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temperatur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ly graded Stellite 6/WC metal matrix composite coatings manufactured by laser-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1
作者 Marta OSTOLAZA Alaitz ZABALA +3 位作者 Jon Inaki ARRIZUBIETA Iñigo LLAVORI Nagore OTEGI Aitzol LAMIKIZ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22-538,共17页
Wear-driven tool failure is one of the main hurdles in the industry.This issue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surface coating with ceramic-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However,the maximum ceramic content is limited by... Wear-driven tool failure is one of the main hurdles in the industry.This issue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surface coating with ceramic-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However,the maximum ceramic content is limited by cracking.In this work,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functionally graded WC-ceramic-particlereinforced Stellite 6 coatings is studied.To that end,the wear resistanc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400°C is investigated.Moreover,the tribological analysis is supported by crack sensitivity and hardness evaluation,which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ceramic-particle-reinforcement.Results indicate that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can be employed to increase the maximum admissible WC content,hence improving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most notably at high temperatures.Additionally,a shift from abrasive to oxidative wear is observed in high-temperature wear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coating metal matrix composite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high temperature laser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Influence of Dehulling on the Composition, Antioxidativ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rrel (<i>Hibiscus sabdariffa</i>L.) Seed
2
作者 Helen N. Ayo-Omogie Abimbola A. Osanbikan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9年第2期148-173,共26页
Although animal proteins provide indispensable amino acids that the body requires for normal growth, maintenance and function, their expensiveness makes them unaffordable especially for most families in the developing... Although animal proteins provide indispensable amino acids that the body requires for normal growth, maintenance and function, their expensiveness makes them unaffordable especially for most familie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has given impetus to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under-utilized protein-rich oilseeds such as sorrel as possible alternate sources of good quality protein for tackling the challenge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which is fast becoming a global challenge. Sorrel seed may hold great potentials as a source of good quality protein,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hard seed coat, bitter after-taste and associated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have limited its use as protein supplement for humans and food ingredient. This study therefor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dehulling sorrel seed to boiling, germination and roasting. This wa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its utilization as protein source for human nutrition and functional ingredient in food product development. Flour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proximate, mineral, antinutrient, amino and fatty acids composition;in vitro starch and protein digestibility, and functional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Protein content (ranged from 24.93% - 32.9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e to processing;dehulling alone accounted for a percentage increase of 32.01%. Similarly, dehulling increased all essential amino acids (except isoleucine and valine) at percentage which ranged from 3.63% - 61.17% whereas other processing methods caus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Lysine, leucine, valine, arginine and phenylalanin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essential amino acids, while methionine and cystine were the first and second limiting amino acids. Palmitic, linoleic, oleic and stearic acid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fatty