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氟拒水剂成膜表面形貌及其拒水性能研究
1
作者 章晓婷 刘欣宇 杨雷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为考察无氟拒水乳液的成膜形貌对拒水性能的影响,将细乳液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P(SA-BA)]胶乳分别与四种粒径的聚丙烯酸十八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SA-A174)]胶乳按比例共混后,采用涂覆和浸轧两种工... 为考察无氟拒水乳液的成膜形貌对拒水性能的影响,将细乳液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P(SA-BA)]胶乳分别与四种粒径的聚丙烯酸十八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SA-A174)]胶乳按比例共混后,采用涂覆和浸轧两种工艺整理玻璃片和面料,以SEM和AFM考察了整理得到的两种基材表面形貌,并考察了对拒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SA-BA)和P(SA-A174)分别具有成膜和保型能力,二者复合而成的胶乳可形成具有纳米“指突”形貌的拒水膜,使整理基材的拒水性能明显提升。随着P (SA-A174)粒径的增大和用量的提高,涂层整理膜的“指突”高度和面密度同时增加,而浸轧整理时,仅“指突”高度增加,面密度和拒水性能变化不大。之后,通过降低浸轧液pH值,胶乳对织物亲和力以及吸附效率增强,浸轧整理织物拒水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酯 细乳液聚合 复合胶乳 结构 拒水整理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tural Rubber/Silica Nanocomposites using Rule of Similarity in Latex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勇悦 FENG Chunfang +4 位作者 WANG Qinghuang YI Zhifeng QIU Quanfang Kong LX 彭政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997-1002,共6页
Rule of similarity and latex compounding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prepare natural rubber/nanosilica (NR/SiO2) nanocomposite with core-shell nanosilic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SiO2-PMMA)... Rule of similarity and latex compounding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prepare natural rubber/nanosilica (NR/SiO2) nanocomposite with core-shell nanosilica-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SiO2-PMMA) particles and PMMA-modified natural rubber matrix (NR-PMMA). The micro- structure of SiO2 and nano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SiO2 contents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morphology of nano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tensile strength was characterized by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omposites was studi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MMA chains have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of SiO2, and the core-shell SiO2-PMMA nanoparticles and NR-PMMA latex have been perfectly incorporated. SiO2-PMMA nanoparticl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ver the NR matrix with an average size in the range of 60-100 nm at the low content (SiO2≤ 3 wt%), while aggregations are apparently observed when 5 wt% SiO2 is loaded. In addition, NP/SiO2 composities possess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ageing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pure NR.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 increases from 6.99 to 12.72 MPa, reaching the highest value at a 0.5 wt% SiO2 loading, and then the figure decreases gradually because of the aggregation of SiO2 nanoparticle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reported process is to provide a simple and economic way for preparing NR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ubber SILICA NANOCOMPOSITE latex compounding rule of similarity
下载PDF
