语:管窥他国文化的窗口 |
陈亦燕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3 |
2
|
|
13
|
梁漱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
熊吕茂
|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4
|
思维、文化与大学英语写作 |
陈庭云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5
|
碰撞与交融:奥尼尔《马克百万》的文化解读 |
邵长忠
夏宗霞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6
|
社会文化心态与外语的教与学 |
张钦
吴芬芬
|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7
|
恣意纵横的东方气象——近观赵无极的艺术世界 |
陈继军
|
《台州师专学报》
|
2002 |
2
|
|
18
|
文化差异对外语写作中语篇构建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
梁琴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03 |
0 |
|
19
|
海伦与杨贵妃命运差异的文化解读 |
徐瑞阳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20
|
雅驯与融合:王了一散文语言特色 |
范卫东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