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再省思
1
作者 高慧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我国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探索,为我国行政争议实质性预防化解贡献了制度力量。但由于该制度的正常运行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具有较好的法律专业素质、付出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等原因,在当前情况下,...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我国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探索,为我国行政争议实质性预防化解贡献了制度力量。但由于该制度的正常运行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具有较好的法律专业素质、付出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等原因,在当前情况下,这一制度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实施,出庭应诉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为充分发挥该制度在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和案件种类,衔接法治政府考核评定和责任追究,鼓励相关部门参与监督该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行政诉讼 法治政府
下载PDF
阮玲玉自杀事件的诉讼视角、媒体钩沉及“新女性”形象建构
2
作者 刘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阮玲玉自杀事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坛的大事件,关于其死因的探讨及引发的社会舆论长期存于中国影人的批评研究中,并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阮玲玉与张达民、唐季珊的情感纠葛及其所引起的报刊舆论风波,反映了女性个体名誉遭遇污名化... 阮玲玉自杀事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坛的大事件,关于其死因的探讨及引发的社会舆论长期存于中国影人的批评研究中,并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阮玲玉与张达民、唐季珊的情感纠葛及其所引起的报刊舆论风波,反映了女性个体名誉遭遇污名化的尴尬,揭示出女明星这一群体的命运浮沉与社会思潮、大众文化、市井心理等之间的深层关联。社会各界通过阮玲玉自杀事件而引发的对于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职业等“新女性”建构问题的讨论,揭示出女性、媒介及各方权力之间的多重话语博弈,也是20世纪3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玲玉 张唐互讼 报刊舆论 “新女性”形象建构
下载PDF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实施情况考察——基于广东省22471份行政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覃慧 陈俊霆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53-66,共14页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时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承载了“告官见官”的愿望,但对其实施效果说法不一。本文以广东省三级法院2014至2020年间作出的22471份行政判决书为样本,研究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情...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时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承载了“告官见官”的愿望,但对其实施效果说法不一。本文以广东省三级法院2014至2020年间作出的22471份行政判决书为样本,研究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情况及其对裁判结果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较立法前有显著增长,但较低行政级别负责人出庭应诉居多;负责人在出庭应诉案件类型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负责人在不同的法院层级、案件审级中出庭应诉情况存在明显差别;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与行政机关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呈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负责人出庭应诉基本上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判,负责人“应出尽出”的规定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对此,可以通过分层目录制划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案件范围,减轻其出庭应诉负担,实现“出庭一次代表一类”的效果。同时,行政系统在设置行政应诉考核标准时,不应简单地考核出庭次数,而应把负责人庭审表现、纠纷化解情况等因素一并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被告应诉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立法后评估
下载PDF
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司法政治学的视角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超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9,共7页
新《行政诉讼法》修订颁布之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正式成为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运作机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政策试验到中央立法吸纳的过程。从各地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政策... 新《行政诉讼法》修订颁布之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正式成为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运作机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地方政策试验到中央立法吸纳的过程。从各地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政策文本出发,不难发现社会稳定压力与地方法制竞争的外部因素影响,而且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实践运作,也主要依赖于数字考核的指标控制而非行政法治的自我拘束。从中国行政诉讼模式变迁的大背景下观察,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行政诉讼司法建议制度根源自相同的法理,均旨在实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而不再将合法性判断视为行政诉讼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政策试验
下载PDF
诉审商谈主义论纲——一种基于法律商谈理论的诉讼构造观 被引量:13
5
作者 段厚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4,共8页
当下我国有关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从路径上看大致可归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思维模式下。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曾经遭遇的论证困境,前者如所谓"明希豪森"困境,后者如"休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此种困境,也体现在... 当下我国有关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从路径上看大致可归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思维模式下。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曾经遭遇的论证困境,前者如所谓"明希豪森"困境,后者如"休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此种困境,也体现在我国有关民事诉讼构造问题的研究中。为解决或者说避开上述困境,可以考虑借鉴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法律商谈理论的论证路径,也就是以参与者的共同理性选择,作为建构正当程序的终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构造 模式 商谈
下载PDF
工程车辆双液转换型全动力制动系统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慕义 张文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在设计研制了既能保持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优点,又能降低整机制造成本的双液动力转换器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转换器在内的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试验验... 在设计研制了既能保持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优点,又能降低整机制造成本的双液动力转换器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转换器在内的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掌握了主要系统参数对制动压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用结果表明,双液动力转换型制动系统能够满足轮式工程车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车辆 制动系统 双液动力转换器 响应特性
下载PDF
法治一体建设视域中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被引量:4
7
作者 章志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共10页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探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24年间经历了依托文件推动的初创期、制度正式入法的生长期和司法解释实施的拓展期三个阶段。置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功能应当得到全... 作为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探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24年间经历了依托文件推动的初创期、制度正式入法的生长期和司法解释实施的拓展期三个阶段。置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制度功能应当得到全新阐释。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视域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具有以官员守法带动全民守法、以官民沟通促进实质化解、以个案处理实现诉源治理的时代价值,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遵循法治政府建设要率先取得突破、带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法治发展逻辑,应从必须出庭案件范围划定中的司法裁量、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取向的应诉表现和负责人出庭应诉实际效果的公开评价三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一体建设 行政机关负责人 出庭应诉 诉源治理
下载PDF
何谓有效的课堂沟通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方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有效的课堂沟通所应具备的技巧是:建构性果断、移情式反应、问题解决。有效的课堂沟通能使师生之间不会再有强权与怨恨,他们会变得互相欣赏,彼此心甘情愿地通过积极的协商去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 有效的课堂沟通所应具备的技巧是:建构性果断、移情式反应、问题解决。有效的课堂沟通能使师生之间不会再有强权与怨恨,他们会变得互相欣赏,彼此心甘情愿地通过积极的协商去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与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性果断 移情式反应 问题解决
下载PDF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程序设计的具体建构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立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3,共5页
在行政诉讼中,对调解进行制度性设计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吸纳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又要兼具行政诉讼程序体系的独特个性,既要吸收域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又要兼顾我国传统的诉讼心理、诉讼习惯和诉讼模式。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调解制度 具体构建
下载PDF
