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Longshan Period——The Natural Background of Dayu's Flood Control
1
作者 Xu Hailiang Xuanyuan Yan Deng Maoy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2期13-29,共17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China.The changes of the channel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re part of the natu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China.The changes of the channel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are part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 that area to be explored.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legends,indications,scientific evidence,and macroscopic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evolu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Longshan period.At first the river flowed from Northern Henan and Hebei to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nd Northern Anhui–Jiangsu provinces,and the main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chang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return to the north and flowed into the Bohai Sea in the late Longshan Period.During this period,floods were frequent.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rn China plains suffer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made great migrations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thnic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The people of the Central Plains made more dynamic adjustm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the land by primitively escaping from the water and self–defensively controlling the rivers then to maintaining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large–scale flood control measures,which promoted the settlement of Shandong,Henan,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the urban cultural development,and social evolution.Based on these events,the culture symbol of Dayu's Flood Control could b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shan Perio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evolution and changes disaster environment Dayu Culture for harnessing Flood
下载PDF
基于共享视角的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2
作者 张婕 古明敏 王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4,共13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治理量两个环境保护衡量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博弈模型,探讨在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全共享无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3类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针对共享效益系数、生态补偿系数等展开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均可以提高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是最优机制,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②区域政府的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改善效果以及流域整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成本系数负相关,与生态保护效果系数正相关,共享效益系数是各区域政府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博弈后的结果,实现合理的共享效益系数有利于加强长期跨界合作关系的稳定。③在预期收益对生态环境更加敏感的区域,开展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改善与预期收益增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从发挥中央政府统筹作用、健全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均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3个方面为构建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共享理念 微分博弈
下载PDF
试论黄河文化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的价值贡献
3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重要表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重要特征与文化特质。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推进...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重要表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重要特征与文化特质。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理论思想资源。黄河文化在我们的血脉与文脉传承中,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所依托的重要力量。黄河文化多元一体的“大一统”观念与和合的文化理念追求,对于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并形成民族国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黄河文化所孕育的包容性理念与和平价值追求,为新时代语境下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有着重要的方向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人类文明跃升 中华文明 文化观 文明理念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三方演化博弈研究
4
作者 陈玥 庞庆华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4期170-178,共9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举措进行探讨。考虑决策主体的不完全理性,引入前景理论,建立政府-企业-民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排污企业最终趋向于严格排污,民众则趋...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举措进行探讨。考虑决策主体的不完全理性,引入前景理论,建立政府-企业-民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排污企业最终趋向于严格排污,民众则趋向于不参与监督,在政府策略倾向于加强治理的情况下仿真结果与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民众的策略选择仍略微滞后于政府,表明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中对民众的引导作用。在考察罚款、企业绿色补贴和民众监督补贴对演化结果的影响时,发现并未明显影响主体最终达到稳定策略的时间,表明初始策略的选择更为关键。根据演化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对地方政府而言,应严格依照相关条例,规范各部门职权,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流域间合作水平。对排污企业而言,应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应慎重考虑开展强污染项目,继续严格按照指标控污。政府可适当增加对流域内企业排污的绿色补贴,推动其进行绿色创新以及使用清洁能源。对民众而言,不仅需要自觉履行保护黄河流域水环境的义务,树立流域绿色发展新理念,积极响应流域内政府部门的倡议,主动监督排污企业,并在必要时举报不法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建立明确的黄河流域水质水环境保护的效应激励机制,明确奖励标准,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保护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水环境治理 演化博弈 仿真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周广亮 张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I0002,F0002,共12页
