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1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下载PDF
李白为词祖当非虚誉--《菩萨蛮》《忆秦娥》真伪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卫星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4期90-101,共12页
采用将李白名下诗词的体势与意境相对照的方式,依据精彩独造处相似、取境习惯相似、多重相似的标准,落实到字、词、句、篇上,兼顾体势、意象、意境、章法、技法、风韵等方面来对比分析,可知李白名下最受争议的《菩萨蛮》《忆秦娥》诸词... 采用将李白名下诗词的体势与意境相对照的方式,依据精彩独造处相似、取境习惯相似、多重相似的标准,落实到字、词、句、篇上,兼顾体势、意象、意境、章法、技法、风韵等方面来对比分析,可知李白名下最受争议的《菩萨蛮》《忆秦娥》诸词与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灞陵行送别》、赠内及代内赠诸诗高度相似,与李白其他诗境也多有相通,而能展现出别于诗的独到特色。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与李白词真伪之争的成因,昔人称李白为词祖,当非虚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格律诗词学史 诗词体势意境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山水诗歌英译研究--以《次北固山下》多个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王齐 王玥颖 李昌银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次北固山下》一诗是盛唐时期诗人王湾的传世佳作,该诗历久弥新,在国内的传颂程度令人惊叹。唐代郑谷曾用“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来抒发各路诗人对王湾的艳羡之意。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郑谷那句“万古传”得到了验证。目... 《次北固山下》一诗是盛唐时期诗人王湾的传世佳作,该诗历久弥新,在国内的传颂程度令人惊叹。唐代郑谷曾用“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来抒发各路诗人对王湾的艳羡之意。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郑谷那句“万古传”得到了验证。目前,该诗的知名英译本共四个,分别是许渊冲、维特·宾纳(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托尼·巴恩斯通(Tony Barnstone)和周平、比尔·波特(Red Pine)的译本。译诗,尤其是唐诗英译,是译者风格最为强烈的艺术,译者的主体性势必会渗透到翻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这也会波及诗歌的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意境再现,等等。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口,再从“诗歌意义未定点”和“再现意境之美”两个维度对比分析《次北固山下》的四个知名译本,以探析各译本独特的翻译方法和译文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北固山下》 汉诗英译 译者主体性 意境再现
下载PDF
新型边塞观念与晚清海疆词书写
4
作者 杨祖望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3-91,共9页
晚清的新型边塞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海疆词。晚清海疆词是指鸦片战争后,当海洋作为军事活动的发生地和交通往来的国境线之时,以这一地理空间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事件为书写对象的词作。按照其创作性质和生成语境,其内容可分为亲历者记录... 晚清的新型边塞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海疆词。晚清海疆词是指鸦片战争后,当海洋作为军事活动的发生地和交通往来的国境线之时,以这一地理空间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事件为书写对象的词作。按照其创作性质和生成语境,其内容可分为亲历者记录的海疆战事、俯览海疆者的思索与追怀、闻听与想象中建构的文学化海疆。词中的海疆书写既呼应了清人以词存史的追求,展现海洋史、战争史的微观侧面;又呈现出一种新型边塞观念,折射时代变局下复杂的文化心态,以及时人家国认知中隐约的近代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疆词 晚清词 新型边塞观念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试论《白雨斋词话》“词教”观的理论新意与词学影响
5
作者 焦寅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白雨斋词话》是词学批评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陈廷焯意欲以“沉郁”说建构“词教”观。这一“词教”观的理论新意表现为陈氏对词体的审美境界、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之关系、雅正之辨的阐释,是陈氏基于词之体性与体格,因革常... 《白雨斋词话》是词学批评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陈廷焯意欲以“沉郁”说建构“词教”观。这一“词教”观的理论新意表现为陈氏对词体的审美境界、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之关系、雅正之辨的阐释,是陈氏基于词之体性与体格,因革常州派词论与传统“诗教”理论而来,即词体的长短句形式有着较强的节奏韵律,故将词之体性溯至乐府,提倡教化;又继承了常州派一贯推尊词体的作风,将词之体格上攀《风》《骚》,讲温厚寄托,于词史与后世批评史建构方面厥功甚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雨斋词话》 沉郁说 诗教 词教
下载PDF