acids. Mineral composition was K > Ca > Mg > Na > Fe > Zn > Mn. Dehulled seed flour had highest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75.87%). Improve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tioxidativ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rrel seed flour due to dehulling ma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flour to serve as a protein supplement and functional ingredient for food produc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ULLING Amino Acid compositION functionAL Properties In Vitro Protein Digestibility Human Nutrition Processing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Under-Utilized Sorrel SEED
下载PDF
A deep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te plates using modal kinetic energy 被引量:2
3
作者 Huy Q.LE Tam T.TRUONG +1 位作者 D.DINH-CONG T.NGUYEN-THO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453-1479,共2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eep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DFNN)approach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te(FG-CNTRC)plates.In the proposed approach,the DFNN model is de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eep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DFNN)approach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te(FG-CNTRC)plates.In the proposed approach,the DFNN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a data set containing 20000 samples of damage scenarios,obtained via finite element(FE)simulation,of the FG-CNTRC plates.The elemental modal kinetic energy(MKE)values,calculated from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translational nodal displacements of the structures,are utilized as input of the DFNN model while the damage loc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everities are considered as output.The state-of-the art Exponential Linear Units(ELU)activation function and the Adamax algorithm are employed to train the DFNN model.Additionally,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FNN model,the mini-batch and early-stopping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training process.A trial-and-error procedure is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suitable parameters of the network such as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s and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each layer.The accuracy and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DFNN model are illustrated through two distinct configurations of the CNT-fibers constituting the FG-CNTRC plates including uniform distribution(UD)and functionally graded-V distribution(FG-VD).Furthermore,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DFNN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noise effects on the input data are also investigated.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DFNN model is able to give sufficiently accurate damage detection outcomes for the FG-CNTRC plates for both cases of noise-free and noise-influenc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detection deep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composite plates modal kinetic energy
原文传递
磁电弹性材料中含有带四条裂纹的正方形孔的反平面断裂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燕 杨娟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针对反平面剪切力作用下,磁电弹性材料中含有带四条裂纹的正方形孔口的断裂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基于线弹性断裂理论和Riemann-Schwarz解析延拓定理,利用复变函数方法和留数定理,通过构造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函数,将解析函数边值问题... 针对反平面剪切力作用下,磁电弹性材料中含有带四条裂纹的正方形孔口的断裂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基于线弹性断裂理论和Riemann-Schwarz解析延拓定理,利用复变函数方法和留数定理,通过构造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函数,将解析函数边值问题转化为柯西积分方程组进行解答,获得了磁电非渗透边界条件下裂纹尖端断裂力学参数的显式表达式。通过与已有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数值算例描述了孔洞尺寸、四条裂纹长度和机–电–磁载荷等因素对裂纹扩展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右裂纹对孔口裂纹扩展影响更显著;垂直裂纹影响水平裂纹的扩展趋势;在磁电非渗透边界条件下,随着机械载荷的增大,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大,而电载荷和磁载荷对裂纹的扩展与机械载荷的大小和方向密切相关。该分析方法为求解复杂多连通域的智能复合材料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研究成果为含裂纹的复合材料或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变函数方法 磁电弹性材料 正方形孔边裂纹 场强度因子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木质素分子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伟 王庆 +4 位作者 徐伟卓 徐国号 李伟朋 唐琳泞 柳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木质素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不规则酚类聚合物,其结构中富含羟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并且可以从造纸工业的副产品以及农林废弃物中大量获取,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储能领域,大量的研究报道了木质素作为可再生碳源制... 