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Morphology Analysis of Compound Verbs in Igbo Language
1
作者 Jennifer Ujunwa Okoli Comfort Nwuka Ezebuilo Sopuruchi Christian Aboh 《宏观语言学》 2020年第1期18-35,共18页
This research analyses compound verbs in Igbo,using construction morphology theory.It seeks to identify compound verbs,analyse them using schemata structures,ascertain the structures and behaviours of tones,and examin... This research analyses compound verbs in Igbo,using construction morphology theory.It seeks to identify compound verbs,analyse them using schemata structures,ascertain the structures and behaviours of tones,and examine some inflected forms of compound verbs in Igbo language.The study adopts a descriptive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to examin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oral interviews,introspections(which are confirmed by two native speakers)and those obtained from journals and textbooks.The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some compound verbs do not obey the vowel harmony rule,and through the aid of the schema,it is observed that some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es have occurred before a surface compound verb is formed.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ones also play a distinctive role in Igbo compound verbs.The research recommends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to account for other aspects of compound verbs in Igbo that the current study could not c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morphology verbS compound verbs IGBO
下载PDF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Idiomatic Compound Verbs
2
作者 肖杨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4期206-208,共3页
In English,especially in oral English,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verb+particle combinations for us to account for.Among these combinations,many are idiomatic ones,of which the meanings cannot be easily figured out by... In English,especially in oral English,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verb+particle combinations for us to account for.Among these combinations,many are idiomatic ones,of which the meanings cannot be easily figured out by simply adding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verb to that of the particle.Therefore,even quite advanced 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learners get confused from time to time when trying to catch what such combinations are intended to mean.Studied from either the semantic or the syntactic point of view,such combinations show certain linguistic features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ssumptions of the EFL learners and therefore worth our efforts to analyze.This paper is supposed to offer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such combinations,in hope of enhancing EFL learners’mastery of them,practically as well as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CTIC tentative literal intended SENTENCE SEMANTIC CATCH supposed LEXICAL LEARNER
下载PDF
V1 + V2 Combinatory Possibilities of Japanese Compound Verbs using "-nareru,-akiru" and Chinese Compound Verbs using "-guan,-Hi"
3
作者 杉村泰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5期10-16,共7页
关键词 日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日语翻译
原文传递
浅谈哈萨克语的主动词和助动词
4