从1903到1907:王国维的哲学研究与文学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彭玉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26,159,共13页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哲学与文学的契合处,提炼出纯文学的观念,强调文学的独立和自身之价值,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及其相应范畴体系都烙上了哲学的痕迹。在追求人生慰藉的过程中,词在"美术"之中给予的力量最大,故其词学思想最成体系。王国维研究哲学、文学的宗旨在关切当世,其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都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其现实意义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哲学 文学 词学 《文学小言》 意境说《人间词乙稿序》
下载PDF
论莫友芝的词学观念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朝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6-27,共2页
莫友芝是清代贵州著名学者,对贵州词史有清醒的认识,其词学观念建立在对清初词坛的批评上,以"婉约派"为词体正宗,提倡"清空"的艺术风格,要求词律精严、音韵谐和,具有感人的魅力。
关键词 莫友芝 词学观念 正宗 清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的四大批评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建次 叶国云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尊体、雅俗、本色与正变之论,是传统词学的四大批评观念。其中,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从文学发展与自然存在角度、从创作之难角度、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与从有补于诗歌表现角度予以论说;雅俗之论主要包括去俗崇雅、雅俗之辨与... 尊体、雅俗、本色与正变之论,是传统词学的四大批评观念。其中,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从文学发展与自然存在角度、从创作之难角度、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与从有补于诗歌表现角度予以论说;雅俗之论主要包括去俗崇雅、雅俗之辨与以俗为雅等内容,其中,去俗崇雅成为传统词学一以贯之的批评准则;本色之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从对词作体性辨析角度与从词作风格角度加以展开;正变之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从风格呈现角度、从流派分属角度、从词人词作角度与从词史发展角度予以展开。上述几种观念,从主体上影响和决定着传统词学的建构及其批评展开,显示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 尊体观念 雅俗观念 本色观念 正变观念
下载PDF
王国维的“境界”说内涵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维新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意境 内涵 人间词话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渊 《嘉应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72-75,共4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境美 美学
下载PDF
论周济词学尊体观
11
作者 汪超 涂育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 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济 尊体
下载PDF
作者之心与读者之意——关于常州派词学解释学的研究札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沙先一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常州派词学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与接受批评思想,不仅补充和丰富了古代文学接受批评的相关理论,而且对晚清近代词坛创作以及词学由近代而现代的转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应当借助于现代解释学的相关理论,从批评的意图与过度诠释、作者与读者... 常州派词学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与接受批评思想,不仅补充和丰富了古代文学接受批评的相关理论,而且对晚清近代词坛创作以及词学由近代而现代的转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应当借助于现代解释学的相关理论,从批评的意图与过度诠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比兴寄托的标准与判断等三个方面,检讨常州词学的解释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谭献 作者之心 读者之意 过度诠释
下载PDF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
13
作者 邱美琼 胡唯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之求;三是词作兴会论,体现为反复标举"...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之求;三是词作兴会论,体现为反复标举"兴"为词作的本质要素,并论说到"兴"与主体情感表现的相承相生关系;四是词作意境论,体现为对诗词两体境界表现予以深入的比照,并充实与张扬了词境表现的沉郁深致之求。上述四个方面,从不同侧面呈现出了陈廷焯对古典词学创作论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焯 词学创作论 体性论 情感论 兴会论 意境论
下载PDF
