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rvey on a Heat Exchangers Network to De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by Using Pinch Technology
1
作者 B. Raei A.H. Tarighaleslam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12期1648-1653,共6页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 de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inch technology in analysi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network (HEN) in orde...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 de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inch technology in analysi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network (HE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thermal system is studied. Therefore, in this grass root design, the optimum value of △Tmin, is obtained about 10℃and area efficiency (a) is 0.95. The author also depicted the grid diagram and driving force plot for additional analysi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energy saving, heat transfer from above to below the pinch point in the diagnosis stage is verified for all options including re-sequencing, re-piping, add heat exchanger and splitting of the flow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twork has a low potential of retrofit to decreas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hich pinch principles are planned to optimiz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unit. Regarding the results of pinch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no alternative changes in the heat exchangers network of the unit is required. The acqui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ancy of network is completely confirmed by the high area efficiency infirmity of the heat exchanger to pass the pinch point and from of deriving force pl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ch technology heat exchangers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composite curve grand composite curve.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predicting the circulation composition of zeotropic refrigerants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九法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4年第3期315-318,共4页
The problem of composition shift in zeotropic fluid circulation, which is encountered in moder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is studied. It reveals that the composition shift phenomena is contributed by... The problem of composition shift in zeotropic fluid circulation, which is encountered in modern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is studied. It reveals that the composition shift phenomena is contributed by fractionation related to four mechanisms.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modeling of component fractionation in heat exchangers. Element approach is employed, and the amount of each component holdup is calculated element by element with a proper void fraction model. The circulation concentration is determined from the refrigerant differential holdup in heat exchangers.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prove the validity. The results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in zeotropic refrigerant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onditioning compositION FRACTIONATION heat exchangers REFRIGERATION
下载PDF
铜/铝双金属固-液复合工艺研究
3
作者 张达 翟梓棫 +4 位作者 王戈 孙建波 吴明忠 马振 胡明 《铸造》 CAS 2024年第9期1292-1297,共6页
采用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预先在铜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浇注过程中改变铜基体的移动速度,使铝液与铜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检测分析了铜/铝复合层成分与组织变化规律,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 采用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预先在铜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浇注过程中改变铜基体的移动速度,使铝液与铜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检测分析了铜/铝复合层成分与组织变化规律,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其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分析复合层的硬度分布。试验表明:浇注温度720℃时,随着铜基体移动速度升高,铝液对铜基体冲击射流换热量降低,复合层由Cu/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镀镍层使得铝液在铜基体表面产生润湿、漫流、保护作用,促进固-液界面形成冶金结合,有效提升了铜/铝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试样在浇注温度720℃、铜基体移动速15 mm/s时,测得界面结合强度为24.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强化换热 铜/铝复合 镀镍
