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Class Ⅱ KNOX family in controlling compound leaf patterning in Medicago truncatula
1
作者 Xiao Wang Juanjuan Zhang +9 位作者 Maofeng Chai Lu Han Xiaohua Cao Jing Zhang Yiming Kong Chunxiang Fu Zeng‐Yu Wang Kirankumar SMysore Jiangqi Wen Chuanen Zho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279-2291,共13页
Compound leaf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of genetic factors, hormones, and other signal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functions of Class Ⅱ KNOTTED-like homeobox(KNOXII)genes in the model leguminous plan... Compound leaf development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of genetic factors, hormones, and other signal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functions of Class Ⅱ KNOTTED-like homeobox(KNOXII)genes in the model leguminous plant Medicago truncatula. Phenotypic and genetic analyses suggest that Mt KNOX4, 5 are able to repress leafet formation, while Mt KNOX3, 9, 10 are not involved in this developmental proces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Mt KNOX4 represses the CK signal transduction, which is downstream of Mt KNOXⅠ-mediated CK biosynthesis. Additionally,two boundary genes, FUSED COMPOUND LEAF1(orthologue of Arabidopsis Class M KNOX) and NO APICAL MERISTEM(orthologue of Arabidopsis CUP-SHAPED COTYLEDON), are necessary for Mt KNOX4-mediated compound leaf forma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mong the members of Mt KNOXⅡ, Mt KNOX4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ntegrating the CK pathway and boundary regulators,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Mt KNOXⅡ in regulating the elaboration of compound leaves in M. truncat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TTED-like homeobox KNOXM NAM CYTOKININ compound leaf
原文传递
Konjac-mulberry leaf compound powder alleviates OVA-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 in BALB/c mice
2
作者 Yiyun Zhang Jinxing Wang +3 位作者 Qi Zhang Liling Deng Siyao Miao Geng Zho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674-1682,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1:1, konjac flour and mulberry leaf powder are compounded into a kind of dietary fiber source(KMCP). It is found to be good for anti-inflammation. However, its precise anti-allergic rhin...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1:1, konjac flour and mulberry leaf powder are compounded into a kind of dietary fiber source(KMCP). It is found to be good for anti-inflammation. However, its precise anti-allergic rhinitis effect and mechanism remain unknown. In our work, the effect of KMCP on allergic rhinitis(AR)induced by ovalbumin(OVA)was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nasal rubbing and sneezing, the eosinophil(EOS)count in the nasal mucosa,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histamine(HIS), OVA-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OVA-sIgE)and interleukin-4(IL-4)were decreased,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nasal mucosa were inhibited. Additionally, the experiment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KMCP treatment could exert substantial effects on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metabolism in the cecum as well. Overall findings suggest that KMCP could suppres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AR mice, and serve as a novel curative therapeutic for AR without sid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jac-mulberry leaf compound powder Allergic rhinit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下载PDF
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与综合评价
3
作者 王琦 杜庆鑫 +2 位作者 孟益德 杜兰英 刘攀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8,共11页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3个良种不同生长期杜仲叶9种重要活性成分和15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开展不同良种杜仲叶的营养评价。[结果]与槲皮素、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相比,原儿茶酸、芦丁、绿原酸、紫云英苷、山奈酚以及松脂素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在不同良种杜仲叶之间差异较大;不同良种同一活性成分含量的生长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3个良种杜仲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为0.40~0.4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6~0.82;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等9种组分的含量可作为杜仲叶营养价值的评判指标。[结论]13个良种杜仲叶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均达到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标准。‘华仲10号’‘华仲24号’‘华仲13号’‘华仲30号’‘华仲12号’是优质的叶用杜仲良种资源,在规模化提取和利用杜仲叶黄酮类时应优先选用‘华仲12号’‘华仲24号’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活性成分 氨基酸 动态变化 隶属函数 叶用良种