通过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集成建模,从新发展理念5个维度构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市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基础上,探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而提出差别化... 通过熵权-TOPSIS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集成建模,从新发展理念5个维度构建农村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市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基础上,探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而提出差别化提升策略.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小幅上升且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上游、中游,各维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层次性特征.(2)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聚集空间不稳定,冷点和热点区分别呈“中心收缩”和“两级分化”态势.(3)各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明显,城乡差距为主要障碍因子,教育水平、土地效率、资本效率为主要正向因子.最后,从管理策略、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2021年黄河秋汛洪水处理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苏茂林 魏向阳 李保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受罕见华西秋雨影响,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严重的秋汛洪水。面对汛情,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系统、统筹、科学、安全”的原则,以全面均衡洪水蓄泄空间、合理共担洪水风险为调度理念,通过精细化调度水工程,将花园口站2次流量在10 000 m^... 受罕见华西秋雨影响,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严重的秋汛洪水。面对汛情,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系统、统筹、科学、安全”的原则,以全面均衡洪水蓄泄空间、合理共担洪水风险为调度理念,通过精细化调度水工程,将花园口站2次流量在10 000 m^(3)/s以上的洪水削减至4 800 m^(3)/s左右,成功抗御了此次秋汛洪水。秋汛期间没有发生重大险情、重大灾情、人员伤亡,保证了洪水安澜入海,避免了下游滩区140万人转移和26.6万hm^(2)耕地受淹,保障了下游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简述2021年黄河秋汛洪水调度情况,总结了此次洪水处理策略,提出了对于做好秋汛洪水调度防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汛洪水 洪水处理 调度策略 调度理念 黄河
下载PDF
明代黄河治理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冰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有明一代,黄河决溢泛滥自始至终,治理黄河贯穿其中,不间断的治黄实践丰富着治黄思想。明代前中期分流思想在治黄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河水患,保证了漕运畅通。同时,分流思想的弊端也在治黄实践中逐渐显现,于是以束水... 有明一代,黄河决溢泛滥自始至终,治理黄河贯穿其中,不间断的治黄实践丰富着治黄思想。明代前中期分流思想在治黄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河水患,保证了漕运畅通。同时,分流思想的弊端也在治黄实践中逐渐显现,于是以束水攻沙的合流思想在明后期居于主导地位。几乎与合流思想同时出现的人工改道思想和沟洫治河思想都未能付诸治河实践,人工改道思想忽略了京杭大运河要借助于黄河才能实现南粮北运的事实,影响到国计民生,最终未被朝廷采纳;沟洫治河思想着眼于黄河全流域治理,在当时治河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治河思想是明代治河理论上的创新,对后世全流域治理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黄河治理 漕运 治黄思想及实践
下载PDF
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与数字化保护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明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61-67,共7页
黄河治理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与水的相争相生是黄河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黄河治理文化遗产所蕴藏的多重价值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治... 黄河治理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与水的相争相生是黄河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黄河治理文化遗产所蕴藏的多重价值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治水原理与治水现象进行生动结合,全面展现黄河治理的真实情境与内在规律,促进黄河文化传播。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从黄河治理数字档案库建设、治河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体系建构、治河文化遗产的动态还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探索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积极推动黄河治理文化数字资源与文旅产业、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黄河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文化遗产 遗产价值 数字化
下载PDF
由新发展理念引领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9
作者 祖文洁 段景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185-188,198,共5页
新时期,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是实现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基于此,该文简要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以及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黄河流域公共文... 新时期,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是实现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基于此,该文简要阐述了新发展理念,以及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原则,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希望通过本文不断加快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黄河流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
下载PDF
宜居黄河科学构想 被引量:32
10
作者 彭建兵 兰恒星 +6 位作者 钱会 王文科 李荣西 李振洪 庄建琦 刘鑫 刘世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201,共13页
黄河问题表象于河,形成于域,根植于地。针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地球科学问题特点及挑战,本文提出了“宜居黄河”科学构想,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和“智慧黄河”5大核心内容... 黄河问题表象于河,形成于域,根植于地。针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地球科学问题特点及挑战,本文提出了“宜居黄河”科学构想,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和“智慧黄河”5大核心内容的体系完善的宜居黄河研究科学架构,并对这5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关键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中,(1)安全黄河立足于工程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以保障地质安全需求,构建安全黄河体系;(2)绿色黄河立足于水文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土环境变化效应,构建绿色黄河体系;(3)生态黄河立足于环境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屏障效应,构建生态黄河体系;(4)和谐黄河立足于资源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开发与人地协调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黄河体系;(5)智慧黄河立足于大数据及信息科学,研究黄河流域地学信息集成与智慧决策平台,构建智慧黄河体系。这5个部分相互支撑融合,共同解决宜居黄河的核心关键问题,从而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造福中华民族的“幸福黄河”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黄河 科学构想 安全黄河 绿色黄河 生态黄河 和谐黄河 智慧黄河
下载PDF
新时期治黄方略初探 被引量:51
11
作者 王浩 赵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1-1298,共8页
"水少、沙多、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是治黄历史矛盾。新时期治黄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沙多"得到了大幅度控制,"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水少"已经演化成为主要矛盾。面向新时期黄... "水少、沙多、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是治黄历史矛盾。新时期治黄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沙多"得到了大幅度控制,"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水少"已经演化成为主要矛盾。面向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应对治黄矛盾的思路在于"增水、减沙、提高水沙调控能力",促进流域水沙关系协调。实施西部调水是破解治黄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不仅可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还能够有效提升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治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提出了新时期治黄五大方略,即坚持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以水为脉的系统治理保护、应对极端灾害风险的综合预防、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协同管控、流域和区域统筹的五大平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黄 治黄方略 水沙演变 西部调水 水沙协调
下载PDF
论“宽河固堤”与“束水攻沙”治黄方略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文学 李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6-102,共7页
“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两种基本方略 ,两者皆从某个方面掌握和运用了黄河洪水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 ,但从整体上看又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作者认为 ,通过进一步加强枯水河槽整治、滩区人工放淤和二级堤防建设等措施 ... “宽河固堤”和“束水攻沙”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两种基本方略 ,两者皆从某个方面掌握和运用了黄河洪水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 ,但从整体上看又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作者认为 ,通过进一步加强枯水河槽整治、滩区人工放淤和二级堤防建设等措施 ,能够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下游河道排洪输沙体系 ,实现大洪水确保两岸大堤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宽河固堤 束水攻沙 治黄方略
