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1
作者 鲍典 胡文革 +4 位作者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江走滑断裂带 破碎带 张扭段 压扭段 断控缝洞型储集体 储集空间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海华 崔红庄 +3 位作者 王军 侯旭波 季建清 赵晓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7,118-119,共11页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压扭走滑 油气勘探 六盘山盆地
下载PDF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新月 余培湘 +1 位作者 李方清 周祖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共4页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 :“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 ;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 ,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 ,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 ,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 ,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裂 构造变形 压扭作用 焉耆盆地
下载PDF
对渤海湾盆地张扭、压扭性构造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20
4
作者 于俊峰 夏斌 许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3-476,共4页
张扭和压扭性构造是兼有走滑和拉张挤压2种作用的构造样式。经对大量具有张扭和压扭特征断层的统计提出,这2种扭动断层在沉积盆地的发育中具有特殊的空间位置与剖面特征,认为应当进一步加深对张扭和压扭断层的研究和认识,张扭和压扭构... 张扭和压扭性构造是兼有走滑和拉张挤压2种作用的构造样式。经对大量具有张扭和压扭特征断层的统计提出,这2种扭动断层在沉积盆地的发育中具有特殊的空间位置与剖面特征,认为应当进一步加深对张扭和压扭断层的研究和认识,张扭和压扭构造是厘定渤海湾盆地及其内部坳陷演化过程的必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张扭构造 压扭构造 断块旋转 断块平移
下载PDF
川西坳陷压扭应力场的形变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泽光 刘光祥 +1 位作者 潘文蕾 翟常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01-707,共7页
该文通过川西坳陷晚三叠世以来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展布特征以及龙门山冲断带的形变分析认为,龙门山冲断带在印支期为压性应力场环境,燕山早期、中期在左旋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北东东向隆坳相间构造带,其隆褶带上形成的裂缝、微裂缝对致密... 该文通过川西坳陷晚三叠世以来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展布特征以及龙门山冲断带的形变分析认为,龙门山冲断带在印支期为压性应力场环境,燕山早期、中期在左旋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北东东向隆坳相间构造带,其隆褶带上形成的裂缝、微裂缝对致密砂岩的储集能力有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油气的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沉积展布 压扭性 冲断带 龙门山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末大地构造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延欣 侯贵廷 +3 位作者 刘世良 李乐 牛晓露 肖芳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1-448,共8页
大地构造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构造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末的构造应力场.根据准噶尔盆地西部岩墙群和准噶尔盆地内部及周边地区应力标志,确定了晚二叠世准噶尔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 SE向,... 大地构造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构造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末的构造应力场.根据准噶尔盆地西部岩墙群和准噶尔盆地内部及周边地区应力标志,确定了晚二叠世准噶尔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 SE向,方位在295°左右,局部地区略有偏转.以实测古构造应力场为拟合标志,对Sengor和Allen提出的关于本地区演化的两种大地构造模式进行了构造应力场反演,从而为确定本地区晚二叠世比较合理的大地构造动力学机制提供限制.通过模拟对比发现,晚二叠世末准噶尔盆地可能处于张扭与压扭复合作用的大地构造动力学机制之下,即:盆地南北两侧的北天山断裂与额尔齐斯断裂为张扭性左行走滑断裂,而东西两侧的博格达山前断裂和达拉布特断裂是一对压扭性的右行走滑断裂系统,这两条断裂在晚二叠世准噶尔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末 构造应力场 中亚造山带 准噶尔盆地 张扭性和压扭性机制
下载PDF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建京 苏龙 +4 位作者 刘兴旺 杨鑫 孙国强 张顺存 刘玉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中国大陆自海西构造运动末期-印支构造运动初期,各主要洋盆基本碰撞关闭并褶皱成山,焊接为统一大陆板块,构成中新生代山-盆体系,形成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夹持作用下,以板内构造特点发展演化的格局。板内盆地是指中国大陆在二叠纪末(... 中国大陆自海西构造运动末期-印支构造运动初期,各主要洋盆基本碰撞关闭并褶皱成山,焊接为统一大陆板块,构成中新生代山-盆体系,形成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夹持作用下,以板内构造特点发展演化的格局。板内盆地是指中国大陆在二叠纪末(或三叠纪初)大洋板块关闭,焊接为一体的大陆板块全部或基本转为陆相沉积时期的重要构造类型。中国西北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进程归属汇聚板缘洋壳俯冲或碰撞构造动力远距离传递影响下的板内构造动力学和运动学作用范畴。文章通过对中国西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在压性、压扭性动力场环境中,不同类型原型盆地(或坳陷)的沉降运动轨迹和方式,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构造及沉积层系蕴育的构造运动学过程遗迹及后期演化、改造的证据研究,探索盆-山耦合动力系统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及其对构造变形体系的制约机制,以揭示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体系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动力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性动力环境 板内沉降坳陷 动力机制转换
