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lause o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1
作者 ZHAI H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3期548-566,共19页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normativ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and point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normativ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and point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sense of positive law.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s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tself i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itution,and socialism has already contributed valuabl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o the modern world in its early stage.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over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of a country,but rather to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domestic law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The relevant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will be effective only when they are transformed into domestic law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onstitution.Correspondingly,the domestic legal order is brought into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and its human rights clause.Behind the system of fundamen-tal rights in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is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legal system.The advancement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In the future,we should further integrate the human rights values embedded in socialism into China’s constitutional practice,enhanc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round the country,and take a more active part in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clause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socialist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下载PDF
Women’s Councils: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utonomy and the Rule of Law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2
作者 曲相霏 TONG Xiaomei(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0年第5期638-656,共19页
The women’s councils are an innovation advocated b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They ar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women to participat... The women’s councils are an innovation advocated b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for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They are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2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 are a model of"the combination of autonomy,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The women’s councils have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stimulated their autonomous vitality and creativity,and hel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men’s lack of representation and voice in decision-making.The process of deliberation is als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awareness of rights,rules,consultation ability,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even thinking about the rule of law.The women’s councils not only help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and promote women’s development,but also has unique value in enriching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developing grassroots mass autonomy,building a society ruled by law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we should therefore fully affirm,support and perfect the women’s councils so as to make it long-term,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men’s council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society ruled by law combination of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下载PDF
The Role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the Associated Rule of Law
3
作者 Ma Yid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7年第2期21-38,共18页
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链条表现为:执政党一政协~人大~人民。执政党一政协,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政治协商;执政党—政协一人大,是基于政治协商获得现实合法性的党的主张通过人大制度转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人大一人民,是双向的选举与... 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链条表现为:执政党一政协~人大~人民。执政党一政协,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政治协商;执政党—政协一人大,是基于政治协商获得现实合法性的党的主张通过人大制度转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人大一人民,是双向的选举与依法治国;执政党一人民,是实质为社会协商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展现。协商民主主要包含“执政党一政协”中的政治协商,以及“执政党~人民”的社会协商,二者经由人大制度加以勾连。这在逻辑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与人大代议民主的内在关联,型塑了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即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塑造“政治协商一立法协商一社会协商”的制度循环,以此指引现实制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治 国家治理 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文传递
