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Withering and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Congou Black Tea of Sichuan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Qian Ruan Gang Chen +3 位作者 Xi Zhang Xiao-Yuan Qu Hong-Lin Liu Hua-Rong Tong 《茶叶》 2013年第4期376-380,共5页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with three variables and three levels,was used to optimize withering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during manufacture of Congou black tea of Sichuan.The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w...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with three variables and three levels,was used to optimize withering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during manufacture of Congou black tea of Sichuan.The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withering time,fermentation time an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Each factor was set by three levels.The responses were predicted by analysis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In the study,the model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significant by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The second-order response surface figures were showed that interaction term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sponse.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maximum of TF and TR formation were obtained at withering time of 12 hours,fermentation time of 2 hours,and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f 30℃.The predictions of TF and TR formation were 0.52% and 3.98%.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CC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could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Congou black tea manuf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过程 工夫红茶 优化 发酵参数 萎凋 四川 中心复合设计 发酵时间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
2
作者 李晶 林馥茗 +5 位作者 戴浩民 黄艳 刘佳 陈林海 陈志丹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6,55,共13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以甜香、花香为主,滋味以甜醇、浓厚为主。不同样品中检测的16种内含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茶黄素的差异最大;在10个茶树品种红茶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类型为醇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其中香叶醇质量分数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能将‘金牡丹‘’福云7号’与其他茶树品种红茶区分开,且筛选出12种与芽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密切相关的标志差异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茶多酚与回甘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与醇度呈显著正相关,香叶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与花果香呈正相关。该研究为芽型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型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传统滇红工夫红茶与野生滇红工夫红茶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淼 李雄宇 +3 位作者 杨洪焱 何雨淇 徐亚文 李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29-239,共11页
为明确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及呈香特点,本文选取了5个传统和5个野生滇红工夫红茶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 为明确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及呈香特点,本文选取了5个传统和5个野生滇红工夫红茶为研究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二者的香气特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10个供试茶样中共检出180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31种)、酮类(19种)、醛类(33种)、酯类(32种)、酸类(11种)、碳氢类(35种)、其他类(19种)。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的物质有36种,二者共有物质9种。芳樟醇是传统滇红工夫红茶中贡献度较大的物质,表现为花香和甜香;芳樟醇、正己醛、壬醛是野生滇红工夫红茶中贡献度较大的物质,表现为花香、甜香、木香和果香。本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传统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的香气特征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 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变温发酵工艺滇红工夫挥发性成分及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4
作者 王艳燕 刘志薇 +5 位作者 严慧婷 陆建伟 何亚梅 高峻 白冰 陆丽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59-167,共9页