作者 岳相町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哈萨克语言的主动词和助动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上下文判断该动词是主动词还是助动词,助动词是如何变成复合动词等问题。哈萨克语的动词按其构成来说可以分为词根动词、派生动词、复合动词(由体词或动词与助... 本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哈萨克语言的主动词和助动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上下文判断该动词是主动词还是助动词,助动词是如何变成复合动词等问题。哈萨克语的动词按其构成来说可以分为词根动词、派生动词、复合动词(由体词或动词与助动词结合构成的动词),而主动词和助动词就是复合动词的两部分。本次论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通过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研究助动词和体词,助动词和主动词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词 助动词 复合动词 语法功能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俄译本译语特征研究——以复合言语动词“笑道”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淼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红楼梦》俄译本是汉俄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蕴藏了大量汉俄语言转换的机制和技巧。本文以《红楼梦》对话描写中的复合言语动词为切入点,在自建《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源语“笑道”在俄译本中的... 《红楼梦》俄译本是汉俄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蕴藏了大量汉俄语言转换的机制和技巧。本文以《红楼梦》对话描写中的复合言语动词为切入点,在自建《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源语“笑道”在俄译本中的译语特征进行了描写,对其背后的语义转换机制和译者行为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笑道”的语义在译文中呈现出强烈的多元化趋势,且转换模式丰富,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语义非对称性特征突出。源语规范和译入语规范是影响译者选择的重要因素,译者始终在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俄译本 译语特征 复合言语动词 语料库
下载PDF
“给以”的句法分析
6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38,共14页
词法问题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给以”就是以“给”为词汇核心生成的句法合成词,它的论元结构和“给”相同,都是由施事、受事和与事组成,但在句法配位上不同,如与事不能位于“给以”之后,但可以位于“给”之后。这种差异跟格有... 词法问题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给以”就是以“给”为词汇核心生成的句法合成词,它的论元结构和“给”相同,都是由施事、受事和与事组成,但在句法配位上不同,如与事不能位于“给以”之后,但可以位于“给”之后。这种差异跟格有关。在“给”和“以”融合之后,与事需要借助“对”才能得到格,而“对”字短语又必须处于词汇核心之前。“给以”还有对应的隔开式“给…以…”,这是“给”没有与“以”融合的情形,是“给”和它的与事整体移到“以”之前造成的,类似于“易之以羊”的生成。“以”使用于正式语体,毗邻的受事也表现出正式语体的色彩,如常用名动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以” 句法合成词 语体 名动词
下载PDF
上海话中“动结式-脱”的句法结构
7
作者 朱佳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23,共12页
文章讨论上海话中一个虚化的结果成分“脱”的句法性质,指出“脱”出现在动结式之后形成的所谓“双重动结式”实为假象,“VR脱”的内部结构应该分析为“[V[R脱]]”,其中“R脱”作为动结式复合词充当V所表达的事件的结果。本文论证“脱... 文章讨论上海话中一个虚化的结果成分“脱”的句法性质,指出“脱”出现在动结式之后形成的所谓“双重动结式”实为假象,“VR脱”的内部结构应该分析为“[V[R脱]]”,其中“R脱”作为动结式复合词充当V所表达的事件的结果。本文论证“脱”附在简单动词或动结式之后性质保持不变,都是内部体[+telic]特征的显性标记,位于VP内部,而非VP外部的体貌成分。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上海话一部分状态变化动词需要“脱”的出现才能表达状态变化,是由于这些动词本身并不编码状态变化,只表示状态或属性。这一分析避免了“双重动结式”带来的理论问题,也可以对“脱”进行统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补语 体标记 动结式 双重动结式 内部体
下载PDF
清末民初白话小说与现代汉语中“动动式复合名词”的差异
8
作者 张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4-69,共6页
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白话小说的考察发现,清末民初的某些“动动式复合名词”在义项或义素层面上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动动式复合名词”发生了相对广泛的词类转变,其表义渐渐明确,所指渐渐抽象,非基本功能义素更易... 通过对清末民初报刊白话小说的考察发现,清末民初的某些“动动式复合名词”在义项或义素层面上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现代汉语中的部分“动动式复合名词”发生了相对广泛的词类转变,其表义渐渐明确,所指渐渐抽象,非基本功能义素更易改变。社会变革、转喻和隐喻的心理机制等是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白话报刊 动动式 词汇差异
下载PDF
日汉V-V复合动词的异同——从中心词角度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予娜 邓超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1-96,共6页
从动词对参项的支配角度考察日汉两种语言的V-V复合动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属于双中心词类型;非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中,日语基本上符合其中心词居后的原则,而汉语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补式的复合动词基本上符合中心... 从动词对参项的支配角度考察日汉两种语言的V-V复合动词,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属于双中心词类型;非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中,日语基本上符合其中心词居后的原则,而汉语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补式的复合动词基本上符合中心词居前的原则,二是偏正式的复合动词与这个原则相反,属于中心词居后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复合动词 中心词 参项 并列关系 非并列关系
