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粒
下载PDF
羟胺强化Fe(Ⅲ)-NTA络合物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真然 彭藴斓 +1 位作者 刘义青 付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3-1172,共10页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研究结果显示,Fe(Ⅲ)-NTA/HAm/PDS体系在pH=7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91%,该体系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和·OH。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的降解效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增加Fe(Ⅲ)、PDS的用量会加速SMX降解。NTA的引入可将Fe(Ⅱ)/PDS体系的pH值应用范围由酸性拓展至弱碱性,与此同时,向体系内加入HAm可有效减少铁泥的产量。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提出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断键反应、羟基化反应、氨基氧化反应。双酚AF、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新污染物也能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被高效去除,表明该体系在新污染物的降解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磺胺甲恶唑 羟胺 Fe()-NTA络合物 过二硫酸盐
下载PDF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氧桥三核铁(Ⅲ)配合物的便捷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楚进锋 王艺澄 +5 位作者 齐继 刘余霖 李言 靳兰 何蕾 宋宇飞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99-306,共8页
目前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配合物制备实验方面主要涵盖了单核配合物,而对配合物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多核配合物却很少涉及。基于此,我们依据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三核铁(Ⅲ)配合物的综合化学实验,以期通过该实验加深学生对配合物... 目前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配合物制备实验方面主要涵盖了单核配合物,而对配合物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多核配合物却很少涉及。基于此,我们依据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三核铁(Ⅲ)配合物的综合化学实验,以期通过该实验加深学生对配合物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设计以廉价易得的九水合硝酸铁与三水合乙酸钠为原料,通过水浴加热反应、冷却结晶等步骤制备了一种氧桥三核铁(Ⅲ)配合物[Fe_(3)O(CH_(3)COO)_(6)(H_(2)O)_(3)]NO_(3)·4H_(2)O,通过配位滴定法测定了其铁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等表征测试。该实验制备方法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环保无污染。实验内容蕴含思政元素,目标配合物结构新颖,富有对称美,实验教学时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领略化学之美。本设计科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科生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氧桥三核铁()配合物 对称结构 电子顺磁共振
下载PDF
羟胺强化Fe(Ⅲ)-NTA/H_(2)O_(2)类芬顿体系降解磺胺甲恶唑
4
作者 潘承欢 刘义青 +1 位作者 彭藴斓 付永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4,共6页
为改善传统芬顿法pH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Fe(Ⅲ)-NTA/HAm/H_(2)O_(2)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MX)。考察了不同pH、Fe(Ⅲ)浓度对该体系降解SMX的影响,探究了SMX在该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并评估... 为改善传统芬顿法pH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Fe(Ⅲ)-NTA/HAm/H_(2)O_(2)类芬顿体系用于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MX)。考察了不同pH、Fe(Ⅲ)浓度对该体系降解SMX的影响,探究了SMX在该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并评估了该体系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能。实验结果表明,Fe(Ⅲ)-NTA/HAm/H_(2)O_(2)体系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85%以上,并且SMX的去除率随着Fe(Ⅲ)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识别出HO•为体系中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并根据SMX的降解产物提出了SMX可能的三条降解途径:羟基化、氨基氧化和断键反应。相较于传统芬顿法,Fe(Ⅲ)-NTA/HAm/H_(2)O_(2)体系的pH应用范围显著拓宽,铁泥产量明显减少,并且该体系也能有效降解罗丹明B、橙黄G、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有机污染物,说明该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羟胺 Fe()-NTA络合物 过氧化氢 类芬顿反应
下载PDF
Fe(Ⅲ)/2,6-吡啶二羧酸活化高碘酸盐强化染料脱色的效能与机制
5