以云南大叶种夏茶一芽二叶、三叶鲜叶为原料制作滇红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5种不同变温发酵工艺的滇... 以云南大叶种夏茶一芽二叶、三叶鲜叶为原料制作滇红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5种不同变温发酵工艺的滇红工夫茶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筛选变温发酵参数。感官结果表明,35℃/3 h+25℃/3 h加工制得的茶样在5种茶样中香气最鲜甜并带花香,评分最高。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茶样中共鉴定出16类747种挥发性代谢物,香气挥发物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35℃/3 h+25℃/3 h(286.97μg/g)、35℃/5 h+25℃/1 h(261.14μg/g)、35℃/2 h+25℃/4 h(253.62μg/g)、35℃/1 h+25℃/5 h(238.79μg/g)和35℃/4 h+25℃/2 h(214.44μg/g);OAV结果表明,5种茶样共筛选出152种关键呈香化合物(OAV>1),35℃/3 h+25℃/3 h加工制得的茶样甜香花香更馥郁可能是与重要贡献化合物β-紫罗兰酮、芳樟醇、香叶醇赋予茶叶的香气特征有关。另(1S)-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α-蒎烯、胡椒醛、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甲苯、β-苯乙酸乙酯是35℃/3 h+25℃/3 h区别于其他变温发酵工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综上所述,由变温发酵35℃/3 h+25℃/3 h加工制成的滇红工夫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较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滇红工夫加工工艺的创新及品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发酵工艺 滇红工夫 气味活性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川红工夫红茶香气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金磊 练学燕 +4 位作者 杨植溢 李甜 李宇豪 何清钰 李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8-277,共10页
选取宜宾境内种植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福鼎大白’‘福云6号’‘名山131’‘青心乌龙’‘天府5号’和‘天府6号’共7个茶树品种加工制成川红工夫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电子鼻(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 选取宜宾境内种植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福鼎大白’‘福云6号’‘名山131’‘青心乌龙’‘天府5号’和‘天府6号’共7个茶树品种加工制成川红工夫红茶,通过感官审评、电子鼻(E-nose)、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分析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所制川红工夫红茶的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7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的红茶均表现为甜香,‘四川中小叶群体’稍带果香,评分最高;共检出8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醇类29种、醛类12种、酯类15种、烯类12种、酸类7种、酮类5种和4种其它碳氢化合物;7个样品中共有的香气化合物有14种,且不同样品间香气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筛选出28种川红工夫红茶的主要呈香化合物(OAV>1);不同茶树品种红茶样本中鉴定出8个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分别是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乙烯、2-己烯醛、(E)-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和柠檬醛。综上所述,由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制成的川红工夫红茶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相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川红工夫红茶适制茶树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川红工夫红茶 香气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三种江西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6
作者 江新凤 李琛 +5 位作者 曹挥华 张贱根 王礼献 杨雪珍 余志 倪德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种江西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三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和特点。红茶样经GC-MS鉴定共获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40个,检出醇类16个、醛类12个、酯类4个、... 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种江西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三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和特点。红茶样经GC-MS鉴定共获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40个,检出醇类16个、醛类12个、酯类4个、酮类4个、烯烃类2个、酸类1个和杂氧化合物1个。不同茶样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个成分可分为5个主成分,各主成分方差贡献分别为29.26%、21.05%、15.87%、14.14%和9.06%,累积方差贡献为89.38%,可以代表三种红茶样品的香气特征;主成分得分结果表明,主成分因子A38、A7、A10、A13、A32对主成分PC1正向影响,主要是花香与清甜类香气成分;A8、A18、A28、A29、A1、A30、A24、A25对主成分PC2正向影响,主要以花香与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A16、A35、A39、A37、A19、A25对主成分PC3正向影响,主要以花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感官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主要清甜和花香为主基调,浮红茶主要以嫩甜和花香为主基调,宁红茶主要以果香和甜香为主基调;载荷结果表明,A1、A3、A5、A10和A38为花香型香气物质,A2、A7、A13和A18为果香型香气物质,A8、A9、A10、A14和A22为清甜、花香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河红茶 浮红茶 宁红茶 香气成分 江西
下载PDF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工艺与品质研究进展
7
作者 阮舒铃 杨梓煜 周子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248-257,共10页
当前以甜香风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夫红茶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应运而生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是以高香型乌龙茶茶树品种(如金牡丹、紫玫瑰、茗科1号等)为原料,在传统红茶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乌龙茶的摇青处理,制成具有“花... 当前以甜香风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夫红茶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应运而生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是以高香型乌龙茶茶树品种(如金牡丹、紫玫瑰、茗科1号等)为原料,在传统红茶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乌龙茶的摇青处理,制成具有“花果香、琥珀汤、甘爽味”特点的红茶产品,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文献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加工工艺、风味品质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花果香型工夫红茶的研究新进展,旨在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改良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我国区域红茶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适制性 加工工艺 风味品质