下载PDF
钢/铝双金属固-液复合工艺研究
4
作者 张达 周建溢 +4 位作者 孙建波 黄志求 张云龙 焦玉凤 胡明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其剪切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钢基体移动速度升高,铝液对钢基体冲击射流换热量减小,复合界面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钢基体表面镀锌层起到了润湿、漫流、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了钢/铝之间结合强度。在浇铸温度810℃,钢基体移动速度为12 mm/s时,测得结合强度为19.1 MPa,测得最高热导率为88.2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强化换热 钢/铝双金属 固-液复合 镀锌
下载PDF
重油加氢螺纹锁紧环换热器应用及运维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兆赫 《化工管理》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高压换热器是重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之一,以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应用最广。直径在φ1 600 mm以上者即为大口径高压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在国内部分炼油装置中出现过内漏情况。发生原因主要为内件和壳体膨胀差不同导致的,需要通过升... 高压换热器是重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核心设备之一,以螺纹锁紧环高压换热器应用最广。直径在φ1 600 mm以上者即为大口径高压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在国内部分炼油装置中出现过内漏情况。发生原因主要为内件和壳体膨胀差不同导致的,需要通过升级垫片和做好检修控制保证高压螺纹锁紧环换热器不发生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换热器 重油加氢 螺纹锁紧环换热器 膨胀差 双金属自密封波齿复合垫 力矩控制
下载PDF
考虑岩土分层的不同管材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远艳 陶修 +3 位作者 陈谋 夏承禹 谢海燕 陈飞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64-770,共7页
以竖直U型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岩土分层,设计一种复合管材,模拟分析传统PE管材、复合管材的换热性能,并根据区段能效系数设计复合管材、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进一步探究两种布置形式的换热性能、经济性。结果表明:... 以竖直U型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岩土分层,设计一种复合管材,模拟分析传统PE管材、复合管材的换热性能,并根据区段能效系数设计复合管材、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进一步探究两种布置形式的换热性能、经济性。结果表明: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复合管材能显著提高换热性能,特别是在进水管段及出水管段下部使用复合管材换热能力明显增强,在出水管段中、上部使用复合管材对提升换热性能不明显;复合管材+PE管材与复合管材布置形式换热性能相差甚小,但复合管材+PE管材布置形式管间热短路影响更小、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岩土分层 复合管材
下载PDF
基于亲水/憎水复合膜的全热交换器换热换湿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炎 张立志 +1 位作者 项辉 徐学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298,共5页
膜全热交换器由于可以同时回收空调排风中的潜热和显热而受到重视。研究了基于PVAL/PVDF复合透湿膜的全热交换器的透热透湿性能,实验测定了新风与排风之间的显热交换能力和水蒸气交换能力,并建立了基于亲水/憎水复合膜的逆流膜全热... 膜全热交换器由于可以同时回收空调排风中的潜热和显热而受到重视。研究了基于PVAL/PVDF复合透湿膜的全热交换器的透热透湿性能,实验测定了新风与排风之间的显热交换能力和水蒸气交换能力,并建立了基于亲水/憎水复合膜的逆流膜全热交换器传热传质计算模型,实验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全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为20~35W·m^-2·℃^-1,总传质系数为(1.5~3.5)×10^-3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全热交换器 复合膜 换热换湿
下载PDF
燃烧室新型迷宫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与换热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立明 张立志 +4 位作者 原和朋 李名魁 金涛 陈鑫 蒋永健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燃烧室迷宫复合冷却结构是一种集冲击、对流换热和近似发散冷却于一身,兼具冲击冷却、对流换热冷却和席壁冷却结构优点的创新性冷却结构。本文在研究该结构冷却机理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某型现役发动机燃烧室改型设计为例,对瓦... 燃烧室迷宫复合冷却结构是一种集冲击、对流换热和近似发散冷却于一身,兼具冲击冷却、对流换热冷却和席壁冷却结构优点的创新性冷却结构。本文在研究该结构冷却机理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某型现役发动机燃烧室改型设计为例,对瓦块式迷宫冷却结构进行设计,并进行换热分析和壁温计算。初步研究表明,该冷却结构的冷却性能优于全气膜冷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块 迷宫复合冷却结构 换热分析 冷却性能
下载PDF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换热器传热简化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蔺洁 谢静超 +1 位作者 陈超 马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8-1083,1115,共7页
对目前地板辐射换热器散热量计算所采用的简化传热计算模型"复合肋片传热模型"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传热模型的传热分析过程进行了改进,改进以后的传热模型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测... 对目前地板辐射换热器散热量计算所采用的简化传热计算模型"复合肋片传热模型"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传热模型的传热分析过程进行了改进,改进以后的传热模型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测试结果数据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辐射换热器 地板传热量 复合肋片传热模型 传热
下载PDF
基于高导热材料填充漏失构造的深井换热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卜宪标 蒋坤卿 +1 位作者 李华山 王令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39-2146,共8页