试论旧体词曲与新文学诗歌创作的关系
14
作者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66,共8页
词曲与新诗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通过词曲价值的重新评估,为文学革命树立了样本;二是胡适、沈尹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在体裁、语言乃至题材、意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词曲,推动了自己的艺术创造。... 词曲与新诗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通过词曲价值的重新评估,为文学革命树立了样本;二是胡适、沈尹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的新诗创作,在体裁、语言乃至题材、意境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词曲,推动了自己的艺术创造。从新诗发展的历程来看,词曲的影响因时因人而异,而且与民歌、外国诗歌的影响交替或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曲 新诗 体裁 语言 题材 意境
下载PDF
论刘克庄的词学观点
15
作者 姚红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学审美趣味相当丰富,不主一家一派,具有兼容并取的特点。作为辛派的中坚和后劲,他既欣赏婉约派协音婉美的本色之作,更偏爱豪放派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慷慨之音,提出并尝试用比兴寄托来调和婉约和豪放两...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其词学审美趣味相当丰富,不主一家一派,具有兼容并取的特点。作为辛派的中坚和后劲,他既欣赏婉约派协音婉美的本色之作,更偏爱豪放派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慷慨之音,提出并尝试用比兴寄托来调和婉约和豪放两种不同的风格。其词学观点对前人多有继承和发展,但又有时代和个人特色;其创作既受其词学观点的指导,又有诸多突破和背离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克庄 词学观点 比兴寄托
下载PDF
宫体诗与花间词意象陈列比较
16
作者 郑晓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宫体诗使用意象如同素描,画面疏朗但韵味不足;花间词使用意象,如同工笔画,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意象的铺排,创造深邃的意境。意象的疏朗或绵密与风格的清丽或绮靡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花间词 宫体诗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试论姜夔诗学观与其词创作之关系
17
作者 甘松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诗学观
下载PDF
试论姜夔诗学观与其词创作之关系
18
作者 甘松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45-48,共4页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夔 诗学现
下载PDF
论清真词对前人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慧 钱锡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6-73,共8页
被尊为词家之冠的周邦彦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除杜甫、李白之外,周邦彦化用中晚唐诗人和部分南朝诗人较多。本文在对清真词使用语典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和梳理之后,分别从字面、修辞手法和意象意境三个方面由浅到深地探讨清真词是如何... 被尊为词家之冠的周邦彦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除杜甫、李白之外,周邦彦化用中晚唐诗人和部分南朝诗人较多。本文在对清真词使用语典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和梳理之后,分别从字面、修辞手法和意象意境三个方面由浅到深地探讨清真词是如何接受前人诗歌,特别是唐代诗歌的情况。在字面层面,周邦彦有时照搬或截取前人诗句,有时则改易文字或进行压缩、拓展。在借代、比喻、拟人、迭字这四种修辞手法上,周邦彦也参照了前人诗中的创意,并融入自己的情思。在意象意境的化用上,周邦彦着力更多,通过整体化用、反向化用等方式,精心构思。周邦彦化用前人诗歌却又不拘泥,来源广泛,方法灵活多变,同时常常也有自己的创造,能让前人语句与自己的词作浑化融合。清真词用典现象突出,是其自身观念学养、词体发展规律以及宋代诗坛的影响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词 接受 字面 修辞 意境
下载PDF
论林纾的学词方法和词的创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荣平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29-436,共8页
林纾提倡多读词作,以便能精准把握古人词作用字,并根据自身创作实践提出填词应遵照古人词作而不遵照词谱的主张。他的词善于构造意境,有写实境、造虚境两种构造方法,实虚两境中都有意脉的流动,其词境主要是取法于南宋词萧疏荒寂的画境... 林纾提倡多读词作,以便能精准把握古人词作用字,并根据自身创作实践提出填词应遵照古人词作而不遵照词谱的主张。他的词善于构造意境,有写实境、造虚境两种构造方法,实虚两境中都有意脉的流动,其词境主要是取法于南宋词萧疏荒寂的画境。他还提出“词中亦有画”的观点。这些与他作为画家的素养分不开。他用词敷写所译外国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将外国小说的语境做了中国文学传统语境的置换,引来赞美和仿效,是晚清民国词坛的新气象,在词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词法 填词法 词境 词中有画 新气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