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flicts in Sons and Lovers
1
作者 潘禹彦 李景楠 耿凌菲 《海外英语》 2011年第9X期280-281,共2页
D.H.Lawrence is one of the forerunners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fiction.He is famous for hi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characters,as well as his penetrating perspective of love and s... D.H.Lawrence is one of the forerunners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fiction.He is famous for hi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characters,as well as his penetrating perspective of love and sex.Sons and Lovers is an autobiographical novel of D.H.Lawrence.Apart from the "Oedipus complex",three male-female conflicts are also very prominent in this novel.They comprise the conflict between Mrs.Morel and Mr.Morel,the conflict between Mrs.Morel and her son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rs.These conflicts are derived from the inner world of human being.Lawrence probes into the psychic relations of people,which is a proactive and profound progress in his time and which also has its own effect on the relations of current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licts class DISTINCTION OEDIPUS complex sexual ATTRACTION SPIRITUAL COMMUNION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天台上的女人》中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2
作者 李英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天台上的女人》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学界较多从女性主义研究角度解读该小说,如女性作为他者的从属角色、女性在父权制中的挣扎与觉醒,以及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等。本文跳出性别冲突的传统视角,聚焦性别冲... 《天台上的女人》是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学界较多从女性主义研究角度解读该小说,如女性作为他者的从属角色、女性在父权制中的挣扎与觉醒,以及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等。本文跳出性别冲突的传统视角,聚焦性别冲突背后的阶层冲突,分析小说中阶层冲突这一隐性进程。“性别冲突”和“阶层冲突”双重叙事进程相互补充,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底层男性工人欲望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女性的性别意识与阶级意识的交织。双重叙事进程的分析表明,《天台上的女人》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女性主义文本,更表达了作家对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的忧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上的女人》 双重叙事进程 隐性进程 阶层冲突
下载PDF
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的理论阐释与实施路径——基于戈夫曼情境互动论
3
作者 刘贞贞 郑家福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25-34,共10页
戏剧是一种以语言对白和肢体动作为主要载体来展现矛盾与冲突的艺术形式。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是教师将学生置于情境、冲突、体验和审思的课堂环境中,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与当前的道德议题进行戏剧创作与表演。通过戏... 戏剧是一种以语言对白和肢体动作为主要载体来展现矛盾与冲突的艺术形式。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是教师将学生置于情境、冲突、体验和审思的课堂环境中,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与当前的道德议题进行戏剧创作与表演。通过戏剧冲突的构建与戏剧矛盾的解决,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基于道德问题的情境。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改变了学生的道德学习环境,学生被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学生通过深入理解角色的道德困境、演绎人物的道德成长历程,可以在积极参与和发展自我中主动建构道德认知。这有助于消除当前德育课堂的弊端,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德育课堂中,戏剧所呈现的道德动机、行为及后果是对学生复杂道德生活的简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个体道德生活复杂性的理解。此外,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是建立在戈夫曼情境互动论“观察者-主体”模型和拟剧论的基础上的教学实践,通过围绕课堂场域中的人物展开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实现戏剧情境与社会生活的双向渗透和双向思想交换,使得德育课堂呈现生动化、生活化、生命化的新样态,从而引领学生探寻人生的真谛。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是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的根本指导思想,戏剧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是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的基本遵循原则,戏剧与学校德育生态系统相融合是戏剧重塑德育课堂样态的实施路径。戏剧重塑德育课堂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情境学习理念,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剧冲突 道德学习环境 道德生活 德育课堂 情境学习
下载PDF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被引量:173
4
作者 李培林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共21页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In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one of the mainhypotheses is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social status, will determine again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social action of the class. This is one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s of class driven by the class interests.The present new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theory of risk society have revealed another kind of social action logic driven by the value conception and class identit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findings of a social survey conducted from Nov. To Dec. , 2002 in 31 big cities (the ci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apitals of provinc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this paper ha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is logic.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class ident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social attitude and the intention of the social actor, but it is not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occupa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阶级意识 中国 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
下载PDF
网络事件中的阶层冲突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淑贞 朱丽丽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9-54,共6页
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乃主要的网络冲突之一。当下中国,比客观社会底层庞大得多的群体均有着身处社会底层的心理感受,使得任何具有社会地位差异意味的网络冲突事件都具备了成为"社会寓言"的可能。这种地位型的网... 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乃主要的网络冲突之一。当下中国,比客观社会底层庞大得多的群体均有着身处社会底层的心理感受,使得任何具有社会地位差异意味的网络冲突事件都具备了成为"社会寓言"的可能。这种地位型的网络冲突事件具有以下5个特点:1.冲突的参与者具有高流动性以及不确定性;2.冲突主体被符号化,释放紧张情绪成为参与者卷入冲突的主要原因,参与冲突的过程比冲突事件的结果对其更有意义;3.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公民权利,挑战"政治身份决定论"的官场特权阶层之合法性,成为网络群体冲突的典型模式;4.在线下社会鲜少打交道的两极阶层,在网络上更容易产生"越界式"摩擦,暴露于公众视野的社会下层与上层的冲突频率远高于线下社会;5.网络冲突事件的责任,最终多指向政府,即使政府并非事件的冲突主体。这些冲突因其广泛、低强度的性质,具有"减压阀"与"反馈"功能,可视作一种低成本的舆情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事件 社会地位 网络阶层 群体性冲突
