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支苎麻/涤纶复合纱针织面料的开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尚勇 吴济宏 +1 位作者 邹桦 陈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使用提前收割的鲜苎麻进行生化脱胶后得到优质精干麻,通过双组份复合纺纱技术纺成高支苎麻/涤纶复合纱,选用13.3 tex、16.7 tex的麻/涤复合纱和7.8 tex的涤纶长丝试织单珠地、麻盖涤平纹、乱花平纹等针织面料,对其设计思路、织造工艺和... 使用提前收割的鲜苎麻进行生化脱胶后得到优质精干麻,通过双组份复合纺纱技术纺成高支苎麻/涤纶复合纱,选用13.3 tex、16.7 tex的麻/涤复合纱和7.8 tex的涤纶长丝试织单珠地、麻盖涤平纹、乱花平纹等针织面料,对其设计思路、织造工艺和染色整理工艺进行探讨,并对面料的机械性能及服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支苎麻/涤复合纱面料凉爽透气,服用性能优良,适宜用作夏季服装面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复合纺纱 高支纱 针织物
下载PDF
LaFe_(11.6)Si_(1.4)B_(0.5)快淬带的磁相变和磁熵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谢鲲 余丽艳 刘立强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具有NaZn13型立方结构的LaFe11.6Si1.4B0.5化合物。与LaFe11.6Si1.4比较,加入B以后的试样中残余α-Fe杂相的含量显著减少。LaFe11.6Si1.4中加入一定量的B后对居里温度TC没有明显改变,化合物仍然保留了在居里温度附... 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具有NaZn13型立方结构的LaFe11.6Si1.4B0.5化合物。与LaFe11.6Si1.4比较,加入B以后的试样中残余α-Fe杂相的含量显著减少。LaFe11.6Si1.4中加入一定量的B后对居里温度TC没有明显改变,化合物仍然保留了在居里温度附近的一级铁磁/顺磁转变和巡游电子变磁转变特征。LaFe11.6Si1.4B0.5化合物具有和LaFe11.6Si1.4化合物接近的巨大磁熵变,但合成时间可以进一步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 Si)13化合物 熔体快淬 磁相变 磁熵变 稀土
下载PDF
纺粘/水刺电子无尘擦拭布的开发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远胜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通过电子产品对擦拭布要求的讨论 ,认为一种纺粘 /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关键词 无尘擦拭布 纺粘法 水刺法 非织造布 复合工艺 加工工艺 产品性能
下载PDF
羽毛球拍网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贾伟灿 汪文 +2 位作者 曹清华 丁宏亮 沈烈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1年第6期25-28,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羽毛球拍网线的研究进展,详述了羽毛球拍网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并对国内外羽毛球拍网线的直径、截面结构、材质、力学性能以及其使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国外的网线普遍采用高强度的先进纤维和耐磨损的先进涂层,并采用特殊... 介绍了国内外羽毛球拍网线的研究进展,详述了羽毛球拍网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并对国内外羽毛球拍网线的直径、截面结构、材质、力学性能以及其使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发现国外的网线普遍采用高强度的先进纤维和耐磨损的先进涂层,并采用特殊的包芯编织工艺,各项使用性能优越;而国内的网线采用普通的锦纶和尼龙树脂涂层,同时采用简单的股线加捻,只适用低端羽毛球拍产品。最后,展望了国内传统羽毛球拍网线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拍网线 截面结构 包芯编织 股线加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纺及成纱拉伸性能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小莉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1-44,共4页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改善了羊绒纱的强度;纱线拉伸性能与混纺比、捻度、纱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随着捻度的增加,3种结构复合纱的拉伸性能均符合经典临界捻度理论;复合纱的力学性能因结构不同而不同,股线结构纱拉伸性能最好,包芯结构纱次之,包缠结构纱拉伸性能则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涤纶 复合纱 纱结构 包芯 拉伸性能
下载PDF
弹性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常丽 江亮 +2 位作者 马建伟 彭文忠 陈韶娟 《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第3期9-14,共6页
对弹性非织造布现有的加工技术包括纺黏法、熔喷法、短纤梳理法及复合法等,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弹性非织造布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弹性非织造布 纺黏 熔喷 短纤梳理 复合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复合结构段彩纱的研发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梅城 王成苗 +1 位作者 朱圆月 冷港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色纺纱技术基础上,通过对段彩纱线纺纱技术的研究,从纱线结构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段彩纱。在各工序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并对细纱设备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最终成功开发出R/T 70/30 18.5 tex新型复合结构段彩纱。认为... 在色纺纱技术基础上,通过对段彩纱线纺纱技术的研究,从纱线结构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段彩纱。在各工序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并对细纱设备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最终成功开发出R/T 70/30 18.5 tex新型复合结构段彩纱。认为:这种新型复合结构段彩纱结构复杂,风格独特,色彩变化丰富,具有独特的面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段彩纱 复合结构 技术改造 面料风格