下载PDF
“消肿散”剂型优化的复方芙蓉叶凝胶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4
作者 颜威 孔博 +6 位作者 奚小冰 许勇 贾友冀 阮贝特 张家慧 马泓泓 李中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0-1585,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急性软组织肿胀具有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72例,...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急性软组织肿胀具有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贴敷治疗,1次/d,12 h/次;对照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治疗,2次/d。治疗28 d后,对比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及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膝关节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结果表明,与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比,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可以更好地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滑膜增生、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 外治 膏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赖草草地叶片养分、碳组分和防御性化合物对氮添加的响应
5
作者 苏原 何雨欣 +6 位作者 高阳阳 梁雯君 武帅楷 郝杰 刁华杰 王常慧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2017年建立的氮(Nitrogen, N)添加梯度试验平台(0~32 g·m^(-2)·a^(-1)),探究N添加对优势植物赖草叶片养分[N、磷(Phosphorus, P)、钾(Potassium, K)]、非结构性碳水化... 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2017年建立的氮(Nitrogen, N)添加梯度试验平台(0~32 g·m^(-2)·a^(-1)),探究N添加对优势植物赖草叶片养分[N、磷(Phosphorus, P)、钾(Potassium, K)]、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防御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输入显著提高叶片N,K含量和N∶K和N∶P比值,降低叶片P含量和P∶K比值;N素输入显著降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素输入显著增加叶片总酚、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PCA分析表明低N(≤8 g·m^(-2)·a^(-1))和高N(>8 g·m^(-2)·a^(-1))输入下赖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无机N含量、土壤有效N∶P和N∶K是其主要影响因子。以上结果表明N素输入改变了盐渍化草地赖草叶片养分-碳组分-防御性化合物的分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梯度 叶片养分 叶片碳组分 防御性化合物 分配策略
下载PDF
铁基改性樟树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6
作者 恽志强 郑赣鸿 +2 位作者 董浩琪 李承 肖林翔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生物炭材料因高的电导率而具有吸收电磁波的潜在优异性能,但其吸收性能的提高受阻抗失配制约.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在生物炭材料中加入磁性材料,以提高吸波性能.通过简单的浸渍和烧结,制备铁基生物炭(樟树叶)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相对... 生物炭材料因高的电导率而具有吸收电磁波的潜在优异性能,但其吸收性能的提高受阻抗失配制约.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在生物炭材料中加入磁性材料,以提高吸波性能.通过简单的浸渍和烧结,制备铁基生物炭(樟树叶)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6种铁基生物炭复合材料,该文制备的铁基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综合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 生物炭 铁基化合物 樟树叶 磁损耗
下载PDF
荷叶山楂杜仲叶复配提取物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协同调控作用
7
作者 任思敏 徐维佳 +3 位作者 陈昭闻 王详 侯欢 葛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通过与单一植物提取物相比,探究荷叶、山楂、杜仲叶复配提取物协同血脂调节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得到荷叶、山楂、杜仲叶以及复配提取物,对高脂饲养的Wistar大鼠进行灌胃,并进行肝脏形态学观察和脂质代谢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通过与单一植物提取物相比,探究荷叶、山楂、杜仲叶复配提取物协同血脂调节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得到荷叶、山楂、杜仲叶以及复配提取物,对高脂饲养的Wistar大鼠进行灌胃,并进行肝脏形态学观察和脂质代谢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与单一提取物组和高脂模型组相比,复配提取物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0.05),同时显著改善大鼠血脂代谢(P<0.05)。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复配干预组肝组织中脂滴空泡显著减少,与高脂模型组和单一提取物组相比,复配干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细胞形态具有更明显改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与单一提取物相比,复配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肝脏PPARα和CYP7A1表达水平(P<0.05),降低小肠中NPC1L1表达水平(P<0.05)和显著升高ABCG5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荷叶、山楂、杜仲叶复配提取物可有效调控大鼠脂质代谢水平,其调节机制通过上调PPARα/CYP7A1基因表达,同时在小肠层面降低NPC1L1和升高ABCG5,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与单一提取物相比,复配具有显著协同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山楂 杜仲叶 复配提取物 脂质代谢紊乱 基因表达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德宏地区不同植烟县(市)烟叶质量特征分析
8
作者 周渭皓 李艳红 +2 位作者 尤谦谦 赵庆华 张海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6-59,共4页