作者 陈文政 苏晗 +2 位作者 钟欣洋 牛丽君 冯明宝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有色染料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其难以被天然降解,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亦无法实现其高效去除,因此急需开发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工艺进行有色染料污染控制。发现Fe(Ⅲ)/2,6-吡啶二羧酸(2,... 有色染料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着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由于其难以被天然降解,且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亦无法实现其高效去除,因此急需开发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工艺进行有色染料污染控制。发现Fe(Ⅲ)/2,6-吡啶二羧酸(2,6-PDA)可高效活化高碘酸盐(PI)实现亚甲基蓝(MB)这一典型染料的高效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Fe(Ⅲ)浓度为10μmol/L、2,6-PDA浓度为10μmol/L和PI浓度为200μmol/L时,可在pH 3.0条件下使5 mg/L MB降解率在120 s内大于97%。该方法依托高级氧化原理和配位强化策略,利用PI对有色染料进行降解,为目前染料废水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从而有效地修复了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高碘酸盐 配位活化 Fe() 高级氧化
下载PDF
[Co^(Ⅲ)(DIEN)(N_(3))_(3)]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6
作者 程佳佳 吴梦琪 +2 位作者 杨敏 王丽梅 魏荣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15,共7页
采用配体占位策略和分子自组装原理,选用二亚乙基三胺(DIEN)为有机配体,Co^(3+)为中心金属离子,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单核钴配合物[Co^(Ⅲ)(DIEN)(N_(3))_(3)](1)单晶体,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元素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 采用配体占位策略和分子自组装原理,选用二亚乙基三胺(DIEN)为有机配体,Co^(3+)为中心金属离子,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单核钴配合物[Co^(Ⅲ)(DIEN)(N_(3))_(3)](1)单晶体,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元素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子结构分析。结构解析表明,该配合物单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3(2)nm,b=0.892 0(3)nm,c=0.898 7(3)nm,α=106.497(4)°,β=90.281(4)°,γ=113.861(4)°,V=0.574 7(3)nm^(3)。中心金属离子Co(Ⅲ)位于拉长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配合物分子由一个Co(Ⅲ)离子、3个叠氮阴离子和1个二亚乙基三胺组成,一个叠氮离子的两个N原子位置无序,占有率各为50%。单核结构之间通过N—H…N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组装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此外,以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晶体结构为计算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1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构型结构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分析了配合物的单点能、原子电荷分布及前线分子轨道等性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构型为稳定构型,且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超分子配合物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原子电荷 前线分子轨道
下载PDF
Ru(Ⅲ)、Rh(Ⅲ)、Pd(Ⅱ)离子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宏娟 于俊生 +1 位作者 王树玲 陈洪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 本文以中药小檗碱作为分子探针,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Ru?、Rh?、Pd?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键合相互作用。实验发现Ru?离子对小檗碱-DNA二元体系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Rh?、Pd?两种离子则对该二元体系产生显著的荧光敏化作用。考察了EDTA对贵金属离子、小檗碱及DNA三元混合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贵金属离子与DNA可能的键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相互作用 抗癌药物 作用机理 Ru() rh() Pd(Ⅱ) DNA 钌() 铑() 钯(Ⅱ)
下载PDF
NaCl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Pt(Ⅱ)、Pd(Ⅱ)、Rh(Ⅲ)、Au(Ⅲ) 被引量:7
8
作者 高云涛 项朋志 +1 位作者 施润菊 黄伟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2-1094,共3页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选前60℃水浴加热10min,对不同含量的贵金属10.0~100.0μg,铂、钯、铑、金的浮选率分别为95.2%~98.0%、97.3%~97.6%、93.4%~97.1%和96.6%~99.1%,在HCl介质中体系可同时浮选铂、钯、铑、金,而常见基体元素如Zn2+、Cd2+、Co2+、Al3+、Cu2+、Fe3+、Ni2+的浮选率低于2.5%,和对阳极泥、砂铂矿、废催化剂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此方法可用于从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铑、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Ⅱ) Pd(Ⅱ) rh() Au()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液-固浮选分离
下载PDF
吐温80-硫酸铵-水固液体系萃取分离Rh(Ⅲ)和Ir(Ⅲ)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云涛 张为逵 吴立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1-202,共2页
Rh(Ⅲ) and Ir(Ⅲ) were separated satisfactorily in Tween80 (NH 4) 2SO 4 H 2O system by the liquid solid extraction in form of complexes with stannous chloride.