聚合物乳胶粉改性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秦立军 白二雷 +2 位作者 王志航 夏伟 杨宁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为提高碳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利用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与短切碳纤维对混凝土进行复合改性,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基于L_(9)(4^(3))正交试验表,设计两批18(2×9)组聚合物乳胶粉-碳纤维复合改性混凝土(PMCFRC)的坍落度、28d抗压强度... 为提高碳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利用可再分散聚合物乳胶粉与短切碳纤维对混凝土进行复合改性,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基于L_(9)(4^(3))正交试验表,设计两批18(2×9)组聚合物乳胶粉-碳纤维复合改性混凝土(PMCFRC)的坍落度、28d抗压强度及纤维分散性检测试验。第1批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聚合物掺量、碳纤维掺量对PMCFRC性能的影响,第2批正交试验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掺量、减水剂掺量对PMCFRC性能的影响,获得PMCFRC的坍落度、抗压强度、电阻率等基本参数,并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的主次顺序,分析其是否影响显著,基于此寻找出PMCFRC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第1批正交试验中,对于坍落度、电阻率以及电阻率变动系数,碳纤维掺量为显著因素;对于28d抗压强度,水灰比为显著因素;第2批正交试验中,对于坍落度和28d抗压强度,减水剂掺量为显著因素;对于电阻率和电阻率变动系数,分散剂掺量为显著因素。PMCFRC最佳配合比为:水灰比0.49,聚合物掺量12%,碳纤维掺量0.3%,砂率34%,分散剂选用羟乙基纤维素,分散剂掺量0.4%,减水剂掺量1.2%,消泡剂掺量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乳胶粉 碳纤维 复合改性 配合比设计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志彬 张润阳 +2 位作者 李玉平 陈智巧 杨荔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9-41,52,共4页
将经正硅酸乙酯原位水解形成的纳米SiO2引入到丙烯酸酯乳液合成过程中,可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将复合乳液配入到市售的硅丙乳液中制备了水性涂料,并表征了复合乳液涂膜和涂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乳液... 将经正硅酸乙酯原位水解形成的纳米SiO2引入到丙烯酸酯乳液合成过程中,可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将复合乳液配入到市售的硅丙乳液中制备了水性涂料,并表征了复合乳液涂膜和涂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乳液涂膜的表面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均优于普通的丙烯酸酯类乳液;加入部分合成的复合乳液制备的涂料,可显著提高其耐候性与耐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纳米SIO2 复合乳液 涂料 性能
下载PDF
胶乳共混法天然橡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勇悦 邱权芳 +2 位作者 冯春芳 李永振 彭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54,158,共4页
采用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NR/SiO2)纳米复合材料。先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再经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得到PMMA-SiO2粒子,最后将其与用MMA改性的天然胶乳(NR-PMMA)共混制得NR/SiO2纳米... 采用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NR/SiO2)纳米复合材料。先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再经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得到PMMA-SiO2粒子,最后将其与用MMA改性的天然胶乳(NR-PMMA)共混制得NR/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橡胶拉伸测试机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MMA成功地接枝于SiO2表面,PMMA-SiO2在橡胶基体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在60nm~80nm之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的NR提高了35%,定伸应力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纳米复合材料 胶乳共混法
下载PDF
引发剂对核壳型复合乳液合成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建中 吴喜元 +1 位作者 鲍艳 王华金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考察了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乳液黏度及Zeta电位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并采用红外(FT-IR)、差示扫...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考察了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乳液黏度及Zeta电位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并采用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及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的Zeta电位随着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合适的引发剂用量可使合成的复合乳胶粒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引发剂用量较大会使复合乳胶粒在聚合过程中发生聚并,但所得乳液在贮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好;当引发剂用量为0.4%~0.8%(占单体混合物的质量分数)时,单体均能参与反应,极少有残余,并且所得乳液呈明显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引发剂 复合乳液 聚丙烯酸酯
下载PDF