为探究德宏不同植烟县(市)烟叶质量特征,并为德宏烟叶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收集德宏4个植烟县(市)的烟叶资源,包括陇川、梁河、芒市、盈江,检测烟叶外观信息,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调查了德宏4个植烟县烟叶的质量特征。结果显示:... 为探究德宏不同植烟县(市)烟叶质量特征,并为德宏烟叶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收集德宏4个植烟县(市)的烟叶资源,包括陇川、梁河、芒市、盈江,检测烟叶外观信息,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调查了德宏4个植烟县烟叶的质量特征。结果显示:盈江地区烟叶的R、G值平均值分别为112.83、79.64,显著低于其余3个地区烟叶,烟叶颜色深度也显著深于其他3个地区烟叶。盈江地区烟叶的还原糖质量分数、尼古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28.44%、2.55%,显著高于其他3个地区烟叶。芒市烟叶醇类、酮类物质总量较高,盈江烟叶酸类、酯类物质总量较高。基于常规化学指标及致香物质的聚类分析结果均说明,盈江地区烟叶与其他地区烟叶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地区 烟叶 外观质量 常规化学 致香物质
下载PDF
打叶复烤在线加酶对上部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波 田忠 +8 位作者 任江涛 杨继福 张朝 李江 朱一帆 王苏红 万明宇 阎轶峰 沈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
以皖南B3F等级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打叶复烤在线添加复合酶对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加酶处理后烟叶醇化18个月后的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烟叶经添加复合酶醇化后,香气质提升,香气量增加,甜... 以皖南B3F等级烟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打叶复烤在线添加复合酶对烟叶醇化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加酶处理后烟叶醇化18个月后的感官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致香成分。结果表明:烟叶经添加复合酶醇化后,香气质提升,香气量增加,甜感增加,余味舒适;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苦味氨基酸含量降低,致香成分含量增加;与未加酶醇化相比,感官质量的综合得分提高了2.0分以上,常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26.51%,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提高22.98%,苦味氨基酸含量降低7.53%;致香成分含量提高5.56%。研究结果可为上部烟叶可用性的提高和打叶复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复烤 复合酶 上部烟叶 醇化
下载PDF
桃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及变化规律
10
作者 李少宁 李绣宏 +3 位作者 雷宏娟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1,78,共13页
【目的】探究在生长季桃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成分的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5—1... 【目的】探究在生长季桃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成分的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5—10月),桃叶共释放12类266种BVOCs,其中烷烃类(44)、烯烃类(41)和醇类(40)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量从大到小的月份分别为:9月(115)、8月(84)、7月(79)、6月(73)、5月(72)、10月(27),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为主;除5月外,各月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在一天中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当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下降时,烷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也会出现明显变化;桃叶共检测出8类45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39.50%)>秋季(36.71%)>春季(35.99%);一天内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一般在10:00和14:00达到最高值,其中春季(5月)08:00释放有益BVOCs的相对含量为全年同时间点最高(77.85%),释放的主要有益BVOCs成分包括α-蒎烯、3-蒈烯、罗汉柏烯、乙酸乙酯、天然壬醛和庚醛。【结论】桃叶释放BVOCs组分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性和日变化差异,有益BVOCs成分丰富,且桃树林内最佳游憩时间段为08:0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叶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 动态变化 有益成分
下载PDF
丹皮酚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11
作者 王瑞光 魏如雪 +2 位作者 李岩 田月娥 车志平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6期37-41,63,共6页
为了研究3/5(3,5)-(二)硝基/氯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和3/5(3,5)-(二)硝基丹皮酚腙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杀虫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基于丹皮酚的绿色杀虫剂,在1 mg/mL质量浓度下,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21个3/5(3,5)-(二)硝基... 为了研究3/5(3,5)-(二)硝基/氯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和3/5(3,5)-(二)硝基丹皮酚腙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杀虫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基于丹皮酚的绿色杀虫剂,在1 mg/mL质量浓度下,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21个3/5(3,5)-(二)硝基/氯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1~21)和18个3/5(3,5)-(二)硝基丹皮酚腙类化合物(22~39)对三龄前期草地贪夜蛾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共计39个目标化合物中5个化合物(12、13、30、32和34)表现出最好的杀虫活性,其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0%、71.4%、71.7%、71.4%和70.4%,显著高于阳性对照川楝素(50.0%),特别是化合物12,表现出显著的杀虫活性,其最终校正死亡率达75.0%;整体而言,丹皮酚腙类化合物杀虫活性优于丹皮酚酰腙类化合物;在丹皮酚C-3、C-5位引入硝基或氯原子,在其羰基位引入席夫碱(即酰腙和腙),均能提高丹皮酚类衍生物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腙类化合物 小叶碟添加法 杀虫活性 草地贪夜蛾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型线的一种加速叶道离心叶轮设计
12