下载PDF
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8
作者 李小嫄 郑宗明 +4 位作者 潘从飞 李露 刘俊 叶玉龙 陆安霞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是四川工夫红茶的原产地,素有“川红工夫故里”之称,在发展红茶产业上占据独特优势。文章对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出产业发展面临茶树资源保护开发不够、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品牌影响有限等主要问题,提出夯实种... 四川省宜宾市是四川工夫红茶的原产地,素有“川红工夫故里”之称,在发展红茶产业上占据独特优势。文章对宜宾红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出产业发展面临茶树资源保护开发不够、主体带动能力不足、品牌影响有限等主要问题,提出夯实种业根基、培育壮大主体、锚定品牌战略、全力拓展市场、强化要素支撑这五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宜宾市红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 红茶 川红工夫 现状 建议
下载PDF
工夫红茶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盼盼 郑鹏程 +8 位作者 龚自明 叶飞 冯琳 高士伟 王雪萍 王胜鹏 滕靖 郑琳 桂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5-205,共11页
为探究中国工夫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茶汤滋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17个国内主产茶区工夫红茶的多酚类、氨基酸、茶色素类、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为探究中国工夫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茶汤滋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对17个国内主产茶区工夫红茶的多酚类、氨基酸、茶色素类、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工夫红茶的品质成分组成与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是主要的品质成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为1.05~1.12,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英红、海红、信阳红、宜红、越红、黔红和祁红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4%,是其茶汤甜醇滋味的重要物质基础;黄酮在大叶种红茶(滇红、英红和海红)中的质量分数较高且大于2.7%。醇类和醛类是主要的香气化合物,尤其是呈现甜香、花香的萜烯醇含量较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滋味品质评价模型,该预测模型对红茶滋味品质评价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较为相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35;茶黄素和茶多酚含量是进行工夫红茶品质分析的重要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显示闽红自为一类,滇红、英红和海红等大叶种红茶聚为一类,其他中小叶种红茶聚为一类。PLS-DA可将2类不同品种工夫红茶明显区分,并获得8种差异性指标,尤其是芳樟醇、香叶醇和己醛等,可作为区分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指标物质。该研究丰富了工夫红茶风味品质的基础理论,同时为红茶品质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质成分 香气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2 位作者 夏凯国 秦太峰 张劲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 【目的】分析云南工夫红茶香气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比较不同级别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富集云南工夫红茶香气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级别的云南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和香叶醇等在高级别红茶中的含量较低级别红茶的高;而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等则在低级别红茶中含量较高。【结论】级别越高的云南工夫红茶其香气品质越好,但不同级别的云南工夫红茶均具有滇红工夫茶香气馥郁、香高味浓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香气成分 级别 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不同季节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黄浩 余鹏辉 +2 位作者 赵熙 钟妮 郑红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196,共9页
为研究不同季节湖南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以春、夏和秋季保靖黄金茶1号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个季节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考察不同... 为研究不同季节湖南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点,以春、夏和秋季保靖黄金茶1号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3个季节工夫红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考察不同季节对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季节工夫红茶香气均以甜香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春茶甜香纯正,夏茶甜香尚高,秋茶甜香带花香,秋茶香气指数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夏、春茶次之,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3个季节工夫红茶样品检出并鉴定到80种香气成分,其中春、夏和秋季红茶样品中分别检测出51、63种和66种香气成分,共有组分40种,主要以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基于不同季节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作主成分分析(拟合参数为R2 X=0.941,Q2=0.825)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拟合参数为R2 X=0.972,R2 Y=0.994,Q2=0.982)可有效区分春、夏和秋季的工夫红茶样品,不同季节工夫红茶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有13种,分别为水杨酸甲酯、苯甲醛、月桂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1-乙基-2-甲酰吡咯、藏红花醛、反-橙叔醇、苯乙烯、2-辛烯-1-醛、反-2-癸烯醛、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反-2-壬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保靖黄金茶1号 挥发性成分 季节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董春旺 叶阳 +5 位作者 江用文 朱宏凯 何华锋 桂安辉 高明珠 黄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针对目前红茶发酵设备与发酵工艺结合不紧密而造成的发酵温湿度不稳定、难翻拌、缺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文章描述了机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发酵筒、翻拌装置和隧道加热等装置进行了设计,确定了... 