行政复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用论析
4
作者 马迅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行政复议坚持矛盾纠纷化解的问题导向,寻求权力运行监督的常态长效,充当政府改革创新的示范纽带,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表达,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主要围绕构筑科学统一的复议体制、秉承高效便... 行政复议坚持矛盾纠纷化解的问题导向,寻求权力运行监督的常态长效,充当政府改革创新的示范纽带,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规范表达,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主要围绕构筑科学统一的复议体制、秉承高效便民的复议宗旨和健全有错必纠的复议监督三个维度,改进或创设了一系列制度举措,增强了行政复议回应法治政府建设现实需求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保障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切实有效实施,需要从廓清其功能定位、延展监督质效和释放治理潜能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完善富有中国特色的内生监督型法治政府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法治政府 规范表达 监督质效 诉源治理
下载PDF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逻辑
5
作者 石绍斌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将村民委员会列入行政诉讼被告范围,然而司法解释内容的含糊以及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合法性,使得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存在争议,以致受案范围局促。《宪法》...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将村民委员会列入行政诉讼被告范围,然而司法解释内容的含糊以及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合法性,使得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存在争议,以致受案范围局促。《宪法》第111条和《宪法》第三章将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置于国家机构的范围,明确了村委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宪法基础。从1982年开始的中央一号文件到《村委会组织法》,从《行政诉讼法》修订到最高院司法解释,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规范越来越清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64份有关村委会做被告的判决或裁定,尽管存在着认可或不认可,但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制度实践已经客观存在着。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下,村委会作为自治与法治的“双重身份”已然越来越突出。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有助于更好地协调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纠纷,从而推动法治中国下和谐乡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行政诉讼 被告资格 自治与法治
下载PDF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传统智慧及其阐释逻辑——以“治大国若烹小鲜”为例
6
作者 吴延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多方面展现大国治理的传统智慧,在方法论问题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历史逻辑上讲,习近平古语新说,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注入了更多的新时代内涵。从法理逻辑上讲...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多方面展现大国治理的传统智慧,在方法论问题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历史逻辑上讲,习近平古语新说,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注入了更多的新时代内涵。从法理逻辑上讲,“治大国若烹小鲜”蕴含的传统智慧与全面依法治国、比例适度原则、权力监督制约等现代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深度契合,从总体性、协同性和控制论等不同维度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的法治方法论。从实践逻辑上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理念是宪法权衡思维的生动体现,对于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国若烹小鲜 传统智慧 法治方法论 宪法精神
下载PDF
宋代民众的诉讼与官府的审理——读《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几点认识
7
作者 许怀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好讼”是宋代比较普遍的民情,这一现象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具体印证。凭借大量的案例,再联系历史实情,可知“好讼”源于官吏贪腐、豪强奸恶,也是民众学法懂法、有文明维权意识的表现。江西农耕经济旺盛,耕地紧俏,因而争夺田产所... “好讼”是宋代比较普遍的民情,这一现象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具体印证。凭借大量的案例,再联系历史实情,可知“好讼”源于官吏贪腐、豪强奸恶,也是民众学法懂法、有文明维权意识的表现。江西农耕经济旺盛,耕地紧俏,因而争夺田产所有权的讼案很多。审理纠纷时因官员品德才干差异,有的贪财,甚至“自紊其法”,遂判决不公正。诸多关于教化与刑罚并举的判词,启发我们加深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理解,朱熹强调圣贤教人之道,也告诫生徒若不听教育,必将实施“学规”,予以惩罚。《名公书判清明集》是研究断代史、社会史、法制史等的珍贵资料,至今不失其借鉴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名公书判清明集》 “在上者自紊其法” 民众学法 “学规”
下载PDF
民事诉讼现代化标准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卫平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 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及体系发展的契合;三是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四是实现民事诉讼的体系化;五是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应当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和推进。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中国式民事诉讼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法治现代化 现代社会 程序保障 中国式法治 标准判识
下载PDF
在线民事诉讼的当代法治价值
9
作者 李涛 牛颐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3-138,共6页