作者 高宗飞 朱云明 +2 位作者 沈春根 刘江 郭二廓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1-708,共8页
为提高浴室用集成吊顶暖风机的加热取暖效率,以某品牌的浴室电加热器具中的吹风工况为例,研究其内部的多翼离心叶轮叶片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借助大型商业流体仿真软件CFX对风机内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并基于CFD仿真模拟的结果,分... 为提高浴室用集成吊顶暖风机的加热取暖效率,以某品牌的浴室电加热器具中的吹风工况为例,研究其内部的多翼离心叶轮叶片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借助大型商业流体仿真软件CFX对风机内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计算,并基于CFD仿真模拟的结果,分析原叶轮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结合原有叶轮叶型的设计方法,创新性地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由对数螺旋线和小圆弧拟合而成的复合型线的加速叶道离心叶轮,经过3D打印手板进行气动性能对比实测分析,得出了复合型线叶轮相比于原叶轮,吹风出口处的风量为216.2 m^(3)/h,提升了13.9%,且出口处风速更加均匀稳定,此外风机噪声下降了2.3 dB,显著地提高了暖风机的气动性能和取暖效率.文中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工作对多翼离心暖风机的性能优化和降噪设计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风机 多翼离心叶轮 对数螺旋线 复合型线 加速叶道
下载PDF
Nanoencapsulation of Antioxidant-Rich Fraction of Roasted <i>Moringa oleifera</i>L. Leaf Extrac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in Vitro</i>Release Mechanisms
13
作者 Pierre Nobossé Edith N. Fombang +1 位作者 Damanpreet Singh Carl M. F. Mbofung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1年第9期915-936,共22页
Nanocapsules (NC) of antioxidant rich fraction of roasted <span>Moringa </span>leaves were prepared using emulsion coacervation technique with alginate (ALG) and/or chitosan (CTS) as biopolymers. NC were c... Nanocapsules (NC) of antioxidant rich fraction of roasted <span>Moringa </span>leaves were prepared using emulsion coacervation technique with alginate (ALG) and/or chitosan (CTS) as biopolymers. NC were characterized based on particle size, polydispersity index (PDI), zeta potential,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EE) and loading capacity (LC). Substituting CTS with ALG in NC caused a reduction in particle size and PDI, and enhanced EE. Mean particle size dropped from 1209 nm in 1:3 to 413 nm in 3:1 ALG/CTS-NC;PDI decreased from 0.9% to 0.2% and zeta potential from </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5.4 to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28.1 mV.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The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highest EE (87.6%) and LC (13%) were obtained with ALG-CTS-NC (3:1). ALG-NC were spherical while both CTS and ALG-CTS-NC were ovoid. ALG and ALG-CTS-NC were oil/water emulsions while CTS-NC formed water/oil emulsions. 60% and 70% of bioactives in ALG-CTS-NC (3:1) were released in simulated gastric and intestinal fluids respectively after 400 min. Release of antioxidants from NC is concentration-dependent (First order model) and involves simultaneously diffusion (Higuchi model), swelling (korsmeyer-Peppas model) and erosion (Hixson-Crowell model)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ENCAPSULATION Roasted Moringa leaf Extract Liquid-Liquid Partition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Phenolic compound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lease Mechanisms
下载PDF
不同类型诱导子促进青钱柳生长与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权 王舒扬 +2 位作者 范文杰 徐献刚 洑香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探究不同类型诱导子对青钱柳生长、抗性、药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生物诱导子处理包括真菌诱导子棘孢木霉(Trich...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探究不同类型诱导子对青钱柳生长、抗性、药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生物诱导子处理包括真菌诱导子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F)处理、细菌诱导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处理,非生物诱导子壳聚糖Chitosan (C)处理,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组合FC和BC处理,以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CK)。在青钱柳幼苗定植5个月后进行诱导子处理,处理45天后收获。收获时,测定青钱柳幼苗株高和地径,根、茎、叶生物量,分析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同时,取栽培基质样品,分析其pH、全氮和有效氮磷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诱导子处理对青钱柳苗的相对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都显著提高了青钱柳的叶片生物量(P<0.05),其中F处理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C、FC处理的效果相当,但均显著高于BC处理。5个诱导子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中SOD活性,提升效果表现为FC>F≈C>BC>B>CK,但只有F与FC处理显著提升了叶片POD活性。不同处理提升叶片中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的效应不同,F处理在总黄酮与总多酚的含量与产量中均表现为最高。F、FC、B和BC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总三萜含量,全部处理三萜产量均高于对照。