下载PDF
摩擦—喷气复合纺纱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
8
作者 张万虎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8-11,共4页
分析了影响摩擦—喷气复合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建立了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强力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惩罚函数法进行优化计算,求得最佳工艺条件,根据优化工艺条件,在摩擦—喷气复合纺纱试验机上实际纺制3... 分析了影响摩擦—喷气复合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实验建立了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强力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惩罚函数法进行优化计算,求得最佳工艺条件,根据优化工艺条件,在摩擦—喷气复合纺纱试验机上实际纺制32tex纯棉纱,纱的实测强力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达到同类环锭纱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缠纺纱 摩擦-喷气 复合纺纱 工艺参数
下载PDF
Y_(1.7)Er_(0.3)Fe_(17)快淬带的结构和磁熵变
9
作者 胡星浩 侯雪玲 +1 位作者 张鹏 汪学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78,共4页
采用熔体快淬法(铜辊速度为20m/s)制备Y1.7Er0.3Fe17快淬带,通过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熵变和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1.7Er0.3Fe17快淬带具有菱方Th2Zn17型... 采用熔体快淬法(铜辊速度为20m/s)制备Y1.7Er0.3Fe17快淬带,通过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三维原子探针(3DAP)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磁熵变和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1.7Er0.3Fe17快淬带具有菱方Th2Zn17型结构,与标准PDF卡片(48-1454)相比较,Y2Fe17主相晶胞体积略减小;样品的居里温度在308K附近,磁场变化为1.5T,样品的最大磁熵变值为2.10J·kg-1·K-1;Fe在晶界处含量略有降低,其它区域内,Y、Er和Fe3种原子均匀分布在三维空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1.7Er0.3Fe17化合物 快淬 磁熵变 二级相变 三维原子探针(3DAP)
原文传递
Structure and permanent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mFe_x(x=3–8) melt spun ribbons during heat treatment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阳 于敦波 +5 位作者 李红卫 庄卫东 毛永军 陈晓霞 李扩社 刘宇超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Compounds with the composition SmFex(x=3–8) were prepared by melt spun method at a velocity of 40 m/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at temperature between 600–1000 ℃.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as-quenched and as a... Compounds with the composition SmFex(x=3–8) were prepared by melt spun method at a velocity of 40 m/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at temperature between 600–1000 ℃.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as-quenched and as annealed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methods with following Rietveld analysis.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could be enhanced by the increase of Sm content to x≤5.Metastable Sm5Fe17-type structure existed when 3≤x≤5 and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800 ℃. SmFe2-type structure could be stable up to 1000 ℃ when x〉3 and temperature was under 800 ℃. The content of SmFe2-typ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x value and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lower than 800 ℃, from which SmFe2-type started to bring the transition to SmFe3-type. As for Sm5Fe17-type compounds with x=3.4, the highest coercivity of 33.6 kOe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a velocity of 30 m/s and heat treated under 700 ℃×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Fe based compounds melt spun STRUCTURE heat treatment Sm5Fe17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