地热供暖可有效缓解北方雾霾天气。干热岩虽然储量丰富,但增强型地热技术由于开发费用较高,裂隙控制以及避免诱发地震的技术尚不成熟,现阶段还不能商业化应用。水热型地热开发技术虽较成熟,但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开发规模较小。对于大多地... 地热供暖可有效缓解北方雾霾天气。干热岩虽然储量丰富,但增强型地热技术由于开发费用较高,裂隙控制以及避免诱发地震的技术尚不成熟,现阶段还不能商业化应用。水热型地热开发技术虽较成熟,但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开发规模较小。对于大多地区,受地质构造和资源禀赋的控制,单井产水量较低或者回灌难,开发经济效益较差。深井换热器(DBHE)技术是开采地热水低产区或回灌难地区热能的有效方式,但受制于岩石导热系数低,单井输出功率小,投资回收期长。为提高DBHE的输出功率,本文提出了增强型深井换热器(EDBHE),通过主动将高导热性能的复合填充剂流进漏失构造的方式提高岩石的导热性能,通过调节回压、密度和黏度来控制漏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单井EDBHE十个采暖季的平均取热功率为1002.34 kW,是DBHE(424.45 kW)的2.36倍。而双井EDBHE十个采暖季的平均取热功率更是达到了27501.61 kW,且热输出稳定,每年的衰减率0.95%。EDBHE技术有效利用了出水量低或回灌难的水热型热储,大幅提高了其出力,扩大了地热供暖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深井换热器 增强型深井换热器 复合填充剂 漏失构造 钻井液漏失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及其改性复合材料在换热器中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春芬 虞斌 涂善东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05年第3期41-45,共5页
对聚四氟乙烯的基本性能特点作了简述,介绍了与换热设备相关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各种改性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这些技术在各种换热器上的应用作了综合介绍。
关键词 换热器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应用
下载PDF
高效换热器用烧结型复合粉末多孔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宏智 刘京雷 +3 位作者 戴玉林 徐宏 孙岩 顾春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自主开发的铁基复合粉末多孔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到在水中的强化传热达到光管的2.4~3.7倍;在酒精中强化传热达到光管的8.7~12.1倍。并在此传热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沸腾传热强化的原理。
关键词 换热器 复合粉末 多孔管 强化传热
下载PDF
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4种针叶树苗木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喻方圆 徐锡增 Robert D.Guy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生长期间苗木的气体交换、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使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生长期间苗木的气体交换、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使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热胁迫只影响杉木和北美乔柏的净光合速率 ,对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 (2 )对针叶气孔导度的研究发现 ,水分和热胁迫均对马尾松苗木针叶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气孔导度只有轻微影响。 (3)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 (4 )水分胁迫处理对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均有显著影响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 ,4个树种苗木针叶的δ1 3C值增大 (负值绝对值变小 ) ,说明其永久水分利用效率更高。 (5 )热胁迫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δ1 3C值有显著影响 ,且在热胁迫下 ,两树种苗木针叶的δ1 3C值减小 (负值绝对值增大 ) ,即永久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但热胁迫对马尾松和花旗松苗木的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热胁迫 针叶树苗木 气体交换 瞬间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组分迁移对R407C相变换热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鲍军江 赵力 宋卫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7-132,共6页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工质在换热器中相变换热特性的影响,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换热器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基于窄点理论和空泡模型,将换热器按等焓降划分为若干控制体,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给定工况...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工质在换热器中相变换热特性的影响,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换热器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基于窄点理论和空泡模型,将换热器按等焓降划分为若干控制体,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在给定工况下,计算出R407C在换热器内冷凝和蒸发的组分迁移情况,进而得到考虑组分迁移的非共沸工质温焓非线性关系,发现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换热器中的变化规律,再与未考虑组分迁移时作对比。结果发现,考虑组分迁移对窄点或最大传热温差及其在换热器中出现的位置、可用能损失的影响很大,在合理设计换热器时应给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工质 组分迁移 窄点 换热 相变
下载PDF
基于板式热管的复合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乐 蔺洁 赵耀华 《暖通空调》 2019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基于板式热管的复合容积式换热器是一种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基本换热单元,结合容积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优点构建的新型换热器。但平板微热管的蒸发端与冷凝端传热量差异导致该类换热器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换热匹配仍存在问题。在已有研... 基于板式热管的复合容积式换热器是一种以平板微热管阵列为基本换热单元,结合容积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优点构建的新型换热器。但平板微热管的蒸发端与冷凝端传热量差异导致该类换热器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换热匹配仍存在问题。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型换热器蒸发端热管上添加铝肋片及在蒸发端入水口添加引流道2种优化方案,并通过相应实验来验证这2种方案的效果。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肋片优化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更好。当换热器换热量为1 500 W时,肋片优化换热器的效能可达0.4,■效率可达0.68,通过与原复合容积式换热器进行数据对比,肋片优化后的换热器在使用中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热管 复合容积式换热器 平板微热管阵列 性能优化 换热性能 [火积]