对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表现为F处理远大于FC处理,B处理远大于BC处理;F、C处理对总多糖有显著提升效果,且C处理的效果显著高于F处理。青钱柳酸B为青钱柳所特有的三萜类单体,F和B处理的叶片青钱柳酸B含量分别高出对照77.8%和200.0%。施用诱导子影响了栽培基质的化学性质。由于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壳聚糖对栽培基质的直接影响不显著。F、FC、BC处理显著提高了栽培基质的pH,提高幅度为FC>F>BC(P<0.05);B、BC、F处理提高了基质的有效氮含量,B和BC处理的提升效果又显著高于F;B和BC处理提高基质有效磷含量的效果也最佳,F、FC处理其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磷、总黄酮、总三萜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总三萜含量与磷含量显著正相关;总多酚与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P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多糖与SOD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真菌、细菌和壳聚糖类诱导子提高青钱柳叶片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及机理均不同。真菌类诱导子可提高栽培基质的pH和全氮含量,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促进青钱柳叶片养分和叶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细菌诱导子的促进效果不如真菌,但在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方面表现最优,在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积累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壳聚糖对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无显著作用,但有利于叶多糖的积累。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木霉菌为青钱柳最适诱导子,应尽量避免生物诱导子与非生物诱导子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诱导子 解淀粉芽孢杆菌 木霉菌 壳聚糖 叶产量 生物活性物质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下载PDF
桑叶中主要酚类物质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复合物性能分析
15
作者 孟雨薇 陈伟波 +1 位作者 周军 李湘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1-168,共8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桑叶内源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与桑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形成的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均对桑叶蛋白有荧光猝灭作用且均为静... 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桑叶内源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与桑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形成的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均对桑叶蛋白有荧光猝灭作用且均为静态猝灭,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04L/mol左右,结合位点数(n)的值为1左右,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后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导致桑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此外,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化合物复合后的水解度较桑叶蛋白本身有所降低,复合物不易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水解;2种复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较酚类物质本身有所降低,但较桑叶蛋白有所提高。白藜芦醇与绿原酸均与桑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合,并影响其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桑叶功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蛋白 酚类化合物 相互作用 体外消化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叶喷水溶硅对楼葱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玉 王荣辉 +6 位作者 丁月花 侯晓健 王江龙 贾毅男 包文毅 王婷 张光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8,共10页
为探究营养生长期叶喷水溶硅对楼葱品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楼葱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楼葱假茎、管状叶分别检测出64种和6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假茎中鉴定出有效物质共38种,管状叶中鉴定出有... 为探究营养生长期叶喷水溶硅对楼葱品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楼葱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楼葱假茎、管状叶分别检测出64种和6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假茎中鉴定出有效物质共38种,管状叶中鉴定出有效物质共33种,喷施400倍的水溶硅能够提高假茎中呈花果香气(格蓬酯、辛酸乙酯等)以及香辛气味(二烯丙基二硫、二丙基三硫醚等)的挥发性化合物累积量,且能提高管状叶中呈花香果香的挥发性化合物的丰度。因此,通过外源水溶硅的喷施,可提升楼葱特征性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为加强楼葱不同组织部位定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葱 水溶硅 品质调控 假茎 管状叶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桑叶多酚、多糖及其复配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师英春 廖森泰 +3 位作者 杨琼 黎尔纳 邹宇晓 李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目的 考察桑叶多酚(mulberry leaf polyphenol, MLPP)、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MLPS)相互作用对其体外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MLPP、MLPS和桑叶多酚多糖复配物(mulberry leaf polyphenol... 目的 考察桑叶多酚(mulberry leaf polyphenol, MLPP)、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MLPS)相互作用对其体外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MLPP、MLPS和桑叶多酚多糖复配物(mulberry leaf polyphenol-polysaccharide complex,PPPS)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MLPP、MLPS和PPPS在模拟消化口腔、胃和肠阶段的变化,采用微孔法分析三者的糖消化酶和脂肪消化酶抑制活性,采用稀释平板法考察三者促益生菌增殖作用。