下载PDF
基于动词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释义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萌 黄居仁 +1 位作者 俞士汶 李斌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共7页
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隐含的语义关系。该文针对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首次采用动态的策略,提出了"基于动词的短语释义"的方法,利用语料库及Web数据,自动获取复合名词短语的释义短... 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的主要目的是恢复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隐含的语义关系。该文针对汉语复合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首次采用动态的策略,提出了"基于动词的短语释义"的方法,利用语料库及Web数据,自动获取复合名词短语的释义短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复合名词短语提供多种可能的语义解释,而且能够反应相似的复合名词短语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别。此外,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服务于问答系统、信息检索、词典编纂等多个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复合名词短语 语义解释 释义短语 释义动词
下载PDF
复合词的结构义与语文辞书释义——以“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宝荣 马英新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93,共8页
复合词词义,不仅显现其所含的语素义,还显示出其特定的结构义,且这种结构义具有隐含性。复合词结构义的研究与揭示,对语文辞书准确、科学地说解复合词的词义非常重要。文章以汉语"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为例,揭示了其隐含结... 复合词词义,不仅显现其所含的语素义,还显示出其特定的结构义,且这种结构义具有隐含性。复合词结构义的研究与揭示,对语文辞书准确、科学地说解复合词的词义非常重要。文章以汉语"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为例,揭示了其隐含结构义的八种类型,说明了复合词结构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的关系,强调了复合词结构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结构义 “动+名”偏正式复合词 辞书释义
下载PDF
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 被引量:98
12
作者 冯胜利 《语言科学》 2005年第1期3-16,共14页
本文讨论汉语中与轻动词有关的句法现象,认为汉语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是由轻动词移位造成的。文章进而指出:轻动词促发的句法移位现代汉语里有,古代汉语里更普遍;句法运作里有,构词法里同样可见。因此,轻动词句法不仅可以贯古今,而... 本文讨论汉语中与轻动词有关的句法现象,认为汉语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是由轻动词移位造成的。文章进而指出:轻动词促发的句法移位现代汉语里有,古代汉语里更普遍;句法运作里有,构词法里同样可见。因此,轻动词句法不仅可以贯古今,而且可以通词语,它为汉语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句法 动词句 动宾关系 古今 现代汉语 移位 文章 词语
下载PDF
动后复合趋向动词的动性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占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根据动词与其后复合趋向动词的动作性、位移性和方向性的强弱,可以区分出以述补结构为谓语的句子,究竟哪一个更有资格充当句子的主要谓语。这对述补结构语义重心的所在是一个较好的诠释。
关键词 复合趋向动词 动作性 句式
下载PDF
动结式的四分系统及其施格特征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中祥 金立鑫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动结式有施格动词的句法表现,但并非所有的动结式都是施格动词。研究发现,在动结式的四分系统中,只有一类动结式属于施格动词,也称施格动结式,其本质特征是结果谓词的语义指向宾论元且前后论元生命度存在等级差。而且,动结式的四分系统... 动结式有施格动词的句法表现,但并非所有的动结式都是施格动词。研究发现,在动结式的四分系统中,只有一类动结式属于施格动词,也称施格动结式,其本质特征是结果谓词的语义指向宾论元且前后论元生命度存在等级差。而且,动结式的四分系统对汉语研究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有着很强的解释力。或者说,大部分的特殊句式都是以动结式句法结构为基础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施格动词 类型学 特殊句式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进行体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82,共13页
现代汉语的动结式结构如果处在逐渐或者缓慢进行的语义下,有一部分可以用于进行体。文章通过讨论怎样的动结式结构可以用于进行体以及用于进行体能否用"着"两个问题,基于"论元-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提出动结式结构... 现代汉语的动结式结构如果处在逐渐或者缓慢进行的语义下,有一部分可以用于进行体。文章通过讨论怎样的动结式结构可以用于进行体以及用于进行体能否用"着"两个问题,基于"论元-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提出动结式结构的终结性取决于相关论元所指称对象的某方面性质跟补语谓词所指称的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如果该终结性的获得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内部过程,那么就可以用于进行体,具有持续性;反之,不能用于进行体,只表达瞬间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进行体 事件性
下载PDF
