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任正非看企业儒学与中国式管理创新
1
作者 黎红雷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被誉为“企业界的思想家”,其思想吸收了古今中外先贤时人的智慧精华,而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他创立华为公司并指导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源泉。任正非将儒家的“中庸之道”诠释为“开放、妥...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被誉为“企业界的思想家”,其思想吸收了古今中外先贤时人的智慧精华,而他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他创立华为公司并指导其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源泉。任正非将儒家的“中庸之道”诠释为“开放、妥协、灰度”的“灰度哲学”,将儒家的“自强不息”演绎为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将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发展成为华为“自我批判”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脍炙人口的华为精神。任正非的企业治理思想及其在华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式管理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有益启示。以儒家思想为中国式管理的思想源泉,以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管理的实现路径,以企业儒学为中国式管理的创新突破口,为儒家思想在企业治理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为企业理论在中国实现创新性发展,为世界新商业文明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谱写工商文明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正非 华为精神 儒家思想 企业儒学 中国式管理 创新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雅颂之音”与“讽谕之鸣”:论礼乐复兴视域下的宋初文学
2
作者 罗超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 宋初文坛纷繁复杂,不仅呈现出南北对峙、难以融合的紧张局面,还产生了时文与古文的创作分歧。而于此之外,士人群体内又共同含纳着一股颂美君王功业、宣扬帝国政治的风气。尽管从传统文艺审美的角度看,这种风气催生的文学作品多属程式化的礼仪书写,但若将之置于宋初礼乐复兴视域下进行更深层次解读,则于某些赋颂中可观觇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迹象,且雅颂主旋律中讽喻之声的鸣起,又宣示了宋初文人对唐人风雅观的进一步开拓。这些被程式化书写遮蔽的内容,实质是政治与文学的合奏交响,二者间表里经纬的错综关系及由此生成的强力互动,正体现出此间特殊的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宋代 雅颂 文学风气 儒道
下载PDF
浅析沈阳故宫东所外檐彩画样式艺术内涵
3
作者 蒋箐 王鹤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77-279,共3页
文章以沈阳故宫东所建筑外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样式类型、构图规律、纹饰寓意等方面入手,采用实地调研、数字模拟等研究方法,厘清了东所各建筑外檐彩画的样式规制,科学地解读其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儒家礼制思想内涵,在... 文章以沈阳故宫东所建筑外檐彩画为界定对象,从彩画的样式类型、构图规律、纹饰寓意等方面入手,采用实地调研、数字模拟等研究方法,厘清了东所各建筑外檐彩画的样式规制,科学地解读其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儒家礼制思想内涵,在理论上为沈阳故宫建筑特色的研究以及中国建筑彩画的发展情况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 外檐彩画 清官式彩画 儒家礼制思想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与颂体的社会功用
4
作者 杨化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之礼。颂体是由《诗经》“三颂”演变而来,由于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教化 颂体 功用
下载PDF
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与“中国式”国家治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臧明 顿一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大一统”作为一个术语出现,肇始于《春秋公羊传》对“元年春王正月”的诠释。董仲舒以改正朔为契机,通过“大一统”理论重塑政治的合法性、重组儒学的价值观、重构社会秩序,不仅论证了汉帝国的受天命承正统,还逐渐使儒家的道德律令成... “大一统”作为一个术语出现,肇始于《春秋公羊传》对“元年春王正月”的诠释。董仲舒以改正朔为契机,通过“大一统”理论重塑政治的合法性、重组儒学的价值观、重构社会秩序,不仅论证了汉帝国的受天命承正统,还逐渐使儒家的道德律令成为国家与民众认可的“礼仪标识”,促成了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为后世开创了治国理政的典范。从“夷夏之辨”到“夷夏若一”,公羊经师根据时代之变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损益阐释,而王朝的更迭则使“大一统”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一环,并不断拓展到了信仰世界、社会治理、文化认同等领域,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整合。这既保证了中国的持续一统,亦体现了“和而不同”“华夷一统”“多元一体”等治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大一统 夷夏 多元一体 中国式国家治理
下载PDF
论北魏前期拓跋氏皇族的儒学素养与文风趋尚 被引量:1
6
作者 许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拓跋氏文士化倾向渐趋明显,并逐渐有文学作品产生,其文体风格多偏向于实用,明显带有北魏前期文学质朴文风的影响,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趋向,为北魏后期皇室的儒学接受和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氏皇族 儒学教育 文士化倾向 文风趋尚
下载PDF
现代性观念重建的儒学参照
7
