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戏人间:“荡秋千”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1
作者 林继富 王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153,154,共13页
荡秋千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类型,凝结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家园意识。荡秋千不是单纯的游艺娱乐或竞技运动,而与多民族人民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多民族秋千文化寄托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生活传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荡秋千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类型,凝结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家园意识。荡秋千不是单纯的游艺娱乐或竞技运动,而与多民族人民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多民族秋千文化寄托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生活传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秋千超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而与多民族传统节日生活相联系,构成中华民族秋千民俗生活谱系。中华各民族共享秋千游戏,传递共通的文化思想,凝聚共同的精神禀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千 民间游戏 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丹 闫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要旨涵盖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内涵意蕴在学界热烈而持久的讨论中由文化视角逐渐拓展到认同、现实、家园、国家和共同体等视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聚焦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共有精神家园等维度。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有效实现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方向,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辅相成,共同体意识在精神家园中孕育滋养,精神家园在共同体意识指引下建设发展,聚力凝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向内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主体性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俞贺 魏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自觉、自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巩固文化主体性,应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断建设中... 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信、自觉、自为的历史主动精神。巩固文化主体性,应在“第二个结合”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巩固文化主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耦合,旨在巩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并为“五个认同”提供坚实保障、为“四个与共”开拓精神磁场、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造思想城墙、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通时空场域。发挥中华文化“向内凝聚”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量赋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融通、有机统一,不断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向内凝聚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4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路径研究
5
作者 曹舒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世界,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情感观念等精神文化属性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的动力之源[1]。本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根本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特征及其价值意义;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现阶段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不足,指出暴露出的相关问题;坚持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引领,汇总相关理论和资源,系统化地探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路径
下载PDF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6
作者 桂榕 刘金泉 《学术探索》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景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认同 遗产实践
下载PDF
新疆职业院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
7
作者 唐晓冰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人,“向心”还是“离心”,关键在教育。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为例,从完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人,“向心”还是“离心”,关键在教育。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阵地。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为例,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个方面阐释了新疆职业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依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团结奋进之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构建各族师生互嵌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模式等方面,探究新疆职业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构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8
作者 倪鸿燕 张慧卿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1-35,共5页
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维度探索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为确保... 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维度探索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为确保机制有效运行,需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开展教育培训,推进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考核问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常态化机制
下载PDF
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9
作者 于梦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略,还积极响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 黄河文化 文化使命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目标层次及着力点
10
作者 王碧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在发展心理学视角下,以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层次认同体系为理论基础,以新疆各族儿童和青少年为教育客体,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在大中小学... 本文在发展心理学视角下,以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层次认同体系为理论基础,以新疆各族儿童和青少年为教育客体,以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和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思政课一体化 目标层次 着力点 发展心理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11
作者 孙成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133-137,共5页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师德建设,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立德树人能力是对新时代教师的必然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师德培养的源泉,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培养师德,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师德建设,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立德树人能力是对新时代教师的必然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师德培养的源泉,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培养师德,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直接体现。该文聚焦高校师德建设,采用文献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多所高校的相关数据,旨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要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相关的部分,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立足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同时高校也要针对师德师风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不断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师德建设 中华民族 高校教师 大学生 教育教学
下载PDF
高校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12
