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DD与CADD提升药物成功率的思考
1
作者 陈柏宇 吕泸楠 +3 位作者 徐小迪 张滎 李炜 付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4,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和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的引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途径,大幅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效率和成功... 随着人工智能(AI)和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AIDD)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的引入,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革命性的新途径,大幅提升了研发流程的效率和成功率。在药物发现过程中,AI技术加速了药物靶点的识别、候选药物的筛选、药理评估及质量检验,有效降低了研发风险和成本。本文深入探讨AIDD和CADD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在提升药物设计成功率和药物研发效率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并探讨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效团 分子生成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下载PDF
Computer-assisted anti-AIDS drug development: cyclophilin B against the HIV-1 subtype A V3 loop
2
作者 Alexander M. Andrianov Ivan V. Anishchenko 《Health》 2010年第7期661-671,共11页
Aim: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origin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ereby the HIV -1 gp120 V3 loop is a high-affinity ligand for immunophilins, and consisted in generating the structural complex of cycloph... Aim: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origin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ereby the HIV -1 gp120 V3 loop is a high-affinity ligand for immunophilins, and consisted in generating the structural complex of cyclophilin (Cyc) B belonging to immunophilins family with the virus subtype A V3 loop (SA-V3 loop) as well as in specifying the Cyc B segment forming the binding site for V3 synthetic copy of which, on the assumption of keeping the 3D peptide structure in the free state, may present a forwardlooking basic structure for anti-AIDS drug development. Methods: To reach the objects of view, molecular docking of the HIV-1 SA-V3 loop structure determined previously with the X-ray conformation of Cyc B was put into practice by Hex 4.5 program (http://www.loria.fr/~ritchied/ hex/) and the immunophilin stretch responsible for binding to V3 (Cyc B peptide) was identified followed by examination of its 3D structure and dynamic behavior in the unbound status. To design the Cyc B peptide, the X-ray conformation for the identical site of the native protein was involved in the calculations as a starting model to find its best energy structural variant. The search for this most preferable structure was carried out by consecutive us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s. The molecular dynamics computations were implemented for the Cyc B peptide by the GROMACS computer package (http:// www.gromacs.org/). Results: The overmolecular structure of Cyc B with V3 was built by computer modeling tools and the immunophilinderived peptide able to mask effectively the structurally invariant V3 segments embracing the functionally crucial amino acids of the HIV-1 gp120 envelope protein was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Conclusions: Starting from the join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derived with those of the literature, the generated peptide was suggested to offer a promising basic structure for making a reality of the protein engineering projects aimed at developing the anti-AIDS drugs able to stop the HIV’s spr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V3 LOOP Cyclophilin B Computer Modeling Molecular Docking Anti-aids drug design
下载PDF
传统和机器学习策略在基于结构虚拟筛选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宏 高毅勤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7-191,I0101,I0102,共17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和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在制药行业中是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重要策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虚拟筛选、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评估、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预测以及药物设计.通常来说,虚拟筛选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步,其... 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和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在制药行业中是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重要策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虚拟筛选、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评估、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预测以及药物设计.通常来说,虚拟筛选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步,其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发现潜在的先导化合物的候选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开发了多种传统的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虚拟筛选的准确性和速度.本综述总结了传统和机器学习方法在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中的应用,讨赖性较弱,且分布非常冷并在j=1处达到峰值,但(0,1,0)振动态的转论了它们的性能、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机器学习 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 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 人工智能驱动药物设计
下载PDF
CADD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史磊 毛蓓蓓 +1 位作者 何珊 周洪雷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736-738,共3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在天然药物分子的筛选与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天然药物的发现与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医药专业学生更加深入...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在天然药物分子的筛选与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天然药物的发现与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医药专业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及探究对天然药物化学。本文将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药物研究以及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应用和教学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从而来改革天然药物化学课堂教学和构建更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现状 应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分析雷诺嗪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律失常的潜在靶点及机制
5
