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Do We Have Feelings?
1
作者 Irving C. Statle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5年第11期471-477,共7页
For centuries, the question of how a physical structure (the brain) generates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consciousness has plagued neuroscientists, physiologists, psychologists, linguists, and philosophers. This has be... For centuries, the question of how a physical structure (the brain) generates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consciousness has plagued neuroscientists, physiologists, psychologists, linguists, and philosophers. This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and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publications. Although lots of answers have been proposed, none has been completely satisfactory. The focus of most of these studies has been on the neuronal structures and activities. Experiential consciousness emerges from neural processes, but it has not been explained with models that have been based solely on the electro-mechanical aspects of the processes. There must be some other dynamic features of neuronal activity to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experiential consciousness. I argue that a likely answer to the dilemma resides in the added dimension of the neurochemistry of the brain that has, so far,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ENTIAL consciousness feelingS MIND-BODY PROBLEM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NEUROPHARMACOLOGY
下载PDF
云南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2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云南 景区 传情达意
下载PDF
失落与重寻:乡土文化在乡村语文教育中的回归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需要发挥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乡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乡村少年的精神世界。但在目前的乡村语文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乡土文化被忽视,乡村少年失去了精神根基。要促进乡土...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需要发挥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乡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乡村少年的精神世界。但在目前的乡村语文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乡土文化被忽视,乡村少年失去了精神根基。要促进乡土文化在乡村语文教育中的真正回归,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理性看待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注重培育乡村语文教师的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村语文教育 城市文化 文化自觉 乡土情怀
下载PDF
从自发到自觉:“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4
作者 程安琪 范夏勋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培育“00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全面、系统把握“0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发转向自觉;要发挥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传... 培育“00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全面、系统把握“0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自发转向自觉;要发挥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传承红色血脉,强化家国认同,切实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 自觉 “00后” 爱国主义情怀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巴黎公社革命的公仆内涵及其现实蕴意
5
作者 刘慧文 王兆瑞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人类从阶级社会解放出来的伟大革命曙光。回顾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历史上留下的重大历史经验和教训,挖掘其朴素的公仆思想的政治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不怕牺牲、...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是人类从阶级社会解放出来的伟大革命曙光。回顾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历史上留下的重大历史经验和教训,挖掘其朴素的公仆思想的政治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传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练就过硬本领担当作为;打造人民满意、清正廉洁的政府和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公社革命 社会公仆 人民公仆
下载PDF
论篮球裁判员的裁判意识及其形成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101,共3页
“裁判意识”表现为裁判员在比赛的临场中,在精通规则和裁判方法,熟悉篮球技、战术,了解队员能力的基础上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违犯情况是否进行判罚时的一种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综合反映过程。它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裁判意识”表现为裁判员在比赛的临场中,在精通规则和裁判方法,熟悉篮球技、战术,了解队员能力的基础上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违犯情况是否进行判罚时的一种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心理和生理机能的综合反映过程。它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分为原始意识、应用意识、应变意识、控制意识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 感觉 裁判意识 形成
下载PDF
教学论研究:理论自觉与实践情怀 被引量:21
7
作者 辛继湘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5,共5页
教学论研究未能取得能够引导实践的研究成果,与其理论品性和实践情怀的双重不足有关,而不只是因为研究者未能走进中小学教学实践。教学论研究要真正有所作为、彰显其意义,需要在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的同时不失其理论特质,在直面教学现... 教学论研究未能取得能够引导实践的研究成果,与其理论品性和实践情怀的双重不足有关,而不只是因为研究者未能走进中小学教学实践。教学论研究要真正有所作为、彰显其意义,需要在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的同时不失其理论特质,在直面教学现实的过程中保持深刻的理论自觉;在提升理论品性的同时也应具有实践情怀,从而增进教学理解,唤起教学智慧和精神,提升教学实践的品质,促成人的幸福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研究 理论自觉 实践情怀
下载PDF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熊岩 李慧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技巧 新感觉派 新时期小说
下载PDF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2-46,共5页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 ,人类进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 ,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告诉我们 ,人类进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用这种观点来分析问题 ,我们一方面必须分清人类的美感与动物性快感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类的美感恰恰是从动物性快感中演变、发展、升华的历史结晶。人类的原始快感大致分为“食”与“性”两个方面 ,前者有着保护个体生存的功能 ,后者有着维系群体繁衍的意义。然而 ,尽管中国与西方人的审美意识最初都是从“食”、“性”之类的审美快感中升华出来的 ,但是由于“宗法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不同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美感发生 史前艺术