作者 刘雪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139-14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高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高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不仅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目前,高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作用还不凸显,尤其是在优化建设和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上有待提高。该文对高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才培养 建设作用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视阈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林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为观照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及其特色运用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誓词碑”精神,实质上就是“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的精神,其精神之“魂”就在于“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誓词碑”精神的形成,... 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为观照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及其特色运用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誓词碑”精神,实质上就是“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的精神,其精神之“魂”就在于“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誓词碑”精神的形成,同时贯穿了“情感塑魂”与“盟誓铸魂”双重逻辑。其中,“情感塑魂”是观礼代表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得以建构的关键;“盟誓铸魂”则通过传统盟誓习俗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利用,由此推动了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向云南各民族的“信仰”升华。正是在“自上而下”的认同建构与“自下而上”的认同表达共同推动下,特别是情感型治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利用下,“誓词碑”精神对于促进命运共同体建设、支撑现代国家建构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从中鲜活展现了基于自身国情与传统推进现代国家建构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 “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塑魂 盟誓铸魂
下载PDF
文化共享视阈下的汉藏民族文化融合——以阿来文学书写为例
14
作者 龚婷 吴济池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3,156,共7页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共享”是认同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在共有文化根脉基础上,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是文化的书写者和传播者,阿来是来自四川阿坝、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民族文化的作家。阿来文学书写是民族文共享和融合的展现,也是阿来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根之旅。阿来文学书写具有文化融合孕育下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从文化共享与汉藏文化融合、阿来文化身份建构、阿来文学书写中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及其书写的独特性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阿来在文学书写中的文化构成与文化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文化融合 阿来文学书写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15
作者 杨荣 王猛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5-81,共7页
民族院校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建成完备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初,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当前,国家民委正在开展委属事... 民族院校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建成完备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初,教育部等五部门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当前,国家民委正在开展委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工作,这对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认为,新文科建设首先应在观念层面重点关注:新文科建设,立足中国是根本;文科是本质规定性,新则是建设方向性;分类推进,差异化建设;守正创新,辩证施策。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在具体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在坚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和根本的前提下,侧重在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发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新文科建设 立足中国 专业改造升级 学科交叉融合
下载PDF
学术共同体的生成理路、时代特征与使命担当--《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历史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读后
16
作者 卢勇 《中国农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学术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问题意识、遵循相同研究范式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学术与国家的双重使命,在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术共同体生成过程与时代特征的追问,是理解科学发展规律、... 学术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问题意识、遵循相同研究范式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学术与国家的双重使命,在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术共同体生成过程与时代特征的追问,是理解科学发展规律、厘清科学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历史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一书便是基于对中国近代农业与生物类学会办会历程的回溯,引发了对学术共同体使命担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中国近代农业与生物类学会 中央大学 金陵大学 时代特征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李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3,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精神基础,是担当高校特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精神基础,是担当高校特殊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要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内涵式发展要求,科学把握整体性和层次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健全完善组织统筹机制、协同育人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条件保障机制。高校要从思想引领、实践导向、体系构建、精神塑造、目标指引等方面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筑牢思想根基、厚植深厚情感、凝聚价值共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大意义 机制构建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中华文化符号的概念、要素与边界 被引量:24
18
作者 青觉 徐欣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2,F0002,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这一标识在宏观要素层面包括作为符号之源的民族文化对象、作为符号之意的民族精神意象以及作为符号之形的民族标识形象。对上述三个要素的内在... 中华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这一标识在宏观要素层面包括作为符号之源的民族文化对象、作为符号之意的民族精神意象以及作为符号之形的民族标识形象。对上述三个要素的内在自觉与系统挖掘,是中华文化符号化的有效支撑。在实践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向度的边界。一是标识范畴向度,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化底色。二是对内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华本色。三是对外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特色。唯有立足整体自觉,挖掘核心要素,守住底色、巩固本色、创新特色,中华文化符号才会以文化逻辑深度增进文化认同,发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符号要素 符号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与三重路径建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伟 陈华森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0,共6页
民族地区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现实需求,更是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 民族地区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现实需求,更是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推进的过程,需要从学校到班级、教师到课堂、学生学习环境到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共同发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学生党团支部的引领作用,教师、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校园网络环境、社会实践环境的熏陶效力,以此有力提高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价值意蕴 路径建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活化路径探赜 被引量:3
20
作者 蔺叶坤 张国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
生活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方式,主要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其旨在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们现实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 生活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方式,主要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其旨在解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人们现实生活相脱离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命运与共、发展共建、文明共享的集体意识,通过现实生活的浸润、涵养及化育,不仅有利于形塑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生活理想的顺利实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融入社会生活,应当系统把握传播方式同一性与人民群众认知水平差异性、价值社会化与人民群众需求个性化、理想目标前瞻性与现实生活世俗性之间的张力问题。通过整合叙事要素、立足“现实的人”、打造良好之“风”等维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世界的“走深走细走实”,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坚定不移的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活化 现实生活 共建共治共享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