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Cubic C_3N_4 Compound in Carbon Nitride Thin Films 被引量:1
1
作者 Furen XIAO Dongli YU +2 位作者 Yongjun TIAN Julong HE Dongchun LI and Wenkui WANG(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fhcl@ysu.edu.cn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80-482,共3页
Cubic C3N4 compound in the C-N thin films on Si and NaCl substrates was prepared by ion beam sputtering of a pure graphite target with discharge gas of pure N2.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Cubic C3N4 compound in the C-N thin films on Si and NaCl substrates was prepared by ion beam sputtering of a pure graphite target with discharge gas of pure N2.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atoms combined with sp2- and sp3- coordinated C atoms in the film, respectively. X-ray diffraction,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ubic C3N4 phase. The results reconfirm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n metastable structure in C-N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Cubic C3N4 compound in Carbon Nitride Thin Films Rev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movement of control fluid in compound perforation
2
作者 Zhao Xu Liu Gonghui +1 位作者 Li Jun Ding Qingx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igh pressure gas and the control fluid and 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the control fluid in compound perforation were studied by a series of large-scale experiments, where the movement behav...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igh pressure gas and the control fluid and 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the control fluid in compound perforation were studied by a series of large-scale experiments, where the movement behavior of the control fluid was observed. The curves of measured pressure were analyze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rigid movement of the control fluid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ovement velocity of control fluid was analyzed. Moreover, the velocity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velocity from an analytical solution were contrasted. The movement of the control fluid in the initial stage was similar to the rigid movement; howeve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pressure wave in the control fluid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for research on the movement mechanism of control fluid in compound perf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perfor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control fluid gas and liquid intera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CHINESE CUSTOMS TO IMPOSE EXPERIMENTAL SPECIFIC AND COMPOUND IMPORT DUTIES
3
《大经贸》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5-96,共2页
By a State Council decision, effective on July 1, Chinais to impose specific duties on three import commodities including beer, and compound duties on two otherimport commodities including video player on an trial bas... By a State Council decision, effective on July 1, Chinais to impose specific duties on three import commodities including beer, and compound duties on two otherimport commodities including video player on an trial basis. As this is an unprecedented experiment in China, Office of the Customs Tariff Commission under the StateCouncil, and the Customs Tariff Department of the General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are carrying out public consultation on these trial policies. In order to give the public abetter idea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purposes of specific and compound duties, our reporter visited the officerin charge at Guangzhou Cus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STOMS TO IMPOSE experimentAL SPECIFIC AND compound IMPORT DUTIES LINE
下载PDF
The correctional modific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at the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4
作者 Alex P. Sarapultsev Oleg N. Chupakhin +4 位作者 Maxim А. Rantsev Petr А. Sarapultsev Irina G. Danilova Svetlana U. Medvedeva Larisa P. Sidorova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2年第4期442-448,共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L-17 compound of the group of substituted 5R1, 6H2-1,3,4- thiadiazine-2-amines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evolvement correction i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L-17 compound of the group of substituted 5R1, 6H2-1,3,4- thiadiazine-2-amines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evolvement correction i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The study was based upon recent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which demonstrated the role of local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pancreatonecrosis. Pancreatonecrosis modeling in rats was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uthor’s modification of ligation model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biochemical and hematolog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in all groups at day 1. For microscopic analysis, five histological slices of each animal were analyzed. The main group, consisting of 15 animals with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223 g each, got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L-17 compound, dozed 40 mg/kg in an hour after surgery of pancreatitis formation. Later on, a 40 mg/kg doze of L-17 compound was repeatedly injected as often as once every 24 hours. Already during the 1st day of the experiment, no leucopenia was observed and the signs of 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were detected. Later, at the background of L-17 compound introduction (5th day of the experiment) the necrosis area got surrounded by demarcation bank, and further on (by the 7th day) had been entirely replaced by granulation tissue.