对“杀”和“死”形式标志确立与应用的追踪分析——兼评梅祖麟对动补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纯梓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共11页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一直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点问题。王力先生把表示行为及其结果的双音节组合称之为“使成式” ,并对其构成成分和表意特征作了科学说明 ,论证它产生于两汉时期。为了准确认定动词的并列连用与动补结构、使成...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一直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点问题。王力先生把表示行为及其结果的双音节组合称之为“使成式” ,并对其构成成分和表意特征作了科学说明 ,论证它产生于两汉时期。为了准确认定动词的并列连用与动补结构、使成复合动词 ,太田辰夫以自古到今都是他动词的“杀”和自古到今都是自动词的“死”从对立到互用的追踪分析 ,意欲确立一种可以检验的形式标志。他的分析表明 ,使成复合动词产生于唐代。志村良治进一步运用这种方法及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考察使成复合动词的演变过程 ,并通过“愁杀”的分析 ,提出了使成复合化的条件与标准 ,论定使成复合动词在六朝时就已经产生。李平受其启发 ,以《幽明录》的“打死”为线索 ,通过对《世说新语》、《百喻经》的调查分析 ,列举大量实例说明动补结构在六朝肯定地产生了。梅祖麟对以上三位学者的研究及其观点进行了为我所用的、无标注的自由采择与拼合 ,重申动补结构产生于六朝之说。他并没有“踵事增华” ,且确有违背科学求真精神和诚信严谨治学态度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祖麟 汉语 动补结构关系 “杀” “死” 结构形式 太田辰夫 创新 句式 志村良治
下载PDF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凯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6,共9页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存在一定的关联倾向:动宾式占近一半,转指占绝对优势,受事转指最多。具体而言,动宾式明显向受事转指;状中式倾向于转指结果,但结果转指中联合式最多;联合式受事、结果和施事转指约占3/4;自指以联合式占... 复合动词的结构类型与无标记转类存在一定的关联倾向:动宾式占近一半,转指占绝对优势,受事转指最多。具体而言,动宾式明显向受事转指;状中式倾向于转指结果,但结果转指中联合式最多;联合式受事、结果和施事转指约占3/4;自指以联合式占优势。上述关联倾向受到不同论元在动词认知框和社会文化认知中的凸显性、动作行为的具体/抽象程度、复合动词的支配性、复合动词的语义重心及其转移、构词成分的语义性质等因素影响。陈述与指称底层逻辑中"量"的增减关系对动名互转难度也具有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动词 自指 转指 结构类型 无标记转类
下载PDF
关于テ形接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兰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5,共5页
テ形接续指动词的连用形后续接续助词“て”的形式。它所构成的形式由于内部所含要素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独立度。内部所含的要素又决定它是否能构成从句。当其内部不能出现格成分时,就不能构成从句,只能以类似副词... テ形接续指动词的连用形后续接续助词“て”的形式。它所构成的形式由于内部所含要素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独立度。内部所含的要素又决定它是否能构成从句。当其内部不能出现格成分时,就不能构成从句,只能以类似副词的形式构成连用修饰成分。此外,复合动词虽然是通过连用形连接两个动词的,但前后项的意义关系与テ形接续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テ形接续 格成分 独立度 复合动词 日语
下载PDF
基于规则的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雪 袁毓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共10页
该文以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搜索词)中的名名组合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基于规则的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方法。其研究步骤为:(1)利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名词的语义类别,来建立名名组合的语义类组合模式;(2)在"生成词库论&qu... 该文以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搜索词)中的名名组合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基于规则的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方法。其研究步骤为:(1)利用《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名词的语义类别,来建立名名组合的语义类组合模式;(2)在"生成词库论"中物性角色思想的指导下,用名名组合中某个名词的施成角色或功能角色作为释义动词,来揭示这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3)以语义类组合模式为单位构建名名组合的释义模板,并汇集成名名搭配数据库;(4)利用《知网》资源,来获取具体名词的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建立汉语名词知识库。在这两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实现了一个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名组合 自动释义 释义动词 语义类 释义模板 施成 功能角色
下载PDF
日语词汇性与语法性复合动词的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小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1-193,共3页
为区分词汇性和语法性复合动词,对前后两项动词在意思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后项动词一致的两个复合动词有可能分属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和语法性复合动词。两类复合动词的区分可按照替换和归类的方法进行。后项动词归属于作为语... 为区分词汇性和语法性复合动词,对前后两项动词在意思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后项动词一致的两个复合动词有可能分属于词汇性复合动词和语法性复合动词。两类复合动词的区分可按照替换和归类的方法进行。后项动词归属于作为语法性复合动词构成要素的30个词、并且当前后两项动词分别替换到含有复合动词的句子中时,句子意思依然成立的复合动词是词汇性复合动词;反之是语法性复合动词。同时,以这30个词为后项动词的复合动词有可能是词汇性复合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动词 词汇性复合动词 语法性复合动词 后项动词 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