202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明确规定了在线诉讼模式的法律效力,使诉讼模式灵活多样,既与时代需求和高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契合,又符合当代各民事主体对公平正义和效率价值的追求,能够有效协调各民事主体间的不同价值目... 2021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明确规定了在线诉讼模式的法律效力,使诉讼模式灵活多样,既与时代需求和高科技发展的步伐相契合,又符合当代各民事主体对公平正义和效率价值的追求,能够有效协调各民事主体间的不同价值目标的实现。目前,在线诉讼尚存在公信力不足、专业司法人员在线诉讼能力有待提升及监督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基于法治建设的要求,在线诉讼的改革发展仍然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和效率的价值方向,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诉讼 法治 公平正义 效率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海事诉讼制度的时代挑战与法治因应
10
作者 王东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作为现代化海洋法治的重要一环,中国式现代化海事诉讼制度应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非简单照搬西方现代化国家海事诉讼模式。在与中国特色相适应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海事诉讼制度也面临海事司法资源受限、海事司法管辖冲突、海事刑事... 作为现代化海洋法治的重要一环,中国式现代化海事诉讼制度应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非简单照搬西方现代化国家海事诉讼模式。在与中国特色相适应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海事诉讼制度也面临海事司法资源受限、海事司法管辖冲突、海事刑事诉讼体系薄弱、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仍存壁垒、海事诉讼涉外法治仍存短板等方面的时代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事诉讼制度,需要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优化海事司法资源配置、完善海事诉讼管辖制度、强化海事刑事司法体系、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机制,以及加强海事诉讼涉外法治等领域,来回应中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海事诉讼制度 海事诉讼管辖 涉外海洋法治
下载PDF
宪法法治统一原则下部门法“家庭成员”的身份认定
11
作者 刘锦 汪进元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牟林翰虐待案”的释法过程,再次展现了家庭成员概念亟待扩张的现实需求。家庭成员身份决定了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确立的“近亲属+共同生活”标准,不能完全满足其他部门法的规整目的,因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规范冲突与适用困... “牟林翰虐待案”的释法过程,再次展现了家庭成员概念亟待扩张的现实需求。家庭成员身份决定了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确立的“近亲属+共同生活”标准,不能完全满足其他部门法的规整目的,因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规范冲突与适用困境。尽管将家庭成员的认定标准予以扩张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此举突破了实在法的限制,违反了宪法法治统一原则。宪法对家庭给予保护,体现了家庭的伦理性和秩序性,同时也划定了家庭成员范围扩展的法治边界。为避免家庭制度的功能性解构,应坚持家庭成员关系类型的法定化立场,允许基于特定立法目的对家庭成员概念作出限缩解释。此外,为实现对“类家庭成员”的平等保护,有必要在立法中引入“其他共同生活的人”作为体系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成员 亲属关系 共同生活 法治统一原则 宪法协调
下载PDF
探究动物表演法治化规制路径——以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为切入点
12
作者 黄婧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动物福利观念的兴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的指向标,动物表演的实质及其规制问题为社会所关注。近期,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既反映了人类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又反向揭开了我国动物表演领域相较于域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动物福利观念的兴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的指向标,动物表演的实质及其规制问题为社会所关注。近期,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既反映了人类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又反向揭开了我国动物表演领域相较于域外法治存在模糊地带。为使我国动物福利得以完善,各主体可借鉴域外经验,从立法、执法、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赋予动物表演法治化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表演 动物福利 公益诉讼 法治化规制
下载PDF
数字检察赋能行政公益诉讼:从技术嵌入到制度融合
13
作者 梁鸿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在数字法治的命题下,数字检察旨在赋能法律监督,解决其“权”与“能”的不匹配问题。数字检察赋能行政公益诉讼并非仅是数字技术的援用和辅助,乃是技术与制度、组织的结构性碰撞。数字技术在嵌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过程中,最初表现为技... 在数字法治的命题下,数字检察旨在赋能法律监督,解决其“权”与“能”的不匹配问题。数字检察赋能行政公益诉讼并非仅是数字技术的援用和辅助,乃是技术与制度、组织的结构性碰撞。数字技术在嵌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过程中,最初表现为技术对制度层面的程序步骤和监督方式进行逻辑修正,前者表现为将发现、调查核实以及诉前程序(检察建议)统合在同一逻辑层面,后者则指向于以数字画像拓展案件范围,监督视角可深入行政裁量,也投入数字空间。随着互动的逐级演进和议题的不断深化,检察机关置身于“许可网络”,数字信息与技术成本抵消治理效能,数字思维超越法律立场等问题开始涌现。因之,需要在组织层面予以回应,在不改变原本组织单元的情形下,对数字技术做新的理解、安排、保障,主要包括实施数据过程集成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深入介入“行政乱作为”,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融通共享,从而实现技术与制度充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 数字检察 法律监督 行政公益诉讼
下载PDF
“五四宪法”精神之分析——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14
作者 张其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宪法”从起草到颁布,饱含了民主、务实、创新、开放等精神。在“五四宪法”诞生70年的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宪法以其独特的功能维护了国家法制的顺利运转,...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四宪法”从起草到颁布,饱含了民主、务实、创新、开放等精神。在“五四宪法”诞生70年的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宪法以其独特的功能维护了国家法制的顺利运转,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现行法治精神延续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精神,“五四宪法”精神也将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新中国 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下载PDF
马锡五审判方式“红色法治基因”对新时代人民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启示
15
作者 林鸿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法治基因”,这对于新时代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如何将人民法治的“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马锡五审判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法治基因”,这对于新时代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如何将人民法治的“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到司法活动中,是基层法院亟需考虑的问题。马锡五审判方式所蕴含的坚持党的领导、便民为民原则和调判结合原则,能够为新时代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红色法治基因 诉源治理