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L-17 compound in experimental acute pan-creatitis results in replacement of destructive purulent inflammation by exudative-proliferative one, prevents lympho- and monocytopenia development, minimizes amylase and pancreatic ferments level during the first day of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and cuts down the lethality rate as result of pancreatonecrosis complications two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7 compound experimentAL Model INFLAMMATION ACUTE PANCREATITIS
下载PDF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模块重构探究——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
5
作者 张彩红 王煜 +2 位作者 王越 王晓菊 郝俊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0,共6页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知识点内在关联多,易混淆,本文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介绍“知识模块重构”教学方法。该方法内容上不仅将跨章节具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重构成新的教学内容,还将实...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内容庞杂,章节之间知识点内在关联多,易混淆,本文以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反应为例介绍“知识模块重构”教学方法。该方法内容上不仅将跨章节具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重构成新的教学内容,还将实验、科研新成果和思政元素融入重构内容的基础教学中;教学上采用多维度启发、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新思维、多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模块重构 金属有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实验案例 思政
下载PDF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6
作者 于驰 包立 +1 位作者 汪应玲 高秋志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8期147-150,共4页
实验教学环节是材料类专业课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材料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检测方法,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本质问题,针对性提出... 实验教学环节是材料类专业课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基于材料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结合实验检测方法,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本质问题,针对性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该文主要以金属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性质、特点及培养目标,针对实验教学课程结构、课程思政建设和综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素质全面的新时代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性能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政治素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龚小妹 潘柳伎 +5 位作者 吴佩莹 欧春丽 李奕萱 王硕 候小利 夏祥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2-1731,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JQC)对前列腺增生(BPH)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广金钱草、车前草、光石韦、玉米须的活性成分,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JQC)对前列腺增生(BPH)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广金钱草、车前草、光石韦、玉米须的活性成分,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CTD数据库筛选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BPH疾病相关靶点。对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BPH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即得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 11.5数据库对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JQC治疗BPH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2)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前列舒通胶囊组(0.324 g·kg^(-1))及JQC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每组10只。采用去势联合注射丙酸睾酮诱导建立BPH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 d。摘取大鼠前列腺组织,称定质量并计算前列腺湿质量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OX-2、VEGF、PGE2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AKT1、p-AKT1、PI3K、p-PI3K、COX-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得到JQC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60个,疾病相关靶点1584个,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125个。PPI网络分析发现AKT1、TNF、TP53、IL1β、EGFR、CASP3、PTGS2等靶点可能是JQC治疗BPH的重要靶点。JQC治疗BPH的潜在作用靶点主要与IL-17、HIF-1、TNF及PI3K-Akt通路相关。得到关键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芹菜素、车前子苷、芒果苷、夏佛塔苷、异牡荆苷,核心靶点为PTGS2、AR、CASP3、IL6、PTGS1、AKT1等。共有24对“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分子结合能均≤-6 kcal·mol^(-1);PTGS2蛋白受体与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配体结合活性最好;AKT1与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夏佛塔苷、异牡荆苷等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2)与模型组比较,JQC高、中剂量组大鼠的前列腺湿质量与湿质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大鼠前列腺腺体基底细胞肥大有明显缓解,腺腔大小相对规则,上皮细胞增生情况均有所改善;血清COX-2、VEGF、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前列腺组织中的p-AKT1、p-PI3K、PI3K、COX-2、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JQC对BPH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车前子苷、芒果苷、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来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OX-2的表达,减少PGE2释放,进而导致VEGF表达下调,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金钱草颗粒 前列腺增生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PI3K/AKT信号通路 COX-2 PGE2 VEGF 大鼠
下载PDF