关键词 铑() 铱() 液固萃取分离 吐温80 硫酸铵
下载PDF
Rh(Ⅲ)-KIO_4-孔雀绿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铑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洪福 魏成富 +1 位作者 何黎明 周建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101,共4页
在HCl介质及加热95℃的条件下,Rh(Ⅲ)对KIO4氧化孔雀绿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研究了指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动力学参数,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与催化反应吸光度A之间的差值ΔA与R... 在HCl介质及加热95℃的条件下,Rh(Ⅲ)对KIO4氧化孔雀绿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研究了指示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动力学参数,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非催化反应吸光度A0与催化反应吸光度A之间的差值ΔA与Rh(Ⅲ)质量浓度在0.004-0.06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98×10^-10g/mL。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7.67×10^-4s^-1,表观活化能为58.20 kJ/mol。该方法用于分子筛催化剂和活性炭中痕量铑的测定,回收率在95.8%-106.6%之间,符合痕量分析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 KIO4 孔雀绿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下载PDF
用MIBK萃取Rh(Ⅲ)的硫氰酸配合物
11
作者 段文军 容庆新 陈若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00-501,共2页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氰酸盐存在下Rh(Ⅲ)的萃取.Rh(Ⅲ)在0.5~1.0mol·L^(-1)盐酸介质中与1×10~3倍以上的硫氰酸盐于沸水浴中加热60min即可形成硫氰酸铑(Ⅲ)配合物.此配合物可在较宽酸度范围(0.5~4mol·L^(-1)盐酸)被MI...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氰酸盐存在下Rh(Ⅲ)的萃取.Rh(Ⅲ)在0.5~1.0mol·L^(-1)盐酸介质中与1×10~3倍以上的硫氰酸盐于沸水浴中加热60min即可形成硫氰酸铑(Ⅲ)配合物.此配合物可在较宽酸度范围(0.5~4mol·L^(-1)盐酸)被MIBK(甲基异丁基酮)定量萃取.通过吸收光谱试验证实有[Rh(SCN)_xCl_(6-x)]^(3-)(x>3)配合物生成.与质子化的MIBK生成(钅羊)盐而被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配合物 MIBK 硫氰酸铑
下载PDF
基于三氰基铁(Ⅲ)酸盐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国玲 王蒙蒙 +2 位作者 唐新学 张然 倪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12H_(2)O·3CH_(3)OH (1)。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近似菱形的Fe^(Ⅲ)_(2)Ni^(Ⅱ)_(2)骨架结构,另外2个Fe则通过氰根延伸在菱形的外侧。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中氰根桥联的Fe和Ni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配合物1的结构模型,对它的变温磁化率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Fe-Ni之间的磁耦合常数,得到的最佳磁耦合常数J3d(15.73 cm^(-1))>J2d(3.53 cm^(-1))≈J1d(3.50 cm^(-1))与Ni-N键的键长以及Ni-N≡C键角的变化趋势有关(J3d:0.206 5 nm,169.8°;J2d:0.206 2 nm,163.1°;J1d:0.198 7 nm,161.6°)。以上结果表明Ni-N键长越短,Ni-N≡C键角越大,Fe与Ni之间的铁磁耦合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氰基铁酸盐 Fe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磁性-结构相互关系
下载PDF
5-Br-TAR的合成及其在反相HPLC分离测定Co(Ⅱ)、Cr(Ⅵ)、Rh(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志全 张华山 +2 位作者 杨左军 李庆云 程介克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3-195,198,共4页
以合成的新试剂5-Br-TAR为往前衍生试剂,首次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对离子试剂。以含1×10(-2)mol·L(-1)的pH5.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3.5×10(-4)mol·L(... 以合成的新试剂5-Br-TAR为往前衍生试剂,首次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为对离子试剂。以含1×10(-2)mol·L(-1)的pH5.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3.5×10(-4)mol·L(-1)的S.D.S.的甲醇-水(68:32,V/V)为流动相,在C(18)柱上,15min内分离测定了Co(Ⅱ)、Rh(Ⅲ)、Cr(Ⅵ)的5-Br-TAR配合物。当SNR=2时,检出限分别为0.49、0.32、0.44ppb。用于废水及电镀液中Co(Ⅱ)、Cr(Ⅵ)的测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TAR 合成 HPLC
下载PDF
Rh(Ⅲ)-DBPMP络合剂的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文 王宅中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39,共9页
1.前言铑络离子在不同介质中于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的极谱波已有不少报道.我们在LiCl-NaOH底液中,应用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络合剂对微量铑做极谱测定,效果较好.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是新近合成的一系列新双-β-二酮螯合剂,对铀、稀... 1.前言铑络离子在不同介质中于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的极谱波已有不少报道.我们在LiCl-NaOH底液中,应用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络合剂对微量铑做极谱测定,效果较好.双-4-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是新近合成的一系列新双-β-二酮螯合剂,对铀、稀土等元素有良好萃取性能,但该类试剂在电分析化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则未见报道.我们研究了该类试剂中的4,4’-癸二酰基-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简称DBPMP,下同)的极谱行为,并应用于铀(Ⅵ)的极谱测定.本文进一步将该试剂用于贵金属铑的极谱测定,并研究该体系的反应机理、电极过程和络合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分析 rh()-DBPMP 络合剂