下载PDF
论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效力及边界
16
作者 于亮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38-57,共20页
当前,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忽视了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空间效力,对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问题重视不足。立足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需要重新思考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适用范围,对传统的以领土边界为限的国家义务观念进行审视。同其他... 当前,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忽视了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空间效力,对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问题重视不足。立足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需要重新思考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适用范围,对传统的以领土边界为限的国家义务观念进行审视。同其他部门法一样,宪法的基本权利章节同样具有强大的域外适用潜力,即在国家领土外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国家主张基本权利,相应地国家需承担在域外尊重和保障其基本权利的义务。比较法经验表明,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宪法虽未明示域外空间效力,但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有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并可从宪法序言、我国加入的人权条约以及我国的国际关系立场获得解释动力。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理论丰富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宪法学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基本权利 空间效力 域外适用 涉外法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宪法权威教育的意蕴、挑战与路径
17
作者 李明翔 高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权威赓续于中华法系的优秀传统、发展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根基、确认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政治引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宪法权威教育是宪法权威生成的基本渠道,必然也必须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权威赓续于中华法系的优秀传统、发展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根基、确认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政治引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宪法权威教育是宪法权威生成的基本渠道,必然也必须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主题之一。高校作为大学生完成政治社会化的终端载体,必须将宪法权威教育放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培养合格公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具象来看,塑造大学生宪法权威观仍然面临去中心化带来的认知不足、非专业性导致的知识短板、多维冲突形成的价值缺位和法治实践背离造成的认同偏差等多重挑战。要迎接挑战、走出困境,高校必须建构宪法权威教育的话语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法权威 宪法权威教育 高校 新时代 全面依法治国
下载PDF
关于完善党章监督制度的思考
18
作者 陈一远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党章监督是维护党章权威、提升党章执行力、有效发挥党章规范作用、达成党内法治目标的重要制度载体。强化党章监督,重在加强合章性审查制度建设、完善党章监督方式、健全党章监督体制机制、凝聚各方主体监督共识与合力,全面提升党章监... 党章监督是维护党章权威、提升党章执行力、有效发挥党章规范作用、达成党内法治目标的重要制度载体。强化党章监督,重在加强合章性审查制度建设、完善党章监督方式、健全党章监督体制机制、凝聚各方主体监督共识与合力,全面提升党章监督能力与水平以及完善党章监督保障机制,推动党章各项制度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切实转化为管党治党的治理效能,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监督 合章性审查 党内法治
下载PDF
涉外法治建设基本原则探析
19
作者 刘静坤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24-37,共14页
作为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连接纽带,涉外法治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为确保涉外法治建设有章可循,需要坚持宪法至上、国家利益本位、风险防控和急用先行等基本原则。坚持宪法至上原则,应当理清宪法蕴含的涉外法治原则,关注涉外立法和... 作为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连接纽带,涉外法治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为确保涉外法治建设有章可循,需要坚持宪法至上、国家利益本位、风险防控和急用先行等基本原则。坚持宪法至上原则,应当理清宪法蕴含的涉外法治原则,关注涉外立法和缔约程序的合宪性。坚持国家利益本位原则,应当澄清国家利益本位的内涵,明确国家利益的法律界定标准,并加强海外利益的法律保护。坚持风险防控原则,应当注重国际条约、对外交往和国内治理等领域的风险防控机制。坚持急用先行原则,应当弥补涉外法律不足,完善涉外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宪法至上 国家利益本位 风险防控 急用先行
下载PDF
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公信力:互动困局及突破路径
20
作者 张芯萍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58-74,共17页
在国际民商事诉讼市场中,尽管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但是当事人对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的选择意愿仍然不高,这是当事人与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的一个阶段性互动困局。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不... 在国际民商事诉讼市场中,尽管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但是当事人对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的选择意愿仍然不高,这是当事人与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的一个阶段性互动困局。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不具备外国当事人单方面选择时所需的诉讼优势,故而难以吸引其认可和选择。此外,我国当前的律师服务市场也处于割裂状态,可向当事人提供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相关信息的集中传播渠道不畅,增加了当事人选择的难度。我国宜调整在国际民商事诉讼市场中的竞争目标,向更广泛的外国当事人和国际案件拓展,使我国国际民商事司法系统更具开放性;同时,还需加快我国涉外律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以畅通集中信息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国际民商事司法公信力 国际司法竞争 国际民商事诉讼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