CaCl_(2)与BaCl_(2)复配对水泥浆抗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胡灿 杜军 +6 位作者 万勇 刘天乐 杨国坤 曲波 郑少军 寇俊辉 倪晓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115,共12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动,冻土区施工日渐增多,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对水泥浆性能的负面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通过-20℃恒温无预养水泥浆水化试验,利用XRD、SEM、TG、CT和力学测试等手段对水...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动,冻土区施工日渐增多,负温劣化和硫酸盐侵蚀对水泥浆性能的负面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通过-20℃恒温无预养水泥浆水化试验,利用XRD、SEM、TG、CT和力学测试等手段对水泥浆水化产物、孔隙结构、力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了CaCl_(2)-BaCl_(2)复配使用对水泥浆在负温和硫酸盐环境下水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使用CaCl_(2),添加BaCl_(2)不仅可以促进水泥浆水化程度,还可与SO_(4)^(2-)反应,减少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AFt)的生成,提升水泥浆抗硫酸盐侵蚀能力;CaCl_(2)-BaCl_(2)复配使用时BaCl_(2)的合理掺量为10wt%~15wt%,此时水泥浆具有相对最优的水化产物、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质,其抗负温劣化和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冻土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负温劣化 硫酸盐侵蚀 CaCl_(2)-BaCl_(2)复配 水化性能评价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预处理及常用检测技术阐述
9
作者 郎洁 马欢欢 +1 位作者 莫晓洁 江浩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9期183-185,共3页
地下水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对其重视。而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作为蕴含在地下水中的有机物,不仅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还可能经由水流进入其他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地下水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需要相关单位加强对其重视。而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作为蕴含在地下水中的有机物,不仅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还可能经由水流进入其他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重视,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样品预处理以及常用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方便后续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地下水 样品处理 实验检测
下载PDF
一步碳化法制备电池级Li_(2)CO_(3)的正交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立龙 贾贵斌 +2 位作者 黄浩 宋小鹏 胡坤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38-41,共4页
电池级Li_(2)CO_(3)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如何高效地制备电池级Li_(2)CO_(3)的文章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此详细地报道了一种一步碳化制备电池级Li_(2)CO_(3)的方法。研究以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 电池级Li_(2)CO_(3)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如何高效地制备电池级Li_(2)CO_(3)的文章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此详细地报道了一种一步碳化制备电池级Li_(2)CO_(3)的方法。研究以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气液反应制备电池级Li_(2)CO_(3),并详细探究了炭化过程中,炭化温度、原料浓度、搅拌速度和气体流速这四个影响因子对Li_(2)CO_(3)产率和纯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反应时间1 h、原料浓度(以含锂量计)34 g/L、反应温度90℃、CO 2气体流速1.0 L/min、搅拌速度100 r/min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主含量为99.7%以及产率为92.4%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为工业上制备电池级Li_(2)CO_(3)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级碳酸锂 锂化合物 碳化反应 气液反应 正交实验法
下载PDF
补脾强力复方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胸腺组织G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雄 何前松 况时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8-402,共5页
目的:观察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大鼠胸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5.4 mg/kg)、补脾强力复方不同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7... 目的:观察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大鼠胸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5.4 mg/kg)、补脾强力复方不同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75 g/kg,7.12 g/kg,9.49 g/kg),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序列(R97-116)免疫接种复制EAMG模型。药物治疗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AchR-Ab、皮质醇水平,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胸腺组织GR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AchR-Ab含量下降(P<0.05),强的松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R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补脾强力复方可提高胸腺组织GR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MG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强力复方 EAMG 糖皮质激素受体
下载PDF
冻土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增利 李洪升 +1 位作者 朱元林 彭万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四点弯曲试件,参照有关的测试方法,测定了几种不同含水量及不同温度下的冻土Ⅰ—Ⅱ型复合断裂的KⅠ和KⅡ,并绘制了相应的KⅠ/KⅠCKⅡ/KⅠC曲线,给出了曲线的表达式,对冻土的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进行了讨论,并给出... 采用四点弯曲试件,参照有关的测试方法,测定了几种不同含水量及不同温度下的冻土Ⅰ—Ⅱ型复合断裂的KⅠ和KⅡ,并绘制了相应的KⅠ/KⅠCKⅡ/KⅠC曲线,给出了曲线的表达式,对冻土的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复合断裂准则 测试研究
下载PDF
三氯化铬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娅婕 陈秋丽 +2 位作者 甘振威 刘华锋 马萱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9-380,共2页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铬 (Cr Cl3)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四氧嘧啶按 2 0 0 m g· kg- 1剂量腹腔内 1次性注射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按 4 0、 2 0和 1 0 μg· kg- 1· d- 1等 3个剂量灌服 Cr Cl3,正... 目的 :研究三氯化铬 (Cr Cl3)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四氧嘧啶按 2 0 0 m g· kg- 1剂量腹腔内 1次性注射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按 4 0、 2 0和 1 0 μg· kg- 1· d- 1等 3个剂量灌服 Cr Cl3,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日灌服相应体积的蒸馏水 ,实验周期均为 4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 :喂养 4周后 ,3个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 ,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P<0 .0 1 ) ,食量及饮水量减少 (P<0 .0 5或 P<0 .0 1 ) ,体重增长较快 (P<0 .0 1 )。结论 :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化合物 糖尿病 实验性 血糖
下载PDF