中国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与调适——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兴勤 朱佳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8,共7页
检察官诉讼角色具有复式性、多元性的特征。角色观念的滞后、角色期望间的矛盾、角色扮演的非规范性,以及"剧本角色"的非科学性等,均可能引发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检察官诉讼角色的紊乱和错位... 检察官诉讼角色具有复式性、多元性的特征。角色观念的滞后、角色期望间的矛盾、角色扮演的非规范性,以及"剧本角色"的非科学性等,均可能引发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检察官诉讼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检察官诉讼角色的紊乱和错位,具体到实践中则常表现为检察官的非核心角色占据主导地位,角色扮演偏离"角色剧本"。社会角色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调适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调适我国检察官诉讼角色冲突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检察官的角色领悟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大检察官诉讼角色制度的实践研究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检察官 诉讼角色 角色冲突 角色扮演 角色期望 角色建设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霞忠 陈云 向玉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69,共6页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面板施工安全性态问题,考虑安全因素并联关系,提出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计算新方法。首先,结合面板施工特点,构建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指标体系。然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确定安全因...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面板施工安全性态问题,考虑安全因素并联关系,提出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计算新方法。首先,结合面板施工特点,构建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指标体系。然后,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确定安全因素评价集、二级指标概率分布和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建立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并联响应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计算江苏某抽水蓄能电站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实例中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处于低风险等级,且与实际相符;为计算面板施工安全性态概率分布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面板施工 安全性态 概率分布 并联响应模型
下载PDF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农户认知与响应意愿——基于广州市322份农户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在对政策认知影响农户响应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并运用有序Probit计量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中的农户认知可具体显化为农户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 在对政策认知影响农户响应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并运用有序Probit计量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中的农户认知可具体显化为农户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该政策收益的未来预期以及对参与该政策难易程度的评估3个维度。(2)农户对政策内容的了解程度、认为政策会给自身带来预期收益以及认为可以较为容易地参与政策均对农户响应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农户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政策认知程度较低。(3)为提高农户供给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响应意愿,应在试点地区加大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的宣传和讲解,让农户形成良好的政策收益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租赁住房 政策认知 响应意愿 广州市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翦继志 刘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受制于“只有直接利害关系者才有资格提起诉讼”的传统诉讼理论,当大量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公民、社会团体却难以成为诉讼主体,造成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缺失。通过对经济公益制度的法律性质的界定,在探讨其理论基...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受制于“只有直接利害关系者才有资格提起诉讼”的传统诉讼理论,当大量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公民、社会团体却难以成为诉讼主体,造成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缺失。通过对经济公益制度的法律性质的界定,在探讨其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经济公益诉讼启动主体、经济公益诉讼适案范围、经济公益诉讼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建立起真正适应我国法制建设需要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可诉性 经济公益诉讼 理论基础 制度构建
下载PDF
论举证责任及其科学概念的表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世杰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5-68,共14页
举证责任是证明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与诉讼理论及其诉讼结构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其概念的表述亦存在诸多的不同。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不存在举证责任问题,其实只要对我国历史上不同证据制度进行剖析,就不难发现我国也是存在举证责任方... 举证责任是证明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与诉讼理论及其诉讼结构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其概念的表述亦存在诸多的不同。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不存在举证责任问题,其实只要对我国历史上不同证据制度进行剖析,就不难发现我国也是存在举证责任方面的规范的。西方各国关于举证责任的理论与配置研究相当深入,因诉讼制度的区别而有其差异。通过古今中外的考查,可对举证责任的科学概念作出界定,使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中外证据制度 诉讼结构 科学概念表述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米镝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9-52,共4页
控辩关系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合理的刑事诉讼控辩关系对确保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意义重大。分析和探讨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现状及对现状进行反思,有助于探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控辩关系的理想模式及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国 刑事诉讼法 控辩关系 司法公正 诉讼效率 刑事审前程序 辩护律师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鹏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7-91,共5页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构建
下载PDF
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理性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喻永红 《云梦学刊》 2004年第3期43-45,共3页
我国在立法上并无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这一立法缺陷导致现实中公共利益受损无从救济的困境。在当今民主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必要性 可行性 制度建构
下载PDF
建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刍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桂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92-95,共4页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这既与宪法和民事立法相冲突,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随着国际范围内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为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 我国现行刑事立法禁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要求赔偿,这既与宪法和民事立法相冲突,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随着国际范围内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为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构建
下载PDF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新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善燚 胡容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控股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损害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能有效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平等权利的实现,有效弥补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之下公司机关对控股股东... 控股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损害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能有效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平等权利的实现,有效弥补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之下公司机关对控股股东的损害行为救济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尽快在我国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股东 股东派生诉讼 建构
下载PDF
论建设工程合同中的索赔期间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印立 《北京仲裁》 2014年第3期82-89,共8页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均规定,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人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否则丧失要求追加付款和(或)延长工期的权利。上述28...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均规定,承包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人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否则丧失要求追加付款和(或)延长工期的权利。上述28天即为索赔期间。关于索赔期间经过后当事人是否还享有索赔的权利,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分析索赔期间的法律性质给出了结论。最后,对索赔期间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适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合同 索赔期间 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