针对目前红茶发酵设备与发酵工艺结合不紧密而造成的发酵温湿度不稳定、难翻拌、缺氧、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文章描述了机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发酵筒、翻拌装置和隧道加热等装置进行了设计,确定了其关键参数值。该研究进行了发酵性能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湿度大于90%、发酵时间3.5 h。与传统发酵相比,香气、滋味等有明显提高,感官品质总分高于传统发酵2.1分。本研制机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很好地满足优质红茶的发酵工艺技术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发酵机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保靖黄金茶1号工夫红茶加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余鹏辉 陈盼 +5 位作者 黄浩 赵熙 钟妮 刘姝娟 郑红发 龚雨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191,共7页
以保靖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研究工夫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工序对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大,占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比例为375%,对其他滋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轻微。揉捻工序可降低... 以保靖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研究工夫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对主要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工序对干茶中游离氨基酸的形成影响最大,占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比例为375%,对其他滋味物质的形成影响轻微。揉捻工序可降低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形成影响大于其他工序,两者含量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260%和164%。发酵工序可增加茶叶中总黄酮、可溶性糖、没食子酸、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95%和183%。干燥工序可轻微增加茶叶中没食子酸、总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对干茶中可溶性糖和茶黄素总变化的工序占比分别为148%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1号 工夫红茶 工序 滋味物质 总变化
下载PDF
采用PLS-DA分析毛火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滑金杰 王华杰 +4 位作者 王近近 李佳 江用文 王岳梁 袁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27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毛火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明确新型电磁内热式滚筒-热风耦合干燥设备的毛火效果,该研究以一芽一二叶初展嫩度的"福鼎大白"品种为原料进行工夫红茶加工,设定电磁滚筒-热风耦合(Rotary pot-Hot air coupling Fir... 为探究不同毛火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明确新型电磁内热式滚筒-热风耦合干燥设备的毛火效果,该研究以一芽一二叶初展嫩度的"福鼎大白"品种为原料进行工夫红茶加工,设定电磁滚筒-热风耦合(Rotary pot-Hot air coupling First-Dry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heat,RHFD)、链板热风(Chain plate Hot air First-Drying,CHFD)、箱式热风(Box Hot air First-Drying,BHFD)、滚筒式滚炒(Rotary pot First-Drying,RFD)等4种毛火方式,比较所制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可溶性糖、咖啡碱、氨基酸等29个非挥发性指标,114个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的挥发性香气指标,10个外形和汤色色泽客观评价指标,同时进行了毛火方式的热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性能指标的分析比较,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统计(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PLS-DA)分析毛火方式对优质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并获得标志性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电磁内热式滚筒-热风耦合毛火处理下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显著最低(P<0.05),简单儿茶素含量较高,茶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综合指标TDE和茶色素综合指标10TFRB最高(P<0.05),毛火方式对茶黄素总量影响不显著(P>0.05);挥发性化合物总量以RHFD方式最高,RFD方式次之,CHFD方式最低;RHFD毛火方式芳香类、萜烯类等化合物含量最高。电磁内热式滚筒-热风耦合毛火升温快、温度分布均匀且稳定性好,热效率和生产效率高(分别为50.0%、220 kg/h),生产成本较低(仅0.32元/kg),预热时间仅14min;所制红茶在汤色透亮度、香气甜久度、滋味甜醇度等方面均得到提升,感官总分最高(P<0.05),达88.1。PLS-DA分析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角度均可将工夫红茶4种毛火方式显著区分,并分别获得了43种和18种差异化合物,结合差异性分析获得标志性差异化合物,2,4,6-三(1,1-二甲基乙基)-4-甲基环己-2,5-二烯-1-酮、香叶醇、3-辛酮、水杨酸甲酯、茶黄素、茶褐素、可溶性糖、表儿茶素等,可作为区分工夫红茶毛火方式,以及定向加工甜香、甜醇、高亮等优质工夫红茶的指标物质。该研究为红茶加工基础和品质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香气 工夫红茶 电磁内热式滚筒-热风耦合技术 毛火 多元统计 茶色素 香叶醇 性能参数
下载PDF
工夫红茶特征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琛 岳翠男 +4 位作者 杨普香 曹挥华 朱运华 林淑红 江新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34-8842,共9页