作者 牛喜平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发端于欧洲的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和推动全世界走上民族独立和现代化道路。在全球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现代性观念逐渐出现了向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种族主义、工具理性等方向的异化,导致全球环境... 发端于欧洲的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和推动全世界走上民族独立和现代化道路。在全球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现代性观念逐渐出现了向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种族主义、工具理性等方向的异化,导致全球环境、安全、道德、理想失序,使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现代性观念重建和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儒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历史上,儒学曾对亚洲、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产生过重要影响。儒学理论和实践建构的是一种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对应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结构,也对应着未来现代化展开的结构。儒学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应然的趋善之道;儒学价值系统蕴含的以“仁”为核心的人类普惠价值观念,儒家“礼乐文化”奠定的人类社会秩序调节功能,儒学“天人合一”宇宙观提供的整体性智慧,可作为现代性观念重建的重要参照,与其他文明一道,将人类导向善,导向和平与繁荣,导向代际的公平,导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观念重建 中国式现代化 儒学与现代性 儒学基本原理 儒学核心价值
下载PDF
儒家角色伦理学视域下的现代家教建设
8
作者 朱牧天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儒家对人与社会的整体性认识,论述了以家庭为本、关系为本、行为为本的儒家道德生活观,其核心观点与现代家教建设在理论内容上和实现路径上具备较高的一致性。立足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解决认知不清、方式... 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儒家对人与社会的整体性认识,论述了以家庭为本、关系为本、行为为本的儒家道德生活观,其核心观点与现代家教建设在理论内容上和实现路径上具备较高的一致性。立足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解决认知不清、方式不当等现实问题,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应以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前提条件,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子女的亲情感为出发点,将子女培养成能够自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更大价值与意义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角色伦理学 家庭教育 家风建设 亲子关系 亲情感
下载PDF
艺术创新与道统阐扬:论《元和圣德诗》的典范价值
9
作者 刘怀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212,213,共10页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 《元和圣德诗》作于韩愈创作《原道》、确立儒家道统观之后,因诗中有行刑场面的血腥描写及“颂圣”的内容,历来的唐诗选本多不选录,当代研究者也很少关注。诗歌称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重振帝国雄风之“盛德”,具有“诗史”性质。在艺术上突破了“颂圣”诗的传统写法,创新特征鲜明。其中“以丑为美”的血腥描写意在“震慑藩镇”、表现“尊王攘夷”、维护皇权的道统观;“以文为诗”的破体探索是为更好地阐扬道统所采取的表现策略;尊经用典则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了回归儒家正统的价值取向。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皆服务于道统观的表达,而道统观则为前者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二者相得益彰,在思想与诗艺、复古与创新、尊体与破体、美与丑之间,匠心独运,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该诗不仅是韩愈将道统观与诗歌怪奇审美探索自觉结合、开拓新诗境的典范之作,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均应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元和圣德诗》 道统观 以丑为美 以文为诗 尊经用典
下载PDF
影响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的经学思维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俊祺 柯谷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经学虽已在制度上终结,但经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体育教学上表现出了新的权威崇拜与信仰,影响了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形成。通过分析经学思维对体育教师的一些负面影响,认为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保持怀疑精神,不盲从未... 经学虽已在制度上终结,但经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体育教学上表现出了新的权威崇拜与信仰,影响了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形成。通过分析经学思维对体育教师的一些负面影响,认为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保持怀疑精神,不盲从未经批评反思的实践经验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自主创新 经学思维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儒家式应对的心理结构及其验证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廷睿 侯玉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8,共8页
此研究从儒家传统出发,在以往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确定了儒家式应对问卷,并使用抑郁、焦虑、心理韧性和中国人思维方式作为外部效标工具,确定了儒家式应对心理结构的有效性。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儒家应对思维可以分为天命... 此研究从儒家传统出发,在以往他人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确定了儒家式应对问卷,并使用抑郁、焦虑、心理韧性和中国人思维方式作为外部效标工具,确定了儒家式应对心理结构的有效性。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儒家应对思维可以分为天命思想、亲挫折思想和责任思想3个维度。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天命思想会增加焦虑,责任思想会降低焦虑;亲挫折思想和责任思想均会降低抑郁和增加心理韧性个人力。研究还发现亲挫折思想与中国人的联系性和变化性思维存在显著正相关;责任思想与变化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天命思想与变化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应对方式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心理健康 思维方式 文化
下载PDF
儒家伦理对当下中国人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龙宝 李晓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32,共8页