下载PDF
士大夫情怀与生命意识的文人化追求——李清照文化角色的自我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梅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90,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李清照能够在为男性所垄断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的创作表现出了作为时代和社会精英阶层的文人士大夫最睿智的思想深度和最深刻的生命体验。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杰出作家,李清照表现出了典型的士...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李清照能够在为男性所垄断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的创作表现出了作为时代和社会精英阶层的文人士大夫最睿智的思想深度和最深刻的生命体验。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杰出作家,李清照表现出了典型的士大夫情怀及生命意识的文人化追求。这集中体现在她的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对隐逸传统的理解、推崇以及审美品味、生活情趣的取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士大夫 文人 情怀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缘起、影响及其化解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会钧 王栋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04-607,共4页
割让台湾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蒋氏父子的专制统治的台湾特殊历史造成了台湾人民祖国认同心理的特殊复杂性和悲情意识的产生。而台湾特殊的政治选情,扩张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影响台湾政治,使得台湾政治在很大程度上... 割让台湾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蒋氏父子的专制统治的台湾特殊历史造成了台湾人民祖国认同心理的特殊复杂性和悲情意识的产生。而台湾特殊的政治选情,扩张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影响台湾政治,使得台湾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其正常的轨道。同时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给两岸和平统一带来新的挑战,危害祖国的统一大业。要想使台湾民众的悲情意识得以化解,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就应当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争取岛内民心;落实对台利好政策,加强经济交流合作,理解并尊重两岸人民的特殊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悲情意识 反独促统 历史因素 政治因素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意识流与新时期小说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意识流 生命感觉 新时期小说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译来说,透过这双重结构可以基本完成翻译的过程,但译文可能还有点粗糙、不完善,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加工,首先是不失原意,然后是尽可能符合原诗的风格。如果说从事件发展为用例事件需要主体的意向性作主导,那么对用例事件作深加工则更需要主体的意向性发挥更细致、深层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双重结构 翻译 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感觉到感受 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下载PDF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正银 《数学教育学报》 2003年第4期72-75,共4页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力 小学 中学
下载PDF
生存欲望是一切善恶之源——对中国古代善恶之源论争的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 张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2,共8页
人之恶行来自欲望,人之善行来自哪里?古人给出不同答案--来自天然,来自大道与天理,来自后天教育,来自神授,等等。实际上,善行同样来自人的生存欲望。生存欲望之所以能够产生善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共存先于独存、通情转移这... 人之恶行来自欲望,人之善行来自哪里?古人给出不同答案--来自天然,来自大道与天理,来自后天教育,来自神授,等等。实际上,善行同样来自人的生存欲望。生存欲望之所以能够产生善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共存先于独存、通情转移这些基本生存意识和情感本能。源自生存欲望的善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长,取决于客观环境的优劣与主观素质的高低,因此改善客观环境、提高主观素质是助善消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欲望 善恶 共存意识 通情转移
下载PDF
社会意识与个人感性的冲突——试论《爱玛》揭示的深层矛盾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春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6-57,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小说《爱玛》所描述的各种人物的婚恋关系为主线,论述了作者简·奥斯汀对当时英国社会深层矛盾的揭示。
关键词 爱玛 社会意识 个人感性 等级观念
下载PDF
肤觉比喻与审美意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之昂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基于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肤/视联系和肤觉经验的“视觉化”,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外物进行肤觉体验和肤觉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就具有空间的、情感的、无意识的诗性的特征。肤觉比喻以其意向性,将肤觉自我投射出去,在一定... 基于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肤/视联系和肤觉经验的“视觉化”,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外物进行肤觉体验和肤觉把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就具有空间的、情感的、无意识的诗性的特征。肤觉比喻以其意向性,将肤觉自我投射出去,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大人”。肤觉比喻和肤觉“大人”是自然美、形式美、优美、壮美等审美范畴的内在根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觉比喻 肤觉情感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沟通之变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6-89,共4页
小说《倾城之恋》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再现了在家族和战争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主人公心灵沟通的过程及内心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由此而影像出人生哲学:在末日意识下用真情沟通安稳生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 末日意识 真情 沟通 安稳 永恒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的自我意识理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考察现代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的自我意识理论,发现在他那里,情感(直接的自我意识)主要有三层含义:道德觉察、为各种能力奠基的综合活动以及对无限者的把握。通过阐释后两层含义及它们的关系,来探讨施莱尔马赫自我意识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考察现代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的自我意识理论,发现在他那里,情感(直接的自我意识)主要有三层含义:道德觉察、为各种能力奠基的综合活动以及对无限者的把握。通过阐释后两层含义及它们的关系,来探讨施莱尔马赫自我意识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并寻求可能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直接的自我意识 绝对依赖感
下载PDF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丽梅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曹丕有意识地创造意境、选择意象,他所选取的景色都和所抒发的感情密切相关,善于化景语为情语,融情入景,情与景密切配合,情真景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丕诗歌抒情性强,表情婉转细腻,总是回环往复地抒写感情,不同于建安其他作家的豪... 曹丕有意识地创造意境、选择意象,他所选取的景色都和所抒发的感情密切相关,善于化景语为情语,融情入景,情与景密切配合,情真景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曹丕诗歌抒情性强,表情婉转细腻,总是回环往复地抒写感情,不同于建安其他作家的豪放洒脱,而更多了几分深情与清丽;曹丕的诗歌语言雕刻,讲求构思,在技巧上增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表现出曹丕自觉进行文学创作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诗歌艺术 文学创作 人文关怀 自觉意识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