木质素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不规则酚类聚合物,其结构中富含羟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并且可以从造纸工业的副产品以及农林废弃物中大量获取,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储能领域,大量的研究报道了木质素作为可再生碳源制备用于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木质素结构中丰富的官能团结构,并充分利用官能团性质将其应用于储能设备,如:利用羟基的亲水性将木质素应用于液流电池的膜结构中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利用酚-醌结构的可逆变化增加超级电容器的赝电容,利用与苯环共轭的发色基团对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界面进行调控与敏化,利用木质素结构高电荷密度的含氧官能团改善锂离子电池存储的不稳定性,利用木质素分子中丰富的碳和杂原子官能团制备电极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基于木质素分子的官能团结构和性能特点,概述木质素分子对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液流电池等主流储能器件电化学性能的提升作用和代表性应用,认为最大化保留木质素分子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器件,可以实现木质素分子的多功能化应用,充分发挥木质素基团的特点以提高储能设备的电化学性能。最后,总结归纳了木质素分子应用于储能材料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展望了木质素分子应用于储能材料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以期为设计和开发低成本、高电化学性能的木质素基储能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分子 官能团 储能器件 复合电极 隔膜修饰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功能型相变储能木材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海月 周加左 +1 位作者 王成毓 李坚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热能储存材料,具有优异热管理能力,然而固-液类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泄漏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利用微胶囊技术、多孔材料支撑技术解决其泄漏问题。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多孔材料,具有天然分级各向异性孔道结构... 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热能储存材料,具有优异热管理能力,然而固-液类相变储能材料存在泄漏问题,限制其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利用微胶囊技术、多孔材料支撑技术解决其泄漏问题。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多孔材料,具有天然分级各向异性孔道结构,利用孔道限域效应和表面张力,可作为理想支撑材料,有效解决相变储能材料的泄漏问题。本文系统总结定形相变储能木材的构筑策略,重点介绍功能型相变储能木材(高热导率、热致变色、荧光、电磁屏蔽、阻燃)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相变储能木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重点方向。相变储能木材的开发为拓展木材应用范围提供新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木材 定形 功能型 热能储存
下载PDF
一种药食同源组合物提高运动耐力效果研究
8
作者 杨槟 孙东方 孙力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7-283,共7页
运动耐力不足是限制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运动表现的主要原因,提高运动耐力能满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普通人提升身体素质、劳动者长时间体力劳动的需求,但目前尚缺乏适合日常食用安全高效的耐力类运动功能食品。元动力作为一种新型药食... 运动耐力不足是限制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运动表现的主要原因,提高运动耐力能满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普通人提升身体素质、劳动者长时间体力劳动的需求,但目前尚缺乏适合日常食用安全高效的耐力类运动功能食品。元动力作为一种新型药食同源化合物的组合物具有较显著的提高运动耐力作用,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系统研究。该研究采用药食同源组合物(阿洛糖28%、蔗糖12%、葡萄糖8%、5-羟甲基糠醛12%、棕榈酸18%、亚油酸18%、人参皂苷3%、姜酚1%),通过负重力竭游泳实验测定运动耐力,采用红外热成像法监测小鼠整体能量代谢,通过HE染色法观测肌肉组织形态,采用脲酶法、乳酸脱氢酶法及蒽酮-硫酸法测定血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采用GC-MS法测定短链脂肪酸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低、高剂量元动力干预后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较空白组分别延长119.8%、257.4%(P<0.05);(2)低、高剂量元动力干预后,整体能量代谢显著提高,肌肉细胞变形和破裂减轻,肌糖原含量增加,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降低,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综上所述,元动力能够显著提高机体能量代谢,增加丁酸生成,降低有害代谢产物,增加肌糖原储备,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耐力 药食同源组合物 功能食品 短链脂肪酸 能量代谢
下载PDF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李雪芳 李晓东 刘万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3-1538,共16页
本文在不同问题框架下阐述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该领域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首先,简要概述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分析方法与控制器结构;其次,从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运行特征两个角度,讨论了近年来自适应迭代学习控... 本文在不同问题框架下阐述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该领域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首先,简要概述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分析方法与控制器结构;其次,从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运行特征两个角度,讨论了近年来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非参数型不确定性、输入不确定性、状态受限、状态不可测、非重复运动等关键问题.针对每一类问题,指出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器的设计和分析特点;然后,探讨了数据驱动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领域的一些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数据驱动 非线性系统 复合能量函数
下载PDF
未知时变时滞非线性参数化系统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俊民 王元亮 李新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68,共8页