乐胃饮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SP和VIP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珊 陈燕 朱君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0-182,188,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乐胃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吗叮啉组、参苓白术丸组、乐胃饮低剂量组、乐胃饮中剂量组、乐胃饮高剂量组等7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各组按2ml/100g按...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乐胃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吗叮啉组、参苓白术丸组、乐胃饮低剂量组、乐胃饮中剂量组、乐胃饮高剂量组等7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各组按2ml/100g按组分别灌服蒸馏水、吗叮啉、参苓白术丸液、乐胃饮低中高剂量液,每天1次,自造模结束后一天起连续给药14天。观察胃黏膜形态,检测胃肠激素SP和VIP。[结果]乐胃饮能有效增加实验鼠胃窦组织中SP和降低VIP含量。[结论]乐胃饮能提高胃肠道神经兴奋性,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这可能是乐胃饮治疗FD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激素 乐胃饮 中药复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复方配伍实验设计方法评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宋小莉 高艳青 +1 位作者 牛欣 司银楚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该文概述了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全方研究、拆方研究。拆方研究包括单味药研究法、药对研究法、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撤药研究法、正交设计法、聚类分析法、均匀设计法、析因分析法等方法。该文通过总结、分析复方实验研究的设... 该文概述了复方配伍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全方研究、拆方研究。拆方研究包括单味药研究法、药对研究法、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撤药研究法、正交设计法、聚类分析法、均匀设计法、析因分析法等方法。该文通过总结、分析复方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提出了复方配伍实验研究设计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 配伍 实验设计 中药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丁基锡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仲良 焦金红 +1 位作者 柴晓兰 施踏青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HS-SPME-GC)检测海水中3种丁基锡化合物(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的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时,选取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体积、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5个因素进行L16(45... 建立了一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HS-SPME-GC)检测海水中3种丁基锡化合物(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的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时,选取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体积、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5个因素进行L16(45)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一丁基锡、二丁基锡、三丁基锡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 000.00,0.02~1 000.00,0.02~1 000.00μg.L-1;检出限分别为50,8,8ng.L-1;加标2μg.L-1时,回收率分别为106%,89%,91%.将该方法用于涉及中国4大海域的深圳、上海、连云港、青岛、大连、烟台等6个沿海城市近海海水样品的测定,除了青岛海滨水样外,其他5个城市海水样中均检测出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有机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锡 衍生化 正交试验设计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中药复方抗癌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星 王三虎 郭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1-72,F0003,共3页
抗癌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预防、治疗肿瘤的主要途径,明确中医药复方的抗癌机理,则是指导临床用药,发现更有效的抗癌新药的关键。回顾近10年抗癌复方的实验研究,从建立动物模型、提取有效成分、探讨抑瘤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 抗癌 中医药复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微弧氧化ZK60镁合金生物安全性和降解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殷毅 张强 +1 位作者 齐峥嵘 王岩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研究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毒性和降解性来探讨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可能。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B、C组):A组为实验组,在大鼠股骨髁内植入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 目的:研究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毒性和降解性来探讨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可能。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B、C组):A组为实验组,在大鼠股骨髁内植入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棒;B组植入表面未经处理的ZK60镁合金(ZK60)棒;C组植入医用高分子左旋聚乳酸(PLLA)棒,B、C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后取材,病理切片观察肝、肾组织形态变化,判断有无肝肾毒性。micro-CT检查观察镁合金在大鼠体内降解情况及植入体-骨组织界面,并用GEHC Micro View软件计算镁合金植入体体积的变化。结果:各组随时间变化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肝、肾组织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见异常。micro-CT显示A组4周时骨-植入体界面有空隙开始形成,8周时空隙开始逐渐减小,至12周时空隙继续减小并且植入物与骨质结合较好。A组的体积随时间的改变小于B组(P<0.05)。结论: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在动物体内表现出良好的完全性,其耐腐蚀性较未经处理的ZK60镁合金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化合物 骨生成 植入物 实验性 大鼠
下载PDF
新型低速电液伺服叶片马达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健 李尚义 赵克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69-1471,共3页
介绍了一种仿真转台用新型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拉各瑞 ( L ugre)摩擦力模型 ,给出了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及在系统中的补偿措施 ,同时设计具有人工智能的非线性 PID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实验 ,得到新... 介绍了一种仿真转台用新型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拉各瑞 ( L ugre)摩擦力模型 ,给出了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及在系统中的补偿措施 ,同时设计具有人工智能的非线性 PID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实验 ,得到新型连续回转马达的摩擦转矩模型 ,对马达的低速及阶跃响应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采用摩擦力补偿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低速爬行及极限环振荡现象 ,使马达的性能完全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马达 摩擦力补偿 复合控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DP-4泡沫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建芬 张倩 +1 位作者 郭平 李向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232,共4页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高压下泡沫性能评价的实验分析方法。采用进口的JEFRI带观测窗无汞高温高压地层流体分析仪,评价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单一DP-4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0.5%DP-4泡沫剂+1800mg/L聚合物MO-4000)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以及原油对单一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下,添加了聚合物的复合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都要好,抗油性也要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泡沫稳定性 起泡能力 单一泡沫 复合泡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