下载PDF
三核铜(Ⅱ)-稀土(Ⅲ)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和性质
15
作者 刘一夫 马方伟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_(2)Ln(H_(2)O)(NO_(3))_(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_(2)Ln(H_(2)O)(NO_(3))_(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失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钐(Ⅲ)离子与两个双齿铜配合物、两个双齿硝酸盐离子和一个水分子形成九配位构型。形成三核铜(Ⅱ)-稀土(Ⅲ)配合物后,配合物的荧光显著降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其他类似的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会被应用于荧光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稀土()配合物 席夫碱 晶体结构
下载PDF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Tb(Ⅲ) m-Methylbenzoate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in Static Air Atmosphere 被引量:5
16
作者 ZHANG Jian-jun WANG Rui-fen +1 位作者 ZHANG Jian-ling WANG Shu-p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29,共5页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b_2( m -MBA)_6(phen)_2](H_2O)_2( m -MBA=C_8H_7O_2, methoxybenzoate; phen=C_ 12 H_8N_2, 1,10-phenanthroline) in static air atmospher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G-DTG and DTA methods. Th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b_2( m -MBA)_6(phen)_2](H_2O)_2( m -MBA=C_8H_7O_2, methoxybenzoate; phen=C_ 12 H_8N_2, 1,10-phenanthroline) in static air atmosphere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G-DTG and DTA methods.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itle compound takes place mainly in two steps. The intermediate and the residue for each decomposition were identified by the TG curve. By the kinetic method of processing thermal analysis data put forward by Malek et al ., it is defined that the kinetics model for the first-step thermal decomposition is SB( m,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decomposition Non-isothermal kinetics Tb() complex m-Methylbenzoate 1 10-PHENANTHROLINE
下载PDF
Synthesis of Eu(Ⅲ) and Tb(Ⅲ) Complexes with New Aryl Amide Type Tetrapodal Ligand and Their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正洪 谭民裕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2-384,共3页
A new aryl amide type tetrapodal ligand L (1, 1, 1, 1 tetrakis-{[(2 benzylaminoformyl) phenoxyl]methyl}methane) and its europium and terbium nitrate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se c... A new aryl amide type tetrapodal ligand L (1, 1, 1, 1 tetrakis-{[(2 benzylaminoformyl) phenoxyl]methyl}methane) and its europium and terbium nitrate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es we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aryl amide tetrapodal ligand Eu() and Tb() complexes luminescence property
下载PDF
Synthesis,Fluorescenc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New Europium(Ⅲ)Complex Eu(C14H9O3)2(C12H8N2)2(NO3)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颖群 李玉林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781-1785,共5页