针对含有未知时变参数和时变时滞的非线性参数化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参数分离技术与信号置换思想相结合,可以处理含有时变参数和时滞相关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使跟踪误差的... 针对含有未知时变参数和时变时滞的非线性参数化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参数分离技术与信号置换思想相结合,可以处理含有时变参数和时滞相关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使跟踪误差的平方在一个有限区间上的积分渐近收敛于零.通过构造Lyapunov-Krasovskii型复合能量函数,给出了闭环系统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给出两个仿真例子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参数化系统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时变参数 时变时滞 复合能量函数
下载PDF
周期时变时滞非线性参数化系统的自适应学习控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为胜 王元亮 李俊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针对一阶未知非线性参数化周期时变时滞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学习控制方案。假设未知时变参数,时变时滞和参考信号的共同周期是已知的,通过重构系统方程,将包含时变时滞在内的所有未知时变项合并成为一个周期时变向量,采用周期自适应... 针对一阶未知非线性参数化周期时变时滞系统,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学习控制方案。假设未知时变参数,时变时滞和参考信号的共同周期是已知的,通过重构系统方程,将包含时变时滞在内的所有未知时变项合并成为一个周期时变向量,采用周期自适应律估计该向量.通过构造一个Lyapunov—Krasovskii型复合能量函数证明了所有信号有界并且跟踪误差收敛.结果被推广到一类含有混合参数的高阶非线性系统.通过两个仿真例子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控制 非线性参数化系统 时变时滞 复合能量函数
下载PDF
非一致目标跟踪的混合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俊民 孙云平 刘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针对一类含有时变和时不变参数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结合Backstepping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由微分-差分型自适应率和学习控制率组成,保证对非一致目标的跟踪误差平方在一个有限区间上的积分渐近收敛于零,克服... 针对一类含有时变和时不变参数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结合Backstepping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该方法由微分-差分型自适应率和学习控制率组成,保证对非一致目标的跟踪误差平方在一个有限区间上的积分渐近收敛于零,克服了传统的迭代学习控制(ILC)对目标轨线限制,可以跟踪非一致目标轨线.通过构造复合能量函数,给出了闭环系统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BACKSTEPPING 非一致目标跟踪 混合型的参数非线性系统 复合能量函数
下载PDF
一类不确定运动系统的空间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娇龙 董新民 +1 位作者 薛建平 王海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本文讨论了一类在有限空间区间内重复运行的不确定运动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通过引入空间状态微分算子和空间复合能量函数,提出了一种空间周期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算法.首先利用空间状态微分算子,将系统从时间域转化到空间域形式.然后... 本文讨论了一类在有限空间区间内重复运行的不确定运动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通过引入空间状态微分算子和空间复合能量函数,提出了一种空间周期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算法.首先利用空间状态微分算子,将系统从时间域转化到空间域形式.然后基于空间复合能量函数设计了控制器,利用含限幅作用的参数自适应律逼近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同时引入鲁棒项共同抑制非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证明了在标准初始条件和随机有界初始误差两种情况下的跟踪误差收敛性.最后通过列车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空间运动系统 复合能量函数 系统不确定性 初始状态误差
下载PDF
复合阻化剂抑制煤自燃过程的阶段阻化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峰 孙雯倩 +3 位作者 李珍宝 梁瑞 李雷 梁秋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5,共8页
为解决单一阻化剂阻化效果弱、作用时间短的缺陷,基于2种物质不同阶段的阻化特性,选用碳酸氢钠作为物理阻化成分,高效抗氧化剂茶多酚作为化学阻化成分,开展复配阻化剂优选的实验研究。采用TG-DSC和FTIR实验,结合氧化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分... 为解决单一阻化剂阻化效果弱、作用时间短的缺陷,基于2种物质不同阶段的阻化特性,选用碳酸氢钠作为物理阻化成分,高效抗氧化剂茶多酚作为化学阻化成分,开展复配阻化剂优选的实验研究。采用TG-DSC和FTIR实验,结合氧化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分峰拟合技术,分析了复合阻化剂对煤氧化过程特性参数和微观基团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验证了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抑制的高效阻化效果,揭示其微观阻化机理。结果表明:阻化煤样的6个特征温度较原煤提高,质量损失减少,低温氧化过程煤体吸热量增加,高温阶段煤体放热量减少,可燃指数及综合燃烧指数均明显降低,阻化煤样在氧化过程4个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均得到提高,分析得到复合阻化剂的优选质量配比(碳酸氢钠∶茶多酚=3∶1)。通过定量分析原煤及阻化煤样的活性官能团在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得出复合阻化剂的添加减少了煤中的活性基团(羟基、甲基以及亚甲基)以及煤氧复合反应中间产物(羧基、羰基)的含量,稳定的官能团醚键的含量增加。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碳酸氢钠热分解生成CO_(2),通过表面CO_(2)-O_(2)竞争吸附效应,物理惰化抑制煤自燃;煤在高温氧化过程中,茶多酚内部羟基消耗煤体表面活泼基团并生成醚键,通过中断化学反应进程起到抑制煤自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复合阻化剂 氧化特性 表观活化能 官能团 阻化特性
下载PDF
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拉伸与破坏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九生 黄兴 周琎闻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2,共6页
鉴于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本文利用Zwick020材料试验机和Zwick010双向拉伸材料试验机分析了一类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及双向拉伸的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单向拉伸及双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鉴于橡胶制品的广泛应用,本文利用Zwick020材料试验机和Zwick010双向拉伸材料试验机分析了一类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及双向拉伸的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单向拉伸及双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材料的破坏条件,由此分析了温度条件和加载条件对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变形和破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实验结果拟合出材料的一类应变能函数及材料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 应变能函数 单向拉伸 双向拉伸 温度条件