下载PDF
螺旋管式相变蓄能换热器的蓄冷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源德 易勇 温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141-146,共6页
将螺旋管式相变蓄能换热器应用于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中,搭建了该系统的蓄冷试验台并进行蓄冷实验。通过实验测得了系统各测点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以及所研究的相变蓄能换热器内部换热材料的温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各环节的能量... 将螺旋管式相变蓄能换热器应用于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中,搭建了该系统的蓄冷试验台并进行蓄冷实验。通过实验测得了系统各测点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以及所研究的相变蓄能换热器内部换热材料的温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各环节的能量以及COP,并且绘制出了这些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最后分析了整个蓄冷实验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总结了螺旋管式相变蓄能换热器的蓄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复合热泵 相变蓄能 螺旋管式换热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热轧铝合金复合板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滔 王顺成 +3 位作者 戚文军 郑开宏 谢红聚 谢建雄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2,共5页
采用热轧复合工艺制备了4343/3003/4343、4343/3003/7072两种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铝合金复合板的包覆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铝合金复合板的包覆层厚度均匀、复合... 采用热轧复合工艺制备了4343/3003/4343、4343/3003/7072两种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铝合金复合板的包覆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铝合金复合板的包覆层厚度均匀、复合界面平整,其中4343/3003/4343复合板两层4343铝合金包覆层的包覆率分别为9.3%和9.4%,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6.53 N/mm2和40.32%。4343/3003/7072复合板中4343、7072铝合金包覆层的包覆率分别为9.0%和8.1%,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8.62 N/mm2和3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复合板 热轧复合 包覆率 热交换器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钛柱撑蒙脱石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丽娟 廖立兵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9,224,共6页
采用TiCl4水解法制备钛柱化剂,与蒙脱石离子交换后得到钛柱撑蒙脱石(Ti pillared montmorillonite,Ti PILM)。对制备的 TiPILM采用室温风干(air drying,AD)、40 ℃烘干(common drying,CD)、乙醇清洗后风干(ethanol extraction drying... 采用TiCl4水解法制备钛柱化剂,与蒙脱石离子交换后得到钛柱撑蒙脱石(Ti pillared montmorillonite,Ti PILM)。对制备的 TiPILM采用室温风干(air drying,AD)、40 ℃烘干(common drying,CD)、乙醇清洗后风干(ethanol extraction drying,EAD)、室温条件下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等方法干燥,并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用XRD,IR,DTA TG,N2等温吸附脱附等技术对 Ti PILM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Ti PILM的结构及热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采用AD和EAD干燥方法可以得到2.7 nm左右大晶面间距Ti PILM,且AD干燥的样品在500 ℃下有很好的稳定性,比表面达285.7 m2/g,具有介孔孔径且孔径分布窄。而经CD和VD方法干燥焙烧后,蒙脱石层间钛柱坍塌,导致Ti PILM层状结构破坏,影响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柱撑蒙脱石 干燥 热稳定
下载PDF
采用复合吸附剂和高效吸附床的吸附制冷机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令宝 卜宪标 马伟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利用平行流换热器和自制的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研制了一台小型吸附式制冷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硅胶吸附制冷样机,复合吸附剂吸附制冷样机的COP和制冷功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热源温度为90℃,冷却水温度... 利用平行流换热器和自制的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研制了一台小型吸附式制冷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硅胶吸附制冷样机,复合吸附剂吸附制冷样机的COP和制冷功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热源温度为90℃,冷却水温度为35℃,冷冻水进口温度为16.5℃、出口温度为14.4℃,吸附10min,脱附5 min的运行工况下,在整个循环周期内(15 min),制冷功率为1.03 kW,SCP为128.3 W/kg,COP为0.29;在吸附周期内(10 min),制冷功率为1.54 kW,SCP为192.4 W/kg,样机的能量密度为10.3 kW/m3,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为472.3 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流换热器 复合吸附剂 硅胶/氯化钙 吸附制冷
下载PDF
一种化工换热设备用保温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历军 加万里 +1 位作者 范晓勇 胡军 《化工机械》 CAS 2009年第6期539-541,共3页
针对一种用于化工换热设备的保温涂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组分优化,得到了最佳涂料配方,并分析了涂料主要组分对保温性能和黏结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化工换热设备 保温涂料 复合硅酸盐 正交试验 导热系数 黏结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