下载PDF
农民上访的阶层对抗解释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9,共9页
立足于浙北D镇的个案考察,引入阶层对抗的解释框架,集中在村庄政治场域,对富人阶层参政以及村级资源分配逻辑的分析,揭示经济分化背景下农民上访行为背后所反映的阶层性特点。富人阶层通过对村级权力位置的争夺获得村级资源和利益的分配... 立足于浙北D镇的个案考察,引入阶层对抗的解释框架,集中在村庄政治场域,对富人阶层参政以及村级资源分配逻辑的分析,揭示经济分化背景下农民上访行为背后所反映的阶层性特点。富人阶层通过对村级权力位置的争夺获得村级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权,并遵循私人化、市场化的分配逻辑将底层排斥于外,并引起其中部分直接利益受损的底层村民以上访为主要斗争方式进行反抗。这说明在大量利益不断注入以及富人阶层当政的情况下,村庄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各阶层之间在村级资源和利益上形成了一种竞争和博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上访 经济分化 阶层冲突 阶层对抗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25
7
作者 仇立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42,共20页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三种取向或范式,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层在关系型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并根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理论对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占有...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三种取向或范式,认为中国的社会分层在关系型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主张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并根据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理论对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占有关系的命题作了简要说明;由此形成了当代中国四大阶级:管理者阶级、资本所有者阶级、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和劳动阶级,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管理者阶级和资本所有者阶级;但是承认阶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阶级对抗甚至暴力革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阶级冲突将走向阶级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 阶级 生产资料 生产要素 阶级合作
下载PDF
课堂中师生冲突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后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从冲突负面效应分析,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破坏师生关系。师生冲突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待学生...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从冲突负面效应分析,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破坏师生关系。师生冲突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能力与威信等;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一时冲动、认知方式的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学习思维状态的疲劳等。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减少并化解师生冲突中处于主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冲突 心理因素 心理效应
下载PDF
运用圆桌会议方法化解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徐丁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宿舍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最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常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入心理学中圆桌会议的方法化解大学生宿舍矛盾,强调在圆桌会议中注重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的重要环节,启发高校辅导员... 宿舍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最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常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入心理学中圆桌会议的方法化解大学生宿舍矛盾,强调在圆桌会议中注重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的重要环节,启发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桌会议 宿舍矛盾 班级管理 教育管理
下载PDF
试论利益妥协与阶层合作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仲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74,82,共7页
3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本文围绕"利益妥协"和"阶层合作"探讨利益妥协和阶层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政府、... 3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阶层的分化,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本文围绕"利益妥协"和"阶层合作"探讨利益妥协和阶层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政府、非政府组织在化解阶层矛盾、促进阶层合作中的积极作用,试图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矛盾 利益妥协 阶层合作
下载PDF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冲突与规约应对——基于儿童立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兰 高珠峰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38,共16页
小班幼儿在入园适应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压力,如被迫与熟悉的照料者分离,独自面对新的班级生活,小班幼儿容易出现多种外显的分离焦虑行为;被迫开始接受有别于家庭生活的班级制度化生活,小班幼儿容易遭遇各类规范制度带来的组织冲突,同时还... 小班幼儿在入园适应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压力,如被迫与熟悉的照料者分离,独自面对新的班级生活,小班幼儿容易出现多种外显的分离焦虑行为;被迫开始接受有别于家庭生活的班级制度化生活,小班幼儿容易遭遇各类规范制度带来的组织冲突,同时还需应对群体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冲突。为此,小班幼儿一方面需要学会识别和服从教师权威,另一方面需要学会与同伴共同生活,在分享与共同游戏中找到上幼儿园的乐趣。教师应关注小班幼儿在入园适应过程中的个体情感需求,从“规范”本位走向“育人”本位,在班级建设中坚持以儿童为本,重视幼儿的参与权,充分发挥同伴群体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园适应 情感冲突 制度规约 社会化过程 儿童立场
下载PDF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向海英 孙文杰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2-57,共6页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同伴冲突在幼儿园广泛存在并频繁发生。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揭示了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的使用特点、班级活动类型与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发生和解决的关系、教师控制对幼儿同伴冲突应...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同伴冲突在幼儿园广泛存在并频繁发生。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揭示了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的使用特点、班级活动类型与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发生和解决的关系、教师控制对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选择的影响。教师干预态度是否积极,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的正确选择和冲突的顺利解决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宜的冲突干预态度,化消极为积极,以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性和积极解决冲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班幼儿 同伴冲突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对马克思与科塞冲突思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左雪松 夏道玉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82-85,共4页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与落实,冲突越来越受学者关注。比较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二人在不同的语境与视角中对冲突的价值取向、操作、归因、类型、功能及化解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取向。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冲突观的...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与落实,冲突越来越受学者关注。比较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二人在不同的语境与视角中对冲突的价值取向、操作、归因、类型、功能及化解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取向。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冲突观的基本原理,又要吸收西方有关冲突理论的合理内容,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阶级斗争 和谐社会 功能