下载PDF
微分Petri网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国培 李俊民 杨莹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8-1222,1227,共6页
针对混合系统的特点,建立其微分Petri网(DPN)的模型.首先,给出一类DPN的稳定性概念和稳定性引理;然后通过引入两类函数,利用关联矩阵的信息对DPN的稳定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构造新的复合能量函数,得到DPN的稳定性定理;最后通过仿真例子... 针对混合系统的特点,建立其微分Petri网(DPN)的模型.首先,给出一类DPN的稳定性概念和稳定性引理;然后通过引入两类函数,利用关联矩阵的信息对DPN的稳定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构造新的复合能量函数,得到DPN的稳定性定理;最后通过仿真例子说明定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Petri网 混合系统 复合能量函数 稳定性
下载PDF
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连广 万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4-1207,1216,共5页
根据钢与混凝土组合箱形结构翘曲位移函数设置的基本原理,选择一系列符合组合箱梁基本翘曲模式的抛物线型翘曲位移函数,以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得到利用变分法分析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典型的... 根据钢与混凝土组合箱形结构翘曲位移函数设置的基本原理,选择一系列符合组合箱梁基本翘曲模式的抛物线型翘曲位移函数,以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得到利用变分法分析钢与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控制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并推导了典型的简支组合箱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解析解.静力分析算例结果证明了选择二次抛物线型为翘曲位移函数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将解析解与实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基于能量原理得到的计算公式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且计算较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组合箱梁 能量变分原理 剪力滞效应 翘曲位移函数 剪力滞系数
下载PDF
磁电弹性体中唇形运动裂纹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怀民 高明 赵国忠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8-526,共9页
本文通过共形映射公式,利用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磁电弹性体中的唇形运动裂纹问题.对裂纹面上受反平面剪应力和面内磁电载荷共同作用情况,导出了磁电全非渗透型边界条件下运动裂纹尖端场应力强度因子和机械应变能释放率的解析解.当运动速... 本文通过共形映射公式,利用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磁电弹性体中的唇形运动裂纹问题.对裂纹面上受反平面剪应力和面内磁电载荷共同作用情况,导出了磁电全非渗透型边界条件下运动裂纹尖端场应力强度因子和机械应变能释放率的解析解.当运动速度为零时这两解都退化成了静止状态下的解.通过算例,与具有相同尺寸的带双裂纹的椭圆孔口问题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两种裂纹尖端点处应力强度因子和机械应变能释放率随孔口高度h与裂纹半长a之比h/a的变化规律曲线图,得出了两种孔口裂纹问题在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两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采用唇形孔口裂纹比采用带双裂纹的椭圆孔口能降低裂纹的扩展,这在工程建设及构件的制造上有一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弹性复合材料 唇形运动裂纹 复变函数法 应力强度因子 机械应变能释放率
下载PDF
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正六边形孔边裂纹的反平面断裂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燕 杨娟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基于线性磁电弹性理论,利用Schwarz-Christoffel(CS)变换技术和Stroth公式,首次系统研究了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含带两个不对称裂纹的正六边形孔口问题在部分渗透磁电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当忽略磁场时,磁电非渗透裂纹和磁电渗透裂纹两种... 基于线性磁电弹性理论,利用Schwarz-Christoffel(CS)变换技术和Stroth公式,首次系统研究了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含带两个不对称裂纹的正六边形孔口问题在部分渗透磁电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当忽略磁场时,磁电非渗透裂纹和磁电渗透裂纹两种极端情况下的解析解答可退化为文献已有研究结果.数值结果揭示了正六边形孔口尺寸、裂纹长度以及力电载荷和磁载荷对能量释放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孔口边长和裂纹长度可以提高材料的可靠性;机械载荷总是促进裂纹扩展;在磁电非渗透和磁电部分渗透边界条件下,负电场和负磁场会延缓裂纹的扩展,而正电场可以增强或阻碍裂纹的扩展,这取决于所施加的电场和磁场的强度以及机械载荷的水平;在磁电渗透边界条件下,电场和磁场对裂纹的扩展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压磁复合材料 正六边形孔边裂纹 复变函数方法 等效场强度因子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压电复合材料中正六边形孔边裂纹反平面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燕 杨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78-4784,共7页
基于压电复合材料力学,通过引入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函数,运用Stroh公式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压电复合材料中含正六边形孔边两不对称裂纹的反平面问题。首先由压电复合材料反平面问题的本构方程和力-电平衡方程推导出其控制方程,结合留... 基于压电复合材料力学,通过引入合适的数值保角映射函数,运用Stroh公式和复变函数方法,研究了压电复合材料中含正六边形孔边两不对称裂纹的反平面问题。首先由压电复合材料反平面问题的本构方程和力-电平衡方程推导出其控制方程,结合留数定理和Cauchy积分公式,求解出电不可通和电可通边界条件下裂纹尖端场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的解析表达式。数值算例分析了正六边形的孔洞边长、裂纹几何尺寸以及机电载荷对等效场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六边形孔洞边长和裂纹长度的增加会导致等效场强度因子的增大;在电不可通和电可通边界条件下,能量释放率随着正六边形的边长、裂纹的长度和机械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电不可通边界条件下电位移既可以促进又可以抑制裂纹的扩展,而在电可通边界条件下电位移对裂纹扩展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正六边形孔边裂纹 复变函数方法 场强度因子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