红茶属全发酵茶,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3大类,其中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和产量最大的红茶种类。香气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组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不同产地的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各异,表现出甜香、果香和花香等香型。红茶中已鉴定的香气... 红茶属全发酵茶,分为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3大类,其中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和产量最大的红茶种类。香气是影响茶叶感官品质组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不同产地的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各异,表现出甜香、果香和花香等香型。红茶中已鉴定的香气组分物质众多且含量差异明显,各组分之间的不同含量和比例形成了红茶独特的香气特征。本文简要综述了不同产地、不同茶树品种的工夫红茶香气中关键呈香物质及加工工艺对工夫红茶特征香气的影响,旨在为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提升和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特征香气 关键呈香物质 茶树品种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黄金茶工夫红茶的甜味量化及其与主要滋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鹏辉 黄浩 +3 位作者 赵熙 钟妮 龚雨顺 郑红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以黄金茶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价茶汤甜味强度,检测主要滋味物质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黄金茶工夫红茶甜味强度差异明显;糖类甜味物质中麦芽糖含量最高,氨基酸类甜味物质中丝氨酸含量最高;甜味物质(包括单... 以黄金茶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价茶汤甜味强度,检测主要滋味物质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黄金茶工夫红茶甜味强度差异明显;糖类甜味物质中麦芽糖含量最高,氨基酸类甜味物质中丝氨酸含量最高;甜味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甜味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均与甜味强度呈正相关,且糖总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P<0.05)正相关(r=0.781);儿茶素、咖啡碱、没食子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与甜味强度呈负相关,且儿茶素总量、茶黄素含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P<0.05)负相关(r=-0.811和-0.781),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降低糖类甜度。鉴于甜味是工夫红茶的分属滋味之一,甜味量化及相关性分析将为工夫红茶品质评判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 工夫红茶 甜味 量化 滋味物质
下载PDF
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薛金金 尹鹏 +5 位作者 张建勇 王伟伟 陈琳 苏威 郭桂义 江和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9-224,共6页
工夫红茶品质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两方面,加工工艺对其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进展,明确工夫红茶滋味、香气的特征成分,以及传统加工工艺与做青新工艺对工... 工夫红茶品质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两方面,加工工艺对其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进展,明确工夫红茶滋味、香气的特征成分,以及传统加工工艺与做青新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质 滋味 香气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提香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仇方方 曾维超 +4 位作者 曲凤凤 余志 陈玉琼 郑时兵 倪德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87,共6页
以宜红茶为材料,采用热风、远红外、微波、光波、微波+光波组合(微波火力∶光波火力=67%∶33%)对其进行提香,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理化指标测定以及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各方式的提香效果。结果表明,提香后红茶的甜香度增强,滋味鲜爽度提高,... 以宜红茶为材料,采用热风、远红外、微波、光波、微波+光波组合(微波火力∶光波火力=67%∶33%)对其进行提香,通过感官品质评价、理化指标测定以及香气成分分析比较各方式的提香效果。结果表明,提香后红茶的甜香度增强,滋味鲜爽度提高,其中以远红外和微波提香效果尤为明显。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提香方式对水浸出物含量影响较小,对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可溶性糖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组成、茶黄素含量以及芳香成分有较大影响。与未提香组相比,所有提香处理均能提高茶叶中茶黄素含量,其中以光波处理(0.96 mg/g)最明显,其次是微波处理(0.86 mg/g)、远红外处理(0.85 mg/g)和热风处理(0.82 mg/g)。提香后茶叶中芳樟醇、苯甲醇等部分物质含量下降,苯甲醛、(E)-β-紫罗酮、反式-橙花叔醇等物质含量升高,同时还出现吡嗪、嘧啶等具有烘烤香的杂环化合物,芳香物质的变化利于茶叶甜香风味的形成。热风、远红外、微波提香处理的茶叶,香气组成中酮类、酯类、酸醚类和芳香类物质含量远高于其他处理。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分析得出远红外和微波处理是工夫红茶理想的提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提香 品质 茶黄素 香气组分
下载PDF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1 位作者 方林江 秦太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7-191,共5页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含量则大幅降低;不同阶段过程样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上有明显差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萜类化合物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少,而醛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醛、苯乙醛,芳香族醇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则大幅增加。萎凋、发酵、干燥工序是影响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对云南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工夫红茶 加工过程 香气 SDE
下载PDF
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莉华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文勇 张正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对祁门传统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两种加工工艺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碎茶在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在萎凋结束时,酶活达到最高,以后持续下降;而工夫红茶至揉捻阶段酶活升至最高;低温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关键词 祁门工夫红荼 红碎茶 Β-葡萄糖苷酶 香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