作者 王绍鹏 任一鑫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21-28,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分析雷诺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致心律失常的潜在治疗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雷诺嗪潜在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集...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分析雷诺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致心律失常的潜在治疗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雷诺嗪潜在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集MIRI和心律失常疾病的靶点,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26日,将雷诺嗪、MIRI和心律失常相关靶点进行交集比对以获取雷诺嗪治疗MIRI致心律失常的关键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靶点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利用分子对接软件验证雷诺嗪与交集靶点结合能力。最后通过分子相似性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验证预测靶点的准确性。结果筛选获得雷诺嗪治疗MIRI致心律失常的潜在作用靶点30个。通过蛋白互相作用分析共获得8个核心靶点,包括SRC、PIK3CA、MAPK8、MAPK14、JAK1、MAP2K1、JAK2和PIK3CG。GO生物分析共筛选出177个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123个细胞生物过程,23个细胞组成和31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发现119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雷诺嗪与8个核心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分子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雷诺嗪与8个核心靶蛋白原配体都存在一定相似性。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相关性最高的3个靶点(SCR、PIK3CA和MAPK8),结果显示雷诺嗪表现出MAPK8和SCR抑制剂潜力,而对PIK3CA的抑制剂位点结合潜力相对较差,结合文献复习,推测出雷诺嗪对MIRI致心律失常治疗作用的最相关分子机制。结论雷诺嗪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MIRI致心律失常,这对促进治疗MIRI致心律失常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雷诺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靳晓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学科交叉是科技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现代生物学进行中医药理、法、方、药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让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可为日后跨学科助力药物研发做好准备。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交叉性强的课程有助于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授课模式对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极大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时代发展特点,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注重基础、衷中参西、重视实践等教学理念,在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中医药专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改和实践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和总结,可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拓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中医药院校 交叉创新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双链融合创新性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CADD课程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谭秋彤 徐俊 +2 位作者 李秋文 李霆 孙平华 《药学教育》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学领域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为了培养综合创新性药学人才,暨南大学药学院基于"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有机融合的理念,设计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课程。该课程融合传统教学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药学领域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为了培养综合创新性药学人才,暨南大学药学院基于"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有机融合的理念,设计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课程。该课程融合传统教学模式、数字教学模式和综合创新培养模式,旨在解除时间、空间及硬件对学习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综合创新实践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研发链 专业课程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天然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徐度玲 李鸿岩 +1 位作者 张红 柳佳娣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手段逐渐多样化,且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研究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巨大药用宝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天然产物的开发、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手段逐渐多样化,且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是研究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巨大药用宝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天然产物的开发、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论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天然产物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天然产物 抗肿瘤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言方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在精准医学、智能诊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临床试验决策等环节均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在与医药产业的结合中极大地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同时,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在精准医学、智能诊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临床试验决策等环节均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在与医药产业的结合中极大地发展了自身。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阐述人工智能在健康医药产业中的关键应用,并分析人工智能在健康医药产业中机遇与挑战,为人工智能在健康医药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健康医药 精准医学 智能诊断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临床试验决策
下载PDF
豨莶精醇结构修饰及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研究
10
作者 王建斌 赵文佳 +2 位作者 陈丽 薛彤 董家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45-2153,共9页
豨莶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比如抗炎镇痛、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过敏、抗菌、抗疟、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性脑损伤、抗肿瘤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豨莶草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是豨莶草发挥多种功效的物质基础。... 豨莶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比如抗炎镇痛、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过敏、抗菌、抗疟、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性脑损伤、抗肿瘤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豨莶草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是豨莶草发挥多种功效的物质基础。豨莶精醇系从豨莶草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豨莶精醇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为了发现活性更好、开发价值更高的先导化合物,通过缩酮、氧化、缩合、溴代等系列反应,对豨莶精醇进行了结构修饰研究,得到豨莶精醇衍生物11个(化合物1~11)。根据核磁和质谱数据确定了衍生物的结构,并通过以凝血因子Xa(FXa)为靶标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体外抗FXa试验评价了衍生物的活性,结果显示在豨莶精醇的A环上引入三氟甲基噁唑环(化合物9)或者噻唑环(化合物11)时活性明显提高,IC_(50)值分别为0.71±0.07和0.22±0.03μmol/L,为豨莶精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豨莶精醇 凝血因子FXa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下载PDF
天平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计算机虚拟筛选研究
11