下载PDF
黄河河口的治理与三角洲地区泥沙的利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启舜 胡春宏 +1 位作者 何少苓 匡尚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4,共4页
提出了对黄河口地区的形势与河口治理的新认识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河口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在今后河口的治理中,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使河口治理与泥沙利用相结合,泥沙利用与疏浚相结合,以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黄河 泥沙利用 疏浚 河口治理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25
14
作者 牛玉国 端木礼明 +1 位作者 耿明全 李永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13,共4页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是在目前干支流水库调蓄能力增强、洪水预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发展及滩区群众防洪要求而提出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该模式由现状黄河堤防、险工及控导连坝以及新建的防洪子堤形成封闭区域进行滩区分区治理... 黄河下游滩区分区治理是在目前干支流水库调蓄能力增强、洪水预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结合社会发展及滩区群众防洪要求而提出的黄河下游治理模式。该模式由现状黄河堤防、险工及控导连坝以及新建的防洪子堤形成封闭区域进行滩区分区治理为总体思路,旨在不危及两岸堤防安全的前提下修建防洪子堤,达到适当提高滩区群众防洪安全的目的,同时妥善安置滩区群众。该模式可较好地保证滩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而且在适时分洪滞洪沉沙利用滩区时,滩区群众的补偿措施也较易实施。此外,对这种模式下的洪水管理运用、与安全建设和引洪放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洪放淤 补偿政策 安全建设 洪水管理 分区治理 滩区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总体布局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景宗 张锁成 刘立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0,13,共4页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防洪安全、供水...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在总结黄河治理开发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黄河治理开发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开发 保护 管理 总体布局 黄河
下载PDF
“黄河学”论纲 被引量:7
16
作者 管华 张大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共3页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单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建立和发展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具有固植黄河根源、发扬黄河精神、发展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促进黄河综合研究、推动黄河开发整治等...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单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建立和发展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具有固植黄河根源、发扬黄河精神、发展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促进黄河综合研究、推动黄河开发整治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并且有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可能性。“黄河学”应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科学及技术科学之上的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具象性特征,包括自身基本理论、黄河及其流域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艺术、自然-社会系统和研究方法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了建立“黄河学”,应尽快开展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学 黄河文化 黄河治理 学科性质 黄河
下载PDF
论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业安 张红武 温善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大柳树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黄河上游干流黑山峡峡谷出口处 ,上距兰州 2 5 0km ,下距银川 160km ,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 3 3 .6% ,总径流量的 5 8% ,总输沙量的 10 % ;水多沙少 ,水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拦河大坝拟采用面板堆石坝 ,正常高水位 ... 大柳树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黄河上游干流黑山峡峡谷出口处 ,上距兰州 2 5 0km ,下距银川 160km ,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 3 3 .6% ,总径流量的 5 8% ,总输沙量的 10 % ;水多沙少 ,水资源开发条件优越。拦河大坝拟采用面板堆石坝 ,正常高水位 13 80m ,最大坝高 163 .5m。总库容 110亿m3 ,经水库冲淤平衡 ,10 0年后还可永久保留 5 0亿m3 库容。水电站装机容量 2 0 0万kW ,年发电量 78亿kW·h。大柳树水库与龙羊峡、小浪底水库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三大骨干工程 ,大柳树水库具有承上启下、反调节径流、兼顾各方面利益的独特功能 ,是有利于黄河上、中、下游的战略性工程。其主要作用是 :调节上游径流 ,增加黄河可用水源 ,缓解黄河断流 ,改善水沙条件 ,维持主汛期造床输沙流量 ,减轻河道淤积萎缩 ,提供生态用水 ,建设绿色屏障 ,防治荒漠化 ,改善生态环境 ;大幅度提高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发电效益 ;提高宁蒙河段防洪标准 ;防治冰凌灾害 ;从治理和开发黄河全局出发 ,综合效益更大。另外 ,大柳树工程还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节水库与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调节枢纽 ,对于西部开发和黄河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规划 西部开发 黄河治理 大柳树水利枢纽
下载PDF
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模型及其在黄河下游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胡春宏 陈绪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60-1469,共10页
本文在分析流域水沙资源利用现状、水沙灾害性及水沙优化配置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流域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框架,它由河床演变均衡稳定理论和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组成,进而建立了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 本文在分析流域水沙资源利用现状、水沙灾害性及水沙优化配置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流域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框架,它由河床演变均衡稳定理论和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组成,进而建立了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模型和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两个子模型。应用模型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均衡稳定断面尺寸和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提出了强化非恒定流调水调沙、调控含沙量60-100kg/m^3之间的不利水沙条件等改善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的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黄河下游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的模式,应用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的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黄河下游河道的科学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资源 优化配置理论 数学模型 水库运用 黄河治理
下载PDF
淮河治理与河湖江海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毛世民 许浒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共4页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夺淮 淮河演变 河湖关系 治淮
下载PDF
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河口治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纪人 李小涛 黄诗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理等。指出了尽管黄河水少沙多的基本特性不变,河口的演变规律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正确的人为干预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这为治理方案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空间。水资源是黄河河口治理的核心,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提高用水效率。黄河河口存在的种种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河口治理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口 来水来沙 河口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