过硫酸铵改性炭黑通过胶乳混合法补强天然橡胶胶乳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琥 韩晶杰 +2 位作者 谢林生 马玉录 吴驰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用过硫酸铵水溶液改性炭黑,制备亲水性的炭黑悬浮液。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失重表征改性后炭黑表面含氧基团的变化。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观察炭黑水溶液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改性前后粒径由155.7nm降到114.2 nm。采... 用过硫酸铵水溶液改性炭黑,制备亲水性的炭黑悬浮液。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热失重表征改性后炭黑表面含氧基团的变化。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观察炭黑水溶液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改性前后粒径由155.7nm降到114.2 nm。采用胶乳共混法制备改性炭黑/天然橡胶胶乳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增强,拉伸强度提高14.5%,撕裂强度提高56.5%。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改性后的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粒径小且分散均匀,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增强,炭黑的补强效果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铵 改性炭黑 胶乳共混法 天然橡胶胶乳
下载PDF
乳液共混法制备的石墨烯/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邢旺 李瑀天 +4 位作者 吴锦荣 唐茂株 符玄 李恒毅 黄光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9-672,共4页
采用乳液共混将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与天然胶乳共混,对此共混体系破乳后再原位还原从而制备了石墨烯/天然橡胶(GE/NR)纳米复合材料。TEM和XRD测试表明GE片层在NR基体中剥离程度高且达到了均匀的分散。高结合胶含量、Raman位移以及断面... 采用乳液共混将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与天然胶乳共混,对此共混体系破乳后再原位还原从而制备了石墨烯/天然橡胶(GE/NR)纳米复合材料。TEM和XRD测试表明GE片层在NR基体中剥离程度高且达到了均匀的分散。高结合胶含量、Raman位移以及断面SEM粗糙程度表明GE与NR之间存在很强的界面作用。GE在NR基体中良好的分散以及二者之间的强界面作用均有利于提高GE/N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共混 石墨烯 天然橡胶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胶乳接枝插层法制备聚丙烯酸酯/蒙脱土复合乳液 被引量:7
9
作者 梁云 贾德民 +2 位作者 周延辉 杜明亮 黄安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15,共5页
本文通过胶乳接枝插层法 ,采用 3种不同的蒙脱土制备了聚丙烯酸酯 /蒙脱土复合乳液。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对复合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耐水性能、表面接触角及耐紫外光性能进行了... 本文通过胶乳接枝插层法 ,采用 3种不同的蒙脱土制备了聚丙烯酸酯 /蒙脱土复合乳液。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对复合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耐水性能、表面接触角及耐紫外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蒙脱土在复合物中呈现纳米级分散 ,形成了插层型与剥离型共存的微观结构 ,但其对单体的聚合有一定阻聚作用 ;3种复合物的力学性能和吸水率都随蒙脱土用量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 ,表面接触角随蒙脱土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乳液 蒙脱土 复合乳液 胶乳接枝 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仪 纳米复合材料 层状硅酸盐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Ⅰ)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过程及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94-1799,共6页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所合成的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SDS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复配使用时,随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降低,化学稳定性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分布变宽,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随复合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加快、转化率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而分布加宽.通过改变乳化剂加入方式可减小乳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为减少壳层聚合物新粒子的产生,需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使加入的壳层单体处于“饥饿”状态,在乳胶粒子表面富集、引发聚合,形成表层“过渡层”,最终形成核壳结构复合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复合乳液 复合乳化剂 粒径分布 成粒机理
下载PDF
改性剂对n-HA/NRL复合医用乳胶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红 霍凯 +3 位作者 赵同建 曹阳 符新 王江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2,共5页
将经不同改性利改性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天然胶乳(NRL)复合,制备n-HA/NRL复合医用乳胶膜.采用IR、TEM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A的粒径在20~60nm之间,长径比在2.5~3.5之间,复合乳胶膜表面结构形态明显改善.n-HA和NRL两相间... 将经不同改性利改性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天然胶乳(NRL)复合,制备n-HA/NRL复合医用乳胶膜.采用IR、TEM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HA的粒径在20~60nm之间,长径比在2.5~3.5之间,复合乳胶膜表面结构形态明显改善.n-HA和NRL两相间界面作用增强,复合乳胶膜表观交联密度及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复合乳胶 医用乳胶 膜结构与性能 composite membrane 乳胶膜 n-HA 纳米羟基磷灰石 综合力学性能 表观交联密度 天然胶乳 界面作用 结构形态 膜表面 长径比 制备 增强 两相 粒径 结果