作者 伏苗 刘新桥 +2 位作者 覃竹宇 雷国俊 袁桥玉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88-190,196,共4页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天平草植物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其主要化学成分,在Sybyl软件中,将化学成分与抗肿瘤相关的16个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对接打分函数(Total Score≥7)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天平草植物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其主要化学成分,在Sybyl软件中,将化学成分与抗肿瘤相关的16个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对接打分函数(Total Score≥7)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分析了结合较好的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11β,13-二氢莴苣素8-O-对甲氧基苯乙酸酯与谷氨酸受体3(GRM3)结合最好;3β-羟基-12(13)-烯-齐墩果烷-11-酮与法尼基转移酶(FTase)结合最好;豆甾-5-烯-3β-醇-7-酮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结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平草 抗肿瘤 分子对接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多靶点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选择性配体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扛 许军 +3 位作者 刘燕华 张奥旋 孙超钰 李铭东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多巴胺D3受体(DRD_(3))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受到大量关注,包括帕金森、精神分裂、药物依赖等。本文综述2015年至今多巴胺D3受体选择性配体的研究进展,并以分子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评价了这些配... 近年来多巴胺D3受体(DRD_(3))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受到大量关注,包括帕金森、精神分裂、药物依赖等。本文综述2015年至今多巴胺D3受体选择性配体的研究进展,并以分子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评价了这些配体的选择性,建立了基于分子共同特征的药效团模型,从类药分子库中筛选出对设计新型配体具有先导化合物意义的小分子化合物,以期对D3受体选择性配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_(3)受体 选择性配体 神经系统疾病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效团模型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VEGFR2和PD-L1双靶点抑制剂的筛选
13
作者 郑伟 童荣生 +1 位作者 何俊 师健友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321-328,共8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几十年来在肝切除术、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HCC患者的愈后仍不乐观,主要原因是HCC的高复发率和转移率以及该疾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耐受性。VEGFR2和PD-L...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几十年来在肝切除术、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HCC患者的愈后仍不乐观,主要原因是HCC的高复发率和转移率以及该疾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耐受性。VEGFR2和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能对小鼠体内的HCC肿瘤进行显著抑制并延长其寿命,因此开发VEGFR2与PD-L1双靶点抑制剂对HCC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经过以分子对接为基础的虚拟筛选、MM-GBSA和ADMET评价以及QSAR模型预测,得到了一系列VEGFR2和PD-L1的双靶点活性化合物,有望为后续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R2 PD-L1 双靶点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虚拟筛选 MM-GBSA QSAR
下载PDF
基于CNN模型的小分子活性预测
14
作者 霍旭祥 徐峻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已成为当今药物研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方法预测小分子结合自由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传统方法默认了小分子的结构信息与结合能之间是线性的关系,而对于结构-化学信息二...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已成为当今药物研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方法预测小分子结合自由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传统方法默认了小分子的结构信息与结合能之间是线性的关系,而对于结构-化学信息二者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的情况,其预测结果并不是十分准确。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对线性问题或者是非线性问题进行建模,以在小分子的结构信息与其结合能之间建立线性或者非线性的联系,使其预测的结果准确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小分子结合能预测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多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化方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梁桂兆 梅虎 +1 位作者 周原 李志良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多维定量构效关系(MD QSAR)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本文系统综述了建立各种MD QSAR模型的方法和策略,对近年来有关的MD QSAR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新世纪药物设计中应用前景做了... 多维定量构效关系(MD QSAR)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本文系统综述了建立各种MD QSAR模型的方法和策略,对近年来有关的MD QSAR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新世纪药物设计中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定量构效关系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模型化
下载PDF
血必净抗炎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效应 被引量:51
16
作者 马世堂 刘培勋 +2 位作者 龙伟 禹洁 徐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0-2086,共7页
研究了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在分子层面上对复方多靶点作用进行阐释.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血必净化学成分数据库,综合应用同源模建、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5-脂氧合酶(5-LOX... 研究了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在分子层面上对复方多靶点作用进行阐释.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血必净化学成分数据库,综合应用同源模建、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5-脂氧合酶(5-LOX)、环氧合酶-2(COX-2)、IKK-2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血必净化学成分中与靶点5-LOX、COX-2、IKK-2结合效应较好的分别有30、36、8个分子;有16个分子与2个或3个靶点存在作用,其中15个分子对靶点5-LOX和COX-2有抑制作用,迷迭香酸对3个靶点均有作用.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效应,为血必净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血必净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多靶点
下载PDF
分子对接在基于结构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赵丽琴 肖军海 李松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70,共8页
分子对接是研究分子间(如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并预测其结合模式和亲合力的一种理论模拟方法。近年来,分子对接方法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数据库搜寻,组合库设计及蛋白作用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发展。
关键词 分子对接 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结构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用于建模的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安进 石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11,共5页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研究经验,综述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计算方法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从事CADD工作者合理选择建模计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 定量构效关系(QSAR)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药物设计实验”课程的建设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桂霞 李卫华 唐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2-124,共3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药学本科专业开设"药物设计实验"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必然。从实验平台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对&...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药学本科专业开设"药物设计实验"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必然。从实验平台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对"药物设计实验"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实验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β微管蛋白中紫杉醇(Taxol)结合腔的性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耀武 周有骏 +5 位作者 朱驹 郑灿辉 张珉 盛春泉 陈军 吕加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84-2087,共4页
采用多拷贝同时搜寻法(MCSS),并结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及3D-QSAR对β微管蛋白中Taxol(紫杉醇)结合腔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axol结合腔以疏水性质为主,并指出官能团分布的具体位置:在Phe270上方(Leu361-Pro272-Leu273-Le... 采用多拷贝同时搜寻法(MCSS),并结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及3D-QSAR对β微管蛋白中Taxol(紫杉醇)结合腔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axol结合腔以疏水性质为主,并指出官能团分布的具体位置:在Phe270上方(Leu361-Pro272-Leu273-Leu228之间)的弧形区域、Asp26羧基下方及其与G lu22羧基之间、M-loop的中部,以及Asp224内侧且靠近Arg276的胍基的位置.而Asp224的内侧又是新提出的结合位点.研究结果符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为现有抗肿瘤药物的结构改造以及小分子微管抑制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 多拷贝同时搜寻法(MCSS) 抗肿瘤药物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