A new europium(III)complex Eu(CHO)(CHN)(NO)has been synthesized with 2-benzoylbenzo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as ligands.Crystal data for the complex are as follows:monoclinic,space group P2/c,a=9.6733(6),b=22.95... A new europium(III)complex Eu(CHO)(CHN)(NO)has been synthesized with 2-benzoylbenzo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as ligands.Crystal data for the complex are as follows:monoclinic,space group P2/c,a=9.6733(6),b=22.9521(14),c=19.7701(12)?,β=94.9800(10)o,V=4372.8(5)?~3,D=1.557 g/cm~3,Z=4,μ(Mo Kα)=1.501 mm,F(000)=2064,the final R=0.0214 and w R=0.0510.The Eu(III)ion is coordinated by ten atoms to give a bicapped square antiprism coordination geometry.The complex shows two intense fluorescence emission bands arising from the transitions of Eu:~5D→~7F(594 nm)and ~5D→~7F(618 nm).In addition,its XT decreases from 1.29767 cm~3?mol?K at 300 K to 0.01531 cm~3?mol?K at 2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ium()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fluorescen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下载PDF
Intercalation Assembly, Characteriz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Novel Supramolecular Composite Materials, Tb(Ⅲ) Complex with Tetrapodal Ligand-Montmorillonite 被引量:3
19
作者 Jiang Wei Tang Yu +2 位作者 Xu Li Liu Weisheng Tan Minyu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7-537,共1页
Two kinds of Tb( Ⅲ ) complexes with tetrapodal ligand, [TbL(NO3)]^3+ and [TbL]^3+ (L: 1,1, 1', 1'-tera ( 2-pyridinecarboxylester )-di ( trimethylpropane)) were intercalated into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Two kinds of Tb( Ⅲ ) complexes with tetrapodal ligand, [TbL(NO3)]^3+ and [TbL]^3+ (L: 1,1, 1', 1'-tera ( 2-pyridinecarboxylester )-di ( trimethylpropane)) were intercalated into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montmorillonite (MT) by ion exchange and coordination reaction of L with the Tb^3+ ion existing in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Tb-MT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luminescent supramolecular composite materials, [ TbL (NO3) ]^2+-MT and [TbL]^3+-MT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D, FT-IR, UV-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calated materials with regular layered structur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interlayer spacing (d001) approximates to the size of the complex ions which are located in the interlayer space of MT in the form of a mono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complexes with tetrapodal ligand MONTMORILLONITE supramolecular composite materials intercalation assembly luminescent properties rare earth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Metal Complexes with Aminopolycarboxylic Acids——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K[In~Ⅲ(EDTA)(H_2O)]·2H_2O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君 陈冬松 +1 位作者 宋玉林 高敬群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4-59,共6页
The title complex was synthesised and its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refle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K[In Ⅲ(EDTA)(H 2O)]·2H 2O (... The title complex was synthesised and its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reflec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K[In Ⅲ(EDTA)(H 2O)]·2H 2O (EDTA=ethylene diamine N, N, N′, N′ tetraacetate), Monoclinic, C c space group, a=0.9096(2) nm,b=1.1996(2) nm, c =1.5144(3) nm, β =99.40(3)°, V =1.6302(6) 3, Z =3, D c=1.498 g·cm -3 , μ =1.325 mm -1 , F (000)=726, R =0.0320 and R W=0.0903 for 2315 observed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The complex anion [In Ⅲ(EDTA)(H 2O)] - has a seven coordinate pseudo pentagonal bipyramidal (PB D 5h ) structure, in which the EDTA serves as a hexadentate ligand with two N atoms and four O atoms and one water molecule (H 2O) directly coordinated to the central metal ion In Ⅲ as a seventh ligan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 (EDTA) complex Seven coordinate structur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