下载PDF
BCT-2/NH_3复合保存剂对浓缩天然胶乳保存效果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伟强 王建龙 +2 位作者 曾日中 黄茂芳 桂红星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6年第1期387-390,共4页
采用水溶性杀菌剂BCT-2与NH3复配作为浓缩天然胶乳的保存剂,研究了复合保存剂对浓缩天然胶乳保存效果,预硫化胶乳粘度、成膜特性,硫化胶膜的干燥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CT-2用量为0.05%(质量分数)、NH3用量为0.35%(质... 采用水溶性杀菌剂BCT-2与NH3复配作为浓缩天然胶乳的保存剂,研究了复合保存剂对浓缩天然胶乳保存效果,预硫化胶乳粘度、成膜特性,硫化胶膜的干燥特性及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CT-2用量为0.05%(质量分数)、NH3用量为0.35%(质量分数)时,BCT-2/NH3复合保存剂对浓缩天然胶乳有很好的保存效果,在保存180天后,挥发脂肪酸值(VFA NO.)、机械稳定度(MST)均符合GB/T 8289-2008标准的要求,尤其是VFA NO.仅为0.03,远低于国标0.08;预硫化胶乳停放5天后粘度变化不大,且成膜特性良好,胶膜干燥时间短,干燥速率常数为9.04×103 min-1;与用NH3+TT/ZnO作保存剂时相比,硫化胶膜的拉伸强度变化不大,但撕裂强度达到了53.72kN/m,提高了9.55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天然胶乳 复合保存剂 物理力学性能 胶乳制品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芝华 李国莱 +1 位作者 谢佑卿 尹志民 《中国胶粘剂》 CAS 1999年第4期1-2,6,共3页
讨论了在聚氨酯水分散体中进行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一些特征。研究表明:聚氨酯水分散体起着种子乳液的作用,所得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具备有核壳型结构特征,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聚氨酯 丙烯酸酯 共聚物 乳液聚合 胶粘剂
下载PDF
羧基丁腈胶乳的合成、配合加工及共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益传 徐对功 +3 位作者 张鹏程 谭树刚 徐立军 樊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90,共9页
羧基丁腈胶乳(XNBRL)是丁二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三元共聚物,是丁腈胶乳的改性品种。由于引入了羧基,同时含有C=C双键,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联硫化,如硫磺硫化、过氧化物硫化、羧基脱水交联、胺类硫化、环氧化合物硫化、二... 羧基丁腈胶乳(XNBRL)是丁二烯、丙烯腈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三元共聚物,是丁腈胶乳的改性品种。由于引入了羧基,同时含有C=C双键,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联硫化,如硫磺硫化、过氧化物硫化、羧基脱水交联、胺类硫化、环氧化合物硫化、二异氰酸酯硫化、辐照硫化,从而获得各种优良性能,且优于普通丁腈胶乳。其制品具有优异的耐油、耐化学和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橡胶和非橡胶制品。文中对羧基丁腈胶乳的合成、配合加工(可采用炭黑、白炭黑、粘土、蛋白、石墨等进行填充和补强)及共混(可与异种胶乳、树脂或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丁腈胶乳 合成 硫化 配合 共混
下载PDF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消泡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早元 杨元意 +2 位作者 程小伟 张松 郭小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由于国产丁苯胶乳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拌合过程中易导致气泡在水泥浆中形成并稳定存在,从而起泡严重,对水泥石密度和抗压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胶乳稳定性以及不同温度下水泥浆流动性、密度进行了实... 由于国产丁苯胶乳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拌合过程中易导致气泡在水泥浆中形成并稳定存在,从而起泡严重,对水泥石密度和抗压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胶乳稳定性以及不同温度下水泥浆流动性、密度进行了实验测试和讨论,并对添加复配消泡剂前后丁苯胶乳所形成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苯胶乳浓度相对于消泡剂的种类对水泥浆体系影响较小,并且胶乳水泥浆高温下起泡比常温下严重;消泡剂异辛醇和二甲基硅油均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不破坏胶乳稳定性以及对流动性影响较小,且在90℃下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加量为0.3%时的效果最佳;加入复配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和异辛醇质量比为1:1.5)后的丁苯胶乳(加量为水泥质量的10%)所形成的水泥石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气泡、孔量明显降低,结构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胶乳 消泡剂 复合消泡 密度 流动度 水泥浆
下载PDF
PAFC/CTS/红粘土复合絮凝剂对天然胶乳废水的处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志敏 敖宁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98,共6页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壳聚糖(CTS)、红粘土复合,制备三元复合絮凝剂,并对胶乳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絮凝剂各组分配比、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搅拌强度对天然胶乳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以300 r/mi...