下载PDF
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已陷入冲突与尴尬的境地。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分析了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 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已陷入冲突与尴尬的境地。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分析了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的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课余体育训练 体育教育 教育体制 体育教师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比赛项目 科学训练 教练员
下载PDF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2,60,共8页
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蓝领工人阶级逐渐衰落,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并成长为主要的职业群体与阶级群体。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当代西方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工业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劳动者的生产... 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蓝领工人阶级逐渐衰落,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并成长为主要的职业群体与阶级群体。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当代西方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工业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劳动者的生产力差异趋于消失,社会贫富差距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在政治方面,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蓝领工会逐渐衰落,新中产阶级工会与社团组织迅速发展,劳工斗争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产阶级 体力工人 贫富差距 阶级矛盾
下载PDF
“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有恒产者有恒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艳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6 156,156,共13页
关于社会冲突的研究,近来已有各种视角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之策,大多数研究是将其分类,较少从其参与者的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学理论认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最为稳定,因此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但本文通过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分... 关于社会冲突的研究,近来已有各种视角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之策,大多数研究是将其分类,较少从其参与者的社会阶层分析。社会学理论认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最为稳定,因此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但本文通过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产阶级很多时候变成了社会冲突事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偏离了"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一论点。城镇"中产阶级"在遇到财产纠纷时更多地使用正规性渠道来解决,农村"中产阶级"则更多地涉入非正规性渠道。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财产权利清晰界定的市场建设仍然不足,这导致了中产阶级偏离"有恒产者有恒心",甚至部分"中产阶级"成为缺陷性制度的套利者,而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社会冲突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一级公路路侧冲突强度与运行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成利 荣建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139,153,共5页
一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网中承担干线功能和集散功能的多车道普通公路形式。混行交通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普遍存在,路侧冲突对交通流运行速度产生影响,定量分析路侧冲突对交通流的影响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工作。通过调查驾驶员对不同路侧冲突类型... 一级公路是我国公路网中承担干线功能和集散功能的多车道普通公路形式。混行交通在我国公路交通中普遍存在,路侧冲突对交通流运行速度产生影响,定量分析路侧冲突对交通流的影响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工作。通过调查驾驶员对不同路侧冲突类型的直观印象,为路侧冲突定义了4个强度等级,选择国内7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一级公路路段进行交通流数据观测,采用方差分析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自由流速度的85%位车速作为运行速度的评价指标时,路侧冲突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建立起路侧冲突强度等级与85%位自由流速度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路侧冲突强度对一级公路运行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侧冲突 运行速度 一级公路 混合交通
下载PDF
基于家庭阶层流动的社会冲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阶层流动下各种因素对社会冲突的影响。发现,样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对待、政治参与、环境关注、时事关注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响不显著。...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阶层流动下各种因素对社会冲突的影响。发现,样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对待、政治参与、环境关注、时事关注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响不显著。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样本受到政府不公正对待后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家庭阶层向上流动样本的政治参与、时事关注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更大,而环境关注对于两组样本的影响基本相同。因此在社会流动背景下,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应是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群体,针对家庭阶层向上流动的群体,应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政治参与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阶层流动 社会冲突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凡 宋衍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通过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通过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冲突 政治发展冲突 制度性设计
下载PDF
趋向新的争议政治:中国社会冲突中的新现象及其理论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振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76,共7页
公民身份取代阶级成为建构争议政治的基础是争议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种转变的现实基础是西方国家在196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当今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争议政治的属性也显示出逐步转型的迹象,这... 公民身份取代阶级成为建构争议政治的基础是争议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种转变的现实基础是西方国家在196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当今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争议政治的属性也显示出逐步转型的迹象,这需要转变冲突治理思路,不断推动冲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社会冲突 建构 公民身份 阶级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