结果 MLPP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分别为5.26%、20.91%、59.49%;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增长至20.75%、39.01%、79.95%,表明桑叶多酚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MLPS、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消化中均未检出游离单糖,表明多酚的加入对多糖的消化无影响。PPPS对淀粉的消化和α-淀粉酶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效果显著优于MLPP、MLPS (P<0.05);MLPP、PPPS对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MLPS(P<0.05),但MLPP、PPPS对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MLPP、MLPS、PPPS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均对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有促增殖作用,PPPS对肠膜明串珠菌(GIM1.774)的增殖率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植物乳杆菌(GIM1.191)、干酪乳杆菌(GIM1.411)、嗜酸乳杆菌(GIM1.321)。结论 MLPP和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也表现出优于单一组分的降糖降脂活性和促益生菌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酚 桑叶多糖 复配物 体外模拟消化 降糖降脂活性 促益生菌增殖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对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世龙 赵元琪 +4 位作者 吴涛涛 张晨 刘灵宇 卢洪华 任莹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63,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和复合酶制剂对白羽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216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0~21 d,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9%籽粒苋茎叶粉,试验...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和复合酶制剂对白羽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216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0~21 d,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9%籽粒苋茎叶粉,试验2组饲粮饲喂基础饲粮+9%籽粒苋茎叶粉+复合酶制剂;22~42 d,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15%籽粒苋茎叶粉,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15%籽粒苋茎叶粉+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屠宰,测定42日龄白羽肉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营养成分。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肉鸡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2组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试验2组的胸肌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可以肉鸡的胸肌pH显著提高(P<0.05)。③试验2组的腿肌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2组对肉鸡胸肌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腿肌的水分和粗脂肪均无显著变化(P>0.05)。总体来说,肉鸡饲粮中添加籽粒苋茎叶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肉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茎叶粉 复合酶制剂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肉鸡
下载PDF
牧豆叶提取物-茶多酚复配液协同冰温保鲜对牛肉保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晓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77,共5页
以牛肉的颜色指标(L*值和a*值)、pH、剪切力、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碱性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冷藏、冰温贮藏、添加牧豆叶提取物-茶多酚复配液的冷藏和冰温贮藏对牛肉保鲜品质的影... 以牛肉的颜色指标(L*值和a*值)、pH、剪切力、蒸煮损失率、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碱性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冷藏、冰温贮藏、添加牧豆叶提取物-茶多酚复配液的冷藏和冰温贮藏对牛肉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豆叶提取物-茶多酚复配液和冰温保鲜相结合的保鲜效果优于其他组,且可延长牛肉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豆叶 茶多酚 复配液 冰温保鲜 牛肉
下载PDF
紫苏叶提取物对美拉德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誉嵘 王丹 +5 位作者 李河 武瑞杰 崔小芳 许瑞清 李会珍 张志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究紫苏叶提取物(Perilla frutescens leaf extract,PLE)对美拉德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构建葡萄糖-赖氨酸模型体系,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探究其在加热过程中PLE对... 目的探究紫苏叶提取物(Perilla frutescens leaf extract,PLE)对美拉德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构建葡萄糖-赖氨酸模型体系,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探究其在加热过程中PLE对Nε-羧甲基赖氨酸[Nε-(1-carboxymethyl)-L-lysine,CML]、Nε-羧乙基赖氨酸[Nε-(1-carboxyethyl)-L-lysine,CEL]和吡咯素(pyrraline,Pyr)3种AGEs的抑制作用,同时通过评价PLE的抗氧化性、测定PLE对α-二羰基化合物抑制率,以探讨PLE对AGEs的可能抑制途径。结果PLE对AGEs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PLE的添加浓度成正比,当添加量为2.0 mg/mL时,对CML、CEL和Pyr的抑制率分别为47.23%、29.59%和37.77%。PLE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迷迭香酸、芹菜素-7-O-二葡萄糖苷和野黄芩苷等,推测其抑制途径可能是由于PLE的抗氧化性和清除二羰基化合物的共同作用。结论PLE对AGEs有抑制作用,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抗氧化活性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α-二羰基化合物 美拉德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