儒家传统精神不仅存在于学理的层面,而且还以基因与血脉的根源性特性存在于民间。当下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儒家伦理既抱着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敬意,又与之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隔阂与疏离;不管人们读没读过“四书五经”,作为基因与血脉的传统... 儒家传统精神不仅存在于学理的层面,而且还以基因与血脉的根源性特性存在于民间。当下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对儒家伦理既抱着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敬意,又与之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隔阂与疏离;不管人们读没读过“四书五经”,作为基因与血脉的传统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运作。儒家伦理的未来命运取决于当下中国人有着何种生活内容、何种生命问题,因而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来批判继承和转换儒学。与之相应,中国人的生活、生命以至命运也会受到以儒学为血脉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状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 文化基因 批判继承
下载PDF
论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士彪 隋长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是深重的。经学对《汉书》义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名定目,依托经典;二是创立志表,弘扬经学。探讨经学对《汉书》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一些史学问题。
关键词 经学 汉书 义例
下载PDF
论儒家思想的风格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成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73-776,共4页
儒家以礼为行为规范 ,以仁为思想核心 ,以义为价值准绳 ,以中庸为道德哲学 ,以知行为道德途径 ,其深邃的理性认识、易行的实践手段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风格 行为规范 价值 道德 中庸 知行观
下载PDF
宋代书院与语录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生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宋代书院与理学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是宋代教育史上一大特点;宋代语录体是书院制度的直接产物,反映了书院教育、理学与文学的联姻与背离;宋代语录体促进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但也给文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 宋代 书院 理学 语录体
下载PDF
圣贤气象与宋儒的价值关怀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宋儒推崇圣贤气象,以圣贤的人格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圣贤气象"体现的价值关怀,既要求能够关怀社会,心忧天下,积极参加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济民活动;同时也追求老庄道家、魏晋名士的洒落自得、闲适安乐的精神超越。
关键词 圣贤气象 宋儒 价值关怀
下载PDF
从延开科看宋元之际理学消长与士风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晏选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0-63,共4页
:科举考试代表着国家的学术意志,对一代学术、士风的影响甚大。理学借助延初科举重开被定于一尊,一方面使理学普及化,同时也斫伤了元代理学作为学术思想的活力。宋元之际士人的整体风貌,也随着科举的兴废而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宋朝 元朝 科举制度 士风 理学 延祐年间 学术思想 科举程式
下载PDF
明代前期儒学的分化与台阁体、山林诗的分野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明代前期(1369-1487),就儒学而言,有在朝的儒学与在野的儒学(心学)之分,就诗学而言,有台阁体与山林诗之分。台阁体关注富贵气象,山林诗关注隐逸气象;台阁体以取法雍容典雅、明丽高华的盛唐七律为特征,山林诗则致力于承续从陶渊明到王、... 明代前期(1369-1487),就儒学而言,有在朝的儒学与在野的儒学(心学)之分,就诗学而言,有台阁体与山林诗之分。台阁体关注富贵气象,山林诗关注隐逸气象;台阁体以取法雍容典雅、明丽高华的盛唐七律为特征,山林诗则致力于承续从陶渊明到王、孟、韦、柳的一脉。台阁体与山林诗的分野,其形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儒学的分化无疑是重要背景之一。台阁体与在朝的儒学,山林诗与在野的儒学(心学),存在着密切而内在的关系。对此一关系的揭示,可以深化对明代前期诗学、儒学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为哲学与文学关系的思考提供一点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前期 儒学 台阁体 山林诗
下载PDF
从注释性经学到观念性哲学——20世纪《论语》诠释特点及其走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庆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20世纪《论语》诠释成果分为新、古两种诠释体例,一种是以经解经式的"古"式《论语》诠释;一种是学科分治式的新式《论语》诠释。新式《论语》诠释按照文、史、哲三个学科划分出文学式的《论语》诠释、史学式的《论语》诠释、... 20世纪《论语》诠释成果分为新、古两种诠释体例,一种是以经解经式的"古"式《论语》诠释;一种是学科分治式的新式《论语》诠释。新式《论语》诠释按照文、史、哲三个学科划分出文学式的《论语》诠释、史学式的《论语》诠释、观念性的《论语》诠释三种不同风格。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入,以经解经的古代治经方式被现代学人归入历史中。与之相对应,新式《论语》诠释模式已经成型。《论语》诠释在学科分治中,形成了文、史、哲三个学科的学者各自独立地固守着自己的领地,而拒斥其他学科的趋势。所以,现代学人不应再纠缠于恢复经学传统诠释《论语》,而是将文学层面、史学层面、哲学层面视为逻辑递进式关系,进一步推动《论语》诠释的现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论语》诠释 注释性经学 观念性哲学
下载PDF
中国园林化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及其文化传统浅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彤彤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园林的核心本质与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园林化教育环境与近代校园规划实例虽然形态各异,但在场所精神的追求上却一脉相承。在以儒学、理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园林化环境中蕴涵的人生理想、美学意识和人文关怀... 园林的核心本质与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园林化教育环境与近代校园规划实例虽然形态各异,但在场所精神的追求上却一脉相承。在以儒学、理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园林化环境中蕴涵的人生理想、美学意识和人文关怀,是中国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基因,也是教育环境的场所精神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化教育环境 儒学 宋明理学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