下载PDF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宝凤 夏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中的众多背斜,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式展开,剖面上显示为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叠合体。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褶皱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勘探实际资料提出:这种构造格局应是在区域应力场由张性转变... 川东南"隔档式构造"中的众多背斜,平面上呈左行斜列式展开,剖面上显示为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叠合体。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褶皱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勘探实际资料提出:这种构造格局应是在区域应力场由张性转变为压扭性的背景下,受周边构造环境、基底性质和深部断裂控制逐步形成的,经历了褶前张裂、初步褶皱、晚期定型3个主要演化阶段,是在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及剪切褶皱作用3种变形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生界与下古生界"双层花状构造"的叠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档式构造 褶皱作用 花状构造 构造叠合体 压扭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与库车坳陷变形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泽光 贾存善 徐宏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517,共7页
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与川西坳陷的构造演化、变形区、变形层、滑脱层系,认为两者在构造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库车坳陷的应力特征以压性为主,横向上变形特征差异较小,纵向上由北向南变形强度逐渐减弱;川西坳陷的应力特征,在晚三叠世须四... 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与川西坳陷的构造演化、变形区、变形层、滑脱层系,认为两者在构造变形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库车坳陷的应力特征以压性为主,横向上变形特征差异较小,纵向上由北向南变形强度逐渐减弱;川西坳陷的应力特征,在晚三叠世须四段-晚侏罗世蓬莱镇组时,表现为很强的扭动特征,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不同区块主变形期及变形特点差异明显,造成深坳陷及斜坡带断裂构造不发育,油气垂向输导作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沉积展布 区带差异 压扭性 库车坳陷 川西坳陷
下载PDF
超高构造变质流体的成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思源 郑有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22,共5页
提出了超高构造变质流体的概念及特征,指出该类流体富含气液及贵金属络合物,主要产生并活动于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由压扭性向扭张性转化过程中,该流体发生浆、液、气分异而充填交代成矿。
关键词 超高构造变质流体 剪切带 压扭性向扭张性转化 成矿构造动力学 实例解析
下载PDF
压扭性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传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654,共8页
通过对世界上压扭性盆地的成盆机制、演化模式和油气地质特点分析,总结压扭性盆地具有6个方面的石油地质特征:①压扭作用期间盆地的沉积速率较高,一般形成较厚的粗碎屑沉积,它们常构成很好的油气储集层;②盆地的烃源岩往往来自于前压扭... 通过对世界上压扭性盆地的成盆机制、演化模式和油气地质特点分析,总结压扭性盆地具有6个方面的石油地质特征:①压扭作用期间盆地的沉积速率较高,一般形成较厚的粗碎屑沉积,它们常构成很好的油气储集层;②盆地的烃源岩往往来自于前压扭期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岩石,但在强烈的压扭作用期间,在冲断带的前缘深坳陷(前渊)中有可能发育深水-半深水相的烃源岩;③压扭(张扭)作用期间形成的雁行式褶皱(包括背斜和断鼻等)往往是很好的油气圈闭;④压扭作用易于成藏;⑤压扭作用可以促进有机质的成熟生烃作用;⑥压扭性盆地的周边冲断带是油气赋存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性盆地 压扭作用 压扭构造组合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部红雁池断层结构特征与垂向输导油气模式
12
作者 赵乐强 林会喜 +2 位作者 高剑雄 郭瑞超 贾凡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675,共8页
研究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断层的结构特征及对油气垂向输导的影响。基于野外调查、地质与地化资料,精细刻画了断层结构;结合油源对比和油源期次分析,确定了红雁池断层结构与油气垂向输导模式。红雁池断层具有滑动破碎带、主动盘诱导裂缝... 研究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断层的结构特征及对油气垂向输导的影响。基于野外调查、地质与地化资料,精细刻画了断层结构;结合油源对比和油源期次分析,确定了红雁池断层结构与油气垂向输导模式。红雁池断层具有滑动破碎带、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等3个结构单元。其中滑动破碎带由各种断层岩组成,裂缝发育但基本全充填;主动盘诱导裂缝带、被动盘诱导裂缝带内裂缝发育,部分充填,原岩结构保留。断层内曾发生4次较大规模的流体活动,油气主要来自断层下伏的中二叠统源岩,大规模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第三次流体活动时期。油气运移前,断层滑动破碎带大部分已封闭,主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断层垂向输导油气的优势通道,靠近滑动破碎带处是优势部位,被动盘诱导裂缝带是次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性断层 断层结构 垂向输导油气模式 准噶尔盆地 红雁池断层
下载PDF