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壳聚糖(CTS)、红粘土复合,制备三元复合絮凝剂,并对胶乳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絮凝剂各组分配比、絮凝剂投加量、絮凝搅拌强度对天然胶乳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以300 r/min搅拌2min,80~100 r/min搅拌5 min,15~25 r/min搅拌10 min,聚合氯化铝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组分质量比为PAFC:CTS=1:0.16,投加量为6 mL/L,红粘土投加量0.09 g/L时,静置沉降10 min时对废水浊度去除率和24 h 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80%以上。比单独使用PAFC絮凝剂减少了约一半的投料量。此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絮体形貌,初步探讨了絮凝机理,可能是在絮凝体系中引入壳聚糖后,不仅能够保持PAFC絮凝过程中的电中和性能,还能发挥壳聚糖大分子链的吸附架桥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复合絮凝剂的絮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壳聚糖 红粘土 复合絮凝剂 胶乳废水
下载PDF
凝聚共沉法稀土掺杂高岭土/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巧 王芳 +2 位作者 曹秀华 王炼石 张安强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研究凝聚共沉法稀土掺杂高岭土/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与粉体高岭土/块状NR机械混炼硫化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掺杂高岭土在NR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二者构成的界面结合牢固;与粉体高岭土/块状NR机械混炼硫化胶相比,凝聚... 研究凝聚共沉法稀土掺杂高岭土/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与粉体高岭土/块状NR机械混炼硫化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掺杂高岭土在NR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二者构成的界面结合牢固;与粉体高岭土/块状NR机械混炼硫化胶相比,凝聚共沉法稀土掺杂高岭土/NR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有较大提高;与镧和钐相比,镨化合物对高岭土的掺杂改性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化合物 高岭土 改性 天然胶乳 复合材料 凝聚共沉法
下载PDF
丁腈橡胶/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建 田明 +2 位作者 贾清秀 史俊红 张立群 《特种橡胶制品》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乳液共混、直接共混及溶液共混等方法制备了丁腈橡胶/石墨复合材料,并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进行了观察和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共混可以制备出同时具有插层和剥离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随着石墨用量的增加,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 采用乳液共混、直接共混及溶液共混等方法制备了丁腈橡胶/石墨复合材料,并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进行了观察和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乳液共混可以制备出同时具有插层和剥离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随着石墨用量的增加,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小应变下的应力)逐渐提高,同时动态力学性能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另外,该复合材料还表现出多种优异的功能特性,如高气密性、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低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乳液共混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6
19
作者 孔祥正 阚成友 +1 位作者 罗东 袁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810-1813,共4页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应及胶膜性能的... 用一次投料法、单体乳液滴加法和引发剂滴加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乳液滴加法是合成该类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单体乳液滴加法中有机硅含量与聚合反应及胶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硅含量在15%以下时,聚合反应可以顺利进行。胶膜性能不仅依赖于聚合时有机硅单体的总量,而且还依赖于有机硅单体中活性硅氧烷所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有机硅化合物 胶膜性能
下载PDF
复合保存剂BCT-2/NH_3对天然胶乳保存效果及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伟强 李一民 +2 位作者 曾日中 黄茂芳 桂红星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74-75,73,共3页
将高效、绿色的水溶性广谱杀菌剂BCT-2与NH3复配保存鲜天然胶乳(NRL),研究了复合保存剂对NRL保存效果、天然橡胶(NR)的硫化特性和加工性能、N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CT-2/NH_3复合保存剂保存NRL效果良好,尤其是挥... 将高效、绿色的水溶性广谱杀菌剂BCT-2与NH3复配保存鲜天然胶乳(NRL),研究了复合保存剂对NRL保存效果、天然橡胶(NR)的硫化特性和加工性能、N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CT-2/NH_3复合保存剂保存NRL效果良好,尤其是挥发脂肪酸值(VFA NO)在7天内始终维持在0.05以下;NR混炼胶的硫化速率和最大交联度比采用NH_3+TT/ZnO保存时更高;NR混炼胶的加工性能优良,网络结构较NH_3+TT/ZnO保存时更稳定;N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优于采用NH_3+TT/ZnO保存时硫化胶,拉伸强度达到26.23 MPa,撕裂强度达到30.71 k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保存剂 天然胶乳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