隧道穿越压扭性断层段变形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甘目飞 《高速铁路技术》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新建铁路林织线蔡家寨隧道洞身穿越织金洞压扭性断层,断层影响段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强烈且富含岩溶水,施工期间出现大型突水突泥,通过对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地表注浆等方案综合比选,最终采取洞内超前帷幕注浆方案顺利通过,... 新建铁路林织线蔡家寨隧道洞身穿越织金洞压扭性断层,断层影响段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强烈且富含岩溶水,施工期间出现大型突水突泥,通过对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地表注浆等方案综合比选,最终采取洞内超前帷幕注浆方案顺利通过,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经过运营考验。文章借助数值计算分析方法,采用GTSNX有限元软件对蔡家寨隧道穿越织金洞断层超前帷幕注浆方案进行分析,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注浆参数,从理论上证明该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压扭性断层 帷幕注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内压扭性构造的地震反射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惠平 宋国良 谭胜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1-576,共6页
在郯庐断裂从左旋到右旋的演化过程中,下扬子地区苏北盆地中各凹陷基本上都形成了弧形或雁行式排列的压扭性构造带,这些压扭构造带是苏北盆地各凹陷中构造圈闭和油气最发育的部位,目前基本上都形成了油气田。通过多年的地震勘探工作的... 在郯庐断裂从左旋到右旋的演化过程中,下扬子地区苏北盆地中各凹陷基本上都形成了弧形或雁行式排列的压扭性构造带,这些压扭构造带是苏北盆地各凹陷中构造圈闭和油气最发育的部位,目前基本上都形成了油气田。通过多年的地震勘探工作的研究成果表明金湖凹陷中具有典型的压扭性构造。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分析了金湖凹陷压扭性构造的展布特征,并揭示其与油气发育和圈闭的关系,确定圈闭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区 苏北盆地 金湖凹陷 压扭性构造 油气前景
下载PDF
三交河井田断层发育规律研究
15
作者 王文军 孟毅 《山西焦煤科技》 2009年第9期1-3,共3页
以三交河煤矿开采过程中揭露的断层为例,结合区域构造规律,分析研究了三交河井田断层发育特点,介绍了采掘过程中针对不同断层的通过方法。对今后生产过程中揭露断层的分析判别及合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压扭性正断层 低角度正断层 层间滑动 糜棱化
下载PDF
辽宁义县萤石矿床成矿与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徐大地 王文武 +1 位作者 王生志 刘肃敬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辽宁义县地区的岩浆期后充填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质量与构造的型式和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实,构造性质控制着形成萤石矿床的规模和质量。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成矿贮矿空间。背斜构造成矿最好,成群... 辽宁义县地区的岩浆期后充填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质量与构造的型式和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实,构造性质控制着形成萤石矿床的规模和质量。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成矿贮矿空间。背斜构造成矿最好,成群出现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构造破碎带次之,这两种性质的构造均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萤石矿床。而张性(张扭性)构造破碎带中只能见到规模较小的萤石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成矿地质 矿床构造 背钭 张扭性断层
下载PDF
山西中阳雷家沟铝土岩鲕粒变形特征
17
作者 卫宏 渠天祥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年第1期99-104,共6页
离石断裂带在雷家沟地区表现为一逆冲断裂,上下盘岩层发育倒转褶曲。对断裂下盘铝土岩鲕粒的镜下观测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数鲕粒被压扁,其压扁程度与鲕粒成分有关。通过鲕粒平面应变分析,认为鲕粒具有一定的原始椭球度,且大... 离石断裂带在雷家沟地区表现为一逆冲断裂,上下盘岩层发育倒转褶曲。对断裂下盘铝土岩鲕粒的镜下观测表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数鲕粒被压扁,其压扁程度与鲕粒成分有关。通过鲕粒平面应变分析,认为鲕粒具有一定的原始椭球度,且大于应变椭球度。通过鲕粒三维应变分析,建立了变形鲕粒的应变椭球,其弗林系数为0.8,属扁平型椭球;它在弗林图上的投影靠近平面应变一侧,反映压扭性变形的特征。从而认为,离石断裂带在雷家沟地区为一压扭性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鲕粒 压扭性变形 变开特征 粘土岩 鲕粒
下载PDF
碎粒型结构面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云鹏 李辉 +1 位作者 李崇标 李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6-1283,共8页
某水电站坝区两岸的勘探平洞揭示了百余条挤压破碎带,兼具挤压错动和风化蚀变双重特征,其组成以碎粒岩为主,空间分布不均。作为一种软弱结构面,其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对坝区岩体利用和枢纽建筑物布置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现场调查... 某水电站坝区两岸的勘探平洞揭示了百余条挤压破碎带,兼具挤压错动和风化蚀变双重特征,其组成以碎粒岩为主,空间分布不均。作为一种软弱结构面,其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对坝区岩体利用和枢纽建筑物布置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现场调查及物理试验,分析统计了其发育分布特征、物理性质;结合现场碎粒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了抗剪强度参数,根据点群趋势,分别按优定斜率法和最小二乘法取值。为避免因某些薄弱单元的累进性破坏而危及工程岩体的整体安全,建议使用优定斜率法成果的下限值作为试验成果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粒型结构面 挤压破碎带 物理性质 抗剪强度 优定斜率法
下载PDF
倾斜脉动特征与临震预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光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5期50-55,共6页
一种新的临震异常──地倾斜脉动群自1988年以来已出现31次,作出短临预报的有15次,显示出较大的临震预报作用。这种脉动群可能是孕震后期地壳断裂加速活动时产生的一群压性和压扭性小裂隙的外在标志.
